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服生物利用度,亲脂性,前体药物,抗炎作用
吸入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崔永耀[1](2019)在《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理学特性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急性发作时气道炎症因子在短时间内快速递增,因此抗炎治疗是哮喘急性发作治疗的基石。临床上通常以糖皮质激素与速效支气管舒张剂联合使用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方案,但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rticosteroid,ICS)被认为是目(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苏文婷,崔宇,李晓栩,官立彬,黄缄[2](2019)在《一氧化氮对红细胞携氧特性的作用及体内吸入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红细胞携氧特性和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取8周龄C57雄性小鼠外周血,置于氧离曲线测绘仪的氧合池中,通入含有NO的氮气,描绘通入不同浓度NO时的氧离曲线,计算氧亲和力参数P_(50)及希尔系数,探讨NO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携氧特性的影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5%O_2),缺氧组再根据未吸入NO及吸入NO浓度(5、10、20 mL/m~3)分为4组。小鼠被麻醉后,将其口鼻部置于自制的密闭玻璃箱。玻璃箱预先通入纯N_2、NO、15%O_2,将气体浓度预置为5%O_2和相应浓度的NO。用血氧饱和度仪检测鼠尾血氧饱和度,同时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通入100、200 mL/m~3 NO均可使氧离曲线发生明显左移,显着降低P_(50)(P<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小鼠血氧饱和度显着降低,吸入20 mL/m~3 NO显着削弱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血氧饱和度的降低程度(P<0.05)。与未吸入NO的缺氧对照组比较,吸入5、10、20 mL/m~3 NO组小鼠存活时间均延长,其中10、20 mL/m~3 NO组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20 mL/m~3 NO时,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吸入NO增加细胞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改善缺氧条件下血氧饱和度;NO对红细胞携氧特性的改善作用与缺氧耐受力增强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许莹,王嘉新,栾瀚森,王浩[3](2019)在《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布地奈德富马酸福莫特罗干粉吸入颗粒及其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复方干粉吸入剂产品,通常使用各活性药物成分的微粉化颗粒和乳糖载体物理混合而得,不同活性成分颗粒的大小和形态的差别可能引起它们空气动力学行为的不同,从而导致两组分的递送剂量不均一。本试验采用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了无载体的布地奈德和富马酸福莫特罗混合颗粒。考察制备过程中雾化压力、供液流速、药液浓度对最终样品的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方粉末中药物均为无定形形态,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颗粒呈多孔性球状,测得其比表面积为57 m~2/g,几何中值粒径为11μm,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0℃。采用Aerolizer?装置在90 L/min流速下通过新一代撞击器测得2种组分空气动力学行为高度一致,细微颗粒分数(FPF)达到50%,中位空气动力学粒径(MMAD)约为3.3μm。雾化压力会影响颗粒的几何粒径从而影响其空气动力学行为,供液流速对几何粒径无显着影响,药液浓度对颗粒空气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杜魏媛[4](2019)在《不同室内环境因素对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研究表明,人类约有70-90%的时间生活在室内环境中,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室内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室内环境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容易携带病毒细菌从人体的呼吸道进入体内,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复杂多样,壁面材料、空气湿度、通风情况以及人在室内活动等因素,都会引起室内颗粒物运动变化。因此,研究不同室内环境因素对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在不同室内环境因素下(湿度、通风情况、人脚步行走),可吸入颗粒物的运动情况以及产生原因,了解颗粒物质量浓度及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湿度控制仪器将室内相对湿度调整至实验所需(RH=50%、60%、70%、80%),在四种湿度情况下,分析了室内人坐立时呼吸面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颗粒物数量浓度以及悬浮率,空气中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2.通过改变室内中央空调的通风风速,研究室内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变化情况。不同通风风速情况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变化规律不同。当颗粒物直径大于2.0μm时,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小于初始数量浓度,可以看出空调通风对于室内较大粒径的颗粒物可以起到一个净化的效果。3.采用CFD技术模拟室内不同通风风速下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同实验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室内气流速度场进行分析。当中央空调开启时,平面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先迅速上升后下降,颗粒物一部分从回风口逃逸,一部分发生沉降。从速度场可以发现,室内存在的涡是引起颗粒物复杂运动的因素之一。4.研究脚步行走一个步态周期内,鞋子周围的气流和颗粒物的运动情况。鞋子与地面的间隙中会产生高速气流,将原本沉积在地面的颗粒物携带至空气中。鞋子顶端和鞋子后跟都会产生不同大小的涡,这些涡对颗粒物的二次悬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在之前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扩大了相对湿度范围,从低湿度50%至高湿度80%,研究了四种相对湿度对于人行走引起原本沉积在地毯上的颗粒物运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央空调对于室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和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更准确地模拟了脚步在一个步态周期内的行走过程,分析了鞋子周围和底部的气流和颗粒物运动。本文分析了不同室内环境因素对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的影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房杰,刘庆,臧浩宇,付群飞,曹晓强[5](2018)在《聚丙烯腈纤维束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丙烯腈纤维束作为滤材,对粒度为-10μm占93%的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净化研究,考查了颗粒物入口浓度、过滤风速、纤维束填充率对纤维束过滤器除尘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纤维束过滤器的最大除尘效率可达85%,随着时间的延长除尘效率会逐渐降低;压降主要受过滤风速的影响,在过滤器标准过滤风速1.0m/s时,压降仅为26~30Pa。压降和除尘效率随纤维束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加,填充率1.06%时,除尘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朱万辉,吴闻哲[6](2018)在《干粉吸入制剂中粉末特性及处方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粉吸入制剂作为医药行业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非常优越的应用前景,其研发生产对干粉的粉末特性具有严格的要求。药物﹑载体及添加剂的物料性质﹑环境以及处理条件则决定了各种粒子间作用力的相对大小,进而影响粉末的宏观性质。通过多种手段了解干粉的粉末特性,选择最优的处理条件﹑处方模式﹑装置设计是干粉吸入制剂研发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孙雅丽,韩小利,陈沁月,沙先谊[7](2018)在《含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雾化特性的体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叁种含硫酸沙丁胺醇制剂雾化吸入的质量特性进行评价与比较。方法采用激光光散射法测定叁种含硫酸沙丁胺醇制剂的雾滴粒径及其分布;评价不同制剂的递送速率、递送总量与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结果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A厂)的MMAD(3.90±0.10)μm与VWD(4.75±0.12)μm值均显着大于其他两种制剂(P<0.01)。在叁种呼吸模式条件下,硫酸沙丁胺醇注射剂(A厂)在第1分钟递送剂量、递送速率和第1分钟占递送总量比例上均显着性低于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万托林)或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可必特)(P<0.01),而在递送总量上显着高于万托林或可必特(P<0.01)。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A厂)在相同的雾化时间其雾化量、微细粒子剂量与雾滴分布上均显着低于其他两种制剂(P<0.05或P<0.01)。不同的雾化装置对各吸入制剂的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主要参数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叁种含硫酸沙丁胺醇制剂在递送速率、递送总量与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8年04期)
鄢仁樵,陈丽萍,周斌[8](2016)在《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运动特性,使用格子Boltzmann方法,在颗粒物运动概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布朗力对颗粒物的作用,利用改良的LB-CA(Lattice Boltzmann-cellular automata)模型,模拟了Re数分别为400、1 000和2 000时粒径为0.01μm、0.1μm和1μm的颗粒物在上送上回和上送侧回两种回风形式中的运动特性.结果显示:颗粒物的空间分布范围随着Re数的增大而增大,小粒径的颗粒物受到气流湍动和扩散作用的影响更明显;颗粒物的均方位移(mean square displacement,MSD)与Re数、颗粒物粒径的大小成反比,而同样的Re数下,颗粒物在上送侧回的回风形式中其MSD较大.总体上看上送侧回的回风形式具有较低的悬浮颗粒数和更高的室内空气品质.(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2016年06期)
马银玲,赵锋,庞国勋,邱志宏,董占军[9](2016)在《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雾剂的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呼吸系统疾病用吸入粉雾剂(DPI)中药物选择、新型辅料、装置研究、吸入技巧等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吸入粉雾剂""吸入装置""呼吸疾病""Dry powder inhaler""Respiratory disease""Inhalation device""Inhalation skill/techniqu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年1月-2015年7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及FDA官网中有关吸入粉雾剂的相关文献,对影响制剂疗效的因素进行综述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筛选出相关文献62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设计DPI时,应将药物的选择、辅料的特性、装置的内部构造、使用技巧等方面协同考虑。药物应选择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新型化合物;辅料应注重粒径、分布、圆整度、表面形态等方面;装置应能诱导足够的湍流通过碰撞将药物粒子解聚,剪切力与湍流是装置的核心;患者的吸入技巧教育也非常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25期)
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10](2016)在《着陆滑跑状态下的反推力装置重吸入特性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利用CFD技术,展示了叶栅式反推力装置开启后的流场流动特征,计算分析了飞机着陆滑跑马赫数和侧风速度对发动机进气道重吸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侧风影响时,进气道对反推力气流的重吸入现象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并消失,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滑跑马赫数的增加而减小并达到允许值,该临界滑跑马赫数为0.08;在侧风环境中,侧风使得反推力气流在发动机一侧进入发动机进气道,导致风扇进口截面的总温畸变增大,重吸入特征参数值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侧风的存在使得反推力装置关闭的临界滑跑马赫数从不存在侧风时的0.08提高到0.12.(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吸入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对红细胞携氧特性和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取8周龄C57雄性小鼠外周血,置于氧离曲线测绘仪的氧合池中,通入含有NO的氮气,描绘通入不同浓度NO时的氧离曲线,计算氧亲和力参数P_(50)及希尔系数,探讨NO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携氧特性的影响。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5%O_2),缺氧组再根据未吸入NO及吸入NO浓度(5、10、20 mL/m~3)分为4组。小鼠被麻醉后,将其口鼻部置于自制的密闭玻璃箱。玻璃箱预先通入纯N_2、NO、15%O_2,将气体浓度预置为5%O_2和相应浓度的NO。用血氧饱和度仪检测鼠尾血氧饱和度,同时记录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通入100、200 mL/m~3 NO均可使氧离曲线发生明显左移,显着降低P_(50)(P<0.05)。与常氧组比较,缺氧小鼠血氧饱和度显着降低,吸入20 mL/m~3 NO显着削弱小鼠在缺氧环境中血氧饱和度的降低程度(P<0.05)。与未吸入NO的缺氧对照组比较,吸入5、10、20 mL/m~3 NO组小鼠存活时间均延长,其中10、20 mL/m~3 NO组小鼠存活时间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20 mL/m~3 NO时,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吸入NO增加细胞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改善缺氧条件下血氧饱和度;NO对红细胞携氧特性的改善作用与缺氧耐受力增强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入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崔永耀.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理学特性浅谈[J].临床儿科杂志.2019
[2].苏文婷,崔宇,李晓栩,官立彬,黄缄.一氧化氮对红细胞携氧特性的作用及体内吸入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3].许莹,王嘉新,栾瀚森,王浩.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布地奈德富马酸福莫特罗干粉吸入颗粒及其特性评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9
[4].杜魏媛.不同室内环境因素对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
[5].房杰,刘庆,臧浩宇,付群飞,曹晓强.聚丙烯腈纤维束对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特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朱万辉,吴闻哲.干粉吸入制剂中粉末特性及处方模式[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
[7].孙雅丽,韩小利,陈沁月,沙先谊.含硫酸沙丁胺醇吸入制剂雾化特性的体外评价[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
[8].鄢仁樵,陈丽萍,周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运动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J].计算物理.2016
[9].马银玲,赵锋,庞国勋,邱志宏,董占军.呼吸系统疾病吸入粉雾剂的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
[10].陈着,单勇,沈锡钢,张靖周,邵万仁.着陆滑跑状态下的反推力装置重吸入特性数值模拟[J].航空动力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