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微线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级电容器,碳微线圈,氧化钌(RuO2)
碳微线圈论文文献综述
慈颖,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1](2007)在《超级电容器用RuO_2/碳微线圈材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凝胶法在碳微线圈上进行氧化钌(RuO2)修饰,制备RuO2/碳微线圈电极,组装成纽扣式超级电容器,比较了两种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及恒流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使用RuO2/碳微线圈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单电极比电容达213 F/g,高于碳微线圈材料组装的产品。与RuO2材料相比,RuO2/碳微线圈电极材料的大电流放电特性有了改善。(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07年01期)
李文军,徐海涛,郭燕川,陈丽娟[2](2006)在《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微线圈具有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通常以镍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剂采用CVD法制备,但是对于它的生长机理人们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发现构成碳微线圈的碳纤维由叁条亚纤维组成,提出了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并以此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3](2005)在《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镍为催化剂,在助剂噻吩的作用下,采用乙炔高温热解法合成了规则、均匀、具有双螺旋结构的碳微线圈.用同一次实验所得的产物,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研究了碳微线圈形态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并进一步通过改变反应器的结构做了比较实验,结合SEM,TEM,SAED和XRD等表征手段对这一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流的流向以及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导致碳微线圈形态变化的两个重要原因.另外,对碳微线圈的结构、生长机理以及噻吩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09期)
碳微线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碳微线圈具有类似DNA的双螺旋结构,通常以镍为催化剂,噻吩为助剂采用CVD法制备,但是对于它的生长机理人们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发现构成碳微线圈的碳纤维由叁条亚纤维组成,提出了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并以此对实验事实做出合理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微线圈论文参考文献
[1].慈颖,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超级电容器用RuO_2/碳微线圈材料的研制[J].电池.2007
[2].李文军,徐海涛,郭燕川,陈丽娟.碳微线圈的气-液-固-固生长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6
[3].李文军,郭燕川,陈丽娟.碳微线圈的合成、表征及形态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