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腹部肌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runches,仰卧起坐,瑞士球,表面肌电
腹部肌肉论文文献综述
袁慧美,许寿生,王建设[1](2019)在《Crunches和仰卧起坐动作中腹部肌肉S-EMG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Crunches即卷腹,是一种新兴的、较为流行的腹部锻炼方式,它与传统的仰卧起坐不仅在动作模式的存在差异,而且在"哪一种方式对腹部肌肉锻炼更有效"这一问题上,两者也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比较分析平板Crunches(PC)和球上Crunches(BC)与普通仰卧起坐(SU)动作中上腹直肌(URA)、下腹直肌(LRA)、和腹外斜肌(EO)的S-EMG(表面肌电),分析叁个动作中的腹部左侧肌肉的肌电指标特点和发力特征,探究Crunches训练与传统仰卧起坐对腹部肌肉锻炼的区别,以及利用瑞士球辅助的Crunches动作探究不稳定支撑对腹部肌肉锻炼的影响。为科学指导运动训练和健身提供合理的建议,为康复医疗师因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十名体操专项运动员进行平板Crunches(PC)、球上Crunches(BC)和普通仰卧起坐(SU)叁种动作,运用16导无线传感肌电仪(美国Nonradon公司)对受试者在叁种动作中左腹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最后将得出的肌电信号指标均方根振幅(RMS)和贡献率数据经过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根据方差是否齐性进行各水平下的多重比较,在方差齐性的条件下我们选用两两比较中的Tukey HSD,在方差不齐性的条件下我们选用两两比较中的Tamhane(结果保留叁位小数),以具体分析各个肌肉在不同动作之间的差异性,其中P<0.05为显着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着性差异,P>0.05为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果:(1)URA:RMS均值:BC>PC>SU;贡献率:BC>PC>SU;(2)LRA:RMS均值:BC>PC>SU;贡献率:PC>BC>SU;(3)EO:RMS均值:SU>PC>BC;贡献率:SU>PC>BC;所以,左上腹直肌在球上Crunches动作中的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最高,在仰卧起坐动作中最低;左下腹直肌在球上Crunches动作中均方根振幅最高,在平板Crunches动作中贡献率最高,而在仰卧起坐动作中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最低;左腹外斜肌则与上下腹直肌相反,在仰卧起坐动作中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最高,而在球上Crunches动作中两者均最低。(4)URA均方根振幅:SU与PC的P>0.05,所以该组差异不显着;SU与B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URA贡献率:SU与P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SU与B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所以,球上Crunches动作中左上腹直肌的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均与平板Crunches动作和仰卧起坐动作中呈显着性差异;而平板Crunches动作与仰卧起坐中的腹直肌只在贡献率有显着差异,在均方根振幅上并无显着差异。(5)LRA均方根振幅:SU与PC的P>0.05,所以差异不显着;SU与B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LRA贡献率:SU与P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SU与B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5,该组差异性不显着。所以,左下腹直肌与左上腹直肌在叁种动作的多重比较中均方根振幅的显着性一致,只是在贡献率上两种Crunches动作差异性并不显着。(6)EO均方根振幅:SU与PC的P>0.05,所以差异不显着;SU与B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5,该组差异性不显着。EO贡献率:SU与PC的P<0.05,该组呈显着性差异;SU与B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PC与BC的P<0.01,该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所以,左腹外斜肌与上下腹直肌在叁种动作中的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的显着性有较大的不同。在仰卧起坐中的均方根振幅只与平板Crunches动作中的有显着性差异,而在其贡献率上,仰卧起坐与两种Crunches均有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上下腹直肌(URA、LRA)在Crunches动作中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较大,与仰卧起坐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球上Crunches与仰卧起坐差异较明显;而腹外斜肌(EO)则在仰卧起坐中均方根振幅和贡献率较大,与两种Crunches动作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与球上Crunches动作有明显差异。研究研究结论:(1)Crunches动作相对于传统的仰卧起坐动作,对上下腹直肌的刺激作用较大,对腹外斜肌的刺激作用较小;对于腰背部有伤痛的腹部肌肉锻炼者,可以选择Crunches训练方式;(2)两种Crunches动作中,球上Crunches动作能更加集中地对腹直肌产生较大的刺激,即相对于平面训练,瑞士球辅助方式带来的不稳定的弹性支撑对腹部肌肉刺激加强。建议锻炼者根据自己训练要求,可以相应地使用一些辅助工具进行集中训练。(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赵艳芳,盛晓风,尚德荣,张媛,翟毓秀[2](2019)在《复合抗氧化剂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的抗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chal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天然生育酚、二氢杨梅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抗氧化的效果,运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结果显示,在天然生育酚0.022%、二氢杨梅素0.03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1%条件下,过氧化值最低。验证性试验表明该抗氧化剂组合对鲐鱼肌肉脂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吕云[3](2019)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控制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控制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方法。方法选择12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药物镇痛,实验组术前及术后均采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采取VAS法评估两组术后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术后的24、48及7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8.94~19.98,P<0.01)。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上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本文来源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袁慧美,王建设,张孟佳[4](2018)在《Crunches动作中腹部肌肉S-EMG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训练逐渐成为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Crunches,是一种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完成平板Crunches动作时,要求训练者的腰部和臀部必须紧贴地面,动员腹肌,头颈卷离地面。瑞士球上完成Crunches动作时,支撑面稳定性发生变化,难度增大。大量研究表明,瑞士球可以提高人体核心部位的力量、稳定(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2)
徐华洋[5](2017)在《改善腹部肌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腹肌清晰度会产生变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养眼。影响腹肌美观的因素主要有不正确的骨盆生理位置及肋骨外翻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比如以位于骨盆之上的脊椎中部做旋转画圈练习,就可以使肩部和骨盆保持挺直姿势,从而达到改善腹部肌肉,使其美观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加强整体身体机能,降低体脂比例,增加肌肉含量,刺激内啡肽分泌,缓解精神压力,使人感觉愉快,从而提升精神状态。(本文来源于《光彩》期刊2017年11期)
仇广信[6](2017)在《腰、腹部肌肉力量平衡的力学因素与伤病控制研究(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是人体承上启下的枢纽,在上下肢力量传递、核心稳定、运动技能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脊柱的运动在体育及生活中以腰部参与度最高,运动幅度最大,受伤的概率也最高,常见的有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对脊柱的运动与保护的结构包括骨骼肌、关节囊和韧带等组织,而骨骼肌更具有可塑性,起到积极保护作用。人体中的骨骼肌依据关节的运动而对抗分布,使脊柱伸的主要肌群为竖脊肌(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苏丽叶·苏里堂江(Suriya·Sultangjan)[7](2017)在《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椎旁肌肉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绝经后女性75例,年龄45~83(62.19±9.10)岁,应用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再对受检者行腹部CT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选定平脐水平的CT片,勾画出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的面积。为了进一步分析,将样本根据体重指数分为2组,A组18.5≤BMI<24,B组BMI≥24。结果:腰椎骨密度与体重指数、腹部皮下脂肪、腹部内脏脂肪、腹部总脂肪、腰大肌及竖脊肌均呈正相关(r=0.264,P=0.022;r=0.244,P=0.035;r=0.286,P=0.013;r=0.298,P=0.009;r=0.371,P=0.001;r=0.258,P=0.025)。通过将BMI(Body Mass Index)分为2组后得到结果:A组骨密度主要与腰大肌和竖脊肌呈正相关(r=0.479,P=0.011;r=0.424,P=0.028),B组骨密度主要与内脏脂肪和总脂肪呈正相关(r=0.318,P=0.028;r=0.339,P=0.019)。结论: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绝经后女性而言,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对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持正常的体重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薛飞[8](2016)在《提高足球运动中腹部肌肉力量的教学训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腹部肌肉力量属于核心区力量重要的一部分,强大的核心为四肢的运动提供一个平台,为了使上肢和下肢围绕躯干协调运动,包括腹部肌肉在内的核心肌肉需要使臀部、脊柱和躯干保持稳定,如果运动时躯干并不稳定,它就会被四肢带动,做一些意想不到的运动,甚至导致受伤。足球运动中,除了常规的教学训练,还包含身体核心的训练,并在热身练习中,保留一些锻炼核心肌群的练习,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提高核心区的腹部肌肉力量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13期)
张兴旺,闫国珍[9](2016)在《超声测量经产妇腹部肌肉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的腹部肌肉厚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3月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80名未孕健康女性、80名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使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仰卧位时上腹直肌(URA)、下腹直肌(LRA)、腹内斜肌(IO)、腹外斜肌(EO)、及腹横肌(Tr A)的厚度(假设左右腹部肌肉对称,只测量右侧腹部肌肉厚度)。结果经过比对,上腹直肌厚度及下腹直肌厚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腹内斜肌厚度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经阴分娩1个月以内的健康产妇的上腹直肌、下腹直肌及腹内斜肌的厚度(8.27±1.82)、(8.89±2.27)、(7.05±1.82)mm要明显的薄于未孕女性(10.81±1.92)、(11.13±2.38)、(8.37±1.86)mm,而腹外斜肌及腹横肌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2,P=0.7177)。结论该研究表明经产妇与未孕女性的腹部肌肉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这种形态学的差异可以为研究妊娠期女性的腰背痛与腹部肌肉形态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6年18期)
杨松[10](2015)在《腹部肌肉训练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腹肌对保护脊柱起了很大的重要作用,其对呼吸肌以及大腿的运动起了辅助作用。本文就腹部肌肉的组成和腹部肌肉的训练方法、腹肌拉伸和腹肌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5年23期)
腹部肌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Schal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天然生育酚、二氢杨梅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抗氧化的效果,运用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最佳复合抗氧化剂配方,结果显示,在天然生育酚0.022%、二氢杨梅素0.031%、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21%条件下,过氧化值最低。验证性试验表明该抗氧化剂组合对鲐鱼肌肉脂肪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腹部肌肉论文参考文献
[1].袁慧美,许寿生,王建设.Crunches和仰卧起坐动作中腹部肌肉S-EMG特征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赵艳芳,盛晓风,尚德荣,张媛,翟毓秀.复合抗氧化剂对鲐鱼背腹部肌肉脂肪的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9
[3].吕云.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控制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4].袁慧美,王建设,张孟佳.Crunches动作中腹部肌肉S-EMG特征分析[C].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5].徐华洋.改善腹部肌肉[J].光彩.2017
[6].仇广信.腰、腹部肌肉力量平衡的力学因素与伤病控制研究(摘要)[C].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7].苏丽叶·苏里堂江(Suriya·Sultangjan).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椎旁肌肉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7
[8].薛飞.提高足球运动中腹部肌肉力量的教学训练方法[J].知音励志.2016
[9].张兴旺,闫国珍.超声测量经产妇腹部肌肉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6
[10].杨松.腹部肌肉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