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强度论文-崔岩

贸易强度论文-崔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贸易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联系,国家偏向性,贸易互补性

贸易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崔岩[1](2019)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联系的测算与分解——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实施阶段,贸易畅通与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贸易强度指数测算并分解1995~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双边贸易的联系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互补性变化不大,两者之间出口强度的增强主要源于国家偏向性的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口互补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国家偏向性的下降,带来了进口强度的略微降低。从细分商品来看,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诸多商品上均具有天然的贸易伙伴关系。(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栾一博,曹桂英,史培军[2](2019)在《中非农产品贸易强度及其国际地位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农业合作日渐频繁,中非农产品贸易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非农产品贸易在全球中的横向对比、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在全球背景下中非农产品贸易关系及强度的历史状况,利用FAOSTAT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非农产品贸易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贸易展开横向对比,并对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贸易强度的历史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尽管非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但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持续徘徊在低位,并无显着变化;2)中非之间的贸易关系在1986-2013年间的变化并不突出,欧美仍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3)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华年次贸易频率低且贸易量小;4)南非、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等国不仅拥有较多农用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对华农业贸易的历史基础。(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李素芳,李欣宇,吴芳[3](2019)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耗强度的非线性门限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建立门限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进出口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消耗强度的非线性门限效应。进而运用门限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不同行业进出口与能源消耗强度之间的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进口会对能源消耗强度作用不显着且偏小,出口则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外商直接投资存在两个个门限,第一机制显着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而第二、叁机制则会提升能源消耗强度,且第叁阶段效应大于第二阶段。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耗强度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进口额及出口额在不同机制中与能源消耗强度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同,且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5期)

李鹤[4](2019)在《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贸易强度及互补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极航道的开通为东北叁省与航道沿线地区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截至目前,鲜有文献分析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地区的贸易发展情况。基于此,本文利用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定量测度了2010-2016年双方的贸易强度及互补性。研究表明,目前东北叁省仅与俄罗斯、德国等少数国家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贸易联系,与多数国家的贸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双方贸易往来存在不对等的依赖关系,对东北叁省而言,北极航道沿线国家是重要的进口商品来源国,但不是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对北极航道沿线区域而言,东北叁省几乎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贸易对象。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多数国家的进口或出口贸易具有互补性,随着北极航道通航条件的不断改善,双方的贸易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特点分类推进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郑莎[5](2018)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粗放型的发展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随着工业企业的扩张,全球气候变暖、PM2.5等环境问题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因素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考量。在“投资、消费、出口”这叁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马车中,出口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试图探寻在中国情景下环境规制强度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区域的视角探索这种影响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以环境污染与贸易方面的主流假说“污染避难所假说”及“波特假说”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提出一个待检验的理论命题:环境规制通过资本结构效应促进了出口贸易,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出口贸易,总体而言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基于此进一步对区域进行划分,探索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区域异质性。为了验证以上命题及推论,本文以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作为环境规制的衡量指标,采用2005-2015年中国287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及静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并选择最佳的估计方法。为克服内生性,进一步使用系统GMM方法,从城市层面实证了环境规制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整体范围而言,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呈现“U”型,在环境规制力度较小时,适当增强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在环境规制力度较大时,环境规制增强会促进出口;(2)环境规制通过资本结构效应提高出口,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出口;(3)环境规制对于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作为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东部区域环境规制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这可能与东部人力资本存量较为充裕,率先打破了资源诅咒有关。中、西部区域,环境规制与出口贸易件呈现显着的相关关系,整体呈现“U”型;(4)出口贸易存在显着的动态持续性,上一期的出口将会对本期出口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刘奕,马廷廷[6](2018)在《OFDI强度影响母国出口贸易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资源基础观理论引入OFDI与贸易关系的研究之中,建立OFDI强度与母国出口贸易的关系模型,运用Eviews 8.0对2004-2013年我国对78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为:总体上OFDI强度正向影响母国的出口贸易;按时间跨度分样本检验得出,金融危机前后OFDI强度均显着正向影响母国出口贸易,但金融危机前影响效应大于金融危机后;按投资目标国分样本检验得出,OFDI强度均正向影响母国出口贸易,但对发达国家OFDI强度的影响效应显着大于发展中国家。(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陆佳佳[7](2017)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国内经济运行速度放缓以及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不断加强的环境下,数量增长型的出口贸易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因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我国出口贸易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极为迫切。为此,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寻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之方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知识产权立法、执法角度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量化,采用Lall分类法将出口制成品按照技术含量分类,探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出口贸易结构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各类技术制成品的影响不一,减少了部分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份额并提高了部分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份额,对优化我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有一定作用。但是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没有促进最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还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产生影响,文章考察了技术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发现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了我国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份额,但是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交互作用仅仅促进了部分低技术制成品以及部分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说明我国目前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抑制了大部分制成品的技术创新。未来必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从立法、司法、行政方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优化外资流向。(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卫欢[8](2017)在《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及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间的技术溢出是缩小国家间差距的主要方式,一国的技术进步既取决于国内的研发投入,也取决于国外研发活动溢出的影响。一国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获取先进国家高质量的产品,并对物化其中的技术学习、消化和吸收,促进本国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对碳减排的作用也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碳减排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对低碳减排技术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和设备较为落后,对碳减排不能发挥技术效应,因此重视发达国家的技术经验的引进是我国目前低碳技术研发的重要途径。目前有关碳减排的研究中,几乎忽视了物化在进口贸易中的先进技术,进口国可以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消化和吸收,产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对进口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此考察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应用LP方法测算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间从G7国家进口贸易中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同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从吸收和引进两方面分析影响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相关性,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视角,结合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构建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空间面板模型,并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成果表明:(1)我国30个省市通过进口从G7国家获得的贸易技术溢出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分布上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且区域分布差异明显;(2)研发强度、人力资本和贸易结构对我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起正向促进作用,技术差距起负向抑制作用;(3)我国省际间碳排放强度存在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性,省际碳排放强度趋于集中;(4)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空间相关性使得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周边省份碳排放强度的间接效应显着大于对本省碳排放强度的直接效应;(5)研发强度和人力资本没有很好地传导与扩散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王美兔,田明华[9](2016)在《基于VECM模型的中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贸易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化肥施用引致的农业面源已得到广泛关注。文章采用VECM协整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的化肥施用与粮食的进出口贸易、国内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化肥施用强度之间是正向关系;粮食总出口量与化肥施用强度是负向关系;粮食进口总量与化肥施用强度是负向关系;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正向关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化肥施用强度呈负向关系。在此基础上解释结果并提出了降低化肥施用强度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6年11期)

张兵兵,田曦,朱晶[10](2016)在《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通过构建的两国家理论模型,对贸易竞争力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解析。然后,基于全球66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竞争力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对全样本国家,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呈现出显着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从国家分类来看,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上述结论在发展中国家成立,而在发达国家并不成立;分阶段来看,针对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阶段不同,贸易竞争力的非线性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同质性。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其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依然具有异质性。(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6年09期)

贸易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农业合作日渐频繁,中非农产品贸易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非农产品贸易在全球中的横向对比、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的横向对比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在全球背景下中非农产品贸易关系及强度的历史状况,利用FAOSTAT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非农产品贸易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产品贸易展开横向对比,并对中国与非洲各国之间贸易强度的历史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尽管非洲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但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持续徘徊在低位,并无显着变化;2)中非之间的贸易关系在1986-2013年间的变化并不突出,欧美仍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3)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华年次贸易频率低且贸易量小;4)南非、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马里、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等国不仅拥有较多农用地资源,且具有较好的对华农业贸易的历史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贸易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崔岩.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联系的测算与分解——基于贸易强度指数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栾一博,曹桂英,史培军.中非农产品贸易强度及其国际地位演变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9

[3].李素芳,李欣宇,吴芳.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耗强度的非线性门限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

[4].李鹤.东北叁省与北极航道沿线国家的贸易强度及互补性分析[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郑莎.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8

[6].刘奕,马廷廷.OFDI强度影响母国出口贸易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

[7].陆佳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D].苏州大学.2017

[8].卫欢.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及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7

[9].王美兔,田明华.基于VECM模型的中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贸易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6

[10].张兵兵,田曦,朱晶.贸易竞争力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经济问题.2016

标签:;  ;  ;  ;  

贸易强度论文-崔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