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楔压论文-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

肺动脉楔压论文-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肺动脉楔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监测,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监护

肺动脉楔压论文文献综述

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1](2017)在《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方法选取心内直视手术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合并淤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观察2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相关性为0.6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效果更为理想,判断更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7年22期)

郭林,鲁玉凤,蔡德清,赖政洪,温贤铭[2](2016)在《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5年9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4例,依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状况将上述64例患者分为A(合并瘀血性重度动脉高压术后患者)、B(合并瘀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两组,于患者入室后即监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上述两组患者均成功监测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及差值(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同肺动脉楔压相关性均较好,但B组患者相关性高于A组,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经由颈内静脉入路进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检测均安全有效,但肺动脉楔压并不能有效反应左心室前负荷,因此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更具优势,可对患者左心室前负荷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6年05期)

危宇,任海波,刘彬,许卫江[3](2014)在《左心房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在心脏术后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心脏直视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颈内静脉安置左心房测压管和肺动脉漂浮导管对于成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监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2012年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心内直视手术的18岁以上患者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46~65(47±16)岁。将患者分为两组: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50例(A组),合并淤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50例(B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内静脉入路置入ARROW 5Fr叁腔导管,尖端经房间隔穿刺行持续左心房压(LAP)监测;同时经同侧颈内静脉安置ARROW 8Fr高流量鞘管放置肺动脉漂浮导管,入室即监测LAP和肺动脉楔压(PAWP)。观察两组患者中LAP和PAWP的相关性及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行持续LAP及PAWP监测,无严重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置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肺动脉压(PAPmean)、平均左心房压(LAPmean)、平均肺动脉楔压(PAWPmean)、PAWP与LAP差值平均值(PAWP-LAPmean)均显着高于B组(P<0.01)。两组患者中PAWP与LAP均具有良好相关性,A组患者相关性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内静脉入路行LAP监测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是安全、可行的。PAWP不能准确反映左心室前负荷,在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使用LAP监测对于判断左心室前负荷更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钟立新,刘志强,韩明[4](201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楔压与内皮素及血栓素B_2的关系——附35例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左心功能与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的关系。方法:选择35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组,以及30名同期在门诊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以及PAWP、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探讨患者PAWP与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pH值、P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及PAW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COPD组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与PAWP均呈正相关(r=0.398,P=0.018)及(r=0.378,P=0.025)。结论:检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血浆内皮素-1及血栓素B2水平,可能有助了解患者的左心功能状况。(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1年07期)

杨万杰,赵雪峰,冯庆国,魏凯,任文博[5](2011)在《呼气保持法在测定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肺动脉楔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联合呼吸机上的"呼气保持"功能与监护仪上的"PAWP回顾"软件寻找一种既准确又方便快捷的测量呼气末肺动脉楔压的方法。方法选择放置了肺动脉导管的机械通气患者12例,采用前赡性研究,随机选取了50例次测量,比较测量人员在每一例次同时应用呼气保持法和气道压显示法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测量人员应用呼气保持法和气道压显示法测得的两组数据,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者使用呼气保持法所用时间明显低于气道压显示法,两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呼气保持法不需要任何耗材,而气道压显示法主要需要压力传感器和打印相关的耗材。结论呼气保持法将呼吸机和监护仪有机结合,得到一种全新的eePAWP测量方法。此方法其呼气末的识别更趋合理,不需要考虑呼吸机反应时间,在方法学上更加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5-26)

朱靖,葛志明[6](2006)在《多普勒超声和心导管同步测定肺动脉楔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二尖瓣返流患者的肺动脉楔压中的作用。方法对59例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和左、右心导管检查,同步测定肺动脉楔压,经多普勒测得的肺动脉楔压是用估测的左室收缩压减去测得的二尖瓣返流压差。结果对于正常肺血管阻力的患者,经多普勒测得的肺动脉楔压与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楔压存在高度相关(r=0.964);然而,这两种技术测定的肺动脉楔压在肺血管阻力升高的患者中低度相关(r=0.596)。结论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尽管在无创性评估肺动脉楔压中有一些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项可靠并且准确的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Parsonage,W.,A.,Galbraith,A.,J.,Koerbin,G.,L.,Potter,J.,M.,闫庆峰[7](2005)在《因心肌缺血或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继发慢性心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用B型利钠肽检测肺动脉楔压显着升高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level may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biomarker of the adequacy of long-term heart failure therapy. The effect of contemporary therap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BNP measured using moder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ssays and cardiac filling pressures has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because most of the original studies predate these developments. The investigators sought to asses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NP to identify significantly elevated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 in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 on treatment. BNP correlated well with PCWP(r=0.50, p< 0.001), but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est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PCWP >15 mm Hg was only 74%, largely because of poor sensitivity or a large number of false-negative test results. Maximizing medical therapy irrespective of plasma BNP results remains the best approach to manag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9期)

康友文,康维强,赵林,杜日映,万峰[8](2005)在《经食管超声与心导管同步定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肺动脉楔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EE)和心导管技术同步检测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后肺动脉楔嵌压(PCWP)的变化。方法应用TEE检测46例患者OPCABG术前后二尖瓣血流频谱(MVF)和肺静脉血流频谱(PVF),同步应用心导管技术检测PCWP。对术前、术后所测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将PCWP与TEE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PCABG术后TEE测量的反映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和PCWP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0.05);MVF与PVF的多数指标与PCWP有相关性(r=0.30~0.76,P<0.01~0.05),其中反向A波峰值血流速度(PVa)、反向A波速度时间积分(VTIpva)及MVF与PVF相结合的指标Tpvadt mvadt、Tpvat mvat与PCWP相关性最好(r=0.75~0.89,P<0.001)。结论OPCAB术后即刻左室功能改善,TEE检测PVF和MVF可用来准确估算PCWP,对OPCAB疗效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潘大明[9](2004)在《肺动脉楔压不是肺毛细血管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 ,肺动脉楔压(PAWP)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其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Swan Ganz气囊漂浮导管经血流漂浮并楔嵌到肺小动脉部位 ,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 ,此时导管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PAWP(图 1 )。当肺小动(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4年11期)

于光辉[10](2001)在《高血压 冠心病与肺血管阻力 肺动脉血压 肺动脉楔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血压、冠心病的研究已转移至血管,因血管内皮处于血管与血流的界面,感知着血流量、压力、炎症等信号和血中携带的各种因子的变化。这些系统的失调、在高血压的高张力、高反应性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衰等病理状态中起重要作用。 我们应用安徽电子科学研究所生产的XXG—E心血管功能测试仪对50—70岁的患者进行了随机抽(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期刊2001年05期)

肺动脉楔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5年9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64例,依照肺动脉高压程度分级状况将上述64例患者分为A(合并瘀血性重度动脉高压术后患者)、B(合并瘀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者)两组,于患者入室后即监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上述两组患者均成功监测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及差值(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左心房压同肺动脉楔压相关性均较好,但B组患者相关性高于A组,对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经由颈内静脉入路进行左心房压及肺动脉楔压检测均安全有效,但肺动脉楔压并不能有效反应左心室前负荷,因此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更具优势,可对患者左心室前负荷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动脉楔压论文参考文献

[1].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

[2].郭林,鲁玉凤,蔡德清,赖政洪,温贤铭.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

[3].危宇,任海波,刘彬,许卫江.左心房压和肺动脉楔压监测在心脏术后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4

[4].钟立新,刘志强,韩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楔压与内皮素及血栓素B_2的关系——附35例检测分析[J].新医学.2011

[5].杨万杰,赵雪峰,冯庆国,魏凯,任文博.呼气保持法在测定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肺动脉楔压中的作用[C].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11

[6].朱靖,葛志明.多普勒超声和心导管同步测定肺动脉楔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

[7].Parsonage,W.,A.,Galbraith,A.,J.,Koerbin,G.,L.,Potter,J.,M.,闫庆峰.因心肌缺血或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继发慢性心衰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用B型利钠肽检测肺动脉楔压显着升高的价值[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

[8].康友文,康维强,赵林,杜日映,万峰.经食管超声与心导管同步定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肺动脉楔压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

[9].潘大明.肺动脉楔压不是肺毛细血管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

[10].于光辉.高血压冠心病与肺血管阻力肺动脉血压肺动脉楔压的关系[J].实用医技.2001

标签:;  ;  ;  ;  

肺动脉楔压论文-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