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四川省会东县大桥中学615205
摘要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剧变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初中生心理健康能否得到重视,直接关系到初中生的教育问题。本文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广大基层教育者解决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献计献策。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应对策略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知识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国家间竞争呈现激烈趋势。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者的素质高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在人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往往渗透在其他素质之中,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无数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往往是学生身体发展、性格培养和智力开发,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人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学生处在充满幻想的时期,是朝气蓬勃但又十分叛逆的特殊时期。这个事情是学生“危机年龄阶段”,必须予以重视。
初中阶段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重大,而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非常特殊,首先是认知特点。初中生已经可以具备基本的理性思维能力,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其次是情感和意志特点。初中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情绪活动具有极端化表现,表现出来的外部特征是强烈而转化迅速,难以驾驭自己,呈现外露性、冲动性和不稳定性。第三初中生心理特点变化明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在生理上表现出明显特征。随着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内部技能和性成熟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一、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初中生学习方面困扰难题
我们经过一些调查,从中知道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讲求方法和策略,更是没有指定学习计划,并有效执行。初中生对于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兴趣和热情。兴趣的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焦虑和考试难的问题。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很些年,但是广大基层初中学校仍然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只顾无限制地向学生施压,造成学生课业十分繁重。不少学校在期末考的时候,一些学生出现心理不适的症状,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抵制心理严重,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随着中国社会竞争压力的扩大,初中生也没有逃脱压力的紧逼。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无止尽地增加学生的课外课程,让他们参加无数补习班,剥夺了学生周末和假期的宝贵自由时间。这不仅没有提高很多学生的综合能力,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用脑过度,疲劳感丛生,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来自社会和家庭、学校的压力甚至是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学生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还会产生受挫感,不利学生身心健康。
2.自我方面的矛盾重重
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学生对于自我的评价,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促使他们在自尊心和自制力方面产生心理问题。而由于自我体验的错误,时常会出现焦虑、自卑和逆反心理。如果在自制力方面出现问题,常常表现出受挫力比较弱。如果学生三个方面一起出现问题,那么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好处于生理和心理都急速发展阶段,虽然自我意识增强,但是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够冷静客观,常常出现偏差,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常常出现下面的情况,一旦别人夸奖自己,就会沾沾自喜,过高评价自我;一旦受到挫折,又会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看低自己。
3.在人际交往方面,初中生面临的困境
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师生,同伴关系。初中生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人际交往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初中生通过处理这三方面的人家关系,学习进行正确的社会交往的方法,逐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节奏,遵守社会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处事原则。基于初中生处于半成人和办儿童的阶段,他们和家长老师的关系常常处于冲突之中,这源于他们既希望父母和老师不要干涉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他们对于自己的认可。如果他们感觉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认可,他们就会感觉到沮丧和孤独。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1.初中阶段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初中学生,这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以看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迫在眉睫。这个机构可以适应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需求,它可以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宣传以及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努力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切记不要给学生妄下定论。就实际而言,广大初中学校的教育仍然把学生的分数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如何把学生的成绩提上来是重中之重。由此,基于分数的标准,学生被分了很多等级。这种“等级制度”一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即使是优等生被老师重视,一些学生也会产生盲目自信,目中无人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往往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他们心理不同程度的抵触。因此学校需要从学生的综合发展出发,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不要为学生妄下定论。
3.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受到重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于兴趣、态度、动机、情绪、好奇心、想象力和个性特征的培养,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独特方法的形成,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等习惯,发挥自身的潜能。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去学校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包括体育,艺术,音乐等等。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得到学校的尊重和重视。
4.引导初中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特别是正确处理他们同异性间的交往。初中生性格突出,如何引导他们处理好和父母、老师和伙伴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而其中伙伴之间的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异性间的交往事件需要妥善处理。通过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来自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和期望,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异性间的交往,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之上。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运用正确的方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6).
【3】张丽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4】李炎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