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蚌埠隆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华北克拉通,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蚌埠隆起论文文献综述
康丛轩,杨献忠,蔡逸涛,宗雯,黄先觉[1](2018)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体总体富硅、富碱,具有高钾钙碱、准铝—过铝质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明显的正Eu异常,Ce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K、P和Ti有较明显的亏损,Rb、Ba、U、La、Sr、Zr和Sm元素相对富集。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其具备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及全岩Sm-Nd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代陆壳,且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影点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暗示岩体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郯庐断裂带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晚侏罗世期间的动力学背景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18年06期)
陈洁,汪相,王耀[2](2018)在《蚌埠隆起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与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蚌埠隆起是华北地块上中生代地质研究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地质单元,它映现了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两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引起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其中,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就是一个代表性产物。该花岗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学的系统研究显示,它具有两个不同的岩石学特征:①它的斜长石斑晶的牌号(An_(14~18))、相对低硅高钙的主量元素、富Ba、Sr和贫Rb及无Eu负异常的微量元素等特征,以及它所含的岩浆锆石({211}锥面发育、较强的CL亮度及韵律环带构造、包含残核、正常的Hf含量)的U-Pb年龄(223.1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4.2),表明它应该是印支运动的同造山花岗岩;②它的片麻状构造(斑晶矿物压扁拉长、各种交代—熔蚀结构)和变质结晶锆石({101}锥面发育、较弱的CL亮度、较高的Hf含量)的U-Pb年龄(156.2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7.8),说明它在燕山运动中遭受了同造山变质作用。因此,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别造山带作为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岩石学记录完整,同时也制约了华南与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作用峰期的准确时间;另一方面,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约170 Ma左右)和挤压高峰出现的时间(155±3 Ma)作出了合理的推断。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岩石类型、成矿作用的现象及其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8年05期)
杜化宇,李晓禄,杨玉勤[3](2018)在《蚌埠隆起航磁构造特征和进一步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蚌埠地区西贾庄铁金矿的发现,说明深部找矿也有广阔前景。利用1∶2. 5万航磁测量,获取区内基底、主干断裂信息;结合重力场信息,总结出磁力和重力高背景下的"双低"地段是酸性隐伏岩体的信息;磁异常对已知矿床反映明显,负背景场中的突出磁异常和剩余重力异常梯度带复合部位是成矿有利地区,异常带边部局部异常和鼻状突出部位是有利成矿地段。依据磁场信息和重力场信息,综合分析认为怀远—马头城一带、刘府—凤阳、刘府镇—大庙叁地新发现磁异常,其找矿潜力很大,旧城—西阳集和万福—河溜镇两处覆盖区磁异常也是值得找矿地段,由此划分找矿远景区。所获取成果对进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矿产勘查》期刊2018年05期)
王娟[4](2018)在《蚌埠隆起区的变质—变形、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南缘,胶-辽-吉造山带的东南缘,记录了华北南缘最古老的地壳物质、不同时期的地质事件和演化过程。本论文以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同位素年代学为研究基础,选择五河-明光地质剖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蚌埠隆起区变质杂岩的物质组合、变质强度、变形类型、形成环境、年代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认识了华北南缘中、下地壳构造层次的变质-变形特征。五河岩群分为为西堌堆岩层、庄子里岩层、峰山李岩层、小张庄岩层和殷涧岩层5个岩石单元。详实的岩石类型分析揭示,自北向南具铁镁质岩石向硅铝质岩石过渡,原岩类型由基性岩向酸性岩过渡的特征。峰期变质PT条件评价结果分别为T=731℃~801℃、P=0.90~1.10Gpa(西堌堆岩层),T=733℃~968℃、P=0.92~1.23Gpa(庄子里岩层),T=764℃~825℃、P=0.5~0.9Gpa(峰山李岩层),T=567℃~729℃、P=0.3~0.5Gpa(小张庄岩层)和T=555℃~700℃、P=0.3~0.5Gpa(殷家涧岩层)。可见西堌堆岩层与庄子里岩层的温压条件相当,均为麻粒岩相变质;峰山李岩层主体为麻粒岩相变质,但其压力远低于下部岩层;小张庄岩层和殷家涧岩层的温压条件相当,均为角闪岩相变质。对庄子里层石榴辉石岩的P-T轨迹分析揭示蚌埠隆起区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分别为=691℃±36Ma、=0.93GPa±0.05(阶段-I),=953℃±14Ma、=1.04GPa±0.03(阶段-II)和=649℃±25Ma、=0.86GPa±0.04(阶段-III),表现为一个近等压升温→近等压降温的快速过程。变形强度和应变速率分析揭示蚌埠隆起区整体表现为变形较弱、应变速率较快的特征,西堌堆岩层→庄子里岩层→峰山李岩层变形逐渐减弱,峰山李岩层→小张庄岩层、殷家涧岩层变形增强,且小张庄岩层变形最强烈。各层均存在变形较强的区域,该变形带主要受糜棱岩带、流变带及流体等控制。变质基底年代学分析揭示其具多阶段生长或变质特征,峰值年龄主要有1844Ma、2084Ma、2480Ma、2538Ma和2922Ma。其中,西堌堆层获得了>2800Ma的古陆壳年龄,且西堌堆层→庄子里层→小张庄层的变质基底年龄具由老到新的微弱差异。认为1.8~1.9Ga的主期变质年龄与~1.9Ga的构造热事件/造山事件关联;2.4~2.6Ga的原岩年龄与~2.5Ga的华北克拉通主期生长年代较吻合;>2.8Ga的继承锆石年龄与华北克拉通古陆壳形成时限基本一致。大量岩相学、变质-变形及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五河岩群5个岩石单元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构造层次:(1)层次-I:由西堌堆层和庄子里层组成,铁镁质岩石为主,整体为变形较弱,局部区域变形增强,均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具下地壳和中-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特征;(2)层次-II:由峰山李层组成,铁镁质岩石和硅铝质岩石均有出露,变形较弱,经历了麻粒岩相至角闪岩相变质,具中-上地壳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特征;(3)层次-III:由小张庄层和殷涧层组成,出露大量硅铝质岩石,变形强烈(流变带),经历了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变质,具上地壳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特征。此外,蚌埠隆起区金红石微量元素、Nb/Ta和Cr/Nb比值分析揭示其具多期次结晶或变质特征,主要分为3个阶段:(1)阶段-I的Nb/Ta>40,主要受控于Nb;(2)阶段-II的10<Nb/Ta<20,主要受控于Ta;阶段-III的Nb/Ta<10,主要受控于Ta。综合分析,阶段-I与阶段-II具热液结晶特征,阶段-III更倾向于壳源特征,且3个阶段的原岩类型可能为长英质或泥质麻粒岩(Cr/Nb<0.5)。(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康丛轩,杨献忠,蔡逸涛,宗雯,黄先觉[5](2018)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蚌埠隆起带随着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接,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其中早白垩世晚期的7个二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野外观察和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年龄集中于114.6±3.3~121±1.0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了其富硅、富碱的钙碱性准铝-铝弱饱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弱铕负异常,铈异常不明显,K、P和Ti元素有较明显的亏损,Rb、Ta、Sr和Nd元素相对富集,具备陆壳为主的源岩深熔作用的特征。K_2O-Na_2O及SiO_2-Zr成因类型判别图上,侵入体投影点分布于Ⅰ型花岗岩区域,ε_(Hf)(t)全部为负值且相对较低(-25.2~-15.61),说明其为壳源成因,两阶段Hf模式年龄(2.17~2.76Ga),说明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宙陆壳物质,结合华北克拉通主体形成时间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随着地壳增厚和下地壳-岩石圈的拆沉作用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增厚的下地壳底部发生部分熔融,导致地壳快速隆升和随后的伸展,古老的陆壳物质经过改造和再循环,形成区内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梦婵[6](2016)在《蚌埠隆起区东段五河群形成条件及时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蚌埠隆起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前人对于蚌埠隆起结晶基底形成的变质条件、时限以及构造环境的分析相对较为薄弱,对五河群形成的构造成因背景仍然存在争议,制约了人们全面理解该隆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因此,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以变质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等为手段,对在蚌埠隆起东段朱顶-石门山地区出露的花岗片麻岩、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以及新发现的含石榴石花岗片麻岩进行了较为细致且综合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蚌埠隆起五河群形成的变质条件、构造环境以及演化过程,这对揭示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东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含石榴石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电子探针矿物成分分析以及P-T条件估计,得出该样品的温压条件为736-788℃和0.76-0.89GPa,表明其形成于低压麻粒岩相条件。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记录了岩浆结晶事件和变质事件,它们对应的年龄分别为(2562±34)Ma~(2584±25)Ma、(2433±31)Ma至(2466±31)Ma和(2204±68.0)Ma。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蚌埠隆起区东段具有与华北克拉通演化的一致性,即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变质环境以及多阶段的演化过程。对研究区花岗片麻岩进行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岩浆岩,属正变质岩系列,岩石具有富钠、富钾的特点,为准铝质-弱过铝质岩,属钙碱性系列。该套花岗片麻岩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结合锆石U-Pb定年结果,并通过岩石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得出,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为火山弧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区花岗片麻岩的原岩主要形成于晚太古代岛弧环境,代表了该期板块俯冲—增生事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宋利宏,朱光,赵田,林少泽[7](2016)在《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上出露了一系列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记录了丰富的变形过程。本次与前人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该区经历过两期岩浆活动,分别是中—晚侏罗世(167~148 Ma)和早白垩世(130~112Ma)。区内晚侏罗世蚂蚁山岩体记录了切过该岩体的一条北北东向左行韧性变形带,是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的产物。该走滑变形带在走滑隆升中又被脆性平移断层所迭加。走滑活动时间可以限定在148~130 Ma之间。研究区在130~112 Ma期间转变为强烈的伸展活动,区域拉张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并伴随着岩浆活动与区域隆升。在此伸展过程中,中—晚侏罗世荆山—涂山岩体与早白垩世淮光岩体记录了深部韧性伸展拆离变形带抬升至浅部被脆性正断层所迭加的变形过程,而其它岩体内均记录了地壳浅部的脆性正断层活动。这些岩体的变形记录,指示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转变发生在148~130 Ma期间,提供了在早白垩世克拉通峰期破坏中目前非盆地区构造过程的实例。(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6年02期)
顾海欧,Fang-ZhenTeng,肖益林,李王晔,徐丽娟[8](2015)在《蚌埠隆起区中生代花岗岩镁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俯冲带深部循环以及壳内部分熔融的限定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是组成大陆地壳(特别是中上地壳)的最重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其蕴含着探索大陆动力学的关键信息。而镁同位素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同位素地质示踪剂,已经在示踪沉积物循环以及碳循环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目前花岗岩的镁同位素研究实例较少,对于这一岩石类型的Mg同位素体系了解有限。在近期的工作中我们系统分析了蚌埠隆起区内晚侏罗纪岩浆作用的代表岩体荆山-涂山花(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4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专题5大陆地壳、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深部探测、专题6新构造与地质灾害》期刊2015-10-10)
王娟[9](2014)在《皖北蚌埠隆起区变质基底的变质属性、时代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华北克拉(NCC)通是世界上最老的克拉通之一,其形成、演化和构成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皖北蚌埠隆起区作为其东部边界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为通过研究揭示出蚌埠隆起区的变质特征、形成时限及其东界的准确标定。为此,本次研究对蚌埠隆起区展开了详细的、系统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凤阳县石榴辉石岩的变质P-T轨迹的构建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通过对石榴辉石岩的P-T条件评价,将该研究区划分为五个变质阶段,大致经历了从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再退变质至角闪岩相的过程。其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1.9Ga,与NCC东部板块的拼合时间一致。(2)蒙城西贾庄石榴角闪岩峰期变质条件研究:对钻孔ZK02中的石榴角闪岩的峰期P-T条件研究,确定了该区域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通过对比不同温压计的计算结果,最终得出的峰期变质相为角闪岩相,暗示五河杂岩形成于板内环境。(3)蚌埠隆起区东部边界的标定:研究表明魏岗山花岗片麻岩参与大别造山带俯冲折返事件,再经历后期郯庐断裂带大规模左行走滑。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启动时间应不早于早侏罗世,在横向上(安徽段)有一定的空间展布,西侧界线应位于小岗村和练铺以东、魏岗山以西区域。(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11-01)
盛勇,王建伟,张劲松,潘芳[10](2014)在《蚌埠隆起带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蚌埠隆起带属华北陆块成矿省(Ⅱ-15)中阜阳-蚌埠铁-金-银-铅锌-煤-金刚石成矿亚带(Ⅲ-64-2),矿产较丰富,近年新发现的蒙城西贾庄铁金多金属矿为该区找矿工作展示了一个新的视点,通过对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研究,寻找金多金属矿的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本文来源于《安徽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蚌埠隆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蚌埠隆起是华北地块上中生代地质研究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地质单元,它映现了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两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所引起的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其中,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就是一个代表性产物。该花岗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学的系统研究显示,它具有两个不同的岩石学特征:①它的斜长石斑晶的牌号(An_(14~18))、相对低硅高钙的主量元素、富Ba、Sr和贫Rb及无Eu负异常的微量元素等特征,以及它所含的岩浆锆石({211}锥面发育、较强的CL亮度及韵律环带构造、包含残核、正常的Hf含量)的U-Pb年龄(223.1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4.2),表明它应该是印支运动的同造山花岗岩;②它的片麻状构造(斑晶矿物压扁拉长、各种交代—熔蚀结构)和变质结晶锆石({101}锥面发育、较弱的CL亮度、较高的Hf含量)的U-Pb年龄(156.2 Ma)和ε_(Hf)(t)值(平均值为-17.8),说明它在燕山运动中遭受了同造山变质作用。因此,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大别造山带作为印支期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岩石学记录完整,同时也制约了华南与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作用峰期的准确时间;另一方面,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约170 Ma左右)和挤压高峰出现的时间(155±3 Ma)作出了合理的推断。这两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岩石类型、成矿作用的现象及其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蚌埠隆起论文参考文献
[1].康丛轩,杨献忠,蔡逸涛,宗雯,黄先觉.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J].现代地质.2018
[2].陈洁,汪相,王耀.蚌埠隆起老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成岩与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18
[3].杜化宇,李晓禄,杨玉勤.蚌埠隆起航磁构造特征和进一步找矿方向[J].矿产勘查.2018
[4].王娟.蚌埠隆起区的变质—变形、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8
[5].康丛轩,杨献忠,蔡逸涛,宗雯,黄先觉.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早白垩世晚期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动力学背景[J].地质学报.2018
[6].李梦婵.蚌埠隆起区东段五河群形成条件及时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7].宋利宏,朱光,赵田,林少泽.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蚌埠隆起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内变形记录与构造意义[J].地质论评.2016
[8].顾海欧,Fang-ZhenTeng,肖益林,李王晔,徐丽娟.蚌埠隆起区中生代花岗岩镁同位素地球化学:对俯冲带深部循环以及壳内部分熔融的限定及启示[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4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专题5大陆地壳、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深部探测、专题6新构造与地质灾害.2015
[9].王娟.皖北蚌埠隆起区变质基底的变质属性、时代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4
[10].盛勇,王建伟,张劲松,潘芳.蚌埠隆起带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矿方向[J].安徽地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