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荧光显微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T,DNA双链断裂,辐射剂量,γ-H2AX
免疫荧光显微镜论文文献综述
陶舒敏[1](2017)在《基于γ-H2AX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T检查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CT检查对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双链断裂影响的研究目的:评价腹部CT增强检查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水平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12例健康志愿者,各抽取8 ml静脉血,将每例志愿者的静脉血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 ml血液,进行体外实验;其中A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不接受CT扫描;B-D组外周血接受相当于1、2、3次腹部CT辐射剂量的扫描。选取30例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进行体内实验。在CT检查前(基线组)及检查后5 min(辐射组)分别抽取2ml静脉血,并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和 CT 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所有血样通过淋巴细胞分离及γ-H2AX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出DSBs。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A、B、C、D组间DSBs水平的关系。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基线组和辐射组间DSBs水平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体内实验组辐射剂量与γ-H2AX焦点增加的关系。结果:在体外试验中,接受CT辐射暴露的B、C、D组血样中DSBs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升高幅度分别为49.4%、96.6%和149.4%(所有P<0.001),且辐射剂量分组与DSBs水平存在线性趋势(P<0.001)。在体内实验中,CT检查前γ-H2AX焦点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为0.62±0.35焦点/细胞,检查后为0.89±0.42焦点/细胞,辐射组血样中淋巴细胞内DSBs水平较基线组DSBs水平升高约43.5%(P<0.001);但CT检查后DSBs的增加量与DLP或CTDIvol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内DSBs水平在进行腹部CT增强检查后明显升高,体外研究表明CT检查辐射剂量与细胞内DSBs水平存在线性趋势。第二部分口服维生素C预防CT检查后DNA双链断裂的研究目的:研究口服维生素C对腹部对比增强CT检查后患者外周血中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损伤的预防作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入组60例腹部对比增强CT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及预防组(30例)。预防组在CT检查前30~120 min 口服1 g维生素C,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预防组根据口服维生素C时间点的不同分为3组(30 min,n=16;60min,n=10;120min,n=4)。所有患者在CT检查前及检查后5 min抽取2 ml外周血。将所有血样分离出淋巴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出细胞核内的代表DSBs的y-H2AX荧光焦点。两组间的计数资料(包括性别和合并症)的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计量资料,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CT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y-H2AX焦点基线水平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及u检验。不同时间点口服维生素C的预防组间γ-H2AX焦点增加的差异性使用ANOVA检验。辐射剂量与γ-H2AX焦点增加的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和预防组两组间的CTDIvol及DLP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对照组检查后γ-H2AX焦点较检查前平均增加0.49个/细胞,预防组检查后平均增加0.19个/细胞,检查后预防组较对照组y-H2AX焦点增加量显着减少(p<0.001),减少量占对照组增加量的61%。在预防组中,γ-H2AX焦点增加量分别与DLP及CTDIvol呈显着相关(r值分别为0.449和0.403,P值均<0.05)。不同时间点口服维生素C的预防组间γ-H2AX焦点增加没有表现出差异性(所有P>0.05)。结论:检查前口服维生素C能够显着减少腹部对比增强CT检查后的DSBs水平,对CT所致的DNA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任弘毅,丁有权,李轩漾,齐建国[2](2016)在《一种用于宽场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的皮肤厚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良免疫荧光染色方案,使皮肤厚切片能在宽场荧光显微镜下荧光成像。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经Zamboni固定液灌注固定后取后肢足底皮肤,冷冻切片,片厚40μm,行神经纤维标志物PGP9.5免疫荧光染色。首先比较染色后用梯度甘油溶液透明与不经甘油透明对皮肤厚片成像深度的影响;继之在染色后甘油透明的基础上,检测染色前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不同时间(10min、15min和30min)对皮肤背景信号的影响。此外,采用体视显微镜检测梯度甘油透明对切片形态的影响。最后,用上述DMSO-甘油改良染色法进一步对神经纤维其他标志物NF 200和外周蛋白分别进行染色。结果经染色后甘油透明的切片其成像深度显着大于常规染色的切片(P<0.01);在甘油透明的基础上,先用DMSO处理能有效降低皮肤背景着色,时间以15min为佳;梯度甘油处理并不会造成皮肤厚片的形态改变;DMSO-甘油改良染色法也能有效显示皮肤NF200和外周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结论经本改良方法染色的皮肤厚片能在宽场荧光显微镜下良好成像。(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马红雨,崔雯,朱美财,周金立,陈涛[3](2008)在《Tamm-Horsfall免疫荧光染色与相差显微镜法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相差显微镜法在肾性血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5例非肾性血尿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检测和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确定血尿来源的差异,并对血尿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做相关分析。结果:在30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28例,2例与诊断不符;在2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2例,3例与诊断不符。红细胞THP检测法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90.9%、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12.0%。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2.0%、准确性为66.3%、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28.0%。血尿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相关。结论: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血尿来源方面具有准确、客观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08年09期)
路菊,孙玮,陈德英[4](2007)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详尽介绍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方法,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提供理想的样品。方法大鼠腹腔注射Brdu,40 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冰冻切片,用抗GFAP多克隆抗体孵育和FITC荧光标记二抗染色,再用抗Brdu单克隆抗体孵育和Cy3荧光标记二抗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连续断层扫描,图像迭加。结果清晰可见处于增殖期(S期)细胞胞核呈红色荧光,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呈绿色荧光。结论影响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样品效果的环节和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2个一抗的搭配和协调。(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朱丽波[5](2006)在《大蒜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p、GST-π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肿瘤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寻找开发对化疗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药物是当前肿瘤研究中的热点,对于中药增效剂的研究则是这一领域中的主线,但其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大蒜素(Allicin,diallyl trisulfide)为大蒜中的活性产物,用色谱-质谱法分离得到五种成分,其中一种具有较强抗霉菌和细菌能力,而且性质稳定,称为二烯丙基叁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又名大蒜新素。经理化测定,确定其结构式为CH_2=CH-CH_2-S-S-S-CH_2-CH=CH_2;分子式C_6H_(10)S_3。其不仅限于抗菌消炎、防治感染性疾病,而且广泛用于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抗凝血、抗病毒等,除上述功能外,近年研究发现大蒜素能阻断致癌物的合成、抑制致癌物的活化和抗突变、抗畸变作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大蒜素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大蒜素还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干扰肿瘤的生长。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大蒜素对化疗减少耐药、增强疗效的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近年研究表明,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等是恶性肿瘤产生多药耐药(MDR)的物质基础,其表达水平与耐药程度成正比。本研究利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技术,检测大蒜素作用前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gp、GST-π表达的变化,旨在进一步了解大蒜素对化疗药物增效的作用机制。 目的 利用双标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定量检测大蒜素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6-04-01)
王心蕊,周洪澜,王建伟,孟召祥,王医术[6](2005)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的前列腺癌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作用底物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的前列腺癌标本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同时检测前列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其作用底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MMP-7和层粘连蛋白(LN)可共同表达于前列腺癌细胞及基质中的基底膜、血管平滑肌和神经纤维;MMP-9和Ⅳ型胶原的主要表达于细胞外基质中的基底膜。结论:结合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能对蛋白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周德荣,章振保[7](2005)在《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不稳定膀胱逼尿肌间隙连接蛋白43的定量和定位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应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稳定膀胱逼尿肌连接蛋白43表达和分布模式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只,不稳定膀胱组40只。建立膀胱出口梗阻模型之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确定不稳定膀胱组13只。对照组只行尿道分离术而不作结扎术。麻醉未醒即处死大鼠,取下膀胱分离出逼尿肌组织。①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应用罗丹明麦芽凝集素标记逼尿肌肌细胞膜,异硫氰酸荧光素素标记间隙连接蛋白43。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使用ACAS/Ultima312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测器1和检测器2同时分别检测连接蛋白43和细胞膜(当只开通检测通道1时,仅显示代表连接蛋白43的绿色小短杆状或小点状荧光斑;当仅开通检测通道2时,仅显示被染成红色的细胞膜,清楚地显示了细胞的外形轮廓,胞浆及胞核则不显示;当两个通道同时开通时,绿色的连接蛋白43与红色细胞膜重迭后变成黄色)。主要参数如下:小孔孔径225μm,X轴扫描点数390,Y轴扫描点数390,扫描步径0.6μm,镜扫描速度10mm/s,扫描强度85%,激光强度360mW,每点采样次数30,物镜40倍,检测器1(最适波长488nm)灵敏度62%,检测器2(最适波长514nm),灵敏度58%。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析法:应用ImageAnalysis程序进行图像分析。以连接蛋白43的像素值占总像素值的百分比值作为连接蛋白43的像素密度,其大小代表连接蛋白43量的大小;以连接蛋白43荧光斑面积的大小反映连接蛋白43量的大小。结果:不稳定膀胱组中出现不稳定膀胱的13只和对照组10只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逼尿肌连接蛋白43的像素密度和荧光斑面积比较:不稳定膀胱组连接蛋白43象素密度值较对照组象素密度值明显增多(3.45±1.58,0.85±0.44,t=5.037,P<0.01);不稳定膀胱组荧光斑面积较对照组显着增大犤(19.92±8.61)μm2,(11.46±2.55)μm2,t=2.995,P<0.01犦。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双重标记的大鼠逼尿肌连接蛋白43荧光图像:对照组逼尿肌肌束细胞平行排列,分布均匀,连接蛋白43表达量极少。不稳定膀胱组细胞大小不一,形状多样,排列紊乱,连接蛋白43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表现在密度增大,荧光斑面积增大,连接蛋白43的表达主要出现在细胞与细胞连接处。结论:采用双重标记的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抗连接蛋白43单克隆抗体特异地与间隙连接蛋白43结合,在组织原位上准确地标记间隙连接,同时显示细胞膜,既能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又能同时对其进行定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26期)
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8](2001)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内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及中间丝。现今可采用多种技术如各种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来研究细胞骨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e,LSCM)可以显示(本文来源于《中华病理学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王细文,梁平[9](2001)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人胆管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切片观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方法 :正常人胆管组织、正常人肝组织及人胆管癌组织切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置于普通荧光显微镜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 ,比较二者效果。结果 :与普通荧光显微镜相比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能清晰地显示染色组织的荧光染色部位及强弱 ,能较好地显示染色组织的形态 ,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及精确性。结论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免疫荧光染色切片的检测中具有准确、特异、清晰的特点 ,在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01年03期)
金晓明,毕延忠,黄淇,陈福来,鲍孟江[10](1999)在《电子显微镜术、免疫荧光技术在肾活检组织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技术、电子显微镜对27 例肾活检组织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对各种肾脏疾病能得出准确的形态学分类的病理诊断;可发现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明显特异性变化的肾脏疾病;对某些肾脏疾病能作出早期诊断;能鉴定出不同类型免疫球蛋白的沉积。提示临床和病理多项指标相结合的诊断,对观察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免疫荧光显微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改良免疫荧光染色方案,使皮肤厚切片能在宽场荧光显微镜下荧光成像。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5只,经Zamboni固定液灌注固定后取后肢足底皮肤,冷冻切片,片厚40μm,行神经纤维标志物PGP9.5免疫荧光染色。首先比较染色后用梯度甘油溶液透明与不经甘油透明对皮肤厚片成像深度的影响;继之在染色后甘油透明的基础上,检测染色前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不同时间(10min、15min和30min)对皮肤背景信号的影响。此外,采用体视显微镜检测梯度甘油透明对切片形态的影响。最后,用上述DMSO-甘油改良染色法进一步对神经纤维其他标志物NF 200和外周蛋白分别进行染色。结果经染色后甘油透明的切片其成像深度显着大于常规染色的切片(P<0.01);在甘油透明的基础上,先用DMSO处理能有效降低皮肤背景着色,时间以15min为佳;梯度甘油处理并不会造成皮肤厚片的形态改变;DMSO-甘油改良染色法也能有效显示皮肤NF200和外周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纤维。结论经本改良方法染色的皮肤厚片能在宽场荧光显微镜下良好成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荧光显微镜论文参考文献
[1].陶舒敏.基于γ-H2AX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T检查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内DNA双链断裂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
[2].任弘毅,丁有权,李轩漾,齐建国.一种用于宽场荧光显微镜下成像的皮肤厚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J].解剖学报.2016
[3].马红雨,崔雯,朱美财,周金立,陈涛.Tamm-Horsfall免疫荧光染色与相差显微镜法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08
[4].路菊,孙玮,陈德英.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及观察[J].免疫学杂志.2007
[5].朱丽波.大蒜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P-gp、GST-π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
[6].王心蕊,周洪澜,王建伟,孟召祥,王医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双重标记的前列腺癌内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作用底物的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7].周德荣,章振保.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不稳定膀胱逼尿肌间隙连接蛋白43的定量和定位实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
[8].张红英,杨光华,步宏,张杰,李胜富.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的观察[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
[9].王细文,梁平.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人胆管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切片观察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1
[10].金晓明,毕延忠,黄淇,陈福来,鲍孟江.电子显微镜术、免疫荧光技术在肾活检组织诊断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