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刘士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翻译风格重塑原则,翻译技巧与方法
刘士聪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张尚莲[1](2019)在《从翻译风格重塑角度简析刘士聪教授翻译《一路玫瑰》的风格与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学翻译批评理论中的翻译风格重塑角度出发,简要评析了刘世聪教授翻译的《一路玫瑰》(Roses, Roses, All the Way)一文的翻译风格与技巧,对译文进行鉴赏和评估,笔者对认为略觉欠佳的部分译文内容进行了试译和改译,并由此总结归纳出如何运用翻译风格重塑的原则,对文学翻译原作进行分析处理,把握英译中译文的风格特点和翻译技巧,形成既忠实于英文原貌、又体现中文译文风格重塑特点、二者有机统一的翻译佳作。(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莉苹[2](2019)在《论泰特勒翻译叁原则在《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中的再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若为王》是一篇由聂绀弩先生所着的杂文,已有叁个英译本,篇篇皆精品,几经比较,该文选择《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并以泰特勒翻译叁原则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泰特勒翻译叁原则在该译本中再现的具体表现,旨在深入了解《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在泰特勒翻译叁原则下的样貌。(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0期)
詹丽宏[3](2018)在《英译散文的韵味再现——以刘士聪英译《野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士聪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了"韵味"说,认为声响与节奏、话语方式的个性化、意境与氛围是散文韵味的叁个表象形式,并依此对《野草》进行了英译。本文依据这一翻译原则,将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较好地把握了《野草》的内涵意义,成功再现了原作野草之韵,证明了"韵味"说这一翻译原则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魏雯,李艳[4](2018)在《从斯坦纳翻译观看刘士聪译《鲁迅先生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又叫"美文","美"体现在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等方面,因此与散文有关的翻译与散文翻译批评,多从美学视角着手。本文以斯坦纳阐释学视域下的翻译理论为基础,按照信任,攻占,吸纳,补偿的步骤来分析刘士聪《鲁迅先生记》译本,从阐释学的角度看散文翻译。(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王素娥[5](2016)在《翻译中的反客为主——从刘士聪散文翻译看中英主客体思维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言的差异也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思维的差异。中国人重主体思维,汉民族通常习惯以人为主体;而讲英语民族重客体思维,常常对客观事物给予更多关注。分析刘士聪先生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从中对比得出汉英两种语言主体意识与客体意识差异的不同体现。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不同文字间的相互转换,同时还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希望如此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比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区别,为汉英互译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6年06期)
薛丽娜[6](2016)在《苦心孤“译”——刘士聪Golden Fruit汉译文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olden Fruit是散文中的精品,简洁明快,幽默诙谐,极具审美价值。翻译这样的文章难度非比寻常。本文以刘士聪教授的译本为例,探讨了散文翻译之难,其译本的妙处所在。(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6年03期)
赵泽清,贾欣岚[7](2016)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翻译中意义空白的具体化——以刘士聪版《落花生》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接受美学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理论为基础,举例分析《落花生》刘士聪译本中原文意义空白的具体化技巧以及译文意义空白的规避技巧,进而总结文学作品翻译中对原文意义空白的填补策略和译文意义空白的规避策略。(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焕,张德玉[8](2015)在《从刘士聪先生“韵味”说意境与氛围的角度看现代散文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士聪先生提出文学翻译的"韵味说"包括: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意境与氛围是作者通过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气质、思想情操、审美志趣以及他/她所创造的形象营造出来的,并构成作品审美价值的核心。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探究翻译过程中意境与氛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翻译美学理论,对于翻译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吕新兵[9](2015)在《试论刘士聪的认知翻译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士聪的"韵味说"主要包含叁个方面:声响与节奏,意境和氛围,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采用现实-认识-语言的过程来看这叁个方面,则原文的现实世界体现于文本的声响与节奏,译者的认知过程是在译者的世界里体验原文中那些声响和节奏所描述的意境和氛围,最后通过翻译识解和心智运作形成个性化的话语方式。因此,"韵味说"发展了传统的"译味"理论,描述了从生命体验到生活体验再到语言表现形式的线性认知翻译观。(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杨寿康[10](2015)在《从刘士聪译《红楼梦》(节选)谈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和汉语的模糊美感在价值功能和审美效应方面存在强烈反差。其差异的存在给翻译活动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遗憾——尤其是汉译英。聪明的译者善于借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深厚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以灵活的手段补偿从汉语转换到英语过程中的损耗和磨蚀。本文以刘士聪翻译的一段《红楼梦》故事来例证这一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5年01期)
刘士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若为王》是一篇由聂绀弩先生所着的杂文,已有叁个英译本,篇篇皆精品,几经比较,该文选择《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并以泰特勒翻译叁原则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泰特勒翻译叁原则在该译本中再现的具体表现,旨在深入了解《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在泰特勒翻译叁原则下的样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刘士聪论文参考文献
[1].刘超,张尚莲.从翻译风格重塑角度简析刘士聪教授翻译《一路玫瑰》的风格与技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黄莉苹.论泰特勒翻译叁原则在《我若为王》刘士聪英译本中的再现[J].海外英语.2019
[3].詹丽宏.英译散文的韵味再现——以刘士聪英译《野草》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4].魏雯,李艳.从斯坦纳翻译观看刘士聪译《鲁迅先生记》[J].北方文学.2018
[5].王素娥.翻译中的反客为主——从刘士聪散文翻译看中英主客体思维差异[J].黑河学刊.2016
[6].薛丽娜.苦心孤“译”——刘士聪GoldenFruit汉译文赏析[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6
[7].赵泽清,贾欣岚.接受美学视角下翻译中意义空白的具体化——以刘士聪版《落花生》英译本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
[8].王焕,张德玉.从刘士聪先生“韵味”说意境与氛围的角度看现代散文英译[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
[9].吕新兵.试论刘士聪的认知翻译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杨寿康.从刘士聪译《红楼梦》(节选)谈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补偿[J].外语与翻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