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乔志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亨小传》,乔志高,文学批评,翻译批评
乔志高论文文献综述
刘季春[1](2018)在《我读乔志高译《大亨小传》——兼谈文学和翻译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和翻译批评常常是见仁见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批评要重体验、讲依据,避免跟风或感情用事。本文记录了笔者研读乔志高译《大亨小传》的真实体会,并探讨了一种文学和翻译批评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8年06期)
李秀琳[2](2017)在《基于语料库的乔志高译者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语料库翻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译者风格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天使,望故乡》乔志高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方法,将乔译本与另一参照译本作为选材,自建小型可比翻译语料库,以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小说子库(LCMC(N))作为参照,探究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并在译入语文化和社会历史语境中分析塑造此风格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词汇层面,乔志高译文标准类形符比值较高,用词更加丰富,采用音译加文内注释的方法翻译无对应的文化负载词;平均词长较长,偏好使用四字长词;词汇密度大,信息传递量大,高频词增多,呈现显化特征。在句法层面,乔志高多用逗号、分号和解释性标点保留源文本形式特征,使平均句长更长,但平均句段长度并未显着增长;连词使用比例与中文原创小说近似,译者偏爱使用更多的转折连词。篇章层面的分析显示,乔译本的形合度比大多数翻译小说更接近中文原创小说,无脚注,多用文内注释,更多地保留了原作中的附文本信息,在译作中使用了较多介绍性的前言后记。综合看来,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在语言上整体较为趋近译入语,在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同时,也注重译介原作语言文化信息和写作形式上的充分性。乔志高多年的旅美工作经验,决定了其翻译选材,其翻译方法也正符合当时港台文化圈的主流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既要流畅归化又要尽量遵从原作的语言和写作风格。此外,乔译本在中国大陆再版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读者急于了解国外情况,出版社注重译着的文化交流作用,也在出版发行中采取了相应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贾梦黎[3](2016)在《乔志高译《天使,望故乡》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文化观认为翻译应以文化为单位,而不应该把翻译单位局限在语言的范围里。译者不仅要充分分析源文本的文化含义,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把这个文化含义转化成既尊重目标语文化规范,又不违背源文本文化含义的目标文本。文化除具有人类文明的共通性之外,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而文化专有项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集中体现。目前有关文化专有项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理论上的探讨,辅以少量例证。因此,需要有更多基于语篇的研究来验证其适用性和系统性。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理论是根据一个英语文本的叁个西班牙语译本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出来的,他的描述性研究为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以艾克西拉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以张南峰的修改建议作为补充,探讨英语文化专有项的汉译,描述译者实际采用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解释译者的翻译心迹,总结乔志高的翻译风格。本论文首先根据艾克西拉关于文化专有项的定义选取了Look Homeward,Angel中290个文化专有项及乔治高汉译本的对应表达作为研究语料,再以艾克西拉和奈达的理论作为分类标准,将文化专有项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五大类,统计不同类别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最后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对译者的策略选择作出解释,并总结规律。本研究发现,乔治高在落实异化、归化策略时,共采用了十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分别是:重复+文外解释、音译+文外解释、音译+文内解释、语言翻译、语言翻译+文外解释、语言翻译+文内解释、绝对世界化、同化、删除和自创,其中前六种属于异化策略,后四种属于归化策略。乔治高在翻译过程中分别以不同程度的异化和不同程度的归化向目标读者传达了源语文化内涵。译者并没有固定地针对一类文化专有项采取单一而统一的翻译策略,而是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文本情景语境的发展、上下文的相互关联,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在处理同一类文化专有项时,译者会采取多种翻译策略,同样,同一种翻译策略也会用来处理不同种类的文化专有项。这样更突出了流行文本的可读性,体现其受众群体范围大的特色,由此可看出译者乔志高的独到之处。(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0)
傅建中[4](2014)在《喜见乔志高着作在大陆问世》一文中研究指出美语大师乔志高(本名高克毅)生前所写一系列诠释美式英文的着作,终于在大陆出了简体字版,中国学习英文的人有福了。美国英文挟其国力和科技的高度发展,风行全球,早已压倒英国的Queen’s English or King’s English。而中国人对美式英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3-06)
黄维梁[5](2012)在《一言难尽乔志高——纪念一位"二级前列"作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5月29日是乔志高先生的百岁冥诞。乔公在95周岁逝世,人虽非"九五至尊",高寿已逾越令人尊崇的耄耋之龄。他是杰出的翻译家、有益复有趣的"美语新诠"随笔作者、高明的编辑、彬彬的文化绅士。对我个人而言,更是远远超过"一字师"的"二篇师"。(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2年03期)
王继超[6](2012)在《翻译家乔志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志高(1912-2008),本名高克毅,笔名乔志高为其英文名George Kao的音译,享誉两岸叁地的着名翻译家、作家、编辑及新闻工作者。祖籍江苏省江宁县,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童年在上海度过。毕业于燕京大学,1930年代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密苏里大学新闻学硕士及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此后即长居美国,曾担任多家中英文杂志及新闻机构、撰稿人及编辑,50至60年代在华盛顿担任“美国之音”编辑。乔治高一生着述和译作极丰,译着主要有费滋杰罗的经典小说《大亨小传》、奥尼尔的戏剧《长夜漫漫路迢迢》、伍尔夫的《天使,望故乡》。1972年自美国之音退休后,应香港中文大学之请出任翻译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并创办《译丛》(Renditions),担任主编,致力于向世界各地英文读者翻译介绍中国古今文学作品。1980年离港返美。鉴于乔志高先生的翻译成就,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关于乔志高生平的记述,主要散见于其着、译中,未有系统之研究,有关乔志高的翻译研究和评论也并不多,大多是散论。本文试图系统全面地研究作为翻译家的乔志高,拟对乔志高着作中对其背景、经历的叙述进行集中整理,加上少量他人对其侧面描写以及访问,以期合成一个较完整的乔志高生平概览,并对散见于乔志高发表的文章与访问中对翻译理论的观点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同时与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本文通过对其代表译作《大亨小传》的文本分析,讨论乔氏的翻译风格特色,以及其翻译思想在其译作中如何体现,并力图阐明对其译学思想和翻译实践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和论文结构框架。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对乔志高的翻译研究,并指出前人研究之不足。第叁章介绍乔志高的生平尤其翻译生涯和翻译作品及其在翻译界的地位及影响。第四章以中、西翻译理论对照乔志高之见解,为其翻译观作出更清晰的定位,并作为评论其译文的理论依据。第五章对乔志高代表译作《大亨小传》进行译本分析,并与巫宁坤译本进行比较,主要从书名翻译、人名翻译、方言翻译、流行歌词翻译等方面,探讨其翻译风格和策略以及其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乔志高的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以及对中西文化所作的贡献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本研究之局限及未来研究之空间。(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2-05-01)
徐昊[7](2011)在《乔志高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志高,又名高克毅,是一位享誉两岸叁地的着名作家和翻译家,自小受中西方双语文化背景熏陶的他,对于中美两国的语言及文化都把握的十分纯熟。自1971年出版第一部长篇译作《大亨小传》后,还译有《长夜漫漫路迢迢》(1973)和《天使,望故乡》(1985)两部美国文学作品。一直以来,文学及翻译界对高先生译作的评价甚高,但国内的学者对其翻译成果的讨论却略显不足。本论文拟选取乔志高先生的这叁部主要翻译作品进行研究,通过语言和文化特征方面的具体分析,集中探讨高氏的翻译风格,在前人总结出的其典型的旧式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基础之上,归纳出他的翻译风格如下:1.在用词上,善用四字成语让行文更见中国特色;2.语法上,高氏不拘泥于原文之语法,而能以合乎中文之语法或语用习惯之方式来表达原文内容;3.在内容方面,原文中之种种意象,高氏均视乎在汉语是否可行而决定直译与否,一些原语文化特有之名物,或直译并在文中加以解释,或索性以译语文化中相当名物代替。尽管译学界对高氏的翻译作品评价甚高,但高氏的翻译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这是之前的研究成果都未曾提及到的。如双关语和文学典故的翻译,高氏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了直译,这样就失去了原文丰富的双关语义和文化内涵,使读者一知半解,更让原文的文学思想大打折扣。而在翻译思想上,本篇论文从翻译的本质,过程,方法,译本的选择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高氏少量关于翻译的见解和其翻译实践中,窥探其翻译思想。基于鲜少有人对高氏翻译成就进行专题研究的现状,在当前研究其翻译风格和翻译思想无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氏翻译的相关方面做出深入细致的研究,本篇论文在力图较全面的展现高氏翻译成就的同时,以期使这位鲜为人知的翻译家的翻译思想和翻译活动为更多人理解和关注。(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1-04-01)
夏志清,董诗顶[8](2011)在《王际真和乔志高的中国文学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以此文缅怀和纪念在英语世界推进中国文学事业的两位哥大人:王际真和乔志高。王际真(1899-2001),着名哥伦比亚大学中文教授,长期在哥大任教,中国文学翻译的先驱。乔志高(1912-2008),1935年获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位,193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虽在哥大不如王际真闻名,但至少在以下四个领域成绩斐然:是受欢迎的汉语散文家,90岁后把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结集为《恍如昨日》(香(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1年01期)
陈子善[9](2008)在《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994年10月,我应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着名诗人痖弦先生之请,赴台出席"林语堂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这是我首次参加台湾文学界的学术活动,所见所闻无不感到新鲜,而更使我高兴的(本文来源于《南方人物周刊》期刊2008年11期)
李晓[10](2008)在《从中文译本《大亨小传》看乔志高的翻译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乔志高是一位享誉两岸叁地的名作家,编辑和翻译家。他半个世纪以来为沟通中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尽管因他特殊的个人生活经历而对中美两国语言和文化的把握十分纯熟,尤以为中美两国读者互相译介各国经典作品而备受称道,但对其翻译成就的研究却略显不足。因此,本论文拟选取他翻译的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文学经典《大亨小传》作一简要分析,主要揭示乔氏如何在翻译文本中体现译者的个人风格。考虑到乔氏的双语背景及对中美文化的透彻了解,考察乔氏的翻译风格既是有趣之事,又可以为译者翻译风格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在简要介绍文学风格的定义和关于翻译风格研究方面不同观点和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个人见解。第二章为对小说原作者和小说本身的简要介绍,涉及作者生平及小说的情节、主题、风格及在本国的接受情况等。第叁章为对乔志高的中文译本《大亨小传》的个案研究,主要以翻译风格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探讨乔氏的独特翻译风格如何在译本的语言和文化层面得以体现,并在本章末尾简要总结了乔氏的翻译风格。同时,本章也在必要时选取了另一位译者巫宁坤译本中的部分篇章与乔氏译本中的相应部分作一简要对比参照,以凸显乔氏的翻译风格。第四章在前一章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分析了乔氏翻译风格的成因,重点论述了乔氏独特的海内外个人经历和主要翻译思想对其翻译风格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在章节末尾总结了乔志高的翻译思想。第五章是对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回顾和总结,综述了乔氏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思想,并得出本论文的主要结论: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会不可避免地呈现其个人翻译风格,而这一风格又是多种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有关翻译风格问题的研究时,这些内外部因素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8-04-10)
乔志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语料库翻译学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译者风格成为该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天使,望故乡》乔志高译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翻译研究的方法,将乔译本与另一参照译本作为选材,自建小型可比翻译语料库,以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CCTFC)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小说子库(LCMC(N))作为参照,探究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并在译入语文化和社会历史语境中分析塑造此风格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词汇层面,乔志高译文标准类形符比值较高,用词更加丰富,采用音译加文内注释的方法翻译无对应的文化负载词;平均词长较长,偏好使用四字长词;词汇密度大,信息传递量大,高频词增多,呈现显化特征。在句法层面,乔志高多用逗号、分号和解释性标点保留源文本形式特征,使平均句长更长,但平均句段长度并未显着增长;连词使用比例与中文原创小说近似,译者偏爱使用更多的转折连词。篇章层面的分析显示,乔译本的形合度比大多数翻译小说更接近中文原创小说,无脚注,多用文内注释,更多地保留了原作中的附文本信息,在译作中使用了较多介绍性的前言后记。综合看来,乔志高的译者风格在语言上整体较为趋近译入语,在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同时,也注重译介原作语言文化信息和写作形式上的充分性。乔志高多年的旅美工作经验,决定了其翻译选材,其翻译方法也正符合当时港台文化圈的主流翻译思想,认为翻译既要流畅归化又要尽量遵从原作的语言和写作风格。此外,乔译本在中国大陆再版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读者急于了解国外情况,出版社注重译着的文化交流作用,也在出版发行中采取了相应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乔志高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季春.我读乔志高译《大亨小传》——兼谈文学和翻译批评[J].上海翻译.2018
[2].李秀琳.基于语料库的乔志高译者风格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3].贾梦黎.乔志高译《天使,望故乡》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4].傅建中.喜见乔志高着作在大陆问世[N].社会科学报.2014
[5].黄维梁.一言难尽乔志高——纪念一位"二级前列"作家[J].东方翻译.2012
[6].王继超.翻译家乔志高研究[D].长江大学.2012
[7].徐昊.乔志高翻译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
[8].夏志清,董诗顶.王际真和乔志高的中国文学翻译[J].现代中文学刊.2011
[9].陈子善.双语并用,妙不可言——回忆乔志高先生[J].南方人物周刊.2008
[10].李晓.从中文译本《大亨小传》看乔志高的翻译风格[D].中国海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