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致病力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on1,尖孢镰刀菌,基因敲除,致病性
致病力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1](2019)在《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笔者实验室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mon1基因影响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为了研究mon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了Foc4的mon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变细,分支减少及产孢量降低,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由此推测mon1基因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雷霁卿,吴文能,刘颖,龙秀琴,李苇洁[2](2019)在《贵州六盘水地区“红阳”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6—2017年采集的"红阳"猕猴桃病果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研究了"红阳"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差异,以期为"红阳"猕猴桃软腐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23株病原菌,获得登录号分别为MF498063~498065,MG775300~775302和MG775283~775299;病原菌分属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sp.及间座壳菌Diaporthe sp.,各菌属检出率为30.4%、30.4%、26.1%、8.7%及4.4%;聚类分析将23株病原菌致病力分为弱致病力(26.09%)、中致病力(39.13%)、强致病力(26.09%)和较强致病力(8.69%)。(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04期)
赵建华,王宏民,张天浩,张仙红[3](2019)在《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及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48℃恒温水浴热胁迫法对玫烟色棒束孢7个菌株进行了耐热性测定。结果表明,热胁迫45 min后,不同菌株的残存活孢率差异显着,其中IF-502、IF-904和IF-9606菌株耐热性较强,残存活孢率均达50%以上;IF-7606菌株耐热性最差,残存活孢率仅为28.70%;IF-14、IF-511和IF-609菌株耐热性居中,残存活孢率34.72%~36.00%。对耐热性强的IF-502、IF-904和IF-9606叁个菌株对麦长管蚜若蚜的致病力测定表明, IF-904菌株在1×10~7孢子/mL时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最高,校正死亡率达88.20%,致死中时最短,为2.67 d。(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1期)
孙艺昕,门兴元,李超,于毅,夏小菊[4](2019)在《双委夜蛾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的筛选及在玉米内定殖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为近年新发生的农业害虫,具有隐蔽为害的习性。为探索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实验室内测定了YB8、TB1126、YB12、TB1349和YB15共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双委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出高致病力白僵菌菌株,并测定其在玉米植株中的定殖率。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双委夜蛾的致病力存在较大的差异,LT50分别为1.35、2.16、2.61、1.68和2.16 d,LC50分别为9.09×10~7、5.00×10~8、5.54×10~9、1.41×10~(11)和2.61×10~(12)孢子/mL。菌株YB8在26℃下,产孢量1.094×10~7个/mL,孢子萌发率89.66%,1×10~9孢子/mL 10 d时双委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100%,感染僵死率达到86.67%,在玉米根中定殖率为44.44%,茎中定殖率为51.59%,叶片中定殖率为36.30%。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静,许曼琳,张霞,吴菊香,董炜博[5](2018)在《花生网斑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因其对环境要求较低,种植适应性强而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花生网斑病的为害日益严重。本研究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山东、沈阳、云南等花生主要产区的9个花生网斑病菌株进行鉴定并检测其致病性。结果表明WB-LX、WB-PD、WB-SY、WB-YN1、WB-YN2五个菌株为花生茎点霉属(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 Pauer&Boere-ma)。致病性测定发现这5个菌株均有致病性,致病性能力WB-SY>WB-LX>WB-PD>WB-YN2>WB-YN1,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菌株为WB-SY,该菌株在近紫光条件接种7d后便可使叶片发病。该研究为以后活体植株接种提供了强致病性菌株,并为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黎妍妍,王文静,王林,李亚培,周红审[6](2018)在《恩施烟区烤烟黑胫病菌致病力测定及抗性品种差异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进行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防控,本研究采用菌丝块茎基部创伤接种法鉴定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的致病力。根据黑胫病菌菌株接种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202后的AUDPC(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数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将恩施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划分为I、II、III 3种致病型。3种致病型病原菌没有表现出典型的强、中、弱致病特性。7个抗性烟草品种对不同致病型黑胫病菌表现出抗性差异,革新3号对3种致病型菌株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赵江,唐利华,郭堂勋,黄穗萍,李其利[7](2018)在《中国杧果葡萄座腔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杧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在全球90多个国家均有分布。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5年统计,我国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杧果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1%。杧果葡萄座腔属真菌可引起杧果的枝枯病、流胶病和蒂腐病等病害,严重影响杧果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采集于广西、海南、云南、广东、贵州、四川、福建等杧果种植区的病害样本进行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分离,初步鉴定后选择其中104个代表菌株,通过菌落培养特性、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α延伸因子(EF1-α)等分子系统学分析,共鉴定出10个种:茶藤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可可毛色二孢L.theobromae,蔓生葡萄孢菌B.ramose,葡萄座腔菌属内生真菌B.mamane,Lasiodiplodia brasiliense,L hormozganensis,Neofusicoccum eucalyptorum,N.mangiferae,L.pseudotheobromae和小新壳梭孢N.parvum。其中,茶藤子葡萄座腔菌为中国杧果葡萄座腔菌的优势种,占比37%。B.ramose,L.hormozganensis以及N.eucalyptorum为中国杧果上的新记录种。采用离体果实和叶片接种测定不同菌株对杞果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杧果果实和叶片上的致病力均出现明显分化,可分为强中弱叁个致病力类型。在杧果果实的致病力测定中,其平均病斑直径在0.35~4.32cm,强致病菌株占34%,中等致病力菌株占25%,弱致病菌株占41%。在杧果叶片的致病力测定中,其平均病斑直径在0.42~3.57cm,强致病菌株占26%,中等致病力菌株占32%,弱致病菌株占42%。强致病力菌株在我国不同省区均有分布,且致病力强弱与地理来源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舒娟,唐利华,黄穗萍,李其利,郭堂勋[8](2018)在《中国杧果拟盘多毛孢鉴定及其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杧果(Mangifera indica)是世界五大热带水果之一,其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种植于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拟盘多毛孢是一类广泛分布的真菌,在杧果上,拟盘多孢属真菌可为害叶片和果实,为杧果叶斑病和蒂腐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国内报道为害杧果的拟盘多毛孢为杧果拟盘多毛饱(P.mangiferae),国外报道的主要有P.uvicola,棒孢拟盘多毛饱(P.clavispora),N.egyptiaca,N.macadamiae,Ps.theae,Ps.macadmiae,Ps.ignola,Ps.indica,Ps.ixorae.本研究对采集于广西、海南、云南、广东、贵州、四川、福建等杧果种植区的样本进行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分离,初步鉴定后选择其中43个代表菌株,通过菌落培养特性、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及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列(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 Gene-TUB2)和延伸因子(TEF)等分子系统学分析,共鉴定出11个种:P.asiatica,P.saprophyta,P.chrysea,P.trachicarpicola,P.anacardiacearum,P.photinicola,烟色拟盘多毛饱(P.adusta),N.clavispora,N.protearum,N.cubana,Ps.ampullaceal.其中,P.asiatica,P.saprophyta,P.chrysea,P.trachicarpicola,P.photinicola,P.adusta,N.clavispora,N.protearum,N.cubana,Ps.ampullaceal 10个种为杧果上首次发现的新记录种。在离体叶片上测定了43个杧果拟盘多毛孢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杧果叶片上的致病力出现明显分化,可分为强中弱3个致病力类型,其平均病斑直径在0.61~4.61cm,强致病菌株1 1株,占26.5%;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7株,占39.7%;弱致病菌株15株,占33.8%。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N.clavispora HN40-1,致病力最弱的菌株是P.asiatica YN30-1。强致病力菌株在我国不同省区均有分布,且致病力强弱与地理来源无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王磊,许益镌,李梓琳,曾玲,陆永跃[9](2018)在《叁株金龟子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09、CQMa117和CQMa128叁个菌株对红火蚁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在1.0×10~8孢子/mL浓度下M09、CQMa128和CQMa117菌株处理后10 d红火蚁的工蚁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3.3%、14.6%和55.5%;M09菌株对工蚁的LC50为3.50×106孢子/mL,8.0×107孢子/mL浓度处理LT50为4.35 d。对M09菌株侵染红火蚁幼虫和蛹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0×10~8孢子/mL浓度处理后10 d该菌株对幼虫和蛹的累计侵染率为98.9%和100%,对幼虫和蛹LC50分别为6.34×10~4孢子/mL、1.01×10~4孢子/mL。以上研究证实金龟子绿僵菌M09菌株对红火蚁具较强的致病力,致死速度较快,可作为该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勇,刘正兴[10](2018)在《西瓜枯萎病抗性砧木筛选及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抗西瓜枯萎病的抗性砧木,选择6种不同砧木作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调查得出:和田南瓜品种对西瓜枯萎病抗性最强,为抗病品种;常青藤、比久F1和全能铁甲这3个品种对西瓜枯萎病抗性较强,为中抗品种;合力3号品种对西瓜枯萎病抗性最差,为中感品种。6种砧木对西瓜枯萎病的抗性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可作为西瓜抗枯萎病的嫁接砧木进行应用,但嫁接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和嫁接后对产量的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农村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致病力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2016—2017年采集的"红阳"猕猴桃病果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研究了"红阳"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差异,以期为"红阳"猕猴桃软腐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23株病原菌,获得登录号分别为MF498063~498065,MG775300~775302和MG775283~775299;病原菌分属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sp.及间座壳菌Diaporthe sp.,各菌属检出率为30.4%、30.4%、26.1%、8.7%及4.4%;聚类分析将23株病原菌致病力分为弱致病力(26.09%)、中致病力(39.13%)、强致病力(26.09%)和较强致病力(8.6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致病力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9
[2].雷霁卿,吴文能,刘颖,龙秀琴,李苇洁.贵州六盘水地区“红阳”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测定[J].北方园艺.2019
[3].赵建华,王宏民,张天浩,张仙红.玫烟色棒束孢耐热菌株的筛选及对麦长管蚜的致病力测定[J].植物保护.2019
[4].孙艺昕,门兴元,李超,于毅,夏小菊.双委夜蛾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的筛选及在玉米内定殖率的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5].于静,许曼琳,张霞,吴菊香,董炜博.花生网斑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的测定[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6].黎妍妍,王文静,王林,李亚培,周红审.恩施烟区烤烟黑胫病菌致病力测定及抗性品种差异鉴定[J].中国烟草科学.2018
[7].赵江,唐利华,郭堂勋,黄穗萍,李其利.中国杧果葡萄座腔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舒娟,唐利华,黄穗萍,李其利,郭堂勋.中国杧果拟盘多毛孢鉴定及其致病力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王磊,许益镌,李梓琳,曾玲,陆永跃.叁株金龟子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测定[J].环境昆虫学报.2018
[10].张勇,刘正兴.西瓜枯萎病抗性砧木筛选及致病力测定[J].农村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