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吴丙伟,张颖颖,刘岩,刘东彦,袁达

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吴丙伟,张颖颖,刘岩,刘东彦,袁达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放射性测量传感器,大浮标,北斗通信

海洋监测浮标论文文献综述

吴丙伟,张颖颖,刘岩,刘东彦,袁达[1](2019)在《基于大浮标的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相比于传统采样回实验室分析可以实现连续、实时、自动化监测。文中研究了基于大浮标的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使用放射性测量传感器测量周围环境的放射性数据,使用GPS确定所测环境坐标,通过北斗通讯的方式将所测得放射性数据、位置信息等发送给岸站,岸站收到数据后计算并显示放射性测量传感器所测周围环境放射性数据能谱;研究设计了一种分包发送数据,数据丢包补发机制,解决海洋放射性数据量大、传输时间长、数据不全会造成解谱不准确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室长期实验验证,长期数据平均接收率达到98%以上,能够利用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实现准确可靠的监测。(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娉,郑文斌[2](2019)在《穿越“魔鬼西风带”的青岛身影》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于3月12日返回上海。自去年11月2日出征南极以来,“雪龙”号科考船历时131天,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9-03-13)

陈旭阳,刘保良[3](2018)在《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布设在广西区钦州湾的GX11、GX13两套实时在线监测浮标,研究钦州湾2016年5月发生的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赤潮前后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赤潮的暴发与消退受水文气象因素影响,当寒流过后,出现风速降低、气温迅速回升,尤其是气温呈现昼夜温差小的天气状况时,应重点监控实时在线浮标监测数据的变化。赤潮过程中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并高于正常范围,叁种环境要素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当实时在线浮标监测中发现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呈现较明显联动的强烈波动,并且数值相对正常范围迅速升高时,可进行赤潮预警及布置现场调查; pH、溶解氧浓度、叶绿素浓度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作为预警环境要素,为赤潮预警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斌,刘保良,魏春雷[4](2018)在《广西海洋水质监测浮标设计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水质监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通过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加强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控能力。为完善广西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为了实时掌握陆源入海物排海情况,更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需要改变传统的监测模式,改用自动化、数字化的实时监控模式。文中介绍了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1期)

李斌,刘保良,魏春雷[5](2018)在《广西海洋水质水文浮标在线监测数据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参数水质监测浮标是用于海洋水质监测的一种新型仪器,在广西区海洋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于2013年11月开始在广西沿海重要入海河流、广西沿海重大工业排污口、广西重要港湾、广西赤潮多发区等重点敏感区域布设了16套海洋水质生态监测浮标,并在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完成浮标系统数据接收控制中心。通过布设自动化水质监控浮标可形成覆盖广西近岸海域重大潜在污染源的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网络,基本实现实时监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提前对赤潮、溢油等污染事故的预警预报,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与规划、为海洋环境和生态管理、为科学研究和环境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将对该16套水质浮标于2017年1~12月间在广西海域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0期)

王皖东[6](2018)在《一种应用于近海海洋监测的浮标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浮标系统存在监测方式单一、废弃浮标难以回收以及通信设备和通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采用嵌入式技术、传感器采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Web技术实现了浮标系统的互补式监测、实时定位和利用大型公共网络通信等功能。使得该浮标系统具备叁个优势,第一,工作人员监测海面气候状况时可不受地域差异等因素限制,提高了整个浮标系统的监测效率;第二,方便回收废弃浮标,不制造海洋垃圾,保护了海洋环境;第叁,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通信维护成本,弥补了海事卫星通信的设备费用高和维护成本高等不足。浮标系统包括海洋浮标监测平台和地面站接收站两部分。与海洋浮标监测平台相配套的地面接收站系统,伴随浮标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机械结构设计。采用SolidWorks叁维软件设计海面浮标监测平台的机械结构,构建监测载体;(2)监测平台软硬件系统的设计。采用keil编程软件和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监测平台的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对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经度、纬度、高度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发送;(3)地面接收站系统软硬件系统的设计。首先,采用Altium Designer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地面接收站的硬件平台;其次,利用在虚拟机中安装ubuntu-12.04操作系统并搭建开发环境,完成了在硬件平台上移植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接着,利用在ubuntu-12.04操作系统中安装Qt软件,完成了监测终端应用程序的设计,实现数据接收、实时显示、存储与查询;最后,在监测终端上移植Web服务器Boa和利用网页开发语言进行网页设计,实现网络终端的实时显示、存储与查询等功能。(4)系统测试。本文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本文设计的浮标系统的可靠性、工作稳定性和数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张树青[7](2018)在《固定方位式海洋监测浮标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监测浮标是进行海洋观测,获得海洋参数的重要工具。传统海洋浮标单纯采用蓄电池来进行能量供给,存在工作寿命较短,更换电池不方便等缺点。利用可再生能源,延长浮标在海上工作寿命,是目前众多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位于浮标内部的能量收集装置,可以收集浮标在海面上摇晃过程中的动能,并以液压能的形式储存在浮标内。当浮标受风浪影响需要调整其朝向时,可将该部分能量释放出来,驱动浮标朝向回转机构动作,调整浮标朝向,从而达到减小浮标电池能量消耗,延长浮标一次工作寿命的目的。本文首先通过实验得到了浮标在四级海况下的摇晃运动方程,完成了浮标能量收集装置机械结构和液压回路的设计,并阐述了该能量收集装置将浮标动能转化为液压缸机械能,再转化为蓄能器内液压能的能量转换过程以及该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随后,本文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能量收集装置内的摆板在水舱计算域流场中的摆动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仿真结果得到摆板运动功率及能量俘获效率两个参数,表明该装置中的摆板具有一定的能量俘获功能。随后通过网格独立性验证和实验验证,证明摆板摆动情况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一步通过改变摆板材质,水舱液面高度,浮标摇晃方向及运动状态等参数,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对摆板摆动幅值及功率的影响,得到摆板具有最佳摆动功率及幅值时的参数。然后,本文对浮标能量收集装置内的液压系统进行研究。通过AMESim软件完成液压仿真,确定满足实际工况要求时的液压元件基本参数,并得到液压马达对浮标朝向回转执行机构的输出转矩和转动角度。之后,根据本文设计的液压系统,计算得到液压缸对摆板的实际负载阻力,并根据该阻力对摆板在流场中的摆动情况重新进行仿真,得到摆动在实际负载阻力下的摆动幅值和摆动时间。最后,本文搭建该能量收集装置水舱及摆板的实际模型。通过六自由度平台模拟浮标在海面上的摇晃,得到摆板在流场中受到的阻力矩,从而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浮标能量收集装置可以有效俘获浮标摇晃产生的能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李晴[8](2017)在《多参数海洋浮标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海洋开发使用的力度逐步加强,尤其是近岸部分海域污染比较严重,对海洋有效监测显得格外重要。海洋浮标作为海洋监测的主要手段,以其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相对高效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海洋水文和气象数据的采集当中。近海海域主要利用3米小型浮标进行监测。目前在位运行的传统海洋浮标普遍存在易偷盗、易腐蚀、产品质量不高、需定期换电池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其正常工作。本文借助上海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北极海洋观测浮标故障机理以及服役安全性研究(11JC1404700),以我国近海3米海洋监测浮标为基础,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以构建一个近海海洋监测浮标系统,并利用我国独立设计的北斗卫星将数据传输到岸站接收系统,为我国近海的海洋监测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小型多参数海洋浮标监测系统,主要包含四大部分:海洋浮标基础硬件(浮标标体,锚泊系统,防护设备,传感器,供电系统),数据采集系统,通信系统,岸站接收系统。在硬件系统的标体设计上,考虑了防腐性能和搭载设备的合理配置,并利用ANSYS软件的AQWA对浮标常见的叁种浮体进行水动力分析,通过比较其横摇响应和纵摇响应的数值,选出更适合近海海洋环境的类半球型浮体;在供电设备的基础上,除了传统的蓄电池和太阳能板发电以外,利用技术成熟的可再生绿色能源——风能和波浪能组合发电,为提高波浪能发电效率,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分析设计了一款波浪能发电装置导流罩,延长了浮标工作寿命。在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上,选用低功耗、高精度的CR1000数据采集器并针对本文设计的浮标在对外接口上进行设计。在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上,选用可靠性高、保密性强的北斗卫星实现采集数据的通信和授时功能,并采用北斗卫星和全球定位系统组合定位保障浮标的定位精度的准确性。北斗卫星通信终端通过串口与接收系统进行连接。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上,选用操作灵活,可视性好,通用性强的LabVIEW软件进行系统开发,经由VISA控件实现与北斗终端的数据通信,实现对海洋要素的监测和浮标的状态监控、数据查询、超限报警等功能。经NI-DAQmx软件产生数据进行测试,验证了LabVIEW接收软件能很好的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同步显示、设置和保存、报警等功能。本文所设计研究的小型多参数海洋浮标监测系统,提高了其防腐性能、延长其工作时间,并在标体设计和各硬件选型设计上更加符合近海海域的工作要求,相对于目前现有的小型海洋浮标具有更大优势,希望为我国相关海洋监测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6-07)

王世明,李晴[9](2016)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监测浮标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业务的不断发展对海洋监测浮标通信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精密授时、双向通信等功能,保密性强,满足海洋监测浮标距离岸站远、监测数据大、数据保密性强的需求。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海洋观测现状和海洋观测设备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海洋浮标,着重介绍了北斗卫星在浮标通信中的设计,从而更好的为我国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业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全球定位系统》期刊2016年04期)

张晓芳,贾思洋,张曙伟,裴亮,万晓正[10](2016)在《海洋垂直剖面水温实时监测浮标系统研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时、连续地监测獐子岛海洋牧场养殖区域不同深度的温度状况,为海洋牧场构建和运行提供数据支持,项目组自行研制了海洋垂直剖面水温实时监测浮标系统,可以在水深≤50 m、风速≤60m/s、波高≤15 m的环境下应用。该浮标系统主要包括水面浮标载体子系统和剖面链观测子系统两部分,浮标载体子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工作平台;而剖面链子系统上的不同位置挂有多个水下传感器,用于测量相应位置的海水温度。耐压试验、温度标定、室内拷机、现场比测、海上拷机的检定数据表明该系统无渗漏、误差小、数据接收率100%。海上运行18个月的结果同样表明,浮标系统运行稳定,数据采集和接收率高,浮标电压稳定。实践表明该浮标系统具有测温精度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于3月12日返回上海。自去年11月2日出征南极以来,“雪龙”号科考船历时131天,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丙伟,张颖颖,刘岩,刘东彦,袁达.基于大浮标的海洋放射性原位监测系统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19

[2].王娉,郑文斌.穿越“魔鬼西风带”的青岛身影[N].青岛日报.2019

[3].陈旭阳,刘保良.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18

[4].李斌,刘保良,魏春雷.广西海洋水质监测浮标设计与建设[J].科技资讯.2018

[5].李斌,刘保良,魏春雷.广西海洋水质水文浮标在线监测数据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8

[6].王皖东.一种应用于近海海洋监测的浮标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7].张树青.固定方位式海洋监测浮标能量收集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8

[8].李晴.多参数海洋浮标监测系统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9].王世明,李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监测浮标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J].全球定位系统.2016

[10].张晓芳,贾思洋,张曙伟,裴亮,万晓正.海洋垂直剖面水温实时监测浮标系统研制与应用[J].海洋科学.2016

标签:;  ;  ;  ;  

海洋监测浮标论文-吴丙伟,张颖颖,刘岩,刘东彦,袁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