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化梯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声环境,噪音,公园,城市化
城市化梯度论文文献综述
龙嘉翼,李智琦,高瑶瑶[1](2019)在《广州城市化梯度对公园声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沿广州市不同城市化梯度分布的5个公园——越秀公园、天河公园、白云山风景区、帽峰山森林公园和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声环境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整体上,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公园园区噪音的数值增加;2)公园园区内声环境受游客节律性生活的影响较大,噪音值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幅度的波动;3)整体上,广州市城市公园的噪音承载量尚未处于超负荷状态,并且沿城郊方向,公园的噪音承载潜力递增。因此,建议鼓励游客在选择公园游玩时更多考虑远离城市中心的公园。(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9年05期)
李祎宸,井乐刚,赵杨,冯树丹[2](2019)在《林地类型和城市化梯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人类活动对哈尔滨市城区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文章在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选取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大学校园和生态公益林等4种类型的林地土壤,分析了其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林地类型和城市化梯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很大,但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土壤理化性质与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影响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主要理化性质不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安吉,李婷,傅翔,张世熔,李智平[3](2019)在《城市化梯度带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导致自然用地和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频繁而持续的人为干扰导致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布发生空间分异。本文以成都-温江这一典型的"中心城-郊区-卫星城"梯度带为研究区,采用滑动窗口分析法,根据建筑密度、道路密度和距城市中心距离等指标,探究城市发展对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以及碳氮比均值分别为15.80 g·kg-1、1.24 g·kg-1和13.04;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中心城-郊区-卫星城"样带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不同绿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公园绿地土壤的碳氮比显着高于交通绿地(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距城市中心距离增加呈显着指数降低趋势(P <0.05);样带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增加呈显着线性增加趋势(P<0.05);全氮含量与建筑密度无显着相关关系,但随道路密度增加呈显着线性增加趋势(P<0.05);碳氮比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均无显着相关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发展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累积,距城市中心距离、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不同程度上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高慧,肖能文,高晓奇,付刚,闫冰[4](2019)在《不同城市化梯度对北京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目前城市生态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按照北京城市发展梯度,对北京城区六环内公园、居民区和道路3类绿地类型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踏查和样方调查,分析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北京城区六环内共调查到103科319属536种植物,其中,多种科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豆科等,多种属有李属(Prunus)和蒿属(Artemisia)等;2)国外引进种有80种,占总物种数的14.9%,国内引进种有95种,占总物种数的17.7%,本地物种数有361种,占总物种数的67.4%;3)城市绿地植物中乔木和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随着城市化梯度的递增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草本的变化不明显;植物物种均匀度随着城市化梯度的增加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物种同质化严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娜娜,寿丹艺,达良俊[5](2018)在《上海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化梯度格局及类群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绿地是鸟类在城市中的重要栖息地,但其周边环境的城市化程度对鸟类多样性和分布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上海面积较一致的30个大型公园绿地为对象,在量化其周边环境城市化程度的基础上,分析春冬两季鸟类物种多样性在城市化梯度上的变化格局,并采用指示种分析法划分鸟类在城市化梯度上的分布类型。结果表明:春冬两季鸟类的丰富度、Shannon指数(H)和Pielou指数均随城市化程度降低呈现阶梯递增的趋势,其中丰富度和H与4个城市化因子呈显着负相关;鸟类在城市化梯度上存在5种分布类型:城市依赖型、城市适生型、郊区适生型、城市回避型、季节变化型;30种常见鸟类中多为郊区适生型和城市回避型,分别为7种和15种,表明只有少数鸟类能适应甚至依赖城市,大多数鸟类回避城市环境、多出现在城郊地区。鸟类这种在城市化梯度上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其物种多样性随城市化程度增大而减小的格局。(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勇,袁晓玲[6](2018)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规模逆梯度现象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发展中城市规模与净集聚效应呈现倒U型关系,当城市规模过度扩张时,规模逆梯度现象就会出现。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规模逆梯度现象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构建静态一般均衡模型,求解出最优城市化率,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规模逆梯度现象的存在。其次,使用2006-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历史数据,引入环保型投入要素的DEA-Malmquist对中国31个省会级城市的综合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规模较小城市中,"规模效率"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综合发展效率"的提升,但规模较大城市则呈现出"综合发展效率"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这一渠道来提升而非单纯依靠"规模效率"来提升的特点。与此同时,本文的实证研究更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规模逆梯度现象",未来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规模的扩大,还需提升内在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习丹,旷远文[7](2018)在《城市化梯度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珠江叁角洲城区(广州)、近郊(鼎湖山)及远郊(怀集)梯度上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惰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沿城市化梯度的变化,分析城市化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含量均在城市化梯度上差异不显着,在5~6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远郊森林显着高于近郊和城区森林,而惰性有机碳含量在近郊森林最高,城区与远郊森林差异不显着.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近郊森林显着低于远郊(0~60 cm)和城区(0~10 cm)森林,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城区森林显着低于近郊和远郊森林,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近郊森林(0~10 cm)显着低于城区森林.在0~20 cm土层,城区、远郊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显着高于近郊森林,而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在远郊森林最低;近郊与城区森林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仅在5~10 cm差异显着.城市化增加了土壤活性碳组分,降低稳定性碳组分,不利于总有机碳积累,远郊森林土壤对城市化的响应更敏感.(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周杰文,王亮,张云[8](2018)在《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及其梯度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对其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以及空间演化的结构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并且由单纯的人口城市化向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协调均衡发展模式的转变;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两极分化演变趋势,存在上游、中游、下游梯度递增空间分布格局,且上游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水平还较低;长江经济带上游江浙沪地区表现出高城市化地区极化趋势,中游地区呈现一定的随机化趋势,上游地区城市化发展受政策引导趋势明显。(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05期)
李莹莹,黄成林,张玉[9](2016)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和Fragstats 3.3移动窗口法对1997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15年5个年份上海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进行分析。随城市发展的绿色空间梯度变化和景观多样性的空间显式化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关系,同时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1997—2015年间,研究区总体上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绿色空间的总量减少为典型特征,农田景观面积比例PLAND减少了32.85%,森林绿地PLAND增加了9.44%,水体PLAND增加了1.58%,建设用地PLAND增加了28.59%。(2)研究区绿色空间的景观格局随着城市空间多方向的扩张变化明显,同心矩形带梯度模式分析和多向梯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在矩形环4以内中心城区森林绿地PLAND、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的增加,表明中心城区森林绿地景观破碎化越来越严重,人工痕迹较重。在矩形环5以外区域森林绿地PLAND、LPI的增加及NP的下降表明郊区森林绿地景观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在矩形环5以外区域农田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的下降和PD、LSI的升高表明建设用地的扩张使原本均一化的农田景观越来越破碎,形状也越来越复杂。(3)景观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分析表明,1997年仅中心城区景观多样性SHDI较低,而2015年SHDI在整个研究区均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刘振祥,冯石,刘燕[10](2016)在《昆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梯度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andsat MSS/TM/ETM+(1974、1992、2000和2006年)4期遥感影像,应用3S(GIS,RS,GPS)技术提取昆明市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梯度分异及方向性差异。研究表明1974~2006年3个时间段内,昆明有林地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扩张速度逐年增加,城市扩张致使耕地大幅度减少;草场退化,荒草地逐年减少;裸地从1992年以来呈增加趋势,果园保持增加趋势。通过设置经过市中心的SW-NE、SE-NW两条空间样带和围绕市中心的20个梯度样带分析,1974~2006年建设用地向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扩展尤其突出,同时期SW-NE样带比SE-NW样带受城市化影响更为明显;另外,4个景观指数(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分形维数FARC_AM、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出现变化的起始梯度圈带均逐渐外移,且变化趋势明确地反映了景观破碎化程度形成一个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的空间梯度。(本文来源于《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城市化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考察人类活动对哈尔滨市城区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文章在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选取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大学校园和生态公益林等4种类型的林地土壤,分析了其中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并对其相关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林地类型和城市化梯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很大,但对不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土壤理化性质与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影响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的主要理化性质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化梯度论文参考文献
[1].龙嘉翼,李智琦,高瑶瑶.广州城市化梯度对公园声环境的影响[J].广东园林.2019
[2].李祎宸,井乐刚,赵杨,冯树丹.林地类型和城市化梯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3].安吉,李婷,傅翔,张世熔,李智平.城市化梯度带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9
[4].刘高慧,肖能文,高晓奇,付刚,闫冰.不同城市化梯度对北京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5].刘娜娜,寿丹艺,达良俊.上海公园绿地鸟类多样性的城市化梯度格局及类群划分[J].生态学杂志.2018
[6].李勇,袁晓玲.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规模逆梯度现象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
[7].习丹,旷远文.城市化梯度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8
[8].周杰文,王亮,张云.长江经济带城市化发展及其梯度演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8
[9].李莹莹,黄成林,张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梯度及其多样性时空动态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6
[10].刘振祥,冯石,刘燕.昆明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梯度分异[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