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审计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张民广

论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审计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张民广

(国网朝阳供电公司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电力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电力企业管理中逐渐引进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带动了电力企业持续发展。从电力企业角度来讲,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力审计工作进行结合,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强化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还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企业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系统;审计管理;创新发展

1审计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第一,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各项要求,必然要涉及营销、运检、物资、财务、人资、发展、建设等各个业务领域,传统的现场审计模式在效率上、反映问题的全面性上与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如营销系统每张数据表一般在20个字段左右,每项业务数据输出均以十万、百万计。这样海量复杂数据,通过人工审核、观察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因此应用信息系统开展审计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提高审计效益的必然手段。通过信息化审计,可以实现在线审计、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的有机结合。利用在线信息化审计手段进行取数、分析、取证,实现审计文档、审计程序、以及审计分析的流程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操作,及时梳理核实问题的数据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将发现的问题推广,再由现场审计对具体审计疑点进行核实确认,减轻具体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扩大审计成果。而且还能全过程打破审计信息孤岛,将各业务数据结合分析,实现“精准审计”,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2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审计管理现状

第一,信息化程度低。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且信息化程度还存在提升空间,还有部分电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因此造成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例如,部分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各功能模块之间还没有实现完全的数据信息共享,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还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也影响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另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引进对信息化建设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很多电力企业还没有引入这些新兴技术,造成了信息化建设程度还比较低的问题。第二,传统审计思维方式的束缚。我国的电力行业属于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行业,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受到传统内部审计思维方式的束缚严重,创新能力还不要不断提升。同时,由于电力企业本身机构庞大,人员较多,进行内部审计模式的变革也很难在短期之内实现,要适应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模式还需要不断转变思想和提高基本技能。因此,要想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需要不断转变审计思维方式和方法。

3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审计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3.1变革信息化组织模式

一是在企业层面构建大数据组织管理模式。长期来看,“集约化”、“标准化”应当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职能上可由科信部统一归口管理,制定一个长远的信息系统整合规划,将现有分散、混乱的系统开发模式彻底转变,这样既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问题。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系统较多,短期内无法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现状,电力企业应当调整现有数据管理模式,建立1个大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公司各业务系统数据,在职责上可由科信部承担;建立1个大数据技术处理中心,对企业运营数据、电网运行数据、社会服务数据等进行分析处理,在职责上可由原有的运营监测中心与审计部合并和承担。二是建立审计信息化工作小组。由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统一开发的审计作业工具和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在各省实际推广时,各省的信息系统架构和数据存储方式不完全相同,因此省一级的公司需要对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的审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以满足本级公司审计业务需要。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时,仅由现有的审计部信息化处负责提出业务需求并委托软件公司进行开发的方式在目前看来有其弊端,主要的问题在于独立的信息化处对于审计业务流程与实际的管理需要了解不够清晰,对于公司各专业信息系统也不如相关专业审计人员熟悉,因此在提出软件开发需求时不够准确,容易导致系统优化工作不到位,优化后的系统仍然不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因此,应当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小组,由审计部各处室、各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参与到审计信息系统优化完善工作中去,保证优化后的审计信息系统能用、好用。

3.2搭建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

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仅是内部审计的需求,更是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流程业务的信息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能够实现内部审计和日常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具体来说就是统一的企业信息化平台能够将制度流程通过软件系统固化和可视化,并且能够与明确的责任人一一绑定。任何的业务活动都能够被信息系统记录和保存,同时系统工具能够自动生成动态管理分析报告,快速定位和追溯问题根源。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能够打破空间、时间和组织的障碍,从而让那些希望隐藏在阴暗处的人和事无处遁形。

3.3夯实信息化数据基础

在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后,内部审计的对象更多面向企业数据,为此应当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公司数据资产的质量。一是加强数据资产管理,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对数据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数据资产来源可追溯、变动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开展数据资产审计,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检查,对于数据造假、掺水等行为进行追究问责;同时对数据资产进行动态维护和及时更新,减少手工错报、漏报,提高数据资产的可靠性。二是梳理现有数据资产,分析数据关联性。通过研究制定数据分类原则和架构标准,系统地开展数据资产梳理工作。从“时域”和“空域”两个特征来加深理解大数据,研究分析各专业间数据的关联性,提高数据应用价值。三是完善数据质量管控体系,保障数据资产效益最大化。对数据资产的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评价及整改等一系列工作,关注数据资产的及时提供情况、共享水平以及数据质量。建立数据资产的核查规则和数据质量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数据资产变化情况,动态优化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实现数据资产效益最大化。

3.4制定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和技术

要想提高审计效率,最具保障的是运用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我国信息化审计工作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进行工程审计时仍使用传统陈旧的模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审计工作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制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审计流程。首先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分析出审计的主体和客体,以降低审计成本和审计工作效率为重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其次审计过程中做好管理、监督工作,全面指导审计工作人员,降低人为因素等主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最后是对审计工作进行整体的评价,好的地方加以表扬和鼓励,不好的地方总结经验以免日后再次出现相同问题。先进、完善的审计技术能预判工作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错误,因此要熟悉整个审计工作流程,对出现的情况及时分析,降低风险和成本,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实现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兆军,王勋杰.电力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标准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180-181.

[2]李其帅.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建设[J].现代国企研究,2017,08:6.

[3]沈虞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与实践[J].全国流通经济,2017,04:88-89.

标签:;  ;  ;  

论信息化条件下电力系统审计管理创新发展策略张民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