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育性表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陆18S,播始历期
育性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禛,彭丁文[1](2012)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陆18S在郴州的播始历期和育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2009年对光温敏核不育系陆18S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陆18S播始历期随温度、日照长短的变化而变化。低温时间越长、平均日均温越低、最低日均温越低.陆18S育性转换程度越高,可育花粉率越高,在日均温20~23℃、持续时间15~20 d的条件下育性能较好的完成转换。根据陆18S的育性转换特点,笔者总结出其在郴州地区繁殖和制种最佳的"叁期"安排:春繁,播种期安排在3月底,育性敏感期在5月底6月初,扬花期在6月中下旬;秋繁,播种期安排在6月底7月初,育性敏感期在9月初;繁殖时育性敏感期间同时结合冷水灌溉降温;制种,母本播种期安排在5月底,育性敏感期在7月初,扬花期在7月中下旬。(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2年06期)
董静,李梅芳,张建奎,余国东,李伯群[2](2012)在《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338S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宁金花,张艳贵,周玉,宋忠华[3](2012)在《4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南昌的育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查自然条件下4种不育系水稻在南昌的育性情况。[方法]2010年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准S、Y58S、P88S和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准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9~10 d,58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1~13 d,培矮64S的敏感期为开花前16~19 d,P88S没有明显的敏感期。从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来看,准S最低,为27.2℃;培矮64S次之,为27.5℃;58S转换温度最高,为29.3℃。[结论]在南昌地区,培矮64S的育性波动较小,稳定期较长,较其他几个不育系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罗文杰,袁潜华,张加,宋忠华,周玉[4](2011)在《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海口的育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准S、P88S和Y58S进行分期播种,连续观察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研究这些不育系在海口地区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不育性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0~25d;准S在5月15日至10月16日不育性表现稳定,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15d和19~22d;P88S从5月11日至10月18日不育性稳定,其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5~15d和18~22d;Y58S在5月5日至10月20日不育性表现稳定,其育性温度敏感期在抽穗前的7~11d。(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胡立敏,陶兴林,侯栋,朱惠霞[5](2010)在《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椰菜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通过自然条件和温室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随着环境条件改变发生转换。当日平均温度在17.6~25℃时,表现稳定不育;日平均温度为16~17.2℃时,则表现部分可育;低于16℃时,表现为育性恢复,自交结实率达到100%,获得了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模式,为实现花椰菜两系法杂交制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10期)
郭武强,尹建英,郭国强[6](2009)在《温敏核不育系安湘S在湛江的育性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安湘S在湛江自然条件下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安湘S在湛江地区1a内有2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第1个育性转换期在5月底至6月初,育性从可育向不育转变,第2个育性转换期在10月下旬,育性从不育向可育转变,不育系的连续稳定不育期长达145d以上;其育性转换敏感期为抽穗前11~15d;早季繁殖自交结实率较高;安湘S在湛江地区晚季可以安全制种。(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8期)
刘志雄,李行润[7](2008)在《人工模拟自然降温下几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5d日均温22.7℃人控降温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水稻(Oryzasativa L.)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对陡降温反应的程度和时间不同,籼型重组型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103S育性波动较小。平均花粉不育率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作为评价光温敏核不育系不育性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但花粉不育率较低的不育系自交结实率并不一定高。(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期刊2008年02期)
刘志雄,李行润,杨世元[8](2008)在《几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武昌的育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武昌(2003年)自然条件下,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分别对4个不同类型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W-2S、广占63S、1103S、培矮64S的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其育性敏感期。结果表明,YW-2S、1103S、培矮64S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分别处在抽穗前的第21~13天、第21~14天、第21~13天,均处在幼穗分化的4~6期;广占63S处在抽穗前的第18~9天,处在幼穗分化的5期初至7期初。就供试不育系而言,温度和光照都是引起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即长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降低,短光使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升高。(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张海泉,杨虹,郎杰,张宝石[9](2007)在《粗山羊草间杂交的育性表现及抗病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粗山羊草间杂交的育性表现及其后代的抗病性。[方法]利用13份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进行杂交,在田间用京双16作诱发行,接种北京地区流行的白粉病混合菌株,进行苗期、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从杂交结果看,亚种内杂交率较高,为14.15%~83.33%,而亚种间杂交率较低,为0~8.33%,因此可以判断粗山羊草亚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通过对抗病粗山羊草Y192与感病Y2272的杂交后代进行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发现抗病基因是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20期)
张海泉,杨虹,张宝石[10](2007)在《双二倍体的合成及育性表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四倍体小麦(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利用幼胚拯救技术和套袋自交获得了3个双二倍体(AABBDD)。双二倍体染色体构型基本稳定,田间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低于抗病亲本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后,再与小麦杂交,其结实率为25%,种子发育正常。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与小麦杂交,可能会获得遗传基础丰富、抗病较好的抗病品种,此方法在育种工作中是可以采用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16期)
育性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温光敏核不育小麦不同播期及不同蘖位、花位的育性变化,通过多年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小麦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338S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调整,C338S分别表现完全不育、高度不育、半不育、低不育、可育的不同育性状态,具有育性转换特性。主茎穗与分蘖穗之间、主茎穗不同部位的小穗之间以及不同位次的小花之间的育性存在差异。发育较晚的后生分蘖的育性高于主茎穗和早生分蘖;主茎穗的下部小穗育性>中部小穗>上部小穗;早播不育植株发育较晚的3、4位小花的育性较好,而晚播可育植株发育较早的1、2位小花的育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性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禛,彭丁文.光温敏核不育系陆18S在郴州的播始历期和育性表现[J].杂交水稻.2012
[2].董静,李梅芳,张建奎,余国东,李伯群.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338S的育性表现及不同蘖位和花位的育性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12
[3].宁金花,张艳贵,周玉,宋忠华.4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南昌的育性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罗文杰,袁潜华,张加,宋忠华,周玉.4个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海口的育性表现[J].热带生物学报.2011
[5].胡立敏,陶兴林,侯栋,朱惠霞.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研究[J].北方园艺.2010
[6].郭武强,尹建英,郭国强.温敏核不育系安湘S在湛江的育性表现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
[7].刘志雄,李行润.人工模拟自然降温下几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表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8
[8].刘志雄,李行润,杨世元.几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在武昌的育性表现[J].湖北农业科学.2008
[9].张海泉,杨虹,郎杰,张宝石.粗山羊草间杂交的育性表现及抗病性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7
[10].张海泉,杨虹,张宝石.双二倍体的合成及育性表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