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性问题论文-顾雪刚

驱动性问题论文-顾雪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动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驱动性问题,问题设计,思维能力

驱动性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顾雪刚[1](2019)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任辉[2](2019)在《项目学习背景下小学机器人课程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初步研究表明,在小学机器人课程中开展项目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围绕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机器人课程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阐述了在项目学习中实施思维导图、问题链等干预策略,可以促进、帮助项目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以推动基于项目学习的机器人课程深入开展,并且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2期)

林建秀[3](2019)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中缺乏有效的问题设计指导和参考案例的现状提出来的。论文首先对问题的类型及驱动型问题链的定义、特点、价值进行了研究。然后,在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顺序的基础上重点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策略。接着,笔者结合策略然后通过设计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内容的驱动性问题链并编写成教案,说明策略的可行性。最后,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可供研究者进一步思考。(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05期)

王令壮[4](2019)在《巧设驱动性问题 点燃思维的火花——谈“一次函数图像”教学设计片段》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是贯穿一堂课的主要脉络.一节优秀的教学设计,必有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作为支撑.看似简单的知识,通过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惠海涛[5](2018)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是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论述了课堂教学中良好的驱动性问题的特征、驱动性问题的来源和呈现策略、驱动性问题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8年10期)

惠海涛[6](2018)在《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驱动性问题设计——以“物质的量”复习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质的量复习课中,创设以火箭推进剂为背景的问题情境,以物质的量为工具探讨了不同推进剂产生气体的体积、放热量及火箭有效载重等问题。通过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体验了真实情境下用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会了物质的量在生活及科学领域的应用和价值,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05期)

惠海涛[7](2018)在《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于2018年初颁布,新的课程标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构建了全面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强调了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议,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并立项研究的。本文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一般特征、良好的驱动性问题的特点、驱动性问题的呈现方式;构建了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模型和范式,并结合具体的案例验证和完善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模型,旨在引导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关注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并提供驱动性问题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流程,最终使教师掌握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和应用,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论文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对“问题”、“问题解决”和“驱动性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目前我国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及驱动性问题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论文第叁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是在学习动机理论和问题解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的。论文第四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模型,论述了良好的驱动性问题的特征,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片段对模型的各个部分进行了阐述。实践研究部分,选择了“物质的量复习课”、“氯气的性质”和“离子反应”为教学内容作为问题解决教学案例,分别探讨了驱动性问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基于化学史和实验操作的驱动性问题设计,并对教学过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做出了反思。论文第五部分梳理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经过大约两年时间的探索,建构了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一般模型,并利用模型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运用中,进一步探讨了模型的合理性,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30)

徐志强[8](2018)在《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化学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教学法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驱动性问题链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策略。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很高的挑战性,以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为例,探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运用驱动性问题链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设计。(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丁亚兵[9](2017)在《高中化学教学驱动性问题创设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创新教学方法的涌现,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开始广泛的应用且进展顺利.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驱动性问题,将多又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序、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本文先对驱动性问题在高中教学中的主要现状展开调查并进行具体分析,再从驱动性问题的内涵和特征为研究出发点,研究创设驱动性问题需要用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最后对在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创设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总结.(本文来源于《数理化学习(教研版)》期刊2017年10期)

沈白宗[10](2017)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从设置有效的驱动性问题开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多角度阐述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驱动性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7年05期)

驱动性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初步研究表明,在小学机器人课程中开展项目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围绕基于项目学习的小学机器人课程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阐述了在项目学习中实施思维导图、问题链等干预策略,可以促进、帮助项目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以推动基于项目学习的机器人课程深入开展,并且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动性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顾雪刚.设计驱动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2019

[2].任辉.项目学习背景下小学机器人课程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3].林建秀.高中化学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实例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4].王令壮.巧设驱动性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谈“一次函数图像”教学设计片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5].惠海涛.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策略[J].化学教学.2018

[6].惠海涛.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驱动性问题设计——以“物质的量”复习课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

[7].惠海涛.化学课堂问题解决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徐志强.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化学教学设计——以“盐类的水解”为例[J].广东化工.2018

[9].丁亚兵.高中化学教学驱动性问题创设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

[10].沈白宗.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从设置有效的驱动性问题开始[J].化学教与学.2017

标签:;  ;  ;  ;  

驱动性问题论文-顾雪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