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抑菌活性
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论文文献综述
梁蓓,刘向荣,张鹏辉[1](2010)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杨酰肼和邻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化合物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C15H12N2O4),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352(8),b=14.219(8),c=12.762(3),β=115.605(14)°,V=3167(3)3,Z=8,F(000)=1344,Dc=1.344Mg/m3.该化合物分子通过两个苯环间的氢键作用(N—H…O)缠绕成了一个无限双螺旋链.热重实验表明该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的分解峰温值为232.64℃.初步生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抗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0年10期)
张鹏辉[2](2009)在《稀土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二元和叁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稀土元素与含肽键芳酰腙及另一种配体甘氨酸所形成的混配配合物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本文用苯做溶剂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酰腙有机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探讨了该配体合成的最佳条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质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与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13种稀土离子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其组成为RE(C_(15)H_(11)N_2O_4)(C_(15)H_(10)N_2O_4)·nH_2O (RE=La、Ce、Pr、Nd、Sm、Eu、Gd、Tb、Dy、Ho、Er、Yb、Y,n=2~3),用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质子核磁共振、X-射线粉末衍射对以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系列稀土配合物的组成,推测了其结构。设计合成了8种稀土离子(RE=La,Ce,Pr,Nd,Sm,Eu,Gd,Tb)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甘氨酸的叁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叁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DSC-TGA热分析系统测试了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和稀土硝酸盐二元配合物和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甘氨酸、稀土硝酸盐叁元配合物在5K/min、10K/min和15K/min叁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法计算了它们的热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较配体和叁元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热稳定性较好。本文选择了具代表性的镧,镱两种稀土硝酸盐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的二元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其二元配合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了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硝酸镧二元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实验,发现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二元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要优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3)
马兴铭,雒艳萍,麻宝成,杨汝栋[3](2003)在《4-羟基-3-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其配合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配体 4-羟基 - 3 -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 (H2 L)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方法 合成配体 4-羟基 - 3 -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其配合物 ,采用K -B法检测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配体H2 L及其金属配合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生长 ,形成抑菌环 ,尤其配体H2 L形成抑菌环直径最大。结论 配体H2 L及其金属配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配体H2 L的抑菌作用最强。(本文来源于《兰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稀土元素与含肽键芳酰腙及另一种配体甘氨酸所形成的混配配合物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本文用苯做溶剂合成了一种新的芳酰腙有机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探讨了该配体合成的最佳条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质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与稀土硝酸盐反应,合成了13种稀土离子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形成的二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其组成为RE(C_(15)H_(11)N_2O_4)(C_(15)H_(10)N_2O_4)·nH_2O (RE=La、Ce、Pr、Nd、Sm、Eu、Gd、Tb、Dy、Ho、Er、Yb、Y,n=2~3),用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质子核磁共振、X-射线粉末衍射对以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系列稀土配合物的组成,推测了其结构。设计合成了8种稀土离子(RE=La,Ce,Pr,Nd,Sm,Eu,Gd,Tb)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甘氨酸的叁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对叁元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DSC-TGA热分析系统测试了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和稀土硝酸盐二元配合物和配体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甘氨酸、稀土硝酸盐叁元配合物在5K/min、10K/min和15K/min叁个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Kissinger法计算了它们的热分解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较配体和叁元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分解温度,热稳定性较好。本文选择了具代表性的镧,镱两种稀土硝酸盐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的二元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结果表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其二元配合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同时进行了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硝酸镧二元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实验,发现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二元配合物的抗菌活性要优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论文参考文献
[1].梁蓓,刘向荣,张鹏辉.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有机化学.2010
[2].张鹏辉.稀土与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二元和叁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3].马兴铭,雒艳萍,麻宝成,杨汝栋.4-羟基-3-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及其配合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