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军,徐军,万航[1](2021)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234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典型肺结核组156例和非典型肺结核组78例,其中典型肺结核组均行X线和CT扫描,非典型肺结核组均行CT和MRI扫描。结果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着高于X线检查(P<0.05)、CT分型误诊率显着低于X线(P<0.05);非典型肺结核组CT扫描准确率显着高于MRI(P<0.05)、CT扫描分型误诊率显着低于MRI(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临床价值高于X线及MRI,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段慧,韩丹,康绍磊,李德艳,张正华[2](2021)在《基于AI数据分析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多参数数据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病例分析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64例肺结核影像诊断误诊为周围型肺癌和10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平扫图像,比较两组间AI量化各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肺癌组女性的发病率较高(65/107),结核组男性发病率较高(44/64)。CT最大值、CT最小值、CT平均值、最大面积、表面积、3D长径、峰度、偏度、紧凑度、球形度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89、-2.67、-3.97、-2.10、-2.39、-2.65、-3.19、-3.31、-2.48-2.60(P<0.05)。各参数行ROC曲线分析,CT最大值、CT平均值鉴别肺结核及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及0.682。结论当遇到较难鉴别的病例时,可参考AI参数的CT最大值和CT平均值进行鉴别,当CT最大值和平均值较大时,偏向于结核的诊断,而两值较小时,更偏向于诊断肺癌。
马璐瑶[3](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研发与验证》文中认为目的在结核病流行很多偏远地区,由于放射科医生缺乏及医生经验不足,所以放射科医生利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肺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自动检测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Tuberculosis,ATB)系统,帮助放射科医生简化ATB的诊断过程,以及减少放射科医生工作负担并提高诊断准确性。数据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9年5月的846例患者(476例ATB、150例非肺结核性肺炎和220例正常)的CT图像(层厚:5mm)。本文以痰涂片阳性为ATB患者的金标准,CT诊断报告结果为正常和肺炎患者的金标准。本研究把数据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训练组随机选取了337例ATB、110例肺炎和120例正常,测试组选取剩余139例ATB、40例肺炎和100例正常。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数据是相互独立样本。方法1、釆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年龄,χ2检验比较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性别,P<0.05为统计学中存在显着性差异。2、首先,采用Label Img软件对训练组中337例ATB病灶进行标记。第二,采用U-Net分割网络(U-Net)对训练组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同时对标记ATB区域进行图像分割训练,得到了自动识别ATB病灶的U-Net模型。第三,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对U-Net诊断为ATB病灶的CT图层采用了图像处理方法,筛除了一些U-Net误诊的图层,并且使连续CT图像中2D的ATB病灶转换为3D病灶,当患者满足以上所有条件,诊断为ATB患者,所以本AI诊断软件由U-Net网络加上图像处理方法组成。最后本研究使用测试组来检测AI软件的诊断性能。结果训练组和测试组患者年龄(t=1.167,P=0.243)、性别(χ2=3.708,P=0.054)。本文AI诊断软件对测试组的检测结果评估指标为:曲线下面积(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AUC(Area Under Curve)值是0.980、准确度(Accuracy,Acc)是0.968、灵敏度(Sensitivity,SS)是0.964、特异性(Specificity,SP)是0.971、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是0.971、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是0.964,结果显示本AI诊断软件对诊断ATB和鉴别诊断非ATB(肺炎、正常人)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性能。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开发了胸部CT自动检测ATB的AI软件工具。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本AI诊断软件不仅可以精准的诊断ATB,而且为下一步AI诊断ATB应用于临床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叶锦欣[4](2021)在《云南省15县区首诊涂阴肺结核“过诊”现况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复核云南省15县区首诊断为涂阴肺结核的患者的诊断,来评估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过诊”情况,同时分析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复核的结果,探索涂阴肺结核患者“过诊”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过诊”情况和正确评估云南省结核病负担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2.通过个人访谈了解县区级临床医生对肺结核诊断原则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临床医生在肺结核诊断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医院和科室防止涂阴肺结核诊断过程中出现“过诊”的预防措施,为减少出现涂阴肺结的“过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云南省15县区(嵩明县、安宁市、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市、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昭阳区、镇雄县、思茅区、隆阳区)首诊断为涂阴肺结核的5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测结果(痰培养、GeneXpert MTB/RIF检测、菌种鉴定)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胸部影像学资料。由3位省级临床医生组成专家小组对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胸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复核并收集复核结果。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影像学结果对研究对象的诊断进行复核,根据《WS288-2017肺结核诊断标准》把痰培养或者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判定为肺结核确诊病例,病原学阴性(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均阴性)患者且影像学复核结果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判定为肺结核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阴性患者且影像学复核结果为“非活动性肺结核”,或菌种鉴定结果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判定为“过诊”患者。在EpiData 3.1中录入数据,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对涂阴肺结核“过诊”患者在18个变量中的分布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并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kappa值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影像学复核结果进行分析,用kappa值评价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第一阅片者和第二阅片者的阅片结果的一致性。2.选择隆阳区和安宁市的县级结核病定点医院感染科主任1人、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2人做为访谈对象。在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后,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之后将所有录音文件整理成word文档,并与现场记录核对,整理出访谈记录。再根据研究目的、访谈提纲、访谈记录制定主题框架,按照主题框架进行分类汇总,形成整体分析图谱,进行阐述。[结果]1.涂阴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病原学阳性患者有184例(32.74%),说明通过强化病原学检测可提升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病原学阳性率。2.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复核结果显示,513例(91.28%)患者复核结果一致,其中判定为肺结核确诊病例的患者184例(32.74%),判定为临床诊断病例的患者329例(58.54%);8.72%的患者复核结果不一致,为涂阴肺结核“过诊”患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复核结果显示,该群体中“过诊”患者有48例,“过诊”率为12.73%。3.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CT作为抗结核治疗前影像学检查方式(OR=3.82,95%CI=1.14-12.77),以及影像学结果提示病变较小(OR=3.24,95%CI=1.40-7.52)的涂阴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过诊”的风险更高。4.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复核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05,P<0.01),说明抗结核治疗对影像学复核产生了修正效应,抗结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5.在诊断涂阴肺结核患者时,临床医生表示的诊断难点是通过影像学阅片进行鉴别诊断。为防止涂阴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过诊”,部分结核病定点医院组建了肺结核诊断小组对病原学阴性的患者进行病案讨论,意见一致后再定诊。[结论]1.在云南省基层首诊断为涂阴肺结核的患者中,的确存在“过诊”的问题,虽然“过诊”患者占比不高,但是由于云南省肺结核患者基数大,涂阴肺结核患者较多,所以“过诊”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公共卫生问题。2.通过强化病原学检测,可以提升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比例,从而降低可能出现“过诊”的涂阴肺结核患者数。3.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基层临床医生在应用CT诊断涂阴肺结核患者,或是诊断处于病程早期、肺部影像学提示病变较小的患者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足,易导致“过诊”的出现,此结果提示基层临床医生应提高自身影像学阅片能力,增强对涂阴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的辨别能力和诊断能力。省市级卫生部门应增加关于涂阴肺结核诊断的相关培训,帮助基层临床医生提升诊断涂阴肺结核的综合水平。此外,为降低涂阴肺结核患者中的“过诊”,临床医生也可通过组建合格的肺结核诊断小组,或对疑似病例采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
熊鑫,刘领,周荣荣,薛兵[5](2021)在《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六例报告》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肺结核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均曾误诊为支原体肺炎,误诊时间9 d~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4例(咳黄白色黏痰2例,伴畏寒、咳嗽、痰中带血1例,干咳、咽痛1例),干咳、气短1例,咳嗽、咳痰伴头痛、头晕、胸闷1例。胸部CT检查示病变位于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1例,双肺弥漫病变1例,右肺多发病变1例;表现为小斑片渗出和小叶中心结节影3例(合并实变1例),实变合并磨玻璃影2例(合并小叶中心结节及支气管气相各1例),实变、呈"树芽征"和小叶间隔增厚1例。经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及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确诊各3例,确诊后予抗结核治疗,电话随访6个月,4例已完全治愈,2例治疗中,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已明显吸收。结论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样,迷惑性极强,当遇到胸部CT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及抗支原体治疗效果不佳的支原体肺炎患者时,应考虑到肺结核可能,若患者无痰或痰涂片抗酸染色多次阴性可行气管镜检查,以减少误漏诊。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6](2020)在《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检索到的自1994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来自国内医疗机构的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患儿均为早产儿,发病年龄为生后14~30 d,发病至诊断时间1~34 d,均经过抗结核治疗,1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本研究(4例)及文献报道(52例)共56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4.5 d(7.0~20.7 d);发病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0.5 d(7.5~22.0 d);54例母亲中(双胎妊娠2例),围产期有结核病史48例(88.9%),其中产前确诊16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发热82.1%(46/56)、呼吸窘迫69.6%(39/56)、嗜睡和/或易激惹57.1%(32/56)、发绀53.6%(30/56)、喂养困难53.6%(30/56)、肝脏肿大48.2%(27/56)、脾脏肿大41.1%(23/56)。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痰液或胃液中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率最高33.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率达7/12;胸部X射线:粟粒性结节占37.0%(20/54),广泛结节-斑片影占25.9%(14/54)。肝脾超声检查:肝肿大和/或脾肿大占52.4%(11/21),肝脏和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结节病灶占47.6%(10/21)。误诊率达28.6%(16/56)。总体病死率为51.8%(29/56),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死率为28.9%(11/38),未经过抗结核治疗者病死率为18/18。结论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低,误诊率、病死率高。需要对可疑先天性结核病婴儿的母亲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李娜苗,范亚莉,赵瑞婧,王丽娜,张莹莹,李建英[7](2020)在《中国人群肺癌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人与单纯肺结核病人之间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集1994—201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发表的肺癌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对照组为单纯肺结核病人,观察组为肺结核并肺癌组,观察指征为吸烟史、主要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按预定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指标完成Meta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3篇,均为中文文献,共包括1 477例病人(肺癌合并肺结核病人765例,单纯肺结核病人712例)。Meta分析表明: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人相比较于单纯肺结核病人,有吸烟史的发生率增高,OR(95%CI)为6.54(3.40~12.57);临床症状刺激性咳嗽发生率提高,OR(95%CI)为4.99(2.67~9.36);胸痛发生率提高,OR(95%CI)为8.26(3.83~17.83);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提高,OR(95%CI)为3.17(1.23~8.14);消瘦的发生率提高,OR(95%CI)为3.81(2.60~5.59);血性胸水的发生率提高,OR(95%CI)为7.85(3.01~20.47);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提高,OR(95%CI)值为4.94(2.71~9.00);乏力、盗汗和咯血症状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P<0.65)。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影发生率降低,OR(95%CI)为0.11(0.03~0.43);空洞发生率降低,OR(95%CI)为0.29(0.21~0.40);团块影发生率提高,OR(95%CI)为7.20(5.12~10.12);肺不张发生率提高,OR(95%CI)为9.59(3.21~28.69);卫星灶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吸烟史是中国人群肺结核合并肺癌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表现类似于单纯肺结核表现,但对迁延不愈的老年人肺结核病人、且有致癌因素存在时,应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李亮[8](2020)在《类鼻疽肺炎空洞与其它肺疾病空洞CT影像特点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立足研究类鼻疽肺炎(Melioidosis pneumonia)空洞CT影像学表现,探讨类鼻疽肺炎与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及肺癌所致空洞形态特征的差异性,提高类鼻疽肺炎早期诊断及诊治能力,从而避免类鼻疽肺炎治疗滞后,降低类鼻疽肺炎病死率。方法:搜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47例肺疾病伴肺部空洞患者,其中类鼻疽肺炎空洞48例、肺结核空洞58例、肺癌空洞2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7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10例。使用回顾性分析及形态学研究方法,从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空洞周围有无卫星灶,洞壁的厚薄,空洞内容物包括有无壁结节、液平,边缘有无毛刺,有无晕征,多个气囊腔、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是否肿大,肺野是否存在肺气囊及肺斜裂后突呈“钟乳石征”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类鼻疽肺炎空洞、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男女发病比值分别为11、4.8、3、6、9。类鼻疽肺炎空洞与其它4种肺空洞疾病性别比较P值均>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癌空洞年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年龄比较P<0.05,亦有统计学意义。2、类鼻疽肺炎空洞征象与肺结核空洞征象在卫星灶、多个气囊腔、晕征等诸方面的比较上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3、类鼻疽肺炎空洞征象与肺癌空洞征象在纵膈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壁结节、空洞周围毛刺、多个气囊腔等诸方面的比较上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4、类鼻疽肺炎空洞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在多个气囊腔呈现的比较上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肺气囊本身的比较上P<0.05,亦有统计学意义。5、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在多个气囊腔、空洞周围晕征的比较上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肺斜裂后突“钟乳石征”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6、多个气囊腔对类鼻疽肺炎诊断灵敏度87.5%、特异度94.9%,卫星灶对肺结核空洞诊断特异度达79.3%,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对肺癌空洞诊断的特异度78.3%,肺气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诊断特异性为97.1%,肺斜裂后突呈“钟乳石征”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特异性为100%。结论: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在CT空洞征象的对比中,多个气囊腔对诊断类鼻疽肺炎具有特异性价值。CT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类鼻疽肺炎空洞、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空洞、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空洞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医师诊断及鉴别肺部空洞疾病提供重要鉴别依据,故应力求得以常规使用。
许洋[9](2020)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诊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通过回顾分析住院病历,探讨ABPA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方法: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信息计算机中心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回顾分析近10年入住瑞金医院的患者资料,筛选出院诊断“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资料信息较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数据信息,分析评价它们在ABPA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整理患者治疗方案、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估治疗药物及其相关检测的个性化差异。另外筛选了瑞金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的患者,分析靶向药物的效果。结果:27例诊断ABPA,其中26例(96.3%)既往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 Ig E)中位数1070 IU/m L,23例(85.2%)升高,血清曲霉特异性Ig E(s Ig E)中位数4.26 k UA/L,升高18例(90%)。嗜酸性粒细胞中位计数0.71×109/L,异常增多16例(59.3%)。6例(46.2%)曲霉过敏原速发反应阳性。影像学表现存在支气管扩张22例(81.5%)。血清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6例(26.1%);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阳性2例(20%)。患者痰培养无曲霉菌生长,病理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72.7%)。患者治疗方案主要为糖皮质激素联合三唑类抗曲霉菌药物(55.6%)。患者治疗后随访的嗜酸性粒细胞、t Ig E、s Ig E较入院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院共6例患者使用了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使用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t Ig E、曲霉s Ig E有下降趋势,其中3例完全停药,1例停用了三唑类药物。结论:对于疑诊ABPA患者,尤其存在肺部基础疾病者,需开展曲霉slg E水平测定,发现异常者进一步完善血清t Ig E测定和曲霉变应原皮试,有助于ABPA确诊,并通过影像学观察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微生物相关检查对ABPA的诊断价值较低。在患者随访时,可开展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明显异常者进一步行t Ig E与曲霉s Ig E测定完善疗效评估。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应作为ABPA的一线方案,同时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对于激素依赖及抵抗患者可尝试奥马珠单抗。
周敏[10](2020)在《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指导早期治疗,改善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03月至2019年04月期间所有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总共纳入了185例孤立性肺空洞病例,其中肺结核空洞87例、肺癌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7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9例、侵袭性肺真菌空洞6例、肺炎性假瘤空洞4例、肺转移瘤空洞1例。1.一般资料: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间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性别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在各病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脓肿、侵袭性肺真菌病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然而,BMI在各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资料:(1)肺结核空洞主要分布在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多数空洞不规则,内壁光滑,洞壁钙化常见,支气管播散病灶和卫星病灶是肺结核的特异性CT征象;(2)肺癌空洞以偏心空洞多见,空洞形态不规则,内壁毛糙,常伴淋巴结增大。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截断征是肺癌的特异性CT征象;(3)肺真菌空洞的CT征象主要包括洞内球征、空气新月征;(4)肺炎性空洞以中心性空洞为主,洞壁周围常见GGO、斑片状浸润影。气-液平面和胸腔积液是肺炎性空洞的特异性CT征象;(5)以3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各组孤立性肺空洞病例中的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以5mm、15mm界定洞壁厚度的划分标准在良、恶性空洞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研究中,65.9%的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仅有35.4%的非癌性空洞洞壁厚度>15mm。3.实验室资料:(1)T-SPOT.TB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69.2%;(2)CEA、CYFRA21-1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0.0%、47.4%,特异度分别为89.5%、89.5%。而NSE在肺癌空洞与非肺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G试验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GM试验在肺真菌空洞与非肺真菌空洞间的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WBC、NE%、PCT、ESR及CRP的诊断肺部炎性疾病的灵敏度分别为60.6%、72.7%、57.6%、93.9%、90.9%,特异度分别为89.4%、86.4%、92.4%、24.2%、28.7%。4.联合分析结果:(1)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结核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6.2%),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6%);(2)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癌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93.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81.6%);(3)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侵袭性肺真菌病特异性CT征象与G试验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100.0%),特异度也较高(95%);(4)与单项诊断试验相比,肺炎性疾病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串联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升高(100.0%),并联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升高(97.0%)。结论:1.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年龄差异对病变性质具有提示作用,性别差异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诊断无临床价值。ALB对孤立性空洞疾病的急、慢性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BMI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性质判定无临床意义。2.以5mm、15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性质的初步判定有临床意义,其临床价值优于以3mm为界的洞壁厚度划分标准。3.联合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明显提高肺部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对孤立性肺空洞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典型肺结核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
2.2 典型肺结核组患者分型误诊率比较 |
2.3 典型肺结核组患者隐匿病灶发现率比较 |
2.4 非典型肺结核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
2.5 非典型肺结核组患者分型误诊率比较 |
2.6 非典型肺结核组患者隐匿病灶发现率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AI数据分析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CT扫描方法 |
1.3 图像分析处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周围型肺癌及肺结核组各项AI参数比较(表1) |
2.2 AI各参数的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研发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研发与验证 |
2.1 研究内容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扫描仪器 |
2.1.3 ATB、肺炎患者胸部CT图像 |
2.2 数据处理 |
2.2.1 数据标记 |
2.2.2 数据分类 |
2.3 AI软件模型造模过程 |
2.3.1 AI检测软件造模的步骤 |
2.3.2 AI检测软件模型的主要框架 |
2.3.3 U-Net深度学习技术检测每个CT图层的二维ROI |
2.3.4 聚类技术检测整个CT扫描的三维OOI |
2.4 统计学方法 |
2.4.1 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统计学方法 |
2.4.2 AI模型评估统计学方法 |
2.5 结果 |
2.5.1 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统计结果 |
2.5.2 AI模型测试结果 |
2.6 讨论 |
2.6.1 患者的年龄对AI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2.6.2 U-Net分割网络对测试组预测错误CT图层原因分析 |
2.6.3 U-Net分割网络加降假阳性方法的创新 |
2.6.4 AI诊断模型对测试组误诊病例分析 |
2.6.5 AI诊断模型对测试组ATB漏诊病例分析 |
2.6.6 分析总结、临床应用价值和优点 |
2.7 结论 |
2.8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综述基于文献分析的耐多药肺结核的影像研究进展 |
3.1 引言 |
3.2 MDR-TB的胸部X线影像研究进展 |
3.2.1 rMDR-TB的胸部X线影像文献分析 |
3.2.2 nMDR-TB的胸部X线影像文献分析 |
3.2.3 儿童MDR-TB的胸部X线影像文献分析 |
3.3 MDR-TB的胸部CT影像研究进展 |
3.3.1 rMDR-TB的胸部CT影像文献分析 |
3.3.2 nMDR-TB的胸部CT影像文献分析 |
3.3.3 XDR-TB胸部CT影像文献分析 |
3.3.4 MDR-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胸部CT影像文献分析 |
3.3.5 T2DM MDR-TB、T2DM DS-TB和DS–TB的CT影像文献分析 |
3.4 MDR-TB在PET/CT的影像研究进展 |
3.5 AI检测MDR-TB的影像研究进展 |
3.6 讨论 |
3.7 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云南省15县区首诊涂阴肺结核“过诊”现况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定义和名词解释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地区 |
2 研究对象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6 质量控制 |
7 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基本情况 |
2 首诊断为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的复核情况 |
3 首诊断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的“过诊”影响因素分析 |
4 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复核情况 |
5 定性访谈结果 |
讨论 |
1 首诊断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复核情况 |
2 涂阴肺结核“过诊”的影响因素 |
3 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影像学复核结果 |
结论 |
创新性和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涂阴课题影像学检查结果 |
附件3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5)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六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症状和体征 |
1.3 医技检查 |
1.4 误诊情况 |
1.5 确诊及治疗 |
1.6 治疗及转归 |
2 讨论 |
2.1 疾病概述 |
2.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7)中国人群肺癌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吸烟史及临床症状分析 |
2.2 影像学分析 |
2.3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8)类鼻疽肺炎空洞与其它肺疾病空洞CT影像特点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资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资料 |
2.病例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
3.CT 扫描技术 |
4.研究内容及判断标准 |
5.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结核空洞CT征象比较 |
3.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癌空洞CT征象比较 |
4.类鼻疽肺炎空洞与金葡菌肺炎空洞CT征象比较 |
5.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空洞 CT 征象比较 |
三、分析讨论 |
1.年龄、性别在空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2.CT 空洞特征在类鼻疽肺炎空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3.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结核空洞CT特征对比 |
4.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癌空洞CT特征对比 |
5.类鼻疽肺炎空洞与金葡菌肺炎空洞CT特征对比 |
6.类鼻疽肺炎空洞与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空洞CT特征对比 |
四、结论 |
五、参考文献 |
综述 我国类鼻疽病的研究历史 |
综述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专家共识临床一致性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判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采集 |
1.5 治疗药物选择 |
1.6 治疗后的随访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临床表现 |
2.3 体格检查 |
2.4 实验室检查 |
2.5 胸部影像学 |
2.6 肺功能检查 |
2.7 真菌检查相关指标 |
2.8 曲霉菌的病原学检查 |
2.9 支气管镜镜下检查 |
2.10 活检病理结果 |
2.11 治疗方案的选择 |
2.12 随访与疗效 |
3 讨论 |
3.1 ABPA存在较高的误诊率 |
3.2 ABPA诊断标准条目中必需条件可助于ABPA的诊断 |
3.3 诊断ABPA的其他条件可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
3.4 微生物检查在ABPA的诊断中意义有限 |
3.5 糖皮质激素与抗真菌药物组成了ABPA的主要治疗方案 |
3.6 ABPA的诊断指标在其随访中仍有重要意义 |
第二部分 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药物使用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诊断情况分析 |
2.3 其他相关检查 |
2.4 奥马珠单抗使用情况 |
2.5 临床疗效 |
3 讨论 |
3.1 奥马珠单抗在ABPA中使用价值 |
3.2 奥马珠单抗的研究热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标准的演变及其相关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
(10)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病例收集 |
2 影像学资料 |
2.1 CT扫描技术 |
2.2 后处理技术 |
2.3 孤立性肺空洞的CT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3 实验室检验观察内容及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孤立性肺空洞的疾病构成 |
2 一般资料 |
3 影像学分析 |
3.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3.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CT征象的差异性分析 |
4 临床资料分析 |
4.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T-SPOT.TB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各项肺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各项真菌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4.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各项感染标志物阳性率的差异性分析 |
5 联合分析 |
5.1 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结核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T-SPOT.TB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2 孤立性肺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肺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3 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真菌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真菌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5.4 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与孤立性非肺炎性空洞中特异性CT征象与感染标志物联合诊断试验的诊断效能分析 |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年龄与性别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1.2 BMI与 ALB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2 CT征象及T-SPOT.TB在孤立性肺结核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3 CT征象及肺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4 CT征象及真菌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真菌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5 CT征象及感染标志物在孤立性肺炎性空洞中的诊断价值 |
6 CT征象在肺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
7 CT征象在肺炎性假瘤中的诊断价值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肺结核误诊病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宋明军,徐军,万航.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12)
- [2]基于AI数据分析对不典型肺结核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研究[J]. 段慧,韩丹,康绍磊,李德艳,张正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7)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研发与验证[D]. 马璐瑶. 河北大学, 2021(09)
- [4]云南省15县区首诊涂阴肺结核“过诊”现况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 叶锦欣.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5]肺结核误诊为支原体肺炎六例报告[J]. 熊鑫,刘领,周荣荣,薛兵.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1)
- [6]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09)
- [7]中国人群肺癌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征Meta分析[J]. 李娜苗,范亚莉,赵瑞婧,王丽娜,张莹莹,李建英. 安徽医药, 2020(07)
- [8]类鼻疽肺炎空洞与其它肺疾病空洞CT影像特点的对比分析[D]. 李亮.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9]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D]. 许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10]孤立性肺空洞的CT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D]. 周敏. 成都医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