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心城市辐射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辐射带,中心城市,区域经济布局,经济区,区域经济,长叁角一体化,发展问题,城市群,经济圈,长江经济带
中心城市辐射力论文文献综述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1](2020)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既科学阐述了处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又对各级党委政府明确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工作任务。目前,我国中心城市在城乡统筹、公共服(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20-01-16)
杨维霞[2](2019)在《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深度推进城市化的必然历程,增强其经济辐射力是提升我们现代化国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因此对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安的经济辐射力与其他几个内陆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对其经济辐射力现状以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增强其经济辐射力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张辉,谢琼[3](2019)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 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率民建中央调研组在我省调研,围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湖北省情况介绍,与省直有关部门和武汉市负责同志进行交流,考察武汉市以及有关企业、研究所。省委书记(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10-11)
徐顺,孙颖,陈子康[4](2019)在《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徐州中心城市辐射力分析——兼与郑州、济南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首位度、市场潜力、断裂点理论叁个指标对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市进行分析,并与临近省会城市郑州、济南对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的影响进行对比。根据叁个不同方面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的结论: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有其独特优势,但其在对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郑州、济南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临近省会城市,其对淮海经济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本省内的城市。(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9年18期)
何龙斌[5](2019)在《西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成都与西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强大的对外辐射作用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本文依据中心城市对边缘地区的经济辐射原理,从辐射源、辐射流和辐射通道叁个角度,选取了8个层面26个指标,构建了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提出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评价分值。最后利用这一评价体系对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与西安的经济辐射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经济辐射力相对较弱的西安提出相应建议,一是扩大西安都市圈范围,二是加快西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叁是加大开放力度积极推进国内外招商引资,四是与成都、重庆携手积极争取国家尽早设立"西叁角"经济区。(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冯珊珊[6](2019)在《基于城市知识能力视角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7年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截止到2018年底,国家出台官方文件定位为或支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共有九座,按批复时间顺序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是站在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考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国家中心城市身兼重任,具有多重功能和使命,其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就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此外知识城市是未来城市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模式和形态,知识能力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入手,立足于城市知识能力,从分析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的作用机理出发,构建基于城市知识能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模型,进而构建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两维度测量指标体系,并选取典型的后发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测度和分析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范围。通过分析郑州及周边五市的经济首位度、知识能力首位度以及辐射力,并利用改进的断裂点模型研究郑州对周边五市的辐射力以及近五年的辐射范围变化趋势,得出郑州在经济辐射力、企业辐射力方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但在产业辐射力、人力资源辐射力、科技教育辐射力以及文化辐射力方面较弱。其次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了郑州城市辐射力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总结城市知识能力对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贡献程度。最后根据研究总结增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的启示与建议,主要集中在经济硬实力、交通网络、开放力度、文化魅力、教育与科教创新、人才吸引等方面。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索了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构建城市知识能力视角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模型;(2)基于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模型,从城市知识能力视角出发,构建两维度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充分考虑城市辐射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空溢出效应,探索了城市知识能力视角下郑州的城市辐射力范围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国峰,李玲玲[7](2019)在《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郑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郑州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其周边腹地的发展,并未受到郑州发展的实质性推动。对郑州这一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如何提升进行研究,将对推动城市增长极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速度,以及崛起于中部地区有着重要意义。一个城市辐射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其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产业发展、交通通达度、人力资源、对外开放度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郑州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辐射力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与建议,进而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汪增洋,王婉悦[8](2019)在《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下的安徽省经济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与县域经济联系的时空特征,考察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下的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表明:安徽省叁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不断扩大,皖中地区合肥的辐射作用最强,皖南地区芜湖和马鞍山的辐射作用稍弱,皖北地区蚌埠和阜阳的辐射作用最弱;经济联系围绕由中心城市组成的纵向经济带依次向外减弱,圈层结构逐渐形成;各县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程度和自身经济实力具有差异性,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基于此,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皖北中心城市建设和分类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铜陵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存准[9](2019)在《加快两区连城融城步伐 提升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孙存准)昨日下午,市委副书记何录春深入零陵区调研。他强调,要加快两区连城融城步伐,提升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何录春首先调研了零陵城区规划和零陵古城配套路网建设。他强调,零陵区城市建设要集中力量、汇聚项目和资金,全力向北拓展,与(本文来源于《永州日报》期刊2019-03-06)
王进,何子蕊[10](2018)在《成都:加快走向世界的脚步》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5月18日,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以“发展新经济 培育新动能”为主题,围绕“话语引领、场景培育、要素聚集、生态创新”目标,集中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成效,对加快新要素集聚、生态链创新、产业生态圈构建,推动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8-11-09)
中心城市辐射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深度推进城市化的必然历程,增强其经济辐射力是提升我们现代化国家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和手段,因此对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安的经济辐射力与其他几个内陆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对其经济辐射力现状以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增强其经济辐射力的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心城市辐射力论文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N].人民政协报.2020
[2].杨维霞.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3].张辉,谢琼.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N].湖北日报.2019
[4].徐顺,孙颖,陈子康.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徐州中心城市辐射力分析——兼与郑州、济南对比[J].时代金融.2019
[5].何龙斌.西部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评价与比较研究——以成都与西安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冯珊珊.基于城市知识能力视角的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郭国峰,李玲玲.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力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
[8].汪增洋,王婉悦.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下的安徽省经济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9
[9].孙存准.加快两区连城融城步伐提升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N].永州日报.2019
[10].王进,何子蕊.成都:加快走向世界的脚步[N].中国改革报.2018
标签:辐射带;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布局; 经济区; 区域经济; 长叁角一体化; 发展问题; 城市群; 经济圈; 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