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分配论文-钟恒,李广含,曾小华,杨向东,许诺

驱动力分配论文-钟恒,李广含,曾小华,杨向东,许诺

导读:本文包含了驱动力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轴特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力协调分配,工况自适应识别,简化神经网络

驱动力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钟恒,李广含,曾小华,杨向东,许诺[1](2019)在《多轴特种混动车辆工况自适应驱动力分配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轴电子驱动桥式特种混合动力车辆,提出基于工况自适应识别算法的驱动力协调分配控制策略。基于C-WTVC以及WUVSUB车辆标准行驶循环工况划分运动学片段,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车辆行驶工况分类,并基于简化的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车辆行驶工况在线识别机制;基于工况识别结果提出工况自适应驱动力预分配控制策略,包括平均分配、动力性分配及经济性分配,其中经济性分配系数基于系统效率最优进行解算;在驱动力预分配的基础上,基于多轴车辆动力源冗余配置的特点,提出驱动力失效分配控制策略,保障车辆在故障状态下仍具备一定的行驶能力;最后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驱动力协调分配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有效保证车辆在动力源失效状态下的动力性能,提高了车辆运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易星,张云,马雷[2](2018)在《基于轮间耦合力最小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轮间耦合关系,采用轮间耦合力最小的驱动力分配策略使四个驱动轮都处于最佳附着状态,提高车辆行驶稳态裕度。然后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将实际与理想转矩间的偏差作为控制输入量,实现整车驱动转矩的控制,进而建立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模型。最后进行直线和弯道行驶工况下的仿真与实车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轮间耦合力最小的分配策略有效改善了车辆驱动效果。(本文来源于《江科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李江,王玉亮,李瑞川,杨刚,刘贤喜[3](2019)在《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在作业时车轮打滑而驱动力不足的状况,对丘陵山地拖拉机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行了优化设计。对丘陵山地拖拉机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的轮间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驱动效率最佳条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对轴间驱动力重新进行分配,并对该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明显改善打滑现象,提高驱动性能。(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赵庆薛[4](2018)在《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与防滑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动汽车作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主要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零排放的特性符合能源利用绿色清洁化的大趋势。区别于传统集中驱动式电动汽车,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独特构型使其不仅具有电动汽车力矩精确可控、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还拥有更大的控制自由度,可实现单轮层面的力矩控制。上述的这些特点使其动力学控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轮毂四驱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其驱动控制优势,对驱动力分配与驱动防滑技术展开研究,在传统的动力学控制基础之上探索更多可能性。首先,本文阐述了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发展与当前驱动力控制研究现状。根据轮毂四驱电动汽车构型特点确定了动力学模型架构,在CarSim环境下基于传统车模型根据实车参数匹配改装完成了动力学仿真车体模型,之后在Simulink下搭建电机模型与驾驶员模型,为后面策略仿真验证建立基础。其次,对常规工况下驱动力分配策略展开研究。本文驱动力分配研究立足于汽车日常稳定行驶过程,以改善转向操纵性为主要内容,确定了以提高横摆角速度稳态及瞬态响应为目标的驱动力分配策略。驱动力前后轴分配主要影响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所以将其作为改善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主要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将横摆角速度瞬态响应过程看做二阶系统,调节固有频率与阻尼比以设计理想目标,通过左右电机差动扭矩形成直接横摆力矩进行控制,最终实现了横摆角速度动态性能的改善。然后,对驱动防滑控制进行研究。影响驱动防滑控制效果的关键是路面最优滑转率识别。本文利用-曲线中最优滑转率与最大利用附着系数关系特性进行路面识别,后结合模糊逻辑推理匹配路面类型进行修正。基于路面识别结果进行驱动防滑PI控制,并加入前馈补偿环节以减小滑转率控制超调,同时对PI控制参数进行了模糊自整定以适应不同路面类型。在单轮层面的防滑控制后同样需要考虑整车层面滑转力矩的协调问题,由于车轮发生滑转后会影响整车行驶的动力性与稳定性,所以根据不同滑转工况制定了相应的滑转力矩动态补偿逻辑。本文最后提出了分层式的动力学控制架构,实现了驱动力分配与驱动防滑的集成控制,其中在低附作路面下决策的过大的差扭横摆力矩极易引起汽车侧滑,根据摩擦椭圆原理考虑轮胎附着能力对差扭驱动力分配进行了优化。最后,对驱动力分配与驱动防滑策略进行了离线仿真验证与实车试验。离线仿真时为精确辨识横摆角速度频率特性建立了基于ARMAX模型的辨识算法。受制于试验条件的限制,实车试验主要对差扭驱动力分配进行验证,主要包括差扭控制实车应用中的功能安全性、连续转向时方向盘转角使用程度及转向瞬态响应叁个层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赵红兵[5](2018)在《基于能耗最优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后驱动力分配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汽车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制造商和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而四个驱动轮由轮毂电机直接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凭借其灵活的布局和控制优势,更是得到了诸多科研学者的大力支持。本文选取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作为研究对象,面向高效节能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转矩优化分配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首先,对纯电动汽车进行了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改装,使其实现分布式驱动功能。利用D2P快速原型作为整车控制器,进行整车控制系统的搭建。根据搭建的实验样车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了整车模型的搭建,整车仿真平台主要包含CarSim整车模型、基于台架实验数据的轮毂电机模型、驾驶员模型和动力电池模型。其次,通过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结构和轮毂电机驱动效率的分析,论证了通过前后驱动力分配降低整车能耗的可行性。当车辆行驶工况已知时,研究了以电机输出转矩波动和整车能耗最优为综合目标的最优控制问题,采用全局最优的动态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前后驱动力分配。进行了FTP工况和NEDC城市工况的仿真分析,将转矩优化分配后整车能耗和四轮平均驱动力下的整车能耗进行对比,最终仿真结果表明,FTP工况下整车的能耗减小了14.5%,NEDC城市工况下整车的能耗减小了9.7%,表明所设计的前后驱动力分配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节能性和适应性。最后,为了车辆实际行驶时,可实时进行转矩优化分配,在采集统计多次道路工况后,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确定了驾驶员需求功率的概率转移矩阵,进而建立了整车驾驶员需求功率的马尔科夫模型。对随机动态规划进行理论分析后,结合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符合系统特点的最优控制模型。对最优控制模型进行求解,将得到的优化结果导入整车控制器,进行了控制策略的验证。进行多次道路工况能耗统计计算后,实验结果表明,转矩优化算法控制下的整车能耗比平均转矩分配整车能耗减少了5.4%,说明所设计的转矩优化算法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的能量消耗。(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江[6](2018)在《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丘陵山地农业的发展,丘陵山地拖拉机在我国山区耕作、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丘陵山地普遍存在路况条件差、坡度大、地块小等问题以及我国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丘陵山地作业的拖拉机经常会出现操作困难、稳定性差和安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丘陵山地拖拉机作业时的车轮打滑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本文依托国家十叁五重点研发项目—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以四轮驱动丘陵山地拖拉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拖拉机作业时因附着面摩擦系数太小而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力主动分配方案,设计一种新型的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以实现驱动力高效分配,提高驱动性能。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研究国内外丘陵山地拖拉机传动特性以及驱动防滑技术现状,学习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特别的丘陵山地作业工况,提出了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的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2)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进行动力学的分析,在对拖拉机发动机、分动器以及驱动轮数学建模基础上对拖拉机的驱动效率进行分析,获得驱动性能最佳时的滑转条件。(3)根据丘陵山地四驱拖拉后桥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能,通过SolidWorks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的后桥边减速器进行参数化设计,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以实现驱动力及时高效的分配。(4)对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控。(5)运用ANSYS Workbench和Simulink分别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的机械关键部件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零件强度符合设计条件,同时该装置可有效的抑制驱动轮的过度滑转从而改善打滑问题,提高驱动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7)

茅澍州[7](2018)在《基于控制分配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四轮独立驱动、四轮独立转向电动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再分配伪逆控制分配的驱动力分配算法。该算法以轮胎利用率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对4个车轮的驱动力进行优化分配。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采用18自由度整车模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分配算法提高了车辆稳定性和对驾驶意图的跟随能力。(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08期)

洪濡,胡广地,李雨生,姚克狄[8](2019)在《分布式汽车驱动力能量效率优化分配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分布式驱动汽车信息源多的特点,根据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EKF)建立观测器对车轮侧向力进行在线估计。通过改进的车辆线性二自由度模型制定系统控制目标,依据车轮侧向力观测值设计了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全轮驱动力综合优化分配策略同时考虑了轮胎负荷率与驱动电机效率,完成了对车轮稳定性与能量效率的耦合控制。通过Carsim-Matlab/Simulink的仿真表明,整个系统实现了对车轮侧向力的准确估计,提高了目标直接横摆力矩计算的准确性。驱动力综合优化分配在提高车辆路面附着余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各驱动电机的综合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能量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辛桂阳,钟国梁,王恒升,邓华[9](2018)在《基于对偶二次规划的六足并联机器人驱动力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六足并联机器人冗余驱动问题,提出以降低能耗,提高承载能力为目标的驱动力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建立六足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得到机器人关节驱动力与脚力间转换关系。在分析机器人动态平衡条件并考虑摩擦约束、最大驱动力约束及触地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以驱动力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二次规划问题。基于QR分解的广义消去法消去等式约束减少约束方程的数量以提高优化问题的求解速度,采用对偶理论将问题转化为对偶二次规划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求解速度。分析了多足机器人与多指灵巧手动力学模型的不同,因此两者的二次规划目标函数也存在不同。同时与传统的以内力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方法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地面摩擦力以减小驱动力,从而提高承载能力,降低能量消耗。(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侍宇洁,何德峰,张永达,余世明[10](2017)在《四驱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阶梯式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四轮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优化控制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驱动力分配的阶梯式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首先基于七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建立四轮驱动力分配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再考虑四轮驱动力分配过程汽车跟踪性能、能耗性能、直线行驶和稳定性要求,并结合过程约束条件定义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为降低最优控制问题的在线计算量,引入阶梯式控制策略,参数化预测时域内的控制输入变化量,压缩最优控制问题的优化变量的个数,建立适用于驱动力分配的快速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仿真结果验证本文驱动力分配预测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势。(本文来源于《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7)暨纪念中国过程控制会议30周年摘要集》期刊2017-07-30)

驱动力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阐述了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轮轮间耦合关系,采用轮间耦合力最小的驱动力分配策略使四个驱动轮都处于最佳附着状态,提高车辆行驶稳态裕度。然后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将实际与理想转矩间的偏差作为控制输入量,实现整车驱动转矩的控制,进而建立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模型。最后进行直线和弯道行驶工况下的仿真与实车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轮间耦合力最小的分配策略有效改善了车辆驱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驱动力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钟恒,李广含,曾小华,杨向东,许诺.多轴特种混动车辆工况自适应驱动力分配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易星,张云,马雷.基于轮间耦合力最小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方法[J].江科学术研究.2018

[3].李江,王玉亮,李瑞川,杨刚,刘贤喜.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9

[4].赵庆薛.四轮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与防滑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赵红兵.基于能耗最优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前后驱动力分配及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8

[6].李江.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7].茅澍州.基于控制分配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算法[J].内燃机与配件.2018

[8].洪濡,胡广地,李雨生,姚克狄.分布式汽车驱动力能量效率优化分配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

[9].辛桂阳,钟国梁,王恒升,邓华.基于对偶二次规划的六足并联机器人驱动力分配[J].机械工程学报.2018

[10].侍宇洁,何德峰,张永达,余世明.四驱电动汽车驱动力分配阶梯式模型预测控制[C].第28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7)暨纪念中国过程控制会议30周年摘要集.2017

标签:;  ;  ;  ;  

驱动力分配论文-钟恒,李广含,曾小华,杨向东,许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