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及对策探讨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及对策探讨

一、企业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笑梅[1](2021)在《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表征。自国家启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以来,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智库的政策咨询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与现阶段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仍明显不相称。制约智库发展的突出困境在于:在新型智库最重要的关系中,智库与政府双向维度同时存在深层体制改革的阻滞,且彼此复杂纠缠。一方面,这种制约呈现为相应的国家制度供给不足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滞后,另一方面,新型智库在对自我重塑的能动把握上也存在观念滞后、行动迟滞、内部机制创新不足。内外部因素的复杂交错,致使新型智库依然受制于传统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难以支持智库转型所需要的决策研究范式及运营模式的现代跃迁,因而也难以全面达成自身应有的职责担当,在整体上呈现深层结构性矛盾。如果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单纯指向智库内部机制,或单纯指向政府制度供给,都难以有效解释问题的深层归因和回应问题的复杂性。本文试图将对这一矛盾的分析,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背景中,对其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以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与认知新型智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从中探寻其发展的深层结构性影响因素,进而系统探索对其发展优化更具应用价值的实践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新型智库建设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即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效率,关系到由国家决策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创新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当前在国内国际复杂局势中,同时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而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结构及运行模式深刻复杂的改变与形塑,则使这种机遇与挑战空前放大,进而使智库对国家及政府决策能力的重大影响进一步突显,作为决策体制改革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新型智库的良性发展成为意义重大的现实与理论问题。在国家治理总体架构下,存在三个对新型智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维度:国家的制度供给、智库的内部治理、智库的外部关系。这三个维度既决定着智库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空间,同时也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与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依据国家治理、参与式治理、网络化治理、决策过程参与等理论,基于“国家制度供给-智库内部治理-智库外部关系”的研究框架,通过对国内外智库发展经验较为系统的考察,以31个省市自治区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分别在三个基本维度下展开深入系统研究,以剖析新型智库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优化路径及对策。在形成对新型智库发展状况及问题判断时,本文做了一定数量国内外实践案例的实证分析,特别是以31个省级地方社科院为核心研究案例详细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学术文献研读及理论资源支撑,基于以上综合考察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新型智库发展优化对策:第一,在政府维度,加大力度扭转突出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加强对新型智库发展的制度供给和赋权。新型智库发展制度供给体系应包括:决策过程参与保障制度、机构主体重塑保障制度、智库市场化运行保障制度、智库现代传播保障机制等内容。第二,在智库内部治理维度,探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并在清晰战略目标定位前提下,对智库的研究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等进行系统创新。第三,在智库外部关系维度,围绕新型智库发展所形成的重要外部关系,以激活主体能量与活力为前提,建构政府主导、智库发挥重要作用的网络化治理合作伙伴关系。在三个基本维度分别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整体性政策建议:优化国家对新型智库建设的总体布局,持续培育现代政治文明;在秉持稳步渐进改革原则的同时,加快提升新型智库发展相关立法层次,以强大的国家立法保障并规范新型智库发展;合理布局新型智库发展体系,以建立和形成有效保障各类智库均衡而充满活力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维护不同类型智库共同构成的整体国家知识资源及决策智慧宝库;积极回应大数据时代要求,推动新型智库信息平台基础设施整体升级,制定并实施涵盖政府、智库、企业及社会的互联互通、共建共治共享的知识管理及数据库网络,为建立国家智慧决策模式做足准备,以提高国家治理效能,进一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潘梦君[2](2020)在《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学科是现代大学组织的基本结构,是大学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成果突破的基本单位。大科学时代,知识细密化程度愈来愈高,“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领袖已成为了历史传奇。因此,高精尖的学术研究需要一流的学术研究队伍,一流学术研究队伍绝不是一流学者的机械相加,只有当具有相同的研究志趣、共同的学术理念以及相似的学术理想的学者汇集在一起时,将突破研究创新的任务由单一的个人模式转化为协同创新,打破知识“孤岛”,填补知识“沟壑”,才能发挥一流学术队伍有机结合的真正效用。目前,我国关于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研究鲜少,已有研究集中关注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基于教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科研合作受到忽略。因此,从个体角度探究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既充分认可了教师在科研合作中的主体价值和作用,又从微观层次深入细致了解了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基本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对提升一流学科教师知识共享水平以实现高效的科研合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一流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Icek Ajzen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框架,探讨教师个体态度信念、主观规范(社会影响)以及个体行为控制认知各层面因素对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并辅之以必要的访谈修改问卷,使研究更具真实性和情境性。运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754份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以及回归分析,由此得出研究结论:1.一流学科教师在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知识共享对象主要基于正式科研项目以本学科、本单位为主,跨学科、国际合作中的知识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共享交流形式以面对面和非正式交流为主,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程度仍有待提高。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称、科研时间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学科门类分布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一般性知识共享和关键性知识共享在人口统计变量的具体差异性表现不同。3.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在合作学科范围和合作类型上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合作地理范围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一般性知识共享和关键性知识共享在科研合作变量上的具体差异性表现不同。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个体态度信念(信任、互惠、外在期望报酬、失去知识权力的担心)、主观规范(重要他人支持、制度规制性)、行为控制认知(自我效能感、资源丰富度感知)均与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总体水平、一般性知识共享和关键性知识共享有相关关系。5.通过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外在期望报酬和资源丰富度感知对知识共享总体水平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外,其他因素均对知识共享总体水平产生显着影响,即假设1,2,4,5,6,7均成立,而假设3和8不成立。具体而言,自我效能感对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水平的影响最大;信任次之,且信任对关键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比一般性知识共享更大;失去知识权力的担心对知识共享产生了显着抑制作用,尤其是对关键性知识共享产生了更大的抑制影响;互惠、重要他人支持和制度规制性对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及两个维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基于上述研究发现,该研究结果基本符合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为进一步提升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水平,需鼓励教师拓展合作范围,提高知识共享广度和深度;营造乐于分享文化氛围,培育信任互惠态度信念;发挥重要他人和制度力量,树立知识共享规范;增强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激发知识共享内在动力。

刘鑫慧[3](2019)在《“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知识更迭速度的加快及市场竞争趋向多元化,人才、知识资本逐渐被当做拉动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事实说明,员工间的知识在共享之后,各自收获的信息能够增加,那组织间长期的分享行为就更有益于知识量的线性增长。特别对于个体具备的隐性知识,因其有难以复制等特性,则是更珍贵的资源。而且随着“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其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工匠精神”的对象也在向各行各业延伸,再将“工匠精神”思维运用于制造业中技能型员工的隐性知识分享,势必会带来机遇和发展。但是隐性知识共享活动具有高度的微观性、复杂性和显着的路径依赖性的特征,若个体缺乏主动共享隐性知识的动机和意愿,企业缺乏良好的氛围和激励措施,隐性知识共享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基于上述时代背景,本文从描述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着手,随后查找、阅读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界定“工匠精神”环境、技能型员工和隐性知识分享三个主要概念。然后再把广东省地区作为调研地区,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现状,主要体现在缺乏合作分享的工匠文化、对隐性知识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分享渠道不畅通、培训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在结合理论基础和文献材料的前提下,挖掘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最后,确定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哪些变量会影响技能型员工分享隐性知识。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技能型员工分享隐性知识的因素:主要是个体因素,知识属性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分为助人愉悦感、知识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三个维度;知识属性是一个维度,组织环境因素由组织支持、知识共享氛围、人际信任、工作复杂性和“工匠精神”五个维度组成。在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下,除了知识属性对技能型员工是负向显着影响,其它的八个维度都正向显着影响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所以,文章依据上述分析结论,从弘扬“工匠精神”、重视隐性知识管理、营造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畅通沟通交流渠道、健全有利于隐性知识分享的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

王幸福[4](2019)在《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是一种特殊资源和推动时代进步的新动力,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作为国家和地区经济调控者和社会生活管理者,如何在信息经济时代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都需要实施知识管理,构建知识型政府推动决策科学性和严谨性。大数据时代,知识和信息愈发受到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借助“互联网+”推进政府服务办公成为必然。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产物,已成为政府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对推动智慧型、知识型政府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政府知识管理的理念运用到电子政务中,努力创建知识型、高效型、智慧型电子化政府,这是当下政府适应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湛江市电子政务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在对政府知识管理和电子政务概念阐释前提下,以政府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共享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湛江市若干政府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可直观反映出当前湛江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出当前湛江市电子政务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集约化水平不高、信息孤岛显着、顶层设计缺失、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电子政务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结合湛江市电子政务建设的自身特点,提出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思路,并从加强政府知识管理,重视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实现顶层设计优化创新;打造知识型组织架构,提升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建立知识交流创新平台,促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知识本位”助推政务公开,重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塑造知识管理人才队伍,为电子政务提供智力支持;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助力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创新电子政务办公模式等方面提出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政府知识管理视角下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知识创新、分享能力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意识,提出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湛江市电子政务建设优化的对策建议,为湛江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助推湛江市电子政务朝着以用户为中心,以便民为目标的智慧型、知识型的模式发展,以期为全国电子政务的优化和创新提供借鉴。

丁晓黎[5](2019)在《泰山酒业集团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一项资源,获取和利用知识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尤其是对植根于组织和员工中的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将企业的知识资源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现有研究中,关于企业显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较多,而关于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事实上,企业中隐性知识的占比要远大于显性知识,占据了企业知识的绝大部分,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应用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后现代管理的视角出发,以泰山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组织隐性知识的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根据组织结构层次将企业的隐性知识分为员工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团队层面的隐性知识、企业层面的隐性知识和企业外部层面的隐性知识四个方面,并在隐性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隐性管理的障碍,结合管理中存在的障碍给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为实现企业隐性知识更有效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采用的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通过选择案例企业并进行规范的分析得出了关于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的相关结论。本文在研究样本选取、访谈资料的选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有待笔者日后进一步研究。

王智慧[6](2019)在《知识共享视角下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X小学语文学科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初,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不断全面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科组作为中小学普遍存在的教学研究基层组织,不仅肩负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的责任,也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然而目前的教研活动普遍面临很多问题,在对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新要求下,学科组应做出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行政组织到真正的知识共享型学科组。在知识共享的视角下探讨学科组教研活动是指把学科组工作的重心落实到“知识共享”上,引领教师通过共享自己的知识,进而达到创新知识和共建知识,不仅提升个人知识储备,也丰富学科组的知识资源库,通过知识共享激活教研活动的活力。本研究从广州市X小学的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旨在通过分析学科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寻求教研活动在知识共享背景下的优化策略。首先,本研究结合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三种方法,分析了X小学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现状,主要从学科组成员构成基本情况、学科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频率、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形式、教研活动内容、活动效果、教研活动主体、学科组共享文化氛围、学科组有效共享建议十个方面展开的调查分析。其中教研活动主体是围绕教师的共享认知、共享意识、共享态度、共享能力、共享内容和共享效果基本的调查。根据对X小学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调查后,总结出该学科组教研活动目前存在以下问题活动主题计划性不强,共享内容缺乏针对性;活动目标单一,共享内容没有新意;活动互动少,共享效果一般化;共享任务不均衡,“搭便车”现象较普遍;共享主体有意愿,但缺乏行动力;共享主体不平等;共享主体缺乏活动反思;共享主体关系松散,缺乏凝聚力。进而从知识共享的四个影响因素(共享主体、共享客体、共享环境和共享技术)四个层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为了解决该学科组教研活动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从教师层面来说,要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注重对教师的精神物质奖励,规范教师的反思程序,扩充教师的知识储备;从共享文化层面来说,要培育友好、信任、尊重、平等的文化氛围;从组织管理层面来说,建立完善的学科组制度为教研活动保驾护航,要注重发挥领导的作用以及教师权利的合理运用;从共享技术层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科组知识管理系统,为教师知识共享提供更好的条件。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上措施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果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刘文婷[7](2019)在《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效益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标准作为技术与制度工具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日益显着,企业若能主导制定标准则意味着在竞争中就能掌握主动权。但是,技术的日益复杂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单个企业很难靠自身力量取得标准竞争的成功。技术标准联盟制定的联盟(团体)标准由于互借资源、共同开发,大大缩短了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加快了占领市场的速度,并且有助于形成技术的扩散效应、创造较高的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参与技术标准竞争的重要途径。技术标准联盟作为一个开放的创新组织,其内部成员之间的知识协同程度对组织成员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标准的制定和市场化是技术标准联盟存在的根本,标准实施效益是技术标准联盟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会对标准实施效益有着促进作用。科学地剖析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效益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促进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们在技术标准联盟领域的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聚焦于解决“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效益的作用关系”这一问题,结合合作竞争、知识管理和协同学的理论,运用文献研究、企业访谈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层层解析“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过程机理”和“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绩效的影响路径”等问题。根据政府在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化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将技术标准联盟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半市场—半政府型”,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探索不同类型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特点。为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发展提供依据,为团体标准更好地实施提供建议,并积极推动技术标准联盟和团体标准的发展。

陶亮[8](2019)在《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的建筑设计管理长期呈现出流程片段化的特征,这种粗放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整个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投资模式、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发展、产业转型、人文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等一系列的变化发展,这种管理体系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已大大降低。随着2015年WTO过渡保护期的结束,国内建筑设计市场进一步全面放开,推行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回归“建筑师负责制”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转变正在发生,在上海、广西、福建等地试点的“建筑师负责制”,体现了政府推进建筑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品质的态度和决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转型升级、专业的强化与新的建设项目运作模式的产生,促使我国建筑师的角色正在重塑,新的形势需要建筑师逐渐成为项目的潜在管理者,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专业技能及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设计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全面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最终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信息化作为建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经成为引领变革这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正逐渐改变传统建筑设计行业的运作及管理模式。当建筑设计摆脱单一的图纸沟通的束缚,进而实现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表达后,建筑师在整个建设流程中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从仅侧重于设计阶段的技术服务,到对工程全流程的整体掌控。建筑信息化技术已经把整个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的设计问题前置化,为解决贯穿整个建筑工程活动中各个主体、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且可行的工作模式,从而为建筑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合理角色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变革发展的趋势也恰恰是建筑师负责制所倡导的----让建筑设计源头的建筑师,成为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领导者。在建筑设计行业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建筑师为主导进行全程设计管理的意义及策略,对涉及到策划、设计、施工和运管等方面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更加合理的阶段划分,并结合作为全程设计管理重要技术手段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提出各个阶段相应的设计管理要求和策略。为此,本论文提出了“六序法模式”的全程设计管理方法,并探讨其与BIM进行结合的意义及有效途径。论文希望一方面能为推行适合中国的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BIM在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展开阐述:第一部分为基础研究。首先,论文的绪论部分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建筑设计管理相关研究若干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研究的内容,阐述研究的方法、关键技术和思路。在第二章论述了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核心任务、主体内容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建筑设计管理中知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策略。在第三章通过分析对比中外通行的职业建筑师的职能体系和全程设计管理思想,探讨建筑师负责制框架下的建筑师全程设计与管理,在建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趋势及建构要素,为后续的理论实践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为理论实践研究。首先在第四章以国际通行的职业服务内容和专业化、全程化的标准,提出适应中国建筑师负责制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职业服务体系----“六序法模式”,对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成果和工作要求进行阐述,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分析总结。接着探讨了建筑师进行全程设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组织形式----建筑工作室/事务所,以保持建筑创意为核心目的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最后在第五章研究了BIM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适应性问题,论证了在建筑全程设计管理中应用BIM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并提出了“BIM整同设计管理模式”和“复合总建造师”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为策略研究。是在对上述研究的总结和拓展基础上,分别在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BIM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四个方面对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提出了适宜的优化策略。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展望了建筑师视角下并结合BIM技术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应用前景。

于果鑫,徐明[9](2018)在《知识管理概念模型视角下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管理在现代组织中备受关注,各组织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竞争。文章基于知识管理概念模型的视角,从知识管理支撑要素和知识管理流程与活动两个层面,深入分析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并从知识管理的主体、客体、方法和环境四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对应策略。

张岩[10](2018)在《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简称“名医工作室”)是国家2010年开始为了做好名老中医药家学术思想传承,临床经验总结、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与推广的政策措施。此政策培养了一批中医药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精英团队,在过去7、8年产出的知识成果颇丰。研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目的在于促进团队更合法、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传承、创新,促使国家政策效应最大化。本文在分析中医药知识特性、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及其知识产权内容、特征及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制度经济学中社会学制度主义中斯科特对“制度”定义的界定框架,以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为绩效,建立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模型。通过调研实证分析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以促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完善。具体而言,如何突破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知识自身特性的补充性知识产权制度;如何发挥知识产权“资产”性能进行充分运营,达到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这一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何考虑团队情境因素对个体隐性知识建构作用后的知识产权人的界定;如何使名医工作室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及争取国际话语权,助力中医药的国际化等问题,本文均探讨性地提出相关创新建议。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为主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并基于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模型,依据模型设计调查问卷,经过专家修订后进行预调查,分析问卷的不足,形成正式问卷,以全国现有的名医工作室团队成员为调查对象,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的帮助下对全国的国家名医工作室全面展开调查,获取数据,经过硕士研究生双人分别录入、核对和清洗,剔除无效问卷,然后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AMOS21.0软件对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检验并修正模型,验证相关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初始模型中的所有17条假设中,除了“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规制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制正向影响比较绩效”、“资源正向影响比较绩效”4个假设经检验不支持外,其余13个假设均未被拒绝。其中“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假设成立且路径影响系数较高,具有显着影响。“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制性要素正向影响行为”、“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资源”、“规范性要素正向影响自身绩效”、“文化-认知性要素正向影响比较绩效”等假设尽管软件显示接受,但由于路径系数呈负值,故原先假设的单向正向影响尚有商榷空间,这倒也符合了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的阐述,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规制性要素越高、越严格、文化认知越根深蒂固,对资源的影响反而越制约,从而可能显示出负向影响的可能。还得到了资源的中介效应、行为的中介效应、资源和行为的中介效应均比较显着。结论: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性要素即名医工作室的内生动力最有利于对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知识产权管理的行为的提升。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行为对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的提升有直接明显的作用。资源、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到知识传承与创新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而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规制性要素、文化认知性要素有可能提升资源,但要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则会反过来阻碍资源的配备。

二、企业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现状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结构
    四、研究的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与网络调研法
        (二)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
        (三)比较研究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有待改善之处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智库与新型智库
        (二)社科院与地方社科院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
        (二)公共政策理论
        (三)制度供给理论
        (四)知识管理理论
第二章 新型智库发展的实践逻辑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政策背景
        (二)新型智库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三个基本维度
        (一)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二)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的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三、新型智库实践需求三个基本维度的关系
        (一)三个基本维度的内在关系
        (二)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关系
        (三)三个基本维度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关系
第三章 新型智库发展成效、困境及归因:地方社科院案例研究
    一、案例选择的典型意义
        (一)五种主要智库类型比较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特殊性与代表性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的历史演进
        (一)地方社科院智库初步发展阶段(1949-1979年)
        (二)地方社科院智库稳步探索阶段(1980-1999年)
        (三)地方社科院智库快速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基本成效
        (一)地方社学院新型智库决策影响力提升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传播影响力提升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社会影响力提升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深层困境
        (一)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身份困境
        (二)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政困境
        (三)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资金困境
        (四)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的人才困境
    五、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供给维度的制约
        (二)内部治理维度的制约
        (三)外部关系维度的制约
第四章 智库发展的国内外实践经验镜鉴
    一、国外智库发展经验
        (一)国外智库的国家制度供给
        (二)国外智库的内部治理机制
        (三)国外智库的外部关系建构
    二、国内智库发展经验(地方社科院以外的案例研究)
        (一)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中的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二)国经中心——理事会模式的智库内部治理探索
        (三)人大国发院——跨学科研究中的智库组织结构创新
第五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政府维度:制度供给
    一、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体系
        (一)政治环境根本支撑
        (二)决策参与保障制度
        (三)机构体制改革制度
        (四)市场运行保障制度
        (五)舆论引导保障机制
    二、加强新型智库发展的国家制度供给
        (一)优化国家总体战略布局
        (二)健全决策参与制度保障
        (三)加强机构重塑制度保障
        (四)强化市场运行制度保障
        (五)提升舆论引导机制保障
第六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自身维度:内部治理
    一、探索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
        (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国家相关政策
        (二)国外法人治理结构发展脉络溯源
        (三)国内事业单位相关改革基本经验
        (四)法人治理结构的智库适应性探讨
        (五)新型智库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对策
    二、创新新型智库内部治理机制
        (一)新型智库战略目标清晰定位
        (二)新型智库决策研究机制优化
        (三)新型智库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四)新型智库知识管理机制拓新
        (五)新型智库现代运营机制强化
第七章 新型智库发展优化之关系维度:主体互动
    一、新型智库与政府的关系
        (一)共同培育智库与政府协同研究机制
        (二)共同营造智库与政府沟通交流平台
        (三)共同打造智库与政府人员互动通道
    二、新型智库与媒体的关系
        (一)积极支撑新闻媒体深度政策宣传
        (二)紧密结合网络媒体推动品牌传播
        (三)完善自身媒体建设拓展潜在关系
    三、新型智库与公众的关系
        (一)以公众为智库营养源泉
        (二)恰当参与公共舆论引导
        (三)成为政府与公众的纽带
    四、新型智库与同行的关系
        (一)拓展国内同行合作关系
        (二)拓展国际同行合作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问题提出
    (二)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科研合作
        2.知识共享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
        2.关于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六)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设计路线
一、概念框架与研究假设提出
    (一)概念框架建构
        1.理论基础
        2.概念框架构建
    (二)知识共享的测量
        1.二维测量
        2.四维测量
    (三)研究假设
        1.个体态度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2.主观规范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3.行为控制认知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假设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编制与实施
        1.问卷设计
        2.问卷预试分析
        3.正式问卷的形成
        4.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
    (三)研究伦理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背景变量描述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基本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3.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总体状况描述性分析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差异性分析
        1.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人口统计变量差异性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科研合作变量的差异性分析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1.一流学科教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基本现状
        1.知识共享总体水平处于中等以上,以本学科、本单位伙伴为主
        2.教师主要基于正式科研项目进行知识共享且伙伴结构较为合理
        3.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形式以非正式交流和面对面交流为主
    (二)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显着性差异分析结果
        1.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在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2.教师知识共享在科研合作背景变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三)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态度信念是激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意愿的首要前提
        2.主观规范是维持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水平的外部推动力
        3.行为控制认知是调节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机制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鼓励教师拓展合作范围,提高知识共享广度深度
        2.营造乐于分享文化氛围,培育信任互惠态度信念
        3.发挥重要他人和制度力量,树立知识共享规范信念
        4.增强教师个体自我效能感,激发知识共享内在动力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府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1.1.2 企业技能型员工发展的必要性
        1.1.3 共享经济背景下的隐性知识分享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回顾
        1.3.1 “工匠精神”相关研究
        1.3.2 技能型员工研究
        1.3.3 知识管理研究
        1.3.4 隐性知识研究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工匠精神”内涵
        2.1.2 技能型员工
        2.1.3 隐性知识
        2.1.4 隐性知识分享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社会交换理论
        2.2.2 心理契约理论
        2.2.3 激励理论
第3章 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3.1 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现状调查问卷设计
    3.2 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面临的困境
        3.2.1 缺乏合作分享的工匠文化
        3.2.2 隐性知识的属性特性障碍
        3.2.3 企业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3.2.4 企业“传帮带”机制不健全
        3.2.5 技能型员工培训和等级评价体系不规范
        3.2.6 高绩效考核激励系统有待完善
第4章 “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4.1 构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概念模型
        4.1.2 指标设计
        4.1.3 研究假设
    4.2 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影响因素实证过程
        4.2.1 研究方法说明
        4.2.2 问卷设计
        4.2.3 样本测试
        4.2.4 正式调研
第5章 “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样本分析
    5.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5.2.1 信度检验
        5.2.2 效度检验
    5.3 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构建
        5.3.2 模型拟合
        5.3.3 模型修正
        5.3.4 模型假设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提升对策
        6.2.1 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合作共享的工匠文化
        6.2.2 构建信息快速传递的扁平化组织,加强隐性知识管理
        6.2.3 建立人际信任关系,提高心理安全感
        6.2.4 健全“传帮带”机制,挖掘经验诀窍分享的路径
        6.2.5 完善技能型员工培训和等级评价体系,追求卓越绩效
        6.2.6 关注技能型员工的需求,完善知识分享考核激励机制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4)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2.1.1 政府知识管理
        2.1.2 电子政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知识管理理论
        2.2.2 知识共享理论
        2.2.3 电子化公共服务理论
3 湛江市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3.1 湛江市电子政务发展历史沿革
        3.1.1 起步发展阶段
        3.1.2 系统应用阶段
        3.1.3 信息整合阶段
    3.2 湛江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基于此次的问卷调查
        3.2.1 问卷构思及具体实施
        3.2.2 结果分析
4 湛江市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次的问卷调查
    4.1 重视程度仍然不高,领导体制尚未健全
    4.2 集约化水平较低下,知识创新力度不足
    4.3 系统战略规划缺失,顶层设计严重不足
    4.4 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知识共享意识淡薄
    4.5 信息安全问题显着,安全维护意识薄弱
    4.6 专业队伍发展迟缓,知识型人才较匮乏
5 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借鉴
    5.1 国外经验
        5.1.1 韩国电子政务发展经验
        5.1.2 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经验
    5.2 国内经验借鉴
        5.2.1 汕头市电子政务发展经验
        5.2.2 桂林市电子政务发展经验
    5.3 国内外经验启示
        5.3.1 改变传统办公思维模式
        5.3.2 重视和实施政府知识管理
        5.3.3 统一规划与标准
        5.3.4 大力发展电子民主
6 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的对策建议
    6.1 优化思路
        6.1.1 基本原则
        6.1.2 流程再造
        6.1.3 系统重构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政府知识管理,重视电子政务建设
        6.2.2 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制定,实现顶层设计优化创新
        6.2.3 打造知识型组织架构,提升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
        6.2.4 建立知识交流共享平台,促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
        6.2.5 “知识本位”助推政务公开,重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6.2.6 塑造知识管理人才队伍,为电子政务提供智力支持
        6.2.7 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助力政务服务质量提升
        6.2.8 积极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创新电子政务办公模式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泰山酒业集团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知识管理的含义
    2.2 隐性知识及管理
    2.3 后现代知识管理
3 泰山酒业集团隐性知识管理分析
    3.1 公司简介与组织结构
    3.2 资料收集
    3.3 扎根理论分析
    3.4 研究结果
4 泰山酒业集团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的障碍
    4.1 员工个体层面的障碍
    4.2 团队层面的障碍
    4.3 企业层面的障碍
    4.4 企业外部层面障碍
5 泰山酒业集团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的对策
    5.1 员工个体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5.2 团队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5.3 组织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5.4 外部隐性知识管理对策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设计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知识共享视角下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X小学语文学科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知识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学科组教研活动是实现教师知识共享的最佳渠道
        (三)个人兴趣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知识共享
        (二)学科组
        (三)教研活动
    六、理论基础
        (一)知识管理理论
        (二)知识共享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知识共享与学科组教研活动的文献综述
    一、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
        (一)关于知识共享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知识共享促进策略的研究
        (四)关于教师知识共享的研究
    二、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相关研究
        (一)学科组的相关研究
        (二)教研活动的相关研究
    三、知识共享理论下学科组的相关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科组教研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样本学校选取
    二、调查方法
    三、X小学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调查
        (一)学科组教研活动频率的调查分析
        (二)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的调查分析
        (三)学科组教研活动内容的调查分析
        (四)学科组教研活动形式的调查分析
        (五)学科组教研活动效果的调查分析
    四、X小学语文学科组教研活动相关条件调查
        (一)学科组活动主体的调查分析
        (二)学科组活动环境的调查分析
        (三)学科组有效教研建议调查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学科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计划性不强,共享内容缺乏针对性
        (二)活动目标单一,共享内容没有新意
        (三)活动互动少,共享效果一般化
        (四)共享任务不均衡,“搭便车”现象较普遍
        (五)教师有共享意愿,但缺乏行动力
        (六)教师缺乏活动反思,共享成果难以内化
        (七)教师地位不平等,影响教师双向交流
        (八)教师关系松散,共享氛围缺乏信任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共享主体的局限
        (二)共享客体的制约
        (三)共享环境的桎梏
        (四)共享技术的阻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科组教研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共享主体层面
        (一)加强教师责任意识,提升教师共享行为
        (二)完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共享动机
        (三)规范教师反思程序,深化教师共享深度
        (四)扩充教师知识储备,丰富教师共享资源
    二、共享客体层面
        (一)建立学科资源库,加强对显性知识的管理
        (二)开展合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能力
    三、组织文化层面
        (一)养成教师的文化自觉
        (二)树立学科组共同愿景,增强教师凝聚力
        (三)加强彼此的了解,促成信任的友好关系
        (四)由“硬造合作”向“主动合作”转变
    四、组织管理层面
        (一)完善学科组制度,保障共享有序进行
        (二)制定明确的教研主题,深度共享的必要条件
        (三)组织跨校教研交流,优化教师知识储备
        (四)开设专家引领的有效学习机制
        (五)组织成员共享领导权和决策权
    五、共享技术层面
        (一)建立学科组知识管理系统,打破知识共享的时空限制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突破网络知识共享的障碍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原始访谈记录节选
附录四 观察记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效益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技术标准联盟
        1.3.2 知识协同
        1.3.3 标准实施效益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相关理论
    2.1 合作竞争理论
        2.1.1 合作竞争理论的发展
        2.1.2 合作竞争理论的内容
    2.2 知识管理理论
        2.2.1 知识
        2.2.2 知识管理
    2.3 协同学理论
        2.3.1 协同学的发展
        2.3.2 协同学的重要概念
        2.3.3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3 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模型构建与关系假设
    3.1 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模型
        3.1.1 知识协同过程分析
        3.1.2 模型构建
    3.2 相关变量内涵界定
        3.2.1 知识协同
        3.2.2 战略柔性
        3.2.3 标准实施效益
    3.3 关系假设
        3.3.1 知识协同与标准实施效益
        3.3.2 知识协同与战略柔性
        3.3.3 战略柔性与标准实施效益
4 研究方法设计
    4.1 方法选取
    4.2 量表开发
        4.2.1 技术标准联盟内部的知识协同的测量
        4.2.2 技术标准联盟战略柔性的测量
        4.2.3 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实施效益的测量
    4.3 问卷设计
        4.3.1 问卷形式
        4.3.2 问卷内容
        4.3.3 问卷预调研
    4.4 数据收集
5 模型验证与结果讨论
    5.1 描述性分析
    5.2 信效度检验
        5.2.1 信度分析
        5.2.2 效度分析
    5.3 相关分析
        5.3.1 知识吸收与战略柔性
        5.3.2 知识转移与战略柔性
        5.3.3 知识整合与战略柔性
        5.3.4 知识运用与战略柔性
        5.3.5 知识创新与战略柔性
        5.3.6 知识吸收与标准实施效益
        5.3.7 知识转移与标准实施效益
        5.3.8 知识整合与标准实施效益
        5.3.9 知识运用与标准实施效益
        5.3.10 知识创新与标准实施效益
        5.3.11 战略柔性与标准实施效益
    5.4 结构方程模型
        5.4.1 模型构建
        5.4.2 模型拟合与评价
        5.4.3 路径分析
    5.5 假设验证结果与讨论
        5.5.1 通过检验的假设关系讨论
        5.5.2 未通过检验的假设关系讨论
        5.5.3 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讨论
6 案例研究
    6.1 文献回顾
        6.1.1 知识协同的影响因素
        6.1.2 技术标准联盟的分类
    6.2 案例研究设计
        6.2.1 研究方法
        6.2.2 案例选取
        6.2.3 数据收集
    6.3 案例描述与分析
        6.3.1 政府主导型——ETSI案例
        6.3.2 市场主导型——ASTM案例
        6.3.3 半市场半政府型——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案例
    6.4 案例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建议
    7.2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相关性分析
作者简历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研究
    2.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简述
        2.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概述
        2.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象与内容
        2.1.3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2.2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概述与辨析
        2.2.1 建筑设计行业概述
        2.2.2 建筑设计管理辨析
        2.2.3 建筑设计管理的职能管理分析
        2.2.4 建筑设计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辨析
    2.3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和主体内容分析
        2.3.1 建筑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
        2.3.2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体内容
    2.4 知识管理在建筑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4.1 建筑设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2.4.2 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4.3 建筑设计活动知识的内容及体系
        2.4.4 建筑工程设计知识管理的主要策略
    2.5 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研究内容
        2.5.1 范围管理
        2.5.2 进度管理
        2.5.3 质量管理
        2.5.4 投资及成本管理
        2.5.5 沟通管理
        2.5.6 风险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师的职能体系研究
    3.1 建筑师、建造和建筑物的关系辨析
    3.2 建筑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分析
        3.2.1 建筑师与业主的权利义务关系
        3.2.2 国际职业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2.3 中国建筑师的权利与义务
    3.3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与比较
        3.3.1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内涵
        3.3.2 建筑师职能体系的国际比较
        3.3.3 建筑师的职业资格及比较
        3.3.4 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及服务现状
    3.4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和组织研究
        3.4.1 建筑师的职业经营及比较
        3.4.2 建筑师的职业组织---工作室和设计公司
        3.4.3 建筑师的设计组织及管理
    3.5 建构建筑师全程职能体系的策略
        3.5.1 设计到代理
        3.5.2 建成品导向与过程控制
        3.5.3 职业化精神
        3.5.4 经济和法律责任
        3.5.5 全程建筑设计服务的要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师的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研究
    4.1 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模式研究
    4.2 阶段1:前期/策划阶段
        4.2.1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内容
        4.2.2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流程
        4.2.3 前期/策划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2.4 前期/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要求
        4.2.5 案例讨论
    4.3 阶段2:方案/开发设计阶段
        4.3.1 方案/开发设计的工作内容
        4.3.2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3.3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3.4 方案/开发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3.5 案例讨论
    4.4 阶段3: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
        4.4.1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4.2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4.3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成果及管理策略
        4.4.4 技术/施工文件设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4.5 案例讨论
    4.5 阶段4: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
        4.5.1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内容
        4.5.2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流程
        4.5.3 施工招投标的主要策略
        4.5.4 施工招投标控制阶段的工作要求
        4.5.5 案例讨论
    4.6 阶段5:督造/施工监管阶段
        4.6.1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内容
        4.6.2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流程
        4.6.3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主要策略
        4.6.4 督造/施工监管阶段的工作要求
        4.6.5 案例讨论
    4.7 阶段6: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
        4.7.1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内容
        4.7.2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流程
        4.7.3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主要策略
        4.7.4 竣工及后期服务阶段的工作要求
        4.7.5 案例讨论
    4.8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4.8.1 适宜建筑师全程设计管理的组织形式
        4.8.2 建筑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8.3 建筑师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中的适应性研究
    5.1 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及发展
        5.1.1 BIM技术及相关理论概述
        5.1.2 BIM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5.1.3 BIM技术的问题及挑战
        5.1.4 BIM技术的发展趋势
    5.2 BIM在建筑设计全程管理体系中的理论研究
        5.2.1 实施BIM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5.2.2 BIM在建筑设计管理体系中的实施价值及目标
        5.2.3 BIM对建筑设计全程管理的优化措施
    5.3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5.3.1 BIM在建筑全程设计体系中的应用概述
        5.3.2 建筑项目BIM的实施工作流程
        5.3.3 前期/策划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4 建筑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5 施工招投标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6 建设施工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3.7 竣工及后期运维阶段的BIM应用研究
    5.4 基于BIM的建筑师全程整同设计管理研究
        5.4.1 由BIM推动的整合设计
        5.4.2 BIM的协同工作模式
        5.4.3 由建筑师实施BIM整同设计管理
        5.4.4 教育与培训BIM整同设计管理团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筑工程设计全程管理的策略研究
    6.1 构建以建筑师为主体的全程设计管理策略
        6.1.1 以建筑师负责制为依托,强化建筑师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6.1.2 以六序法模式为基础,不断完善建筑师全过程工程设计管理的内涵
    6.2 创建适宜建筑师创作的组织机构策略
        6.2.1 适宜创意的设计组织机构建构策略
        6.2.2 重视组织机构的知识信息管理
    6.3 BIM结合“六序法模式”在全程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6.3.1 建构BIM与“六序法模式”的深度融合
        6.3.2 充分运用BIM分析功能优化全程设计管理
        6.3.3 用BIM模型领导全过程设计管理
        6.3.4 秉承Open BIM理念进行协同设计及管理
    6.4 全程化建筑师的职业教育策略
        6.4.1 树立建筑师全程职业化教育的思维
        6.4.2 构建多元化的建筑教育体系
        6.4.3 深化建筑师执业过程中的继续教育
        6.4.4 加强以BIM为代表的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素质教育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论文的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工程实践案例分析与总结
    1、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中心设计咨询项目
    2、宝安体育场工程设计项目
    3、2010年亚运会游泳跳水馆工程设计项目
    4、“广州圆”--广东兴业国际仓储科研主楼工程设计项目
    5、江苏省淮安体育中心工程项目设计及管理实践
附录2 、建筑设计组织机构管理研究
    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研究
        1.2 我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方向
    2 建筑创意组织机构---工作室的职能与特征
        2.1 建筑工作室的业务职能
        2.2 建筑工作室的服务特征
        2.3 工作室的业务管理特征
    3 建筑工作室的创意人才管理
        3.1 建筑工作室创意人才的资本特质
        3.2 工作室的人事管理
        3.3 工作室团队的平衡管理
        3.4 工作室设计文化建设
        3.5 工作室的人才技能发展
        3.6 员工的绩效考核
    4 建筑设计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4.1 工作室的组织管理框架
        4.2 工作室的设计管理要素
        4.3 工作室的市场营销管理
    5 建筑工作室的信息与知识管理
        5.1 工作室的信息管理
        5.2 工作室的知识管理
致谢
附件

(9)知识管理概念模型视角下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从“知识管理支撑要素”看障碍
2 从“知识管理流程与活动”看障碍
    2.1 知识鉴别
    2.2 知识创造
    2.3 知识获取
    2.4 知识存储
    2.5 知识共享
    2.6 知识利用
3 对应策略
    3.1 加强知识管理主体建设
    3.2 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
    3.3 完善知识管理方法与技术
    3.4 建立促进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10)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及述评
    2.1 中医药知识及其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研究
        2.1.1 中医药知识的基本特征
        2.1.2 中医药知识传承
        2.1.3 中医药知识转移
        2.1.4 中医药知识创新
    2.2 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研究
        2.2.1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
        2.2.2 国内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2.3 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
        2.3.1 国内研究
        2.3.2 国外传统知识保护研究
    2.4 中医药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2.4.1 国外国际化的研究
        2.4.2 国内中医药国际化的研究
    2.5 组织管理制度层面的相关研究
        2.5.1 制度理论的相关研究
        2.5.2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相关研究
    2.6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6.1 以往研究的肯定之处
        2.6.2 以往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章 名医工作室及其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3.1 名医工作室及其发展沿革
        3.1.1 名医工作室及其设立目的
        3.1.2 名医工作室的发展沿革及现状
    3.2 名医工作室知识成果
    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及其特征
        3.3.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的界定
        3.3.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内容
        3.3.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特征
    3.4 名医工作室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3.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及其现状
        3.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及其模型构建
    4.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改进新思路
        4.1.1 斯科特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
        4.1.2 知识传承与创新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1.3 小结
    4.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概念模型构建
        4.2.1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潜变量选取
        4.2.2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的构建及变量解释
    4.3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4.4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4.1 调查问卷设计
        4.4.2 调查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第5章 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模型的回归验证分析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 测量模型
        5.3.1 探索性因子分析
        5.3.2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结构模型
    5.5 假设检验
    5.6 中介效应检验
        5.6.1 资源的中介效应
        5.6.2 行为的中介效应
        5.6.3 资源、行为的中介效应
    5.7 结果讨论
        5.7.1 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5.7.2 未得到验证的假设出发
        5.7.3 得到检验的中介效应出发
第六章 推进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政策措施
    6.1 重点挖掘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内生动力
        6.1.1 确立名医工作室及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价值观
        6.1.2 规范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技术行为及操作流程
        6.1.3 提高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及水平
    6.2 健全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法律法规
        6.2.1 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6.2.2 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运营的立法
        6.2.3 完善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配套政策
    6.3 构建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的文化—认知氛围
    6.4 配给合适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6.4.1 配给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6.4.2 配给知识产权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
    6.5 提升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行为
        6.5.1 加强名医工作室对具体知识产权的管理
        6.5.2 提高名医工作室对名老中医隐性知识的管理能力
        6.5.3 提高名医工作室参与国际化标准的能力
第七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冋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企业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智库发展优化研究 ——以地方社科院实践为例[D]. 周笑梅. 吉林大学, 2021(12)
  • [2]一流学科教师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D]. 潘梦君.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工匠精神”视角下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研究[D]. 刘鑫慧. 湘潭大学, 2019(02)
  • [4]基于政府知识管理的湛江市电子政务优化研究[D]. 王幸福.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5]泰山酒业集团组织隐性知识管理研究[D]. 丁晓黎.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知识共享视角下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广州市X小学语文学科组为例[D]. 王智慧. 广州大学, 2019(01)
  • [7]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协同对标准实施效益的关系研究[D]. 刘文婷.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8]建筑师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管理策略研究[D]. 陶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9]知识管理概念模型视角下知识管理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J]. 于果鑫,徐明. 科学与管理, 2018(05)
  • [10]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 张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及对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