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刘伟

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刘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排印本,影印本

说文解字约注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7)在《《说文解字约注》排印本与影印本校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约注》是张舜徽先生数十年来默默耕耘《说文解字》的最终成果,张舜徽先生研治许书的“双声”理论及历史文献学视角,对当代《说文解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说文解字约注》现有两个版本,一为1983年中州书画社据张舜徽先生手写本影印版,一为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据手稿影印本排印版。论文主要工作有叁点:第一,以影印本为底本,兼采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校勘两版本中的《说文解字》原文、疏证注文(引文及按语),以求得研究《说文解字约注》的善本;第二,整理《说文解字约注》观点与前人相同但未注明出处的论述;第叁,结合《说文解字诂林》、《说文新证》、《古文字谱系疏证》等典籍辨证《说文解字约注》中有关字形、字义探源的观点。本文的结论有叁点:第一,排印本讹误凡367处,其中,讹文286处,脱文及衍文30处,标点符号问题51处。影印本讹误凡130处,其中,讹文91处,脱文、衍文及倒文39处。除“为”与“为”、“考”与“考”等字外,两版本异体字凡40处;第二,《说文解字约注》几乎每字下都有张舜徽先生的按语,笔者在全面校勘《说文解字约注》过程中整理出张舜徽先生观点与前人相同但未注明出处的论述凡12例;第叁,张舜徽先生对于本字、本义的推断虽多基于“双声”说及古文献知识,但也不乏援引古文字探源字形、字义的说解。据笔者整理,《说文解字约注》引用古文字探源字形、字义的论述约200处。经笔者疏证发现,张舜徽先生有关字形、字义的探源既有真知灼见,也存在问题,其中,有问题的探源凡30例。第一章为《说文解字约注》两版本情况及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意义、研究方法的详细说明。第二章为《说文解字约注》排印本校勘,排印本在转写影印本过程产生了367处讹误,其中,讹文凡286处,大致可分为五类:形近而讹;隶定而讹;繁简而讹等。脱文及衍文凡30处。标点符号问题51处,大致可归为五类:引号问题突出;书名号使用不规范;有误分原一本书为两本书的等。第叁章为《说文解字约注》影印本校勘,影印本讹误凡130处,其中,讹文91处,脱文、衍文及倒文39处。第四章为整理《说文解字约注》观点与前人相同的论述以及疏证《说文解字约注》有关字形、字义的探源。(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李超颖[2](2017)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词源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简称《约注》)是一部传统语言文字之学的研究之作,虽然在形式上是对《说文解字》的注解,但在实际上呈现出重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以追求“语原”为理想的特色,具有历史文献学的视野。本文以《约注》中阳部字为主要材料依托,辅以《广文字蒙求》《说文谐声转纽谱》《汉语语原声系》作为理论依据,采用描写、归纳、综合分析、比较互证、抽象概括的方式方法,对《约注》的同源词系联材料、术语、格式、方法加以分析,最终形成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结论。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介张舜徽与《约注》。张舜徽是历史文献学专家,又是一位四部兼通的学者;《约注》的要义在于“博观约取”。第二章对《约注》进行基础语料分析。分析同源词的系联标准,汇集同源词系联材料。张舜徽系联同源词,呈现出在理论上重视双声,在实践上重视同声符词的特色。第叁章分析《约注》同源词系联术语、格式。张舜徽沿袭了前人较为通行的术语及其用法,单独使用和合用的术语可以体现出他对同源现象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是否科学严谨。第四章分析《约注》的同源词系联方法。张舜徽继承并发展了许、郑和汉、宋、清学,在系联中对双声、形声字声符、转语、方言有特别的重视,在利用这些线索进行同源词系联的过程中,又大量使用了比较互证法。第五章探析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核心是:“双声”(其过程是声母以“转注”的形式相衍)是词汇派生、词源演变的核心方式和同源词系联、推求词源的重要规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刘琴华[3](2013)在《《说文解字约注》校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舜徽是我国一代国学大师,一生自强不息,以学术为生命,勤奋努力,博通四部,着作等身。《说文解字约注》是张舜徽在文革后完成的研究整理说文学的着作,叁十卷,逾200万字,是《说文》研究史的又一力作。本文简单介绍了张舜徽及其学术贡献,全面考察《约注》的校勘内容,通过分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的论述,总结归纳了张舜徽校勘《说文》的方法、成就与不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整体介绍了张舜徽的生平、学术成就;简要介绍了《约注》的着述内容、特点以及它的地位。第二部分通过分类总结得出张舜徽校勘《说文》的具体工作内容。第叁部分在《约注》校勘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约注》的校勘方法:本校法、他校法、对校法、理校法。第四部分则是窥探张舜徽校勘《说文》的成就与不足。“考镜流源,辨章学术”是《约注》校勘的理论成就。保守的治学、没有充分利用最近出土的古文字材料、滥用双声之理是张舜徽校勘《说文》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高山,刘韶军[4](2012)在《《说文解字约注》的历史文献学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是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进行注释和研究的。本文首先阐明张舜徽倡立历史文献学的学科特点与意义,然后据《说文解字约注》注许实例说明其中的历史文献学内容。(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张云[5](2012)在《《说文解字约注》释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舜徽先生(1911一1992)是现代着名的文献学家和史学家。其治学走博通之路,不以专家自限,由小学入经学,再入史学。源于许、郑,汇通汉、宋,归宗清学。文史兼通,博大精深,不愧是当代少有的国学大师。《说文解字约注》是先生研习许学的结晶,也是他平生知识积累的全面反映。在先生所有的着作中,该书占有最重的分量。此书在校勘许书文本、探究文字本义、揭示许书义例、推衍双声之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先生在《约注》中自觉地运用着诸条或显或隐的大例。对这些大例进行总结,将会有助于对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成就、《说文》学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约注》的成书过程,探寻了《约注》大例形成渊源及其所遵循的原则。《约注》的成书,大致经历了萌芽期(20岁之前)、暂停进取期(约25-50岁)和集中撰述期(50-60岁)叁个时期。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渊源可以远溯到汉代的郑玄、许慎,近推到以钱大听、王念孙为代表的乾嘉学者。这是本文在追述《约注》大例形成渊源时所要论述的重点。本文对《约注》所作的释例,凡有四端:一为双声推衍例。用双声推衍方法来贯穿全书,是《约注》的内涵之一,也是《约注》最具特色的一条大例。该理论的形成,主要从许、郑的导源之功、宋人右文之说的借鉴、以钱、王为代表的清儒的直接影响、先生本人的小学实践四个发面展开论证。其中,文中还专门论述了扬州学派对先生该理论的影响。张舜徽先生的双声推衍理论主要是:古今语言之变,由于双声者多,由于迭韵者少;“六书”中的转注就是指的双声相衍;古人声宽,五音同类通转最多,异类通转轨迹也很普遍。而具体到对于《约注》一书的考察时,论文摒弃通行的以韵部之间通转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只采用张舜徽先生认可的双声理论进行总结。二为文本校勘例。张舜徽先生校勘学思想的形成既有郑玄注经方法的影响,也有以朱子为代表的宋人的影响,更有王念孙等清代一批校勘学家的影响。《约注》一书校勘所采用的材料包括金文、甲文,敦煌唐写本残卷,类书、音书、古注,清人文集、笔记、今人考证的成果,历代载集、字书,唐宋以来如大、小徐、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他研究《说文》者的成果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材料的运用,既有批判,也有继承,体现了先生科学辩证的治学态度。论文以引段订段例作为对《约注》校勘成就的考察。从对段《注》的评价和对段《注》订正条例总结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约注》一书对段《注》的匡正。叁为总结发凡例。注重对古书义例的总结,是张舜徽先生一贯的治学方法。先生在《约注》中,往往以画龙点睛的形式来对许书或文字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抽绎条例。这些条例涉及到许书说解字义惯例、文字音声之理、文字形体、文字起源、古书产生、许书传写致误之由等方面。我们把在《约注》中最常见的条例总结下来,以此来考见张舜徽先生对于发凡起例的重视。四为引证方俗例。张舜徽先生重视运用湖湘方言和古风旧俗、人生经历等人类学资料来研究文字。在《约注》一书中,处处可见先生用五方殊音、古今贯通的方法来研究《说文》。我们对该书这方面的成就给予总结,可借此探知先生恢弘的治学理路。总之,本文希望通过以上论列,能够对《约注》一书,进而对张舜徽先生本人的语言文字学成就有所发明和揭表。本人深信,当后人在试图领会古老的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明时,《约注》作为一部沟通古今、融会贯通的巨着,必将产生长久而深远地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15)

牛尚鹏[6](2010)在《《说文解字约注》“双声”说的具体所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语源学研究中,确定同源词的语音关系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标准,一种是声韵兼顾说,认为同源词必须声韵皆近,声远或韵远皆不得视为同源;另一种是"双声"说,认为只要声母相近即可认定为同源,而不必考虑韵际关系。后者经常遭到人们的批评甚至诟病。《说文解字约注》研究同源词采用的就是"双声"说,本文通过具体的测查分析表明,这种"双声"说其实也是声韵兼顾,并没有忽视韵际关系,只不过在声际关系方面表现得稍微突出而已。(本文来源于《华中人文论丛》期刊2010年02期)

陶生魁[7](2010)在《《说文解字约注》成就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从校勘与注释两方面论述了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文章认为《约注》校勘精审、无征不信,是文献校勘的典范之作;在注释方面《约注》恪守传统训诂学的训释原则,从本字着手,阐发引申义,推求语源,自成一家之言。(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0年02期)

许刚[8](2009)在《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学术成就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约注》是张舜徽汉代小学研究特别是许慎说文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作,凝聚了作者极大的心血,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十分值得关注。本文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其撰着特点寻绎归纳,并从中把握《约注》的整体学术成就。诸如对《说文》体例的揭示,对社会生活实践的重视等等,都是学术界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宝贵借鉴。(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侯立睿[9](2009)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着名史学家、文献学家、经学家、小学家。自幼喜读书,涉猎甚广,毕生潜心研习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及清人文集,着述宏富,生前出版专着叁十余种,(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09年06期)

牛尚鹏[10](2009)在《《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文解字约注》(以下简称《约注》)是第一部以《说文解字》为纲研究同源词的语源学巨着。但迄今为止,我们只发现对《约注》这本书做综合研究以及在对张舜徽先生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时涉及到《约注》的若干篇文章,对《约注》同源词做全面研究的文章或着作尚未发现。因此,本论文拟以张舜徽先生在《约注》中列举的3871组同源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材料的分析,力图对张氏的语源理论和实践有所了解和把握,为以后的语源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和数据。本论文主体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任务、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张舜徽和《约注》以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做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约注》同源词类型分析。论述《约注》同源词的语音关系类型、语义关系类型、同源词的类型及音义结合关系。语音关系类型分为音同关系和音近关系两种,语义关系类型分为义同关系和义关关系两种。同源词的类型可以分为义衍同源词和音变同源词两大类,根据其音义结合关系又可以分为叁个小类型:音同义关型、音近义关型和音近义同型。第叁部分:《约注》研究同源词采用的理论、方法和术语。理论是“双声”说,“双声”说也是声韵兼顾,只不过在声转关系方面表现得稍微突出而已。方法和术语各分为五种,即同源法和同源术语、声训法和声训术语、右文法和右文术语、语转法和语转术语、立体交叉法和立体交叉术语。第四部分:《约注·草部》同源词的试考和分析。对《约注·草部》47组同源词的考证和分析表明,张氏系联出的同源词群绝大部分是可靠的,只有少量的组例缺乏科学性。第五部分:《约注》研究同源词的成就和不足。成就在于系联了大量同源词群并进行了历史的推源工作,为汉语同源词研究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材料依据。不足在于主观臆断的成分比较大,有些同源词群的可靠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验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20)

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简称《约注》)是一部传统语言文字之学的研究之作,虽然在形式上是对《说文解字》的注解,但在实际上呈现出重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以追求“语原”为理想的特色,具有历史文献学的视野。本文以《约注》中阳部字为主要材料依托,辅以《广文字蒙求》《说文谐声转纽谱》《汉语语原声系》作为理论依据,采用描写、归纳、综合分析、比较互证、抽象概括的方式方法,对《约注》的同源词系联材料、术语、格式、方法加以分析,最终形成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结论。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介张舜徽与《约注》。张舜徽是历史文献学专家,又是一位四部兼通的学者;《约注》的要义在于“博观约取”。第二章对《约注》进行基础语料分析。分析同源词的系联标准,汇集同源词系联材料。张舜徽系联同源词,呈现出在理论上重视双声,在实践上重视同声符词的特色。第叁章分析《约注》同源词系联术语、格式。张舜徽沿袭了前人较为通行的术语及其用法,单独使用和合用的术语可以体现出他对同源现象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是否科学严谨。第四章分析《约注》的同源词系联方法。张舜徽继承并发展了许、郑和汉、宋、清学,在系联中对双声、形声字声符、转语、方言有特别的重视,在利用这些线索进行同源词系联的过程中,又大量使用了比较互证法。第五章探析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张舜徽的词源学思想核心是:“双声”(其过程是声母以“转注”的形式相衍)是词汇派生、词源演变的核心方式和同源词系联、推求词源的重要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说文解字约注》排印本与影印本校勘研究[D].深圳大学.2017

[2].李超颖.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词源学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7

[3].刘琴华.《说文解字约注》校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4].高山,刘韶军.《说文解字约注》的历史文献学视野[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5].张云.《说文解字约注》释例[D].山东大学.2012

[6].牛尚鹏.《说文解字约注》“双声”说的具体所指[J].华中人文论丛.2010

[7].陶生魁.《说文解字约注》成就述略[J].殷都学刊.2010

[8].许刚.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学术成就析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

[9].侯立睿.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J].编辑之友.2009

[10].牛尚鹏.《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

标签:;  ;  ;  ;  

说文解字约注论文-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