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级核心种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SSR
初级核心种质论文文献综述
彭婵,樊孝萍,苏晓华,龙开莲,张新叶[1](2019)在《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所收集的363份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20对SSR引物扩增数据,设置10%、15%、20%、25%、30%、35%、40%共7个取样梯度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并采用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t检验对核心种质有效性进行确认,以初级核心种质、保留种质以及原始种质叁者之间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保留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主坐标轴分析法对初级核心种质做进一步代表性确认。结果显示:(1)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78个多态位点,遗传多样性参数I、H分别为1.667和0.688 2,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比较平均Na、I、H变化确定15%为最佳取样比例,得到54份核心种质和309份保留种质,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平均Na、I、H经t检验不显着,除平均Na外其他平均遗传多样性参数,如Ne、Ho、I、H的保留率分别为111%、105%、104%和104%。(3)PCoA分析显示,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不仅与原始种质分布相似,而且分散均匀覆盖较全面,可以代表原始种质在图中的几何分布。研究认为,所构建的45份初级核心种质保存了原始种质大部分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剔除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重复度,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保留率,能全面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郝晓鹏,王燕,赵建栋,畅建武[2](2018)在《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明确山西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各类型的主要农艺性状特征及多样性特点。以152份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为试材,在田间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对152份资源的24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种类型。从各分组多样性来看,半蔓+蔓生-紫茎紫花型和蔓生-籽粒斑纹型多样性指数I最高,而直立型资源多样性指数I最低;从各性状多样性来看,质量性状多样性总体低于数量性状,但粒色则表现出明显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普通菜豆23个农艺性状归属为7个主成分,初步明确了各主成分代表的农艺性状。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山西普通菜豆主要类型、多样性特征和各主成分代表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为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综合性状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32期)
冀芳芳,李森,史青青,侯非凡,亢秀萍[3](2018)在《萱草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系统收集萱草属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以155份萱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EST-SSR分子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基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采用多次聚类优先取样策略构建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并对初级核心种质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3对引物对155份萱草属种质共扩增出396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9.21条,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6064,不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8642,依据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树状图,将155份种质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2)通过6次取样建立萱草属初级核心种质库,包含32份种质(4个种、1个变种、27个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库为原始群体的20.65%,保留了291个(68.69%)多态性位点,其中‘黄花菜’类群种质8份,占‘黄花菜’类群资源总数的13.56%;‘萱草’类群种质24份,占‘萱草’类群资源总数的25.00%。(3)43对引物对32份核心种质共扩增出272条多态片段,平均扩增6.3256条,PIC值平均值0.6060,不同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7940;32份材料聚类分为"黄花菜"和"萱草"2大类群。(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思棋[4](2017)在《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麻(Linum usitatisimumL.)是亚麻科、亚麻属中自花授粉的草本植物,是内蒙古地区主要油料作物。亚麻籽不仅含丰富的α-亚麻酸、亚油酸等各种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具有食用纤维、木酚素、维生素、卵磷脂等成分。因此,亚麻籽油具有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治疗癌症等功效。亚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心种质库的建立,对亚麻优异基因的挖掘与利用、亚麻品质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633份亚麻种质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SRAP标记,统计分析电泳条带,结合含油率、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木酚素7种品质性状的含量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亚麻初级核心种质库。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633份亚麻品种的亚麻籽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木酚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6.13%、5.76%、27.77%、12.51%、47.8%、7.23%。7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099,变幅为0.04~0.19。其中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04,木酚素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19。各性状按变异系数大小排列顺序为:木酚素>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油率。2.优化了 SRAP-PCR反应体系和程序,筛选出了 20对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SRAP标记引物,共产生264个条带,其中145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54.93%,扩增的多态性条带数4~11之间,引物组合多态性信息量在0.21~0.59之间,平均为0.43。3.成功构建了由149份亚麻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库,初级核心种质各品质性状的平均数与原始材料相似,各品质性状的方差均大于原群体的方差,此初级核心种质库可以有效的代表整个亚麻群体。对核心种质材料SRAP标记聚类结果表明,聚类距离0.42时,可将亚麻种质资源分为3大类,聚类距离0.33时,又可以将亚麻资源分为5个亚类。4.不同地理来源的亚麻资源遗传基础相对丰富,河北群体和甘肃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644,遗传距离最近;而新疆群体和河北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8417,遗传距离最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18)
郝晓鹏,王燕,田翔,郜欣,畅建武[5](2016)在《基于农艺性状的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663份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基于14个农艺性状,采用比较不同分组原则、取样比例和总体取样量不同组合的取样方法,确定了"地理来源+平方根比例+20%总体取样量"为山西省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对663份资源中一些具有极端性状的资源进行选择,最终确定152份普通菜豆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通过总体与初级核心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数量性状均值比较,数量性状极值、变幅和标准差比较,性状多样性的差异性分析和各性状总体分布的χ2检验,最终得出:152份普通菜豆资源能够代表山西省普通菜豆资源的总体,可作为山西省普通菜豆评价和创新利用的优先样品集。(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石磊,王萍,杨静,王丰丰,孙晓华[6](2016)在《籽用西瓜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0份不同来源的籽用西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基于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籽瓜初级核心种质库。研究表明:(1)从106对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31对引物,共得到138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5条,占83.33%,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19 3,平均Nei’s多样指数(h)为0.272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8 0,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1 4,说明50份籽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用NTsys2.10e软件对种质资源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7~0.91之间,其中来源地相同的个别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却很小,而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却很高。(3)采用最小距离逐步抽样法,按70%、60%、50%、40%、30%、20%、10%的比例抽样后,各个核心子集遗传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变化不明显,但各抽样比例相比,以抽样比例20%获得10份初选种质的Ne、h和I达到最高值,说明抽样20%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对原始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郎彬彬[7](2016)在《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是我国特有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对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及其周边区域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的进行定位观察,探讨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标准并提出参考种质,可为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描述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利用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的相关性状数据,采用逐步聚类的方法,从不同取样比例、取样方法及聚类方法等方面研究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获得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构建方法;同时,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收集于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揭示野生毛花猕猴桃分子遗传水平多样性及种质资源内的差异和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果重(33.65%),其次依次为可溶性糖、果形指数、AsA、干物质含量、可滴定酸、SSC,且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0.77%。经K-S正态性检验,大部分性状呈现偏正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5级数量性状分级标准,每个等级提出两份不同区域种质作为参照。(2)参照猕猴桃DUS国家标准,选取20个果实相关性状,对供试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策略进行研究。比较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优先取样)表明,采用优先取样法优于其它取样方法;比较4种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表明,类平均法优于其它3种聚类方法;比较6个取样比例(15%、20%、25%、30%、35%及40%)表明,最适取样比例为30%。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评价表明,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3)以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ISSR反应体系各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毛花猕猴桃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μl,2μl无Mg2+buffer,Mg2+1mmol/L,Taq酶1U,dNTPs 0.25 mmol/L,引物1μmol/L,模版DNA 80ng;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0-60℃退火45s,72℃延伸1min,40个循环,72℃延伸7min,12℃保存;引物UBC842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4)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奉新县猕猴桃资源圃保存的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1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3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7.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77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2.6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8、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34、Shannon指数(I)为0.51;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为0.6161,变幅为0.0738-0.8623;在遗传相似系数0.70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Ⅰ、Ⅱ、Ⅲ、Ⅳ及Ⅴ共5类群和3个单株。(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牟书靓[8](2016)在《吉林省花生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苗期耐旱种质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吉林省的第四大种植作物,近些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导致干旱频频发生,造成作物严重减产。花生是比较耐旱、耐贫瘠的作物,更是抗旱避灾的首选作物。本试验以260份花生种质为试材,结合形态性状调查和SSR标记分析,构建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苗期耐旱性评价,进而提出基于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的适宜无破损鉴定指标。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筛选出的40对SSR核心引物,构建260份花生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4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3.56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225-0.750,平均0.5123。(2)采用NTSYS2.1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将260份花生种质划分为A、B、C、D四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71-0.9861,40对核心引物能够区分全部材料。(3)使用MEGA4软件,基于Nei遗传距离(GD)对260份花生种质进行系统发育树重建。NJ、ME和UPGMA法进化树构建的结果表明,260份花生种质在遗传进化关系上可以划分为4个种质类群,划分结果与UPGMA聚类结果一致。2、以收集的260份花生种质为试材,基于14个数量性状(生育期、主茎倒叁叶的叶长、叶宽,主茎高度、主茎第一侧枝长度、主茎总分枝、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果长、果宽、米长、米宽)构建花生形态数据库。实验结果表明:(1)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最短距离法聚类优于最长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重心法、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法,优先取样法优于偏离度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2)在50%的取样比例下,利用欧式距离,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选出128个样品构建花生核心种质。(3)利用SSR标记对128份初级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40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SSR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2-7个,平均3.49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7499-0.0854,平均0.5065。代表全部种质的80%遗传信息。这说明利用数量性状结合分子标记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既能代表原种质的表型性状又能代表原种质的基因型。3、模拟干旱鉴定条件,对已构建128份初级核心种质进行耐旱鉴定,实验结果表明:(1)控水7天后,胁迫强度为17%,已达到重度胁迫,适合于花生耐旱鉴定;(2)筛选出耐旱性极强和耐旱性强之间的种质1份、耐旱性强的种质25份、耐旱性强和耐旱性中度之间的种质53份、耐旱性中度的种质36份、耐旱性中度和耐旱性弱之间的种质13份。4、本试验首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SDPA-502Plus叶绿素计进行花生苗期无破损鉴定,实验结果表明:(1)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得的8个指标中的净光合速率(Photosynthetic rate)、光下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光化学量子效率(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可以作为苗期无破损鉴定的指标。(2)通过SDPA-502Plus叶绿素计测得的SDPA值不适合花生苗期耐旱鉴定。(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郎彬彬,黄春辉,朱博,谢敏,张文标[9](2016)在《基于果实相关性状的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在江西省南城县、宜黄县境内收集的11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资源果实的20个表型性状,研究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方法】采取逐步聚类,在30%取样比例下,以欧式距离为遗传距离,对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偏离度取样和优先取样)、4种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进行比较,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不同取样比例(15%、20%、25%、30%、35%及40%)的构建效果,从而确定最适取样比例。【结果】(1)比较3种取样方法表明,采用优先取样法优于其他2种取样方法;(2)比较4种聚类方法表明,类平均法优于其他3种聚类方法;(3)最适取样比例为30%。【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验证表明,在30%取样比例下,采取欧式距离,利用类平均法进行逐步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的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孙磊,焦健,樊秀彩,姜建福,张颖[10](2016)在《葡萄初级核心种质资源MybA基因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MybA类基因在不同类型葡萄品种中的分布,可为葡萄品种鉴定,以及有色葡萄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欧亚种、欧美杂种、法美杂种、山欧杂种以及美洲种在内的118个葡萄初级核心种质为材料,对其MybA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欧亚种及其杂种普遍具有VvmybA1基因的等位基因VvmybA1a,仅10个欧亚种及其杂种品种中没有检测到VvmybA1a基因;欧亚种、欧美杂种以及法美杂种中普遍同时具有VvmybA1、VvmybA2和VvmybA3基因,仅少数品种未检测到VvmybA2或VvmybA3基因;山欧杂种中北玫、公酿1号和熊岳白葡萄同时具有VvmybA1、VvmybA2和VvmybA3基因,北醇和北红中仅检测到VvmybA1和VvmybA3基因;仅在具有美洲种血缘的葡萄品种中检测到VlmybA2基因,而5个认为是美洲种的品种未检测到VlmybA2基因,且检测到了欧亚种特有的VvmybA1a等位基因,推测它们为含美洲种血缘较多的欧美杂种,而非纯美洲种。(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初级核心种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旨在明确山西省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主要类型,各类型的主要农艺性状特征及多样性特点。以152份山西省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为试材,在田间进行农艺性状鉴定,对152份资源的24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多样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可划分为5种类型。从各分组多样性来看,半蔓+蔓生-紫茎紫花型和蔓生-籽粒斑纹型多样性指数I最高,而直立型资源多样性指数I最低;从各性状多样性来看,质量性状多样性总体低于数量性状,但粒色则表现出明显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普通菜豆23个农艺性状归属为7个主成分,初步明确了各主成分代表的农艺性状。通过上述研究,明确了山西普通菜豆主要类型、多样性特征和各主成分代表的主要农艺性状,可为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综合性状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级核心种质论文参考文献
[1].彭婵,樊孝萍,苏晓华,龙开莲,张新叶.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J].西北植物学报.2019
[2].郝晓鹏,王燕,赵建栋,畅建武.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
[3].冀芳芳,李森,史青青,侯非凡,亢秀萍.萱草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
[4].张思棋.亚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7
[5].郝晓鹏,王燕,田翔,郜欣,畅建武.基于农艺性状的山西普通菜豆初级核心种质构建[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
[6].石磊,王萍,杨静,王丰丰,孙晓华.籽用西瓜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构建[J].西北植物学报.2016
[7].郎彬彬.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6
[8].牟书靓.吉林省花生初级核心种质构建及苗期耐旱种质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6
[9].郎彬彬,黄春辉,朱博,谢敏,张文标.基于果实相关性状的江西野生毛花猕猴桃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研究[J].果树学报.2016
[10].孙磊,焦健,樊秀彩,姜建福,张颖.葡萄初级核心种质资源MybA基因型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