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延性抗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延性抗震体系,支座,水平承载能力
延性抗震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袁有为[1](2018)在《延性抗震体系下桥梁支座水平承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桥梁抗震问题研究日益深入,国家陆续颁布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国内桥梁抗震设计的整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桥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中小跨径桥梁普遍采用延性抗震体系,而延性体系成立的关键是能力保护构件的验算,这其中桥梁支座作为能力保护构件中的关键一环,在桥梁抗震体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桥梁抗震理念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新老两代抗震规范的主要差异,通过实际的工程算例得出了延性抗震体系下新老抗震规范对于能力保护构件的不同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王晓伟,Guillermo,Blanco,叶爱君,赫中营[2](2018)在《砂土中桥梁高桩承台基础的抗震延性能力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现行的各国抗震规范对桩基础优先按照能力保护构件进行设计,但以往震害和相关分析表明,桩基础进入非线性对于桥梁的抗震性能并非一定不利。基于此出发点,本文采用Pushover方法对2×3高桩承台基础的延性能力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究其延性抗震的潜力。数值模型通过某高桩承台基础的拟静力试验进行了验证。参数分析考虑了桩基础、上部结构和土体叁方面参数变化的影响,包括桩径、配筋率、配箍率、恒载轴压比、承台底附加弯矩、自由段长度和土体相对密实度。提出了基于不同性能状态的高桩承台基础延性能力指标:"易修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延性系数",揭示了指标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易修、极限位移延性系数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中位值分别为2.66、3.82,延性能力可观;另外,建立了位移延性系数和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定量关系。(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文科,李雪红,徐秀丽,史春,梁志雯[3](2015)在《基于Pushover的双柱墩桥梁抗震延性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连续梁桥,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对影响桥墩延性能力的混凝土强度、纵筋、箍筋等主要参数进行定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取值范围内,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45到C60,位移延性系数减小了近60%,建议设计时混凝土强度在C45以下选取;在相同纵筋配筋率条件下,相比采用HRB335钢筋、HRB400钢筋时的墩柱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增幅在30%左右,建议纵向钢筋选择HRB400钢筋;在相同配箍率条件下,取较小箍筋间距比取较大箍筋直径的延性效果更好,在满足构造要求及所需配箍率的条件下,箍筋间距尽量取小值。分析横桥向延性时,考虑轴力变化影响得到的位移延性系数与按照平均轴力计算的位移延性系数相差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5年05期)
孙治国,华承俊,司炳君,王东升[4](2015)在《设置延性系梁的桥梁双柱墩抗震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设置延性系梁对减少桥梁双柱墩横桥向地震损伤的效果,基于OpenSees数值分析平台,建立了无系梁和设置延性系梁的双柱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拟静力和增量动力分析手段对2种双柱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研究,讨论了延性系梁设置对双柱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性系梁提高了桥梁双柱墩横桥向的强度和刚度,地震作用下,系梁先于桥墩发生屈服,形成塑性铰并耗散地震能量,延缓了桥墩的损伤破坏过程,并减少了桥墩的曲率延性系数和墩顶的最大位移角。(本文来源于《桥梁建设》期刊2015年01期)
李有香[5](2012)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抗震的能力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的多数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通过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和节点的能力设计方法.该设计使结构具有更加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武俊彦,卢伟,姜秀娟[6](2010)在《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分析与抗震能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震为切入点,对桥墩地震需求与抗弯能力计算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桥墩中震需求能力比确定合理的桥墩截面和配筋率,可以保证大震激励下桥墩核心混凝土不破碎。(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0年21期)
王吉华[7](2010)在《抗震能力设计方法中的延性构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能力设计保护法充分发挥延性构件的延性能力,避免发生脆性破坏。文章主要探讨了在能力设计方法中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延性及做好延性设计,包含延性的储备、塑性铰位置的选择、延性构件的延性设计等。延性能力在能力设计方法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设计,并能预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0年03期)
于洋[8](2009)在《延性设计对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不同配筋构造的模型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响应分析,给出了两种情况下构件的侧移时程曲线及V-u滞回曲线。结果表明:考虑延性措施后结构构件时程反应波形变化不大,抗震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滞回耗能能力提高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9年24期)
李齐武,安新华,孙光辉[9](2009)在《论建筑工程设计中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建筑工程设计的角度上,探索保证结构安全性的抗震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7-01)
赵世春,刘艳辉,寇举安,牟朝志[10](2009)在《延性与脆性结构的抗震能力储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的研究表明:延性结构的抗震能力储备分为基本抗震能力储备、整体抗震能力储备和意外抗震能力储备3个层次,而脆性结构的抗震能力储备仅体现在基本抗震能力储备一个层次上.以"5.12"汶川地震灾区量大面广的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框架等延性结构,重点通过现场考察、计算、比较分析等手段,定性研究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和意外抗震能力储备的影响因素;而对砖混类脆性结构,则侧重于对基本抗震能力储备的定量研究;通过对传统砖混住宅、大开间住宅和教学楼3类砖混结构各段墙体对应的抗震能力储备系数的计算,给出了各类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破坏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延性抗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尽管现行的各国抗震规范对桩基础优先按照能力保护构件进行设计,但以往震害和相关分析表明,桩基础进入非线性对于桥梁的抗震性能并非一定不利。基于此出发点,本文采用Pushover方法对2×3高桩承台基础的延性能力进行了参数分析,探究其延性抗震的潜力。数值模型通过某高桩承台基础的拟静力试验进行了验证。参数分析考虑了桩基础、上部结构和土体叁方面参数变化的影响,包括桩径、配筋率、配箍率、恒载轴压比、承台底附加弯矩、自由段长度和土体相对密实度。提出了基于不同性能状态的高桩承台基础延性能力指标:"易修位移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延性系数",揭示了指标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易修、极限位移延性系数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中位值分别为2.66、3.82,延性能力可观;另外,建立了位移延性系数和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定量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性抗震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袁有为.延性抗震体系下桥梁支座水平承载能力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8
[2].王晓伟,Guillermo,Blanco,叶爱君,赫中营.砂土中桥梁高桩承台基础的抗震延性能力参数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
[3].王文科,李雪红,徐秀丽,史春,梁志雯.基于Pushover的双柱墩桥梁抗震延性能力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
[4].孙治国,华承俊,司炳君,王东升.设置延性系梁的桥梁双柱墩抗震能力研究[J].桥梁建设.2015
[5].李有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延性抗震的能力设计方法[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武俊彦,卢伟,姜秀娟.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分析与抗震能力评估[J].山西建筑.2010
[7].王吉华.抗震能力设计方法中的延性构件探讨[J].江苏建筑.2010
[8].于洋.延性设计对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改善[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
[9].李齐武,安新华,孙光辉.论建筑工程设计中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C].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0].赵世春,刘艳辉,寇举安,牟朝志.延性与脆性结构的抗震能力储备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