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的有效性论文-陈丰华,应俊,吴萍,胡燕

磷的有效性论文-陈丰华,应俊,吴萍,胡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环磷酰胺,多西他赛,卵巢癌,不良反应

磷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丰华,应俊,吴萍,胡燕[1](2019)在《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研究组采用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炎性反应、卵巢功能和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较,采用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不仅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而且可改善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以及卵巢功能,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小娟,陈煜林,林净净,杨依彬,胡克纬[2](2019)在《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对土壤磷动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灰性土壤和砖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聚合度组成的聚磷酸铵(APP)对土壤有效磷和磷分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不施磷肥;MAP,施用磷酸一铵;APP_L,施用以低聚合度为主的APP;APP_M,施用以中聚合度为主的APP;APP_H,施用以高聚合度为主的APP。结果显示:在石灰性土壤中,试验初期(5 d)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低于MAP处理,但至50 d时,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MAP处理显着(P<0.05)增加了23.92%。在砖红壤中,试验初期(5~10 d),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低于MAP处理,但在15~50 d却显着(P<0.05)高于MAP处理;APP_L处理5~15 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高于MAP处理,但在后期却与MAP处理无显着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的Resin-P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较MAP处理高,APP_H处理后期的NaHCO_3-P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升高,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在砖红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的Resin-P和NaHCO_3-P含量虽然在试验初期稍低于MAP处理,但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高于MAP处理。在石灰性土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相较MAP处理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在砖红壤中,APP_L处理土壤前期磷的有效性高,说明其适合作基肥施用,而APP_H处理后期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高,有效减少了酸性土壤对磷的固定。(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黄翊兰,崔丽娟,李春义,李伟,雷茵茹[3](2019)在《滨海滩涂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湿地是全球磷主要的源汇转换器之一,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对滨海湿地的结构、功能有着决定性作用。研究滨海湿地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子对滨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叁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4种植物群落及裸地下土壤进行分层采样,采用模拟生物活化过程的磷素分级方法(biologically based P,BBP法),分析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土壤磷素组分含量表现为:CaCl_2-P<Citrate-P<Enzyme-P<HCl-P。(2)无植被覆盖裸地土壤的CaCl_2-P和Citrate-P含量显着高于植被覆盖下土壤的含量(P<0.05),植物的生长会显着降低土壤中根系可截留磷素和有机酸可提取磷素的含量。(3)芦苇0—20 cm土层内的CaCl_2-P含量显着最低,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芦苇根系对表层的磷素的截留能力更强;海叁棱藨草的Enzyme-P在两个土层都显着最低(P<0.05),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海叁棱藨草根系发生的酶活化磷素的过程较激烈。(4)土壤Citrate-P含量与含水率显着相关(P<0.05),影响土壤Citrate-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含水率;HCl-P含量与有机质显着相关(P<0.01),影响土壤HCl-P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有机质。(5)土壤速效磷与Citrate-P含量显着相关(P<0.05),说明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中速效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释放的无机磷。综上,研究区中生物有效态的磷主要来自于土壤中有机酸活化的无机磷,不同植物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有显着差异,而含水率和有机质是影响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彦丽,范庭,王旭东,张育林,李利敏[4](2019)在《长期磷肥不均投入下黄土高原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与土壤性质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科学施肥指导工作和生产实际的脱节,过量施用磷肥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造成大量磷素在土壤中累积。准确评价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是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的基础。国际上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和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土壤中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以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的60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Olsen法和DGT技术评价多年磷肥投入不均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磷储量及其有效性现状,研究了DGT技术测定的DGT-P与全磷、Olsen-P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通径分析探究了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磷素分布不均匀,缺磷与富磷现象并存,富磷土壤主要是耕地样品。磷素活化系数(Olsen-PAC)小于2.0%的土壤样品占76.67%,绝大部分土壤样品磷素有效性低。耕地磷肥投入量过高,活化土壤中的无效磷是黄土高原地区磷素科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土壤DGT-P与全磷、Olsen-P呈显着相关性(P<0.01)。黏粒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直接影响最大,对Olsen-PAC的影响为正效应,对DGT法测定的磷素活化系数(DGT-PAC)的影响为负效应。土壤黏粒含量越高,有效磷库越大,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反而越少。(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乔志伟[5](2019)在《溶磷真菌的筛选及配施难溶态磷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溶磷真菌菌群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在室内对3株不同种类溶磷真菌(1株属于被孢霉属Z1,1株为青霉属Z2,1株为黑曲霉Z3)的组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菌株组合Z1+Z2+Z3,试验选用Z1、Z2、Z3组成菌群作为试验菌株;然后通过盆栽油菜试验研究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磷酸叁钙和磷矿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磷真菌处理土壤有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含量和油菜产量分别比基质处理显着增加了60.00%,20.21%,56.45%,53.81%,14.38%,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上述各指标都高于单施溶磷真菌处理;单施溶磷真菌对土壤最大吸磷量的影响与基质无差异,溶磷真菌配施难溶态磷可以显着降低土壤最大吸磷量,溶磷真菌+磷酸叁钙和溶磷真菌+磷矿粉处理土壤最大吸磷量比溶磷真菌处理显着减少158.7,47.6 mg/kg,溶磷真菌各处理土壤吸附常数都低于对应的基质处理,溶磷真菌可以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在土壤上溶磷真菌应与难溶态磷配合施用,对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丁佳惠,李革伟,尹俊慧,陈清[6](2019)在《施用草炭及褐煤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培养试验研究草炭和褐煤对酸性土壤中的磷素活化效果及其对后续施入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空白处理,添加土壤干质量2%的草炭及褐煤培养120 d后土壤有效磷(Olsen-P)质量分数分别显着提高了76.6%和58.3%,速效磷(M3-P)质量分数分别显着增加了6.69、11.98 mg/kg,同时土壤磷素吸附结和力降低了47.7%及76.1%。草炭处理的土壤pH较对照提高了1.39,pH的提高破坏了铁铝结合态磷是造成土壤活性磷提高的关键原因。褐煤处理虽然pH较对照处理降低了0.39,但是其土壤有机质显着提高了62.3%。有机质和磷素同时竞争吸附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位点是造成褐煤处理磷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综合土壤pH及其他土壤理化性状指标,施用草炭的效果更好,而将褐煤与其他物质复配呈中性或碱性后适合作为酸性土壤的磷素调理剂。(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9年10期)

李运阳,何允华,孙庭伟,高洪军,隋雨含[7](2019)在《吉林省西部黑钙土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黑钙土各组分无机磷的含量及其与速效磷的相关性,采用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方法,对吉林省西部黑钙土进行无机磷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中,总无机磷含量为154. 1~381. 1 mg/kg,占全磷含量的33. 5%~79. 9%,其中以O-P为主,其次为Ca_(10)-P,分别占全磷含量的14. 1%~42. 1%和9. 0%~36. 8%,其余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大小依次为Al-P (11. 9%~27. 1%)>Ca_8-P (1. 4%~26. 5%)>Ca_2-P (0. 7%~21. 5%)>Fe-P(1. 7%~13. 6%);结合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不同形态无机磷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其与速效磷的相关性依次为Ca_2-P(r=0. 735**)>Ca_8-P(r=-0. 332*)>Fe-P(r=0. 214)>Al-P(r=0. 099)>Ca_(10)-P(r=0. 046)>O-P(r=-0. 040),且各组无机磷间存在动态平衡的关系,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速效磷的含量,其中仅Ca_2-P的相对有效性较高,通径系数为0. 909,其余形态无机磷的相对有效性远远小于Ca_2-P;建立各组无机磷对速效磷影响较大的线性回归方程:y=10. 18~(2+)0. 364x1。这说明,在黑钙土中,Ca_2-P可视为有效磷源,Ca_8-P、Al-P和Fe-P的有效性次于Ca_2-P,而O-P和Ca_(10)-P为无效磷源,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天一,李娜,彭靖,高鸣慧,罗培宇[8](2019)在《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土壤磷有效性差、磷肥利用率低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生物炭作为新型土壤改良剂,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会影响磷素形态及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分析连续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棕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及变化规律,探讨各形态磷对棕壤磷素有效性的贡献,以期明确生物炭对棕壤磷素有效性的作用,为其合理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连续5年增施生物炭的玉米连作棕壤,共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氮磷钾(NPK)、1.5 t/hm~2生物炭+氮磷钾(C1NPK)、3 t/hm~2生物炭+氮磷钾(C2NPK)和6t/hm~2生物炭+氮磷钾(C3NPK),采用蒋柏藩、顾益初土壤无机磷分级、Bowman-Cole土壤有机磷分级方法测定不同形态磷含量,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配施化肥对棕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连续5年施用生物炭可显着提高棕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及磷活化系数;明显提高了棕壤Ca_2-P、Ca_8-P、Al-P、Fe-P、LOP(活性有机磷)、MLOP(中活性有机磷)含量,降低了MROP(中稳性有机磷)含量;在磷组分中,MLOP、O-P分别占棕壤有机磷、无机磷比例最大,为64.32%、28.43%。施用生物炭显着提高了Ca_2-P、Ca_8-P占无机磷比例;Al-P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最大为0.945,LOP、Al-P、MROP对有效磷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分别为0.318、0.285、–0.261;Al-P、HROP(高稳性有机磷)对有效磷的决策系数分别为0.295和–0.130,是棕壤有效磷的主要决策因子和主要限制因子。【结论】施用生物炭可以促进棕壤磷素积累并提高其活性;施用生物炭条件下,Al-P、LOP是棕壤磷素的活跃组分,提高Al-P含量、限制HROP含量是生物炭提高棕壤磷素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9](2019)在《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采伐剩余物的不同处理方式改变了输入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森林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有效性.而磷(P)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其含量及有效性对森林采伐剩余物不同处理方式的响应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福建省叁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杉木成熟林采伐后产生的采伐剩余物进行保留、清除、火烧处理,4年后,对不同处理0~10及10~20 cm土层土壤中各组分P的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保留处理极有效P、中等有效P、非有效P含量显着高于清除处理,而在10~20 cm土层保留处理中,中等有效P、非有效P含量显着高于火烧处理.各处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有机磷的比值(C∶Po)>200,并且保留处理在不同土层C∶Po均显着小于清除、火烧处理,表明保留处理可以缓解本地区P限制.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游离型铁、无定形铁是影响土壤P组分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P和有效P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的降解,保留采伐剩余物可以增加土壤P含量,还可以提高土壤P的有效性,缓解地区P限制,为植被生长提供持续的P供应.(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颜晓军,叶德练,郑朝元,张思文,蔡远扬[10](2019)在《磷肥投入对赤砂土磷形态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磷肥投入对赤砂土各磷形态累积特征的影响,明确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及各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为赤砂土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磷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探究磷肥(P_2O_5)季投入0、37.5、75.0、150.0和300.0 kg/ha(对应年投入分别为0、75.0、150.0、300.0和600.0 kg/ha)对土壤各磷形态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对各磷形态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磷肥投入的增加,与初始土壤相比,速效磷含量变化量依次为-2.71、4.95、17.81、20.72和24.96 mg/kg,有机磷占比由44.60%下降至19.24%,无机磷占比由55.40%上升至80.76%,C∶Po由483.79下降至171.20;土壤每累积100 kg/ha磷素(P),Resin-P、NaHCO_3-Pi、0.1M NaOH-Pi、1M HCl-P、HCl-Pi和HCl-Po含量分别增加8.9、10.1、11.6、3.9、19.1和0.2 mg/kg;甜玉米相对高产土壤速效磷临界值为10.14 mg/kg,Resin-P、NaHCO_3-Pi、1M HCl-P、HCl-Pi、NaHCO_3-Po与甜玉米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79、0.78、0.73和0.80,均达极显着正相关(P<0.01)。【结论】磷素累积对赤砂土无机磷影响明显,但对有机磷影响较小,累积在土壤中的磷素大量向稳定态的转化,有效性较低,而活性磷库生物有效性较高,稳定性磷库也有一定生物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磷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石灰性土壤和砖红壤为供试土壤,进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不同聚合度组成的聚磷酸铵(APP)对土壤有效磷和磷分级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不施磷肥;MAP,施用磷酸一铵;APP_L,施用以低聚合度为主的APP;APP_M,施用以中聚合度为主的APP;APP_H,施用以高聚合度为主的APP。结果显示:在石灰性土壤中,试验初期(5 d)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低于MAP处理,但至50 d时,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MAP处理显着(P<0.05)增加了23.92%。在砖红壤中,试验初期(5~10 d),APP_H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低于MAP处理,但在15~50 d却显着(P<0.05)高于MAP处理;APP_L处理5~15 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着(P<0.05)高于MAP处理,但在后期却与MAP处理无显着差异。在石灰性土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的Resin-P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较MAP处理高,APP_H处理后期的NaHCO_3-P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升高,高于其他磷肥处理。在砖红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的Resin-P和NaHCO_3-P含量虽然在试验初期稍低于MAP处理,但随着时间延长均逐渐高于MAP处理。在石灰性土壤中,APP_L和APP_H处理相较MAP处理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在砖红壤中,APP_L处理土壤前期磷的有效性高,说明其适合作基肥施用,而APP_H处理后期土壤中磷的有效性高,有效减少了酸性土壤对磷的固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丰华,应俊,吴萍,胡燕.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陈小娟,陈煜林,林净净,杨依彬,胡克纬.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对土壤磷动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9

[3].黄翊兰,崔丽娟,李春义,李伟,雷茵茹.滨海滩涂湿地不同植被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9

[4].王彦丽,范庭,王旭东,张育林,李利敏.长期磷肥不均投入下黄土高原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与土壤性质关系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9

[5].乔志伟.溶磷真菌的筛选及配施难溶态磷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丁佳惠,李革伟,尹俊慧,陈清.施用草炭及褐煤提高酸性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9

[7].李运阳,何允华,孙庭伟,高洪军,隋雨含.吉林省西部黑钙土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高天一,李娜,彭靖,高鸣慧,罗培宇.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棕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9].贾淑娴,吴传敬,刘小飞,郭剑芬.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10].颜晓军,叶德练,郑朝元,张思文,蔡远扬.磷肥投入对赤砂土磷形态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

标签:;  ;  ;  ;  

磷的有效性论文-陈丰华,应俊,吴萍,胡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