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何咏梅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何咏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演讲,情态动词,语义分布,人际功能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文献综述

何咏梅[1](2018)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布及功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演讲语篇集中体现人际功能,情态动词是英汉语言中语篇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情态动词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语义分布及功能做了系统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表必然性、表能力类情态动词使用频率相差较小。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更多地使用表或然性、表预测类情态动词,说明较客观,预测有理据。汉语中更多使用表义务、表意愿类情态动词,体现了汉语民族以人本为主体的本体型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艺菲[2](2012)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修辞模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篇章修辞结构层面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下的语篇修辞关系和修辞模式一直被公认为是语篇分析方向的日趋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小句内部关系以及句际间修辞关系,旨在探究其构成不同语篇修辞模式的内在联系与潜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的作用因素。中国伴随其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其和美国对待国际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两国领导人在各种会议论坛上的言论代表两个国家的观点和态度也受到各国人民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中美两国国家领导人会议发言语料为研究对象,语料全部取自两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议题会议中发言的官方转写稿件,分析真实有效。在外国语言学篇章修辞分析领域,Mann&Thompson(1983)提出的修辞结构理论以及Winter(1971)小句关系理论和Hoey(1983)最小基本语篇模式的理论研究框架对研究篇章文本的修辞关系以及修辞模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其理论指导下的修辞研究也能从语篇微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全面揭示篇章修辞研究的内在关联与篇章组织结构。因此,本研究将依照Hoey和Winter的小句关系理论对语篇微观层面的小句关系进行分析,后结合Mann&Thompson的修辞结构理论进行语篇内部的修辞关系分析,对宏观语篇修辞模式做对比归类研究。本研究对功能语言学微观层面的小句关系理论以及宏观层面的修辞结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拓展应用意义,证明了在本研究搭建的理论框架下,可以正确指导语篇宏观修辞模式研究并得出最终结论。此外,在二语习得演讲写作及二语教学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由本研究引申出的研究结果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尤其是在二语篇章创作方面。(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李棠,王冲[3](2011)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对比研究——以24篇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SFG),以中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24篇政治演讲为语料,通过定量分析,对人称指称用法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的用法和异同。(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郭峰[4](2010)在《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中首次提出了“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根据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现象存在于一切成人语言之中”,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各类具体语篇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将该理论应用于政治类演讲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本文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为语料,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对比分析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发现语法隐喻在其中的分布、形式、作用和异同,以揭示语法隐喻如何帮助演讲者成功构建语篇,形成语言特点,达成交际目的。该研究对英语语法隐喻的汉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美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和中国政府官方网站(Http://www.people.com)分别选取了五篇政治类演讲语篇作为语料,以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尤其是他对各类语法隐喻的鉴别方法为理论基础,对语料中语法隐喻的类型和所占比例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主要发现:首先,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包括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出现的频率远高于人际语法隐喻。其次,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概念语法隐喻主要集中在及物系统过程类型转换(包括过程内部和过程间的相互转换)、名词化、动词化和形容词化上。其中,英语语篇因过程类型转换而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数量远远高于汉语语篇;汉语语篇中因物质-关系过程相互转换产生的概念语法隐喻较多,其他类型较少或没有。英汉语篇中名词化、形容词化和动词化现象均随处可见。最后,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均包含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且以情态隐喻居多。上述相似性和差异性主要是由英汉语自身特点以及政治类演讲语篇的文体特点决定的。英语句式灵活多变,而汉语句式相对稳定结构变化较少。另外,同英语相比,汉语政治类演讲内容更正式,词汇密度更高。本文第一次尝试性的对政治类演讲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期望能够对学习者更好地解读、写作和翻译该类语篇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0-06-01)

何咏梅[5](2010)在《英汉语演讲语篇研究——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副词的语义分布及人际功能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演讲语篇集中体现人际功能,情态副词是英汉语言中语篇表达人际意义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情态理论为依托,对情态副词在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的语义分布及人际功能做了较为系统的对比。研究发现,英语政治演讲语篇中更多地使用表概率、表限定于期望值类表强度情态副词,汉语中更多使用表倾向性、表意愿、表超出期望值的强度类情态副词。本研究扩大了英汉语演讲语篇研究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篇章修辞结构层面对比分析不同语言下的语篇修辞关系和修辞模式一直被公认为是语篇分析方向的日趋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对比分析小句内部关系以及句际间修辞关系,旨在探究其构成不同语篇修辞模式的内在联系与潜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的作用因素。中国伴随其国际地位的日益上升,其和美国对待国际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两国领导人在各种会议论坛上的言论代表两个国家的观点和态度也受到各国人民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中美两国国家领导人会议发言语料为研究对象,语料全部取自两国国家领导人在国际议题会议中发言的官方转写稿件,分析真实有效。在外国语言学篇章修辞分析领域,Mann&Thompson(1983)提出的修辞结构理论以及Winter(1971)小句关系理论和Hoey(1983)最小基本语篇模式的理论研究框架对研究篇章文本的修辞关系以及修辞模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其理论指导下的修辞研究也能从语篇微观层面以及宏观层面全面揭示篇章修辞研究的内在关联与篇章组织结构。因此,本研究将依照Hoey和Winter的小句关系理论对语篇微观层面的小句关系进行分析,后结合Mann&Thompson的修辞结构理论进行语篇内部的修辞关系分析,对宏观语篇修辞模式做对比归类研究。本研究对功能语言学微观层面的小句关系理论以及宏观层面的修辞结构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拓展应用意义,证明了在本研究搭建的理论框架下,可以正确指导语篇宏观修辞模式研究并得出最终结论。此外,在二语习得演讲写作及二语教学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由本研究引申出的研究结果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尤其是在二语篇章创作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参考文献

[1].何咏梅.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动词的语义分布及功能对比[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2].张艺菲.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修辞模式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棠,王冲.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人称指称对比研究——以24篇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郭峰.英汉政治类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对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

[5].何咏梅.英汉语演讲语篇研究——英汉政治演讲语篇中情态副词的语义分布及人际功能对比[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标签:;  ;  ;  ;  

英汉政治演讲语篇论文-何咏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