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资总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绩效工资分配
工资总量论文文献综述
郭丰琴[1](2019)在《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有效实施属于非常系统的一项工程,十分复杂,需要其他人事制度改革给予一系列的配合。因此绩效工资制度的构建以及有序实施,存在很高的难度。因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以及绩效工资管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有效建议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21期)
熊通成[2](2019)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缺乏弹性,亟待建立能够体现事业单位价值贡献的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额外追加机制与核定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建设,可通过人均追加额度、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人数、单位公益导向的绩效评价系数叁个因素构建管理模型,并在建立相应的公益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基础上,加以测算和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事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熊通成[3](2019)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与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是决定具体事业单位不同年度的绩效工资总量额度增减的计算规则和管理方式。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权益,推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逐步趋于合理,逐步缩小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的不合理收入差距,引导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应该综合考虑正常调幅、人员变化、经费来源、发展动力、现有水平、公益属性、考核成绩等因素,采用以下模型:W_N=W_L×P_n×P_s×(1+K_f+K_m+K_w+K_p+K_g+K_o)。(本文来源于《中国人事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熊通成[4](2019)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与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主要根据历史数据、诉求强烈程度,采取"托低、稳中、限高"措施进行,科学性、客观性与合理性有待提高,核定方法有待创新。从工资功能理论、工资决定因素理论及工资激励理论的视角出发,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应该考虑当地事业单位基准水平、单位经费来源类型、所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战略价值、主要业务岗位相关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单位人才层次结构、公益属性体现程度六个因素,构建出包含上述六个测量指标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模型:W_T=w_0×P_0×k_F×k_S×k_M×k_L×k_T×k_O。在运用测量指标时,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度进行调整,并注意和其他群体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事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罗素颖[5](2019)在《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立医院采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就是要将医务人员的价值通过收入水平体现出来,还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采用绩效考核的方式对于可利用的资源自主分配,在收入上实现多劳多得,有特殊贡献的还要获得优酬。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因素要充分考虑。本文针对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9年11期)
曾亚辉[6](2019)在《浅析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工资总量管理和绩效工资分配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考核机制不合理的同时也缺乏有效考评机制,严重影响了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国博览》期刊2019年05期)
许士卿,杜晓东[7](2019)在《中煤新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面对一线员工结构老龄化、员工综合素质不高、自然减员日趋增多等难题,2019年,中煤新集公司将继续以“叁项制度”改革为抓手,聚焦人力资源补给、薪酬分配激励、人才培训开发等管理短板,健全用工体系,构建市场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03-19)
张晔,蚁秀清[8](2018)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对中央驻地方科研单位影响分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是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措施,已成为中央驻地方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对绩效工资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案例,研究了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给科研单位发展带来的影响,并对中央驻地方科研事业绩效工资总量科学核定提出了综合核定中央驻地方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符合科研事业单位特点的绩效工资"上下限"机制、加强绩效工资总量过程管理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陈志军,聂丹丹[9](2018)在《基于“两个允许”的工资总量核定及会计处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允许"政策落地的必要性和瓶颈展开分析,结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采用案例研究、比较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探讨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原则及会计处理办法,对"两个允许"政策落地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总会计师》期刊2018年04期)
蒋宏英[10](2018)在《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及事业单位分步实施绩效工资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建立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激励机制,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8年08期)
工资总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缺乏弹性,亟待建立能够体现事业单位价值贡献的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额外追加机制与核定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建设,可通过人均追加额度、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人数、单位公益导向的绩效评价系数叁个因素构建管理模型,并在建立相应的公益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基础上,加以测算和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资总量论文参考文献
[1].郭丰琴.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J].大众投资指南.2019
[2].熊通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额外追加机制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人事科学.2019
[3].熊通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动态调整机制与模型[J].中国人事科学.2019
[4].熊通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机制与模型构建[J].中国人事科学.2019
[5].罗素颖.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
[6].曾亚辉.浅析事业单位工资总量管理与绩效工资分配问题[J].南国博览.2019
[7].许士卿,杜晓东.中煤新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效能[N].中国煤炭报.2019
[8].张晔,蚁秀清.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对中央驻地方科研单位影响分析——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
[9].陈志军,聂丹丹.基于“两个允许”的工资总量核定及会计处理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8
[10].蒋宏英.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