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系统论文-张立伟,刘洋

肠道系统论文-张立伟,刘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肠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肠道细菌,《Nature》,基因簇,防御系统

肠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Nature》:人类肠道细菌具有获得性细菌防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研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Human gut bacteria contain acquired interbacterial defence systems"的文章,发现肠道中的几种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 sp.)的细菌具有基因簇防御功能,可以中和外源性毒素。(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廖珂,贺琴,游金明,方华,杨晋[2](2019)在《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24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组仔猪饲喂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Ⅱ组仔猪饲喂用膨化大豆代替对照组饲粮中豆粕的饲粮,试验Ⅲ组饲粮是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原有原料,试验Ⅳ组饲粮是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5%原有原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促进仔猪肠道厚壁菌门丰富度增加,变形菌门数量降低(P>0.05),广古菌门丰富度和乳杆菌属数量显着增加(P<0.05);发酵豆粕可使仔猪粪球菌属数量显着上升、弧形杆菌属显着降低(P<0.05);膨化大豆及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仔猪肠道菌群丰富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膨化大豆组仔猪盲肠内乳酸杆菌数量显着升高,3%嗜酸乳杆菌组仔猪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着升高(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仔猪肠道有益菌数量,促使肠道微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且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的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张立伟,刘洋[3](2019)在《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免疫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与提高非常规饲料成分对肉仔鸡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有关,发酵饲料中存在一些功能成分包括乳酸菌、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对肉鸡肠道健康和性能的影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发酵饲料对生长性能的影响饲料成分如小麦、大豆、大麦和油菜籽含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由于缺乏内源的水解酶而不能被肉鸡(本文来源于《北方牧业》期刊2019年17期)

胡殿国,杨勇,吴敏,李赛虎,张文武[4](2019)在《招潮蟹肠道耐盐菌株系统发育及其高盐水处理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突破常规活性污泥对3%的盐度耐受极限,采用改良2216培养基从以海产加工废料为食的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肠道粪便中分离、鉴定了Pseudoalteromona、Halomonas、Enterobacter、Bacillus和Vibrio等属的多种嗜耐盐微生物,使用MEGA软件研究了其主要菌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并将这些非常规活性污泥来源的嗜耐盐菌培养、驯化成耐盐污泥。而后采用SBR工艺,研究该耐盐污泥对高盐煮虾废水的处理能力及对盐度的耐受能力。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耐盐污泥的细菌组成主要以变形杆菌门(33%~52%)和拟杆菌门(11%~30%)为主;可培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度不断升高,耐盐污泥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用招潮蟹肠道耐盐菌培育的耐盐生物处理系统能够承受最高盐度为4. 1%,COD平均去除率87%,氨氮平均去除率94%。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天然盐环境中耐盐微生物作为污泥原始接种来源,可以培育出耐盐能力超过3%的耐盐污泥,其可用于处理高盐有机废水并稳定地保持较高的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尹肖寒,张宁,张瑞岩,刘春红,靳力[5](2019)在《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病变、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调节肠道稳态,而且在微生物-肠-脑轴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密切相关.另外,肠道免疫屏障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微生物-肠-脑轴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和微生物-肠道免疫-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微生物-肠-脑轴在致病机制不明确的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也有助于明确肠道微生物通过调控肠道免疫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和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搭建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之间的桥梁,这将对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病变和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郑纯纯,李小雨,聂欢,周厚杰,丁志丽[6](2019)在《慢性铅胁迫对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系统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水体铅的慢性胁迫对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系统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50尾均重为(0.10±0.02) g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进行为期60 d的慢性胁迫试验。水体铅的胁迫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13.13和26.26μg/L。试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肝胰腺中硫氧还蛋白(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热应激蛋白60(HSP60)、热应激同源蛋白70(HSC70)和热应激蛋白90(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日本沼虾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慢性铅胁迫抑制TrxR和Trx mRNA表达,26.26μg/L组TrxR和Trx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2)随着铅浓度的增加,HSP60和HSC70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26.26μg/L组HSP60和HSC70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而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3. 13μg/L组HSP90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余2组(P<0.05)。3)从门水平上分析日本沼虾所有组的肠道菌群,其主要以3个优势菌门为主,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采用常规方差统计肠道菌群丰度发现,未分类气单胞菌种(Aeromonas_unclassified)的相对丰度在铅胁迫后显着下降(P <0.05)。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值(LEfSe)方法分析肠道宏基因组,发现对照组与26.26μg/L组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对照组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目(Enterobacter)、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疣微菌目(Verrucomicrobiae)、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les)、疣微菌科(Verrucomicrobiaceae)相对丰度较高,而26. 26μg/L组中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ceae)、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le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井杆菌属(Phreatobacter)相对丰度较高。由此可见,慢性铅胁迫降低日本沼虾肝胰腺Trx和TrxR的转录水平,调控HSP60、HSC70和HSP90 mRNA相对表达量,且日本沼虾肠道内存在不受慢性铅胁迫干扰的核心微生物门类,但高浓度的铅胁迫会产生丰度有显着性差异的菌群,维持正常代谢的菌群丰度减少,与降解污染物、调节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应激相关的菌群丰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晨阳,王晓非[7](2019)在《常见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肠道菌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消化道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肠道菌群,数量接近10万亿。肠道菌群有两大类,一是正常菌群,二是过路菌群~([1])。前者,以共生的方式和宿主同步进化,其组成取决于免疫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先天、后天免疫系统形成与演变中担任关键的角色。正常条件下,肠道菌群根据某种特定的比例进行组合,多种细菌共同依存、制约,促进生态平衡。当这种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宁红建[8](2019)在《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态参与机体生理、代谢、营养、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中消化系统受肠道微生态影响最大。肠道菌群失调(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是许多疾病发生的病因或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一些全身性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在其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一些肝胆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关系的研究中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本文重点阐述肠道菌群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机制及影响,加强临床工作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9期)

张立涛,赵静,韩虎[9](2019)在《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展。最新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胃肠道以及其他远端黏膜部位(如肺)的免疫适应和启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重点介绍在健康胃肠道和呼吸道中发现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疾病中的失调以及与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肠道微生物群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27期)

赵燕,徐明生,姚瑶,李建科,王淑珍[10](2019)在《皮蛋蛋白水提物在肠道系统中的抗炎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一种传统大宗蛋制品,也是一种良好的"清热去火"食品。以"去大肠火"为导向,运用TNF-α诱导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和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考察皮蛋蛋白水提物的体内、外抗肠炎活性。结果表明:皮蛋蛋白水提物(5和10 mg/mL)显着抑制Caco-2细胞IL-8的分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8、TNF-α、IL-6和IL-1β基因的表达,并上调抗炎因子IL-10基因的表达。皮蛋蛋白水提物(150或300 mg/kg BW)可以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体重减轻和炎症临床症状,降低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并下调结肠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IFN-γ、MCP-1和IL-17A基因的表达。体内、外试验结果说明皮蛋蛋白水提物具有抗肠炎活性,可有效保护肠道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肠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选用遗传背景、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240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Ⅰ组仔猪饲喂发酵豆粕代替10%普通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Ⅱ组仔猪饲喂用膨化大豆代替对照组饲粮中豆粕的饲粮,试验Ⅲ组饲粮是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3%原有原料,试验Ⅳ组饲粮是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嗜酸乳杆菌培养物代替5%原有原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可促进仔猪肠道厚壁菌门丰富度增加,变形菌门数量降低(P>0.05),广古菌门丰富度和乳杆菌属数量显着增加(P<0.05);发酵豆粕可使仔猪粪球菌属数量显着上升、弧形杆菌属显着降低(P<0.05);膨化大豆及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组仔猪肠道菌群丰富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膨化大豆组仔猪盲肠内乳酸杆菌数量显着升高,3%嗜酸乳杆菌组仔猪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着升高(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发酵豆粕、膨化大豆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加仔猪肠道有益菌数量,促使肠道微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且3%嗜酸乳杆菌培养物的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肠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Nature》:人类肠道细菌具有获得性细菌防御系统[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廖珂,贺琴,游金明,方华,杨晋.不同处理豆粕及嗜酸乳杆菌培养物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3].张立伟,刘洋.发酵饲料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免疫系统的影响[J].北方牧业.2019

[4].胡殿国,杨勇,吴敏,李赛虎,张文武.招潮蟹肠道耐盐菌株系统发育及其高盐水处理应用研究[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尹肖寒,张宁,张瑞岩,刘春红,靳力.肠道微生物与神经系统病变、骨质疏松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郑纯纯,李小雨,聂欢,周厚杰,丁志丽.慢性铅胁迫对日本沼虾硫氧还蛋白和热应激蛋白系统基因表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

[7].李晨阳,王晓非.常见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肠道菌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8].宁红建.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张立涛,赵静,韩虎.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9

[10].赵燕,徐明生,姚瑶,李建科,王淑珍.皮蛋蛋白水提物在肠道系统中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标签:;  ;  ;  ;  

肠道系统论文-张立伟,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