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冰材料的本构方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碳纳米管微孔泡沫,本构方程,吸能特性,理想吸能效率
冰材料的本构方程论文文献综述
范宇轩,张睿智,朱雨璇,罗国强,张建[1](2019)在《PMMA/CNT微孔泡沫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与吸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不同密度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碳纳米管(CNT)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并详细研究了该材料的压缩性能、本构方程与吸能特性。基于非线性唯象本构模型拟合得到了PMMA/CNT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缩下的本构方程,并基于此获得该材料的吸能特性。从吸能特性的分析结果可知,PMMA/CNT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的吸收能量、吸能效率与理想吸能效率均与密度相关。当应变相同时,密度越大,吸收能量越大。不同密度的发泡样品的吸能效率峰值和应力大小有关,当材料密度为325 kg/m~3,应力为16.94 MPa时,微发泡复合材料吸能效率达到极大值,为0.38。当材料密度为300 kg/m~3且应变为0.35时,吸能效率达到极大值0.79,此时最接近理想吸能材料。(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许海,黄剑,李钊,王俊峰,肖翔鹏[2](2018)在《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的本构方程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的Al_2O_3-TiC/Cu复合材料。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单轴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Al_2O_3-TiC/Cu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热变形行为,并建立了本构方程。结果表明: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表现的热变形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或变形温度的降低,峰值应力增大;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流变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双曲线正弦函数描述。(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期刊2018年04期)
崔超[3](2017)在《B_4C/Al复合材料本构方程及轧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_4C/Al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耐磨、耐腐蚀、尺寸稳定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B_4C颗粒的加入,给铝合金的热加工成形带来了困难。因此,研究B_4C/Al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及轧制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B_4C/6061Al复合材料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分析并修正了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了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揭示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热加工图,并结合金相观察,分析了不同变形条件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组织演变的影响。通过DEFORM软件对热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轧制特性,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轧件温度场、变形场、边缘损伤和轧制力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应变速率≥1s~(-1)时,温度波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B_4C/6061Al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时存在明显的稳态流变特征,且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rrhenius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2)由热加工图可知,B_4C/6061Al复合材料的加工失稳区域大致位于变形温度375~450℃、应变速率2.23~10s~(-1)范围内;最优加工区域大致位于变形温度480~525℃、应变速率0.01~0.04s~(-1)范围内。通过金相观察可知,升高温度有利于促进再结晶形核,而提高应变速率则会限制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3)由仿真结果可知,轧件变形区的温度场、变形场分布很不均匀;轧件损伤仅出现在边缘区域;轧制力在轧件咬入和脱离阶段出现大幅波动,而在稳定轧制阶段基本趋于稳定。不同工艺参数对热轧过程影响显着,其中轧件初始温度对轧件温度、等效应力和轧制力的影响显着;轧辊转速对轧件温度、等效应变率的影响显着;而压下量对轧件温度、等效应变、等效应变率、边缘损伤和轧制力的影响均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7-12-10)
于海富[4](2017)在《橡胶材料本构方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材料是种典型的高弹-粘弹性材料,其力学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应变依赖性、频率依赖性、载荷历史依赖性等,同时由于橡胶材料的物理非线性与几何非线性,使得其本构方程的构建变得尤为复杂,以至于目前橡胶制品的设计中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能够准确描述橡胶材料力学性能的本构方程可用,本文主要针对橡胶材料的高弹性、高弹-粘弹性本构方程进行探讨分析,主要研究工作与研究结果概述为如下几方面:1、简要介绍橡胶材料本构方程的研究现状以及应变、温度、频率对橡胶材料粘弹性的影响;2、橡胶材料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静态(含准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两部分。静态实验包括:拉伸-回复实验、应力松弛实验等,动态实验包括:动态应变扫描测试与动态温度扫描测试。基于以上实验,一方面对橡胶材料力学实验的结果进行描述分析,进而展示橡胶材料高弹-粘弹特性规律,另一方面为后续本构方程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3、橡胶材料高弹本构方程研究中,首先讨论分析不同类别高弹性本构模型对单轴拉伸(UT)、平面拉伸(PT)及等双轴拉伸(ET)叁种拉伸模式下实验数据的拟合性;其次本文基于统计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高弹性本构模型,该混合本构模型以Gaussian模型表示Gaussian变形部分,以8链网络模型表示非Gaussian变形部分,并通过定义相应的非线性比例函数连接,进而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高弹性本构模型。并分别从实验数据及Treloar数据两方面进行了验证对比,证明了该混合模型的合理可靠。并基于Fortran语言及相关编码规则,将该混合本构模型编译为UHYPER子程序;4、橡胶材料粘弹本构方程研究中,首先基于传统力学模型的不足,提出修正Zener模型,即以非线性弹簧及非线性Maxwell模型替代原模型中的线性弹簧及线性Maxwell模型。其次,基于修正Zener力学模型,分别提出基于率形式的高弹-粘弹性本构模型以及基于第一应变不变量的高弹-粘弹性本构模型,且这两种模型均是将应力拆分为高弹应力与粘弹应力两部分,并分别通过模拟计算与实验值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6)
陈晋南,王建,彭炯,柳娟,王国环[5](2014)在《热敏高黏度材料的流变测试方法及其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各种流变仪测量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热敏高黏度材料测试的方法.使用毛细管流变仪、旋转流变仪测量热敏高黏度材料的流变性能。用热敏高黏度材料的H-B本构方程拟合了流变数据,确定了本构方程参数。使用该参数模拟模具挤出材料过程,比较了本构方程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准确地测量物料的流变性能十分重要。单独使用一种仪器测试不能满足要求。在相同条件和低、中和高剪切速率下,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流变仪测量物料的流变性能。这样拟合确定的本构方程参数才能合理描述物料的流变性能,正确指导材料加工设备选择和工艺条件的确定。(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2-21)
田伟,李红斌,徐树成,郑明月[6](2014)在《基于Gleeble快速压缩试验构建材料本构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压缩试样对材料的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建立流应力本构方程模型。该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并能对材料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应力-应变曲线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创新创意,青年先行”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14-12-13)
郭忠,刘莎,冯平法[7](2013)在《铣削叁维物理仿真材料本构方程参数获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金属切削过程的叁维物理仿真精度低的问题,以Power Law模型为材料本构方程,提出一种将准静态压缩实验、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和正交切削实验相结合,获取材料本构方程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正交切削实验消除压杆实验与实际切削过程的差异,使得所获取的材料本构方程参数能够准确地反映切削过程中的金属材料变形行为.应用该方法提取合金结构钢SCM440H的Power Law本构方程参数,将所获取的材料本构方程参数应用到该材料的端面铣削过程的叁维有限元仿真,最后将铣削实验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该本构方程的准确性,证明了所提出的材料本构方程参数获取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12期)
李红斌,方芳,刘珊珊,徐树成[8](2013)在《基于Gleeble快速压缩试验构建材料本构方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研究了热压缩变形过程中塑性功转化热造成的温度升高对构建材料本构方程精确度的影响,并构建了带有温度补偿的材料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高速压缩过程中(ε觶≥1s-1),由塑性功转化热造成的温升与真应变呈线性关系;构建带有温升补偿的本构方程可提高本构方程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3年22期)
丁杰雄,崔海龙,张川东,付陆元[9](2012)在《面向金属切削过程数值模拟的材料本构方程和刀-屑摩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金属切削过程的数值模拟精度,围绕与其密切相关的材料本构方程和刀-屑摩擦特性展开研究。针对铝合金7050-T7451材料,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获取材料本构方程,采用正交切削实验获取切削过程的刀-屑摩擦曲线。对AdvantEdge FE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输入材料本构方程和刀-屑摩擦系数,研究切屑厚度、剪切角、应变、应变率等切削过程典型特征随切削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切削过程的典型特征具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在AdvantEdge FEM软件中输入合适的材料本构方程和刀-屑摩擦系数能够明显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郑伟,王广春,吴涛[10](2011)在《微体积成形晶界影响区域材料本构方程的构建及有限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体积成形的成形机理及传统的表面层模型,将分析体分为内部多晶区域、表面层晶粒内部区域和表面层晶粒影响区域。参考Hall-Petch公式并引入尺度参数,对微镦粗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构建纯铜晶界影响区域材料的本构方程。分区域赋予分析体材料本构关系并进行离散化处理,对纯铜微镦粗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体现了微成形的基本特征,由分析结果得到的微成形材料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所构建的晶界影响区域的材料本构关系和数值模拟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22期)
冰材料的本构方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的Al_2O_3-TiC/Cu复合材料。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单轴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Al_2O_3-TiC/Cu复合材料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的热变形行为,并建立了本构方程。结果表明: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表现的热变形机制主要为动态回复,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或变形温度的降低,峰值应力增大;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流变应力、流变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可用双曲线正弦函数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冰材料的本构方程论文参考文献
[1].范宇轩,张睿智,朱雨璇,罗国强,张建.PMMA/CNT微孔泡沫复合材料的本构方程与吸能特性研究[J].塑料工业.2019
[2].许海,黄剑,李钊,王俊峰,肖翔鹏.Al_2O_3-TiC/Cu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及流变应力的本构方程计算[J].热处理.2018
[3].崔超.B_4C/Al复合材料本构方程及轧制特性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7
[4].于海富.橡胶材料本构方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5].陈晋南,王建,彭炯,柳娟,王国环.热敏高黏度材料的流变测试方法及其本构方程[C].第十二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6].田伟,李红斌,徐树成,郑明月.基于Gleeble快速压缩试验构建材料本构方程[C].中国冶金——“创新创意,青年先行”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会论文集.2014
[7].郭忠,刘莎,冯平法.铣削叁维物理仿真材料本构方程参数获取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李红斌,方芳,刘珊珊,徐树成.基于Gleeble快速压缩试验构建材料本构方程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3
[9].丁杰雄,崔海龙,张川东,付陆元.面向金属切削过程数值模拟的材料本构方程和刀-屑摩擦特性[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2
[10].郑伟,王广春,吴涛.微体积成形晶界影响区域材料本构方程的构建及有限元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