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相似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批评,阿来,迟子建,相似性
生态相似性论文文献综述
何梦洁,杨晖[1](2018)在《生态批评视野下阿来与迟子建创作的相似性——从“山珍叁部”与《候鸟的勇敢》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来的"山珍叁部"与迟子建的新作《候鸟的勇敢》蕴含丰富的生态内涵,而且在创作缘由、意象功能、生态思想和人性批判等多个维度展现出两位作家创作的相似性。他们在作品中描写生态破坏的现状,表现人与自然契约的破裂,人与人关系的疏离,传递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冀和对人性复归的终极关怀。从生态批评角度切入,探寻阿来与迟子建写作的相似性,不仅能够加深对其小说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丰富两位作家小说的研究视野,还能够推动学术界对生态思想的认识与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危机的关注。(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陆施毅[2](2014)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均是喀斯特地形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其中白头叶猴为中国广西所特有,它们被局限在左江和其上游明江所围成的不足200km2的叁角地带,左江和明江对岸的喀斯特森林则为黑叶猴的分布区,两者形成了一个隔江相望的分布格局。2013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的一群白头叶猴和两群群黑叶猴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采用物种生态位的方法和思路研究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相似性,以期探讨它们对邻近而且相似的生境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这两种濒危灵长类的异地保护、人工养殖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属于典型的叶食性灵长类,树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67.4%和67.7%;其次为果实,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13.0%和17.9%;花、种子和其他的食物部位所占的比例均不超过1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PS)平均值为0.73,最大的是8月,为0.91,最小的是12月,为0.29,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白头叶猴取食了104种,黑叶猴取食了98种植物,两者累积的食物种类有138种植物,其中有69种植物是它们共同取食的种类,占了取食种类的50.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取食共有32种主要食物中,其中共同取食的植物有17种,相似度(J)达到了53.1%。说明在食物种类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程度会导致它们在食物的利用上产生激烈的竞争。3.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有较宽的食物生态位(4.02VS3.71),表明它们均能很好的适应喀斯特石山。白头叶猴总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黑叶猴的要高,只有4月份和8月份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白头叶猴宽(黑:4.00,白:3.68;黑:4.06,白:3.8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性指数(PS)为0.59,各月份的相似性指数在0.27与0.61之间变化;而且,主要食物的相似性指数更是达到了0.66,每月取食前10种植物的相似度均高于每月整体的相似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程度高,二者的主要食物十分相似。4.在山体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生态位宽度相差不大(1.74VS1.66),并且不管是全年、雨季还是旱季,都喜欢在悬崖活动,其次是山坡,而山脚部分除了白头叶猴偶尔到达外,黑叶猴几乎不会在山脚区域活动。在对树层利用维度上,白头叶猴比黑叶猴空间生态位更宽(白:1.34VS:1.10),白头叶猴在地面、底层和中下层的活动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0%左右),而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在底层活动的,比例接近5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空间上的综合生态位相似度非常大,相似度最小为0.76(4月份和12月份),最大的甚至达到了0.94(8月份)。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管是在山体还是在树层这两个维度上,它们的生态位相似度都非常高,说明它们对不同山体部位和树层高度的利用非常相似。(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陈蓓,马睿,秦纪洪,孙辉[3](2013)在《若尔盖湿地公路建设生态恢复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β多样性指数测度了不同规格切割草皮样方的群落多样性及与原生群落的相似性,以衡量不同规格的回覆草块样方的群落恢复效果。揭示生境被分割的程度及不同样方的群落多样性。对实验区人工切割草皮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W(Whittaker指数)和βc(Cody指数)指数因取样面积的大小而变化,βW指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而βc指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加而减少。β多样性指标以物种的个体数作为测度指标将导致较大的误差,而以相对盖度、重要值作为测度指标时得到的结果较合理。相似性指数(Ja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测定结果表明,取样面积越大、与背景越相似的群落,恢复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马道明,李海强[4](2011)在《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从概念抽象与方法论上看两者有相互交叉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即无论是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均具有强烈的有机相关性与可类比性,系统"阀值"理论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由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人所体现出来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以及赋有社会环境特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存在,使两个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又表现出了显着的差异性。通过对两个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阐述了社会生态学未来发展塑造其学科独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1年11期)
韩廷春,杨和东[5](2011)在《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适当指标衡量区域金融生态状况(金融生态水平与金融生态环境),运用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等方法,对2003—2007年中国各省区的金融生态状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生态水平之间显着正相关。金融生态状况比较好的省区彼此相似性不大,而金融生态状况比较一般或差的地区彼此的相似性较大。金融生态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若干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评论》期刊2011年01期)
刘霞[6](2010)在《基于生态相似性的船舶压载水风险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外来物种通过贸易、旅游、交通运输等途径进入我国,很大一部分引起了生物入侵,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其中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外来海洋生物主要是通过船舶压载水入侵,造成的影响极其复杂,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就此问题,该论文通过风险评估手段来预防外来海洋生物入侵。本文以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影响外来海洋生物入侵的因素,借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第A-4条规定的风险评估导则(G7)以及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GloBallast)和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模型,对其风险因子进行优化,重新构筑权重,对新模型的各个风险因子进行修正,计算出风险值,最终确立源港口对目的港的风险程度。对于修正和完善了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系统开发,来进一步推广该模型的应用。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本模型包含群落结构相似性,环境相似性,危险物种因素,船舱最大容积因素,以及最短存储时间因素五个风险因子,是将五个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运用模糊统计思想建立而成。第二,选用大连港和敖德萨港作为目的港,进行模型验证,将风险计算结果与全球压载水管理项目相比较,所得结果合理,说明优化的新模型具有实用性。第叁,本文采用Visual Basic语言,结合Access数据库进行系统开发。将系统分为叁个模块:查询/增加港口信息模块、增加/查询访问信息模块、港口风险因子查询与编辑模块。该风险评估模型系统实现了信息查询、增加和显示功能。经过模型验证,新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进行系统开发。开发的系统最终提交给海事管理部门,协助其进行船舶压载水管理,从而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所携带的外来海洋生物,降低生物入侵的风险,避免其入侵造成危害。(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0-06-01)
韩廷春,喻伟[7](2010)在《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以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金融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生物生态系统作类比,按照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范式,即类型判定-进化分析-稳定性分析,来分析金融生态系统,试图揭示出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万开元,陈防,陶勇,陈树森,张过师[8](2008)在《基于“生态相似性”的珍稀濒危物种植物营养保育策略(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主要植物园目前正开展大规模的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工作,但业已存在和可预见的生长繁殖障碍问题在迁地保护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基于‘生态相似性’的珍稀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植物营养保育策略"。其主要思路是:迁地保护物种来自于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安置在人工生态系统,最终它们将回归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对于迁地保护物种的植物营养学研究,一方面应该有别于人工生态系统中的以追求产量与品质为主,另一方面也不能只停留在研究其固有的自然规律而排斥人为干预。我们必须兼顾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双重属性,即依据"生态相似性"原理,充分运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营养学研究手段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保证物种最终回归大自然并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参69。(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期刊2008年04期)
孙建锋,刘霞,李伟,许自成,宫长荣[9](2006)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9个生态烟区3个部位烤烟样品的4个区位(叶尖、叶中、叶基和叶缘)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中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生态产区间有显着性差异,有的达到极显着。根据欧氏距离的大小,3个部位有代表性的等级烟叶化学成分性状可以分为5类。由于同类中样品间的欧氏距离越小,其相似性越强,因此同类中各区位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而不同类别间主要化学成分则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06年03期)
杨新华,聂华[10](2005)在《经济生态范畴内的食物链与企业价值链的相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在经济生态系统范畴内,运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研究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企业价值链的相似性,如两者存在背景的相似性、食物链中的能量流与企业价值链中的利润流在本质上的一致性、链结构的相似性、信息反馈机制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的相似性以及两者均有维持其存在的能量流最小值等。文章从两者的相似性出发,重新思考了企业价值链的内涵,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修正。(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生态相似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均是喀斯特地形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其中白头叶猴为中国广西所特有,它们被局限在左江和其上游明江所围成的不足200km2的叁角地带,左江和明江对岸的喀斯特森林则为黑叶猴的分布区,两者形成了一个隔江相望的分布格局。2013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的一群白头叶猴和两群群黑叶猴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采用物种生态位的方法和思路研究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相似性,以期探讨它们对邻近而且相似的生境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这两种濒危灵长类的异地保护、人工养殖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属于典型的叶食性灵长类,树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67.4%和67.7%;其次为果实,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13.0%和17.9%;花、种子和其他的食物部位所占的比例均不超过1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PS)平均值为0.73,最大的是8月,为0.91,最小的是12月,为0.29,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白头叶猴取食了104种,黑叶猴取食了98种植物,两者累积的食物种类有138种植物,其中有69种植物是它们共同取食的种类,占了取食种类的50.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取食共有32种主要食物中,其中共同取食的植物有17种,相似度(J)达到了53.1%。说明在食物种类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程度会导致它们在食物的利用上产生激烈的竞争。3.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有较宽的食物生态位(4.02VS3.71),表明它们均能很好的适应喀斯特石山。白头叶猴总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黑叶猴的要高,只有4月份和8月份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白头叶猴宽(黑:4.00,白:3.68;黑:4.06,白:3.8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性指数(PS)为0.59,各月份的相似性指数在0.27与0.61之间变化;而且,主要食物的相似性指数更是达到了0.66,每月取食前10种植物的相似度均高于每月整体的相似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程度高,二者的主要食物十分相似。4.在山体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生态位宽度相差不大(1.74VS1.66),并且不管是全年、雨季还是旱季,都喜欢在悬崖活动,其次是山坡,而山脚部分除了白头叶猴偶尔到达外,黑叶猴几乎不会在山脚区域活动。在对树层利用维度上,白头叶猴比黑叶猴空间生态位更宽(白:1.34VS:1.10),白头叶猴在地面、底层和中下层的活动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0%左右),而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在底层活动的,比例接近5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空间上的综合生态位相似度非常大,相似度最小为0.76(4月份和12月份),最大的甚至达到了0.94(8月份)。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管是在山体还是在树层这两个维度上,它们的生态位相似度都非常高,说明它们对不同山体部位和树层高度的利用非常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相似性论文参考文献
[1].何梦洁,杨晖.生态批评视野下阿来与迟子建创作的相似性——从“山珍叁部”与《候鸟的勇敢》谈起[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陆施毅.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陈蓓,马睿,秦纪洪,孙辉.若尔盖湿地公路建设生态恢复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相似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
[4].马道明,李海强.社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析[J].东岳论丛.2011
[5].韩廷春,杨和东.中国区域金融生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研究[J].公共管理评论.2011
[6].刘霞.基于生态相似性的船舶压载水风险评估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0
[7].韩廷春,喻伟.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
[8].万开元,陈防,陶勇,陈树森,张过师.基于“生态相似性”的珍稀濒危物种植物营养保育策略(英文)[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8
[9].孙建锋,刘霞,李伟,许自成,宫长荣.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化学成分的相似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
[10].杨新华,聂华.经济生态范畴内的食物链与企业价值链的相似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