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清初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摅,虹友,太仓,年谱
清初诗人论文文献综述
吴雅楠[1](2019)在《清初诗人王摅年表》一文中研究指出王摅(1635—1699),字虹友,号汲园,太仓州镇洋县(今江苏太仓)人。清代娄东诗派成员,"太仓十子"之一。出身太原王氏家族,终生未仕。长于诗歌,着有《芦中集》十卷。王摅在清初颇负诗名,是娄东诗派发展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诗人。其人生平模糊,故据宗谱、方志、诗文集等资料考证事迹,以补充清代诗坛史料。(本文来源于《古籍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苏鹏飞[2](2019)在《清初杭州诗人汤右曾行实、着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汤右曾是清初康熙诗坛上的着名诗人,被康熙皇帝尊称为"诗公"。目前学界对汤右曾没有足够重视,汤右曾的生年、家世、着作等问题尚须考辨。通过考证,汤右曾生年当为顺治十叁年(1656),非顺治十二年(1655);家世主要考述了祖父、外祖父、父母、妻子及后代子孙等家族人物;着述方面考证出了除传世的《怀清堂集》外,其他着作的存亡情况。这些有利于清初杭州诗人群体研究的深化。(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王卓华[3](2019)在《《诗观》闺秀别卷的文学史料价值——清初女诗人考略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诗观》是清初人选清初诗歌中文学史料价值最为丰富的一种。《诗观》闺秀别卷对女性诗人的重视也是空前的,是后人了解清初女性诗人事迹的第一手资料。从王正、王端淑、吴绡及范姝4位女诗人事迹可以看出《诗观》闺秀别卷关于女诗人姓氏、字号、里籍、身世、家庭关系、诗歌创作、交游等记载,这些记载既丰富了清初女性诗人的史料、影响到后世选本,而且其重视程度在那个女性诗人被轻忽的时代尤其难能可贵。(本文来源于《玉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冉耀斌,李潇[4](2018)在《清初诗人王又旦潜江治绩及文学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又旦在康熙初年任湖北潜江知县七年,清正廉洁,政绩颇丰。他在潜江清田定赋,治理水患,为潜江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他曾兴修传经书院,筑说诗台,建得树草堂,积极发展潜江的文化教育事业。王又旦还与当地名士朱士尊、朱载震、莫与先、郭铗等诗酒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潜江形成了浓厚的诗文化氛围。王又旦在潜江时期创作诗歌多首,内容丰富,风格沉郁,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8年00期)
马铭明[5](2018)在《清初诗人孙枝蔚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清初知名诗人,孙枝蔚名噪海内且交游遍天下,长期流寓扬州,诗文创作成绩斐然。研究孙枝蔚,对进一步爬梳、厘清清初扬州文坛乃至整个清初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深层因素,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概述评介清代以来孙枝蔚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一方面用以透视清代诗文个案研究的困境之共性,同时也对下一步研究尚待揭示和发掘的部分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8年00期)
李朋[6](2018)在《清初诗人吕履恒生平及交游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吕履恒(1650-1719),擅诗文,能制曲。清康熙叁十叁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着有《梦月岩诗集》《冶古堂文集》《洛神庙》传奇。吕履恒所在的新安吕氏家族是中原望族,代有官宦且有大量文学作品传世,吕履恒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记游与唱和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杨淮录其诗53首入《中州诗抄》,沈德潜录其18首诗入《清诗别裁集》。吕履恒早年生活清苦,四处游历,直至中年才走入仕途,与周稚廉、查慎行、王士祯等人都有交往。(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申狄青[7](2018)在《试论清初诗人黄周星的苦雨诗》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文人黄周星的苦雨诗比较有特色,他喜欢将将苦雨与穷困相联,将苦雨与漂泊相联,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亡国遗民的情感,抒发出难以言说的人生愁苦。(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31期)
李婵娟[8](2018)在《清初岭南诗人陈子升的遗民情怀与诗风》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子升是明清之际岭南较有影响且创作风格鲜明的遗民诗人。他的《中洲草堂遗集》具有丰富的文本意义。首先,他的诗歌充满了麦秀黍离之悲,展现出沉郁的故国情怀;其次,他的诗歌洗尽铅华,波澜独老,体现出凄沧的遗民心态;再次,他以诗歌为生命寄托,转益多师,风格多样,体现出独特的诗学追求。其创作成就对于探析遗民诗歌及研究明清易代之际的诗风嬗变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罗茜[9](2018)在《清初诗人汪楫及其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汪楫诗名卓着,为时人推崇。一生经历丰富,颇有政绩。本文主要从汪楫的生平创作、人生心态、交游对象、诗歌类型与艺术风格以及他的诗歌理念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对汪楫其人与其诗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弥补目前学术界对汪楫研究的空缺。汪楫是休宁西门汪氏的后人,出生于明末清初之际。他在青年时期恃才傲物,随着逐渐感受到清初汉族文人艰难的生存环境而变得沉稳内敛,科举数次落地也让他愈发地迷惘失落。召试博学鸿词之后,他小心翼翼踏上为官之路,此后兢兢业业,官至福建布政使,比起己未词科的大多同年的坎坷经历,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汪楫从早期与布衣遗民的交往到后来漫游时与山僧的相从再到通籍时与达官显贵唱和,显示出他交游圈随着人生经历而明显变化。他与周亮工、吴嘉纪等早年结识的挚友之间有着更加深厚的友谊,他们诗学观点的同气相求和交游圈的互相融合都对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汪楫的诗集较多,刊刻情况也较为复杂。他对《悔斋诗》稿本进行过大量的删改,刻意删去了许多与政治相关的诗歌,这与当时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他的诗歌题材十分丰富,民生与战争之作、乡愁与亲情之作、行述与漫游之作等体现出汪楫对于现实现世的关怀,对父母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深切感悟。《悔斋集》记录了他人生几个重要的阶段,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悔斋读书期清冷高远,漫游山水期峭折遥深,京城为官期典重高华,出使琉球期壮阔雄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善于创设情境,模拟对话。明清之际正是文坛对于前代“文学遗产”批判地继承之时。汪楫作为身处这一时期的作家,他对“王李之调”的批判和对杜甫的推崇都与整个时代的文坛风气息息相关。在这一基础之上,他的诗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在情感上崇尚性情的自由抒发;在内容上呼吁诗人关注现实,振起风俗;在艺术上反对蹈袭,主张自出机轴。(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郭浩[10](2018)在《清初女诗人、剧作家张蘩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蘩是活跃于清代初期的女性诗人和剧作家,其生卒、生平及着述情况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从张蘩交游情况入手,考察其闺友的诗文集内容,确认基本情况。张蘩诗词清婉俊逸,至性天然,在交游酬唱与家庭生活中展现出自身才华。其剧作《双叩阍》脱离女性剧作家朦胧自我宣泄,将目光聚焦到更为广阔社会层面,以女性独特视角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及实事思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1期)
清初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汤右曾是清初康熙诗坛上的着名诗人,被康熙皇帝尊称为"诗公"。目前学界对汤右曾没有足够重视,汤右曾的生年、家世、着作等问题尚须考辨。通过考证,汤右曾生年当为顺治十叁年(1656),非顺治十二年(1655);家世主要考述了祖父、外祖父、父母、妻子及后代子孙等家族人物;着述方面考证出了除传世的《怀清堂集》外,其他着作的存亡情况。这些有利于清初杭州诗人群体研究的深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初诗人论文参考文献
[1].吴雅楠.清初诗人王摅年表[J].古籍研究.2019
[2].苏鹏飞.清初杭州诗人汤右曾行实、着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9
[3].王卓华.《诗观》闺秀别卷的文学史料价值——清初女诗人考略之一[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
[4].冉耀斌,李潇.清初诗人王又旦潜江治绩及文学活动[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8
[5].马铭明.清初诗人孙枝蔚研究述评[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8
[6].李朋.清初诗人吕履恒生平及交游考述[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7].申狄青.试论清初诗人黄周星的苦雨诗[J].才智.2018
[8].李婵娟.清初岭南诗人陈子升的遗民情怀与诗风[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罗茜.清初诗人汪楫及其诗歌研究[D].扬州大学.2018
[10].郭浩.清初女诗人、剧作家张蘩考论[J].戏剧之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