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虞建华

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虞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学传统,民族文学,后殖民文学,新西兰人

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虞建华[1](2013)在《当代新西兰文学:由眷恋本土到走向全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本国主题,采用地方语言,面向本国“小传统”和地方色彩,一直是原殖民地国家文学的主流和正宗。20世纪30年代,在新西兰,以弗兰克·萨吉森为代表的新一代青年作家登上文坛,有意识地摆脱、扬弃英国文学的样板,竖起了民族文学的大旗。他们立足本土,弘扬地方文化,(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3-12-20)

吴正锋[2](2011)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经验与中国文学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本土经验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它不仅是困扰着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命题,也是一个困扰着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命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在本土经验的处理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深入思(本文来源于《理论与创作》期刊2011年03期)

王衡[3](2010)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焦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历史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如同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以潜在的西方为目标一样,中国的文学批评也在批评实践中通过引入西方哲学、美学和文学的观点和方法论开始了现代化的历程。王国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现代文论和美学的奠基者,正是因为王国维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阐释了《红楼梦》。在《红楼梦》研究中,不但他阐释的视角和方法在中国文(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0年05期)

向华江[4](2007)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反省——以本土历史叙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我们在欣喜它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对传统的东西的解构。而文学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自然不可避免这种命运,它不经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态,而且在逐渐否定文学的传统功用以及我们对文学原有观念的认同,甚至对本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于是,本文就以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创作为例对全球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07年04期)

纽约大学博士生访问团,温儒敏[5](2007)在《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儒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8月14日上午,在深圳明华会议中心,前来参加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大会的美国纽约大学博士生代表团的(由张旭东教授带领)部分成员,包括蒋晖(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候选人)、何翔(比较文学系博士生)、PhilipKaffen(东亚系博士生)、刘卓(东亚系博士生)等等,曾就大学的文学教育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其中论及目前中文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现状,对其他人文学科和大学的改革也可能有启发。(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殷国明[6](2004)在《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本土实验的意义——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艺美学的选择与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也出现了新的格局和特点。其中西方文论的传入与现代中国文艺美学的发生,不仅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事实,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如何理解交流与接轨、衔接与跨越、复制与创新等问题,是值得我们目前认真探讨的,也许由此我们能够从中发现文艺美学发展的新的格局,引伸出通向未来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靳义增[7](2002)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本土文学和世界文学界定的基础上,论述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辩证互动关系。认为:本土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基础,世界文学是本土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本土文学到世界文学必然要经历文学的疼痛,反抗与融合是疼痛的历程与归宿。(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2年07期)

叶舒宪[8](2002)在《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跨文化生存与本土再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学对“人”的发现对于文学来说意味深远。在知识全球化背景下 ,人类学的“跨文化生存”和“再阐释”概念给文学职业者走出单一文化的限制 ,解决文化身份 (认同 )危机带来契机。跨文化的和全球的视野促成对本土传统的深层发掘与再认识 ;而身份的全球化成为个人在视野和知识上走向全球化的条件。(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02年04期)

[9](1997)在《全球化与本土主义冲突下的比较文学——中、港比较文学中青年学者座谈会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与本土主义冲突下的比较文学——中、港比较文学中青年学者座谈会纪要在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87天之际,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和香港中文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及英文系发起召开的“全球化与本土主义冲突下的比较文学”座谈会,于1997年4月5日下午在...(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1997年05期)

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本土经验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它不仅是困扰着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命题,也是一个困扰着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的理论命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们在本土经验的处理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深入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虞建华.当代新西兰文学:由眷恋本土到走向全球化[N].文艺报.2013

[2].吴正锋.全球化背景下本土经验与中国文学发展[J].理论与创作.2011

[3].王衡.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焦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历史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危机[J].文艺评论.2010

[4].向华江.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创作与反省——以本土历史叙事为例[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

[5].纽约大学博士生访问团,温儒敏.大学的文学教育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人文教育——温儒敏教授答纽约大学学生访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殷国明.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本土实验的意义——关于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艺美学的选择与创新[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7].靳义增.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文学与世界文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2

[8].叶舒宪.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跨文化生存与本土再阐释[J].文学评论.2002

[9]..全球化与本土主义冲突下的比较文学——中、港比较文学中青年学者座谈会纪要[J].文艺争鸣.1997

标签:;  ;  ;  ;  

全球化与本土文学论文-虞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