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去除论文-周雨婷

铬去除论文-周雨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铬去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价铬,叁价铬,物理吸附,化学修复

铬去除论文文献综述

周雨婷[1](2019)在《浅谈水中六价铬去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Cr(VI)的化学性质、毒性以及水中Cr(VI)的物理吸附方法、化学修复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并浅谈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展望,以期为水中Cr(VI)的去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范基姣,蔡五田[2](2018)在《地质系统首座铬渗透反应墙落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特约 范基姣 通讯员 蔡五田)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携手河南省地矿局第一环境地质调查院,在河南某六价铬污染地下水试验基地成功实施了一座长15米、厚2.8米、深12米的渗透反应墙(以下简称PRB)。PRB是地下水污染防治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8-01-09)

周强,叶茜,王朝明[3](2017)在《河南环境一院研制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周 强 通讯员 叶 茜 王朝明)近日,河南省地矿局第一环境地质调查院研制的“铬污染土壤异位分选清洗修复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据介绍,“铬污染土壤异位分选清洗修复装置”主要应用于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7-08-23)

郝新敏,刘玥波,李从举,刘艳斌,乔荣荣[4](2016)在《具有六价铬去除能力的PA56@Mg(OH)_2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价铬是一种对人类有很大危害的高毒污染物,从水中去除六价铬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内容。某些无机微纳米颗粒(如Mg(OH)_2)本身具有吸附六价铬的能力,但其易团聚,不易固液分离,循环利用性能差,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这项工作中,PA56@Mg(OH)_2复合纳米纤维膜是通过电纺技术[1]结合水热法[2]制备的,将无机纳米粉体搭载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上,能够克服无机微纳米颗粒的缺点,又能相较于单独的纤维膜提高比表面积,从而增大反应效率。同时,PA56是由生物基制备得到的材料,是环境友好型材料。因此,这种新型的纳米纤维膜可以潜在地广泛用于环境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 2016)摘要集》期刊2016-11-18)

王友玲,李小叶[5](2016)在《2种不同还原剂对实验室废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还原沉淀法去除六价铬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还原试验确定出硫酸亚铁、亚硫酸钠2种不同还原剂处理含铬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探讨了p H值、还原剂投加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六价铬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对比,硫酸亚铁作为还原剂,p H值为2.5、还原剂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5倍、反应20 min的条件下六价铬去除效果较好,去除效率达97.12%,可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1期)

冯秀娟[6](2016)在《耐高温微藻的分离筛选及对重金属汞、铬去除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化石燃料发电厂约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0%,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重金属会释放并重新分布到底灰、飞灰和气相中。微藻可以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及其他一些简单的营养物质快速生长积累脂质。利用微藻固定烟道气二氧化碳,还可以同时去除烟道气中重金属。本文从耐热为出发点,从云南、海南、新疆的水样和土样中筛选出48株微藻。围绕藻株XHS40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对其进行了最适生长温度探究实验,在28℃、35℃、40℃、45℃和50℃这几个温度中最适生长温度为40℃。硝氮、氨氮和有机氮中,XHS40的最佳氮源为硝酸钠。XHS40几乎不能专性异养,但是可以利用葡萄糖在混合培养情况下生长,其生长量是其自养生长量的5倍。对筛选纯化所得12株藻进行铬和汞离子去除效果研究。5 mg/L和10 mg/L铬浓度下培养,大部分藻的生长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部分藻株受到胁迫死亡,少数几株藻虽然受到一些抑制,但仍可以生长。藻株TY5和XHS8铬去除率最高,在5 mg/L和10 mg/L浓度下的去除率分别为29.6%、48.6%和20.2%、21.2%。Hg~(2+)对藻的毒性较大,藻株CJ1、CP5、HNS5、JQ6和NT8在0.1 mg/L和1 mg/L汞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汞离子去除率,达到约99%,可能与其积累了大量的生物量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乐兰[7](2016)在《绿色聚合物改性纳米零价铁及其对六价铬去除》一文中研究指出铬,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优先污染物之一。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电镀、皮革鞣制、色素和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含铬废水被排放到地表水中,对水体造成污染。Cr(Ⅲ)和Cr(Ⅵ)是铬在水中的两种主要形态,Cr(Ⅴ Ⅰ)在水中具有高溶解性,低浓度下对许多不同水生生物有很高的毒性,其毒性是Cr(Ⅲ)的100倍。因此,将Cr(Ⅵ)还原成Cr(Ⅲ)是处理Cr(Ⅵ)污染的重要途径。纳米零价铁(NZⅥ)因其高还原性而被广泛应用到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当中,并能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但是,由于其在实际应用中易于团聚,从而降低了在反应中的活性。本研究用叁种绿色聚合物分散剂对NZⅥ进行表面修饰改性,提高其分散性及其反应活性,并将其应用到对Cr(Ⅵ)的去除当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NZⅥ进行SEM和TEM表征发现,淀粉改性纳米铁(SNZⅥ),聚乙二醇400改性纳米铁(PNZⅥ)和瓜尔胶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改性纳米铁(GNZⅥ)的分散性相比未改性纳米零价铁(BNZⅥ)得到了提高,抑制了NZVI的团聚现象。当SNZⅥ PNZⅥ和GNZⅥ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wt%,1.0wt%,0.05wt%时,叁种聚合物改性NZⅥ 对 Cr(Ⅵ)的去除率达到最高,Cr(Ⅵ)的去除率分别为:94.03%,92.80%和95.2%,而BNZⅥ只有58.2%。其去除效果顺序为:GNZⅥ> SNZⅥ> PNZⅥ> BNZⅥ.绿色聚合物改性NZVI去除Cr(Ⅵ)的反应受Cr(Ⅵ)初始浓度、pH和温度的影响,随着Cr(Ⅵ)初始浓度和pH值升高,改性NZVI对Cr(Ⅵ)的去除率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NZⅥ对Cr(Ⅵ)的去除率升高。改性NZVI去除Cr(Ⅵ)的反应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改性NZVI去除Cr(Ⅵ)的机理进行分析发现,改性NZVI去除Cr(Ⅵ)前15min主要是吸附作用,15min后主要以化学反应为主。(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张俊辉,彭立新[8](2016)在《生活垃圾沥滤液UASB出水化学沉淀反应中影响总铬去除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厌氧生化(UASB)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沥滤液为对象,研究了水量负荷、总铬浓度、助凝剂种类、还原剂投加量和混凝剂投加量等参数对化学沉淀法除铬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总铬去除率影响的程度为:总铬浓度>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的种类>进水负荷>还原剂的投加量。优化的参数条件为进水负荷1.0 m3/d、总铬浓度1.5 mg/L,助凝剂选用氢氧化钙,还原剂(焦亚硫酸钠)比例1∶4,絮凝剂添加量700 mg/L,在此条件下生活垃圾沥滤液生化出水中总铬去除率达到90%。(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6年01期)

陈雨涵,陈桦,阮秀秀[9](2015)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吸附工艺对水中铬去除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铬是现代工业生产排放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质,通常存在于水体和土壤等介质中,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会造成危害。该文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类材料去除水中铬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比较了不同LDHs类材料及改性后LDHs类材料去除铬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焙烧、复合等手段改性对LDH的结构及吸附性能的改变。改性后的LDHs材料的物理特性(如比表面积等)得到提升,同时吸附性能也得到改善。LDHs类材料吸附铬的主要机制为离子交换、溶解再沉淀、重构等。(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王超,陈晓明,许燕,阮晨,刘小玲[10](2015)在《2株萎缩芽孢杆菌铬去除差异基因的PFGE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寻找2株萎缩芽孢杆菌与铬去除相关的差异基因,探索PFGE技术在寻找差异基因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以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ATCC 9372菌株和Ua菌株为材料,分别考察2株菌对Cr(VI)的耐受性和去除能力;采用PFGE技术进行基因组酶切片段分析,以期获得差异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对得到的差异基因Cr(VI)去除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株菌在48h时菌体生长和对Cr(VI)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ATCC 9372菌株的生长状况和Cr(VI)去除能力明显高于Ua菌株;基因组通过内切酶EcoRI-Hind III组合酶切后,PFGE分析得到了一条3kb左右的差异条带,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Yth A基因和Yti B基因;差异序列的酶切位点与内切酶组合一致,PCR结果表明差异序列只存在于Ua菌株中,转基因菌株ATCC 9372-Yti B的Cr(VI)去除率下降了约12%,表明Yti B基因与Cr(VI)的去除负相关。本研究利用PFGE技术成功发现2株萎缩芽孢杆菌的铬去除差异基因,经验证该技术可行性高,为寻找差异基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铬去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特约 范基姣 通讯员 蔡五田)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地调中心携手河南省地矿局第一环境地质调查院,在河南某六价铬污染地下水试验基地成功实施了一座长15米、厚2.8米、深12米的渗透反应墙(以下简称PRB)。PRB是地下水污染防治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铬去除论文参考文献

[1].周雨婷.浅谈水中六价铬去除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9

[2].范基姣,蔡五田.地质系统首座铬渗透反应墙落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8

[3].周强,叶茜,王朝明.河南环境一院研制铬污染土壤修复装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

[4].郝新敏,刘玥波,李从举,刘艳斌,乔荣荣.具有六价铬去除能力的PA56@Mg(OH)_2纳米纤维复合膜研究[C].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2016)摘要集.2016

[5].王友玲,李小叶.2种不同还原剂对实验室废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

[6].冯秀娟.耐高温微藻的分离筛选及对重金属汞、铬去除效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7].乐兰.绿色聚合物改性纳米零价铁及其对六价铬去除[D].昆明理工大学.2016

[8].张俊辉,彭立新.生活垃圾沥滤液UASB出水化学沉淀反应中影响总铬去除因素的研究[J].工程建设.2016

[9].陈雨涵,陈桦,阮秀秀.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吸附工艺对水中铬去除的试验研究[J].净水技术.2015

[10].王超,陈晓明,许燕,阮晨,刘小玲.2株萎缩芽孢杆菌铬去除差异基因的PFGE分析[J].核农学报.2015

标签:;  ;  ;  ;  

铬去除论文-周雨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