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汤丽华,杨健,娄山杰

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汤丽华,杨健,娄山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渗滤,蚯蚓生物滤池,水力负荷,蚯蚓

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文献综述

汤丽华,杨健,娄山杰[1](2008)在《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不同水力负荷下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进出水水质以及堵塞问题,研究水力负荷对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陶粒柱中,当水力负荷从2m3/(m2.d)提高到6m3/(m2.d)时,COD去除率下降。水力负荷对出水污泥SS的影响不显着,但出水污泥VSS/SS却与水力负荷呈极显着正相关;煤渣柱中,水力负荷提高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随水力负荷的提高,煤渣柱出水NH4+-N浓度逐渐升高,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51%、58.21%、45.53%,下降趋势明显;由于陶粒柱中蚯蚓的作用和陶粒柱的预处理作用,在提高水力负荷的情况下,陶粒柱和煤渣柱均未发生堵塞问题,装置运行稳定。(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8年11期)

娄山杰[2](2008)在《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研究一种具有效率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的就地污水处理新工艺——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课题通过小试试验,分析不同滤料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以确定适合本工艺的滤料组合;研究蚯蚓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行性及其发挥的作用;重点分析工艺处理污水、污泥的具体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工艺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解决堵塞问题等方面所发挥的优势。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工艺适合以煤渣、陶粒为主体滤料。煤渣对去除有机物、NH_4~+-N等污染物质十分有效。陶粒有利于硝化作用及蚯蚓的生存、生长,它具有很多的微孔,适合微生物生长,能给蚯蚓提供丰富的食料——生物膜污泥。钢渣对TP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钢渣分层装填时容易板结,影响试验装置的正常使用,宜与煤渣混合装填,避免板结。(2)蚯蚓的存在能够提高系统通气、复氧效率,对硝化作用有利。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共生,能强化系统对有机物的分解效率,提高出水稳定性,使系统抵抗水力负荷提高等不利因素的缓冲能力增强。蚯蚓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不断翻动、吞食、消化滤料中的生物污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堵塞,但不能彻底解决堵塞问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及水力负荷的提高,普通一体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仍然会出现堵塞现象。(3)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将陶粒柱与煤渣柱分开,并借助蚯蚓对滤料中生物污泥的翻动、吞食及消化作用,减量并稳定污泥,最终能够解决系统的堵塞问题。陶粒柱中投加蚯蚓,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降低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利用蚯蚓对生物污泥的消减作用,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同步处理污泥。煤渣柱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质,最终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4)陶粒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装填高度呈正相关,与水力负荷呈显着负相关。陶粒柱高度宜为50cm,可采用较高的水力负荷,但不宜大于6m/d。同一水力负荷下,投加蚯蚓陶粒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未投加蚯蚓陶粒柱。(5)投加蚯蚓的陶粒柱,穿透污泥的VSS/SS值较低(65%左右),而未投加蚯蚓的陶粒柱,VSS/SS值较高(≥71%)。蚯蚓对生物污泥的翻动、吞食、消化作用能有效防止堵塞。而未投加蚯蚓的4#、5#、6#,滤料表层大量生长的生物膜污泥逐渐积累,且相互交联,不易穿透陶粒层,最终造成堵塞。(6)煤渣柱的运行效果与水力负荷、进水方式、煤渣高度以及钢渣、煤渣的装填比例等因素有关。煤渣柱对有机物、NH_4~+-N的去除效果与钢渣、煤渣的装填比例呈显着负相关,宜采用1:5的装填比例。水力负荷提高对煤渣柱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利,但影响程度较小。煤渣柱的NH_4~+-N去除效果与水力负荷呈显着负相关。连续进水及增加煤渣高度均能显着提高有机物及NH_4~+-N的去除效果。(7)在水力负荷为4m/d,平均BOD_5负荷率为272 gBOD_5/m~2·d的条件下,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对污水的整体处理效果良好。陶粒柱COD、BOD_5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55%、70.11%,出水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煤渣柱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其中3号柱出水COD、BOD5指标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陶粒柱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0.08%,煤渣柱进一步去除NH_4~+-N,使最终去除率可达87%以上,出水NH_4~+-N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反硝化是脱氮的限速步骤。系统最终出水SS稳定低于10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煤渣柱对TP的去除能力随运行时间延长及水力负荷提高而明显下降。(8)陶粒柱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效果良好。经初步计算,进泥量为16.97g/d,溢流口出泥量为2.50g/d,沉泥斗沉泥量为3.14g/d,消减量为11.33g/d,污泥减量率可达66.76%。陶粒柱的污泥有机物质分解率(VSS减量率)可达72%,沉泥斗中污泥VSS/SS平均值为48.38%,与蚓粪的VSS/SS值(约38%)相近,显着低于进水的68.86%。(9)4个多月的试验运行表明,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能在较高的水力负荷(4m/d)下长期、稳定运行,有效解决堵塞问题,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课题基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研究一种具有效率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的就地污水处理新工艺——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课题通过小试试验,分析不同滤料对污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以确定适合本工艺的滤料组合;研究蚯蚓在系统中存在的可行性及其发挥的作用;重点分析工艺处理污水、污泥的具体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工艺在提高污水处理能力,解决堵塞问题等方面所发挥的优势。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本工艺适合以煤渣、陶粒为主体滤料。煤渣对去除有机物、NH_4~+-N等污染物质十分有效。陶粒有利于硝化作用及蚯蚓的生存、生长,它具有很多的微孔,适合微生物生长,能给蚯蚓提供丰富的食料——生物膜污泥。钢渣对TP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钢渣分层装填时容易板结,影响试验装置的正常使用,宜与煤渣混合装填,避免板结。(2)蚯蚓的存在能够提高系统通气、复氧效率,对硝化作用有利。蚯蚓与微生物协同共生,能强化系统对有机物的分解效率,提高出水稳定性,使系统抵抗水力负荷提高等不利因素的缓冲能力增强。蚯蚓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不断翻动、吞食、消化滤料中的生物污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堵塞,但不能彻底解决堵塞问题。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及水力负荷的提高,普通一体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仍然会出现堵塞现象。(3)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将陶粒柱与煤渣柱分开,并借助蚯蚓对滤料中生物污泥的翻动、吞食及消化作用,减量并稳定污泥,最终能够解决系统的堵塞问题。陶粒柱中投加蚯蚓,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降低污水中污染物质的浓度,利用蚯蚓对生物污泥的消减作用,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同步处理污泥。煤渣柱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质,最终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4)陶粒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装填高度呈正相关,与水力负荷呈显着负相关。陶粒柱高度宜为50cm,可采用较高的水力负荷,但不宜大于6m/d。同一水力负荷下,投加蚯蚓陶粒柱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未投加蚯蚓陶粒柱。(5)投加蚯蚓的陶粒柱,穿透污泥的VSS/SS值较低(65%左右),而未投加蚯蚓的陶粒柱,VSS/SS值较高(≥71%)。蚯蚓对生物污泥的翻动、吞食、消化作用能有效防止堵塞。而未投加蚯蚓的4#、5#、6#,滤料表层大量生长的生物膜污泥逐渐积累,且相互交联,不易穿透陶粒层,最终造成堵塞。(6)煤渣柱的运行效果与水力负荷、进水方式、煤渣高度以及钢渣、煤渣的装填比例等因素有关。煤渣柱对有机物、NH_4~+-N的去除效果与钢渣、煤渣的装填比例呈显着负相关,宜采用1:5的装填比例。水力负荷提高对煤渣柱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利,但影响程度较小。煤渣柱的NH_4~+-N去除效果与水力负荷呈显着负相关。连续进水及增加煤渣高度均能显着提高有机物及NH_4~+-N的去除效果。(7)在水力负荷为4m/d,平均BOD_5负荷率为272 gBOD_5/m~2·d的条件下,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对污水的整体处理效果良好。陶粒柱COD、BOD_5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55%、70.11%,出水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煤渣柱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其中3号柱出水COD、BOD5指标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陶粒柱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可达60.08%,煤渣柱进一步去除NH_4~+-N,使最终去除率可达87%以上,出水NH_4~+-N可达一级A排放标准。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反硝化是脱氮的限速步骤。系统最终出水SS稳定低于10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煤渣柱对TP的去除能力随运行时间延长及水力负荷提高而明显下降。(8)陶粒柱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效果良好。经初步计算,进泥量为16.97g/d,溢流口出泥量为2.50g/d,沉泥斗沉泥量为3.14g/d,消减量为11.33g/d,污泥减量率可达66.76%。陶粒柱的污泥有机物质分解率(VSS减量率)可达72%,沉泥斗中污泥VSS/SS平均值为48.38%,与蚓粪的VSS/SS值(约38%)相近,显着低于进水的68.86%。(9)4个多月的试验运行表明,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能在较高的水力负荷(4m/d)下长期、稳定运行,有效解决堵塞问题,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参考文献

[1].汤丽华,杨健,娄山杰.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的试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

[2].娄山杰.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工艺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

标签:;  ;  ;  ;  

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论文-汤丽华,杨健,娄山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