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量子光学,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分发效率,纠缠交换
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论文文献综述
颛孙少帅,陈红,蔡晓霞[1](2015)在《基于GHZ态纠缠交换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确定性密钥分发效率,提出了基于GHZ态纠缠交换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Quantum deterministic key distribution,QDKD)方案,方案充分利用量子力学纠缠交换的原理,通信双方通过共享一对GHZ粒子态,在纠缠、测量操作后接收者Bob可根据发送者Alice发送的经典信息推断出确定密钥,该协议与其他基于GHZ纠缠态的QDKD方案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两个GHZ粒子态制备操作且粒子分发操作由Bob完成,安全分析表明窃听者的窃听行为会被及时发现。所提出的方案是高效的,除去用于窃听检测的粒子,所剩的粒子全部用于信息传输,能够达到60%的密钥分发效率,且方案可操作性强.(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颛孙少帅,陈红[2](2014)在《基于W态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W态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方案采用在量子信道中传输更加稳定的W态作为承载信息的粒子,利用量子相干特性以及一串公开的信息序列S作为密钥分发的关键,在兼顾传输粒子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达到54.54%的密钥分发效率,与使用GHZ态相比,在效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保证粒子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安全分析表明,此方案能经受窃听者采取的截获-转发(重发)攻击和纠缠攻击两种攻击方式,确保通信安全可靠。同时,该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涉及任何幺正操作,简单便捷。(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周涛林,刘旭,黄炳[3](2013)在《新型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研究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基于量子隐形传态以及纠缠交换提出新的QDKD协议,然后用信息论对提出的协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隐形传态的QDKD协议能够传递预定的密钥给指定目标,QDKD协议产生随机密钥的QDKD协议的补充,所以对密钥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3年03期)
魏正军,万伟,王金东,廖常俊,刘颂豪[4](2011)在《一种基于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误码判据的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精确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相位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需要对信息加载的相位调制器的半波电压进行精确的测定以减小量子密钥的误码率,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到了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最终误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误码率判据的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精确测定方法,所采用相位调制器的半波电压的测量精度达到了2mV,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应用系统中实时获得不同条件下的行波相位调制器的半波电压以最大程度地减小由于相位信息不准确加载而带来的系统误码.(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王立军[5](2010)在《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及其信息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经典密码学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量子密码是密码技术领域中一种新型的密码体制,与经典密码相比,量子密码最根本的优势在于无条件安全性和对窃听的可检测性。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KD)是量子密码研究的重点,可以为通信者提供安全的共享密钥。然而,现存的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仅仅能够产生随机的密钥,却不能完成预先确定性密钥的分发工作。本文紧随量子密钥分发这个热点课题,着重研究事先确定性密钥的分发,设计了一系列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quantum deterministic key distribution, QDKD)协议,并从信息论的角度进行安全性分析。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根据量子密钥移交的思想,基于纠缠信道认证提出了两个QDKD协议:一是先对通信者以及信道进行认证,再传递确定的密钥,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密钥的安全性;一是基于量子信道认证协议进行确定性密钥的传递。另外,运用信息论对所提出的QDKD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纠缠信道认证的QDKD协议与EPR协议在安全方面是一致的,二者都具有无条件安全性;此外,通信者之间的传输信道容量与经典的二元对称信道容量相同。利用Bell态、GHZ态等量子纠缠态,设计了两个新的QDKD协议,并从量子力学原理和信息论两个方面对所设计的两个QDKD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以及效率分析。采用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交换提出了两个QDKD协议来传递事先确定的密钥给意定的接收者,并从信息论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协议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QDKD协议能够安全有效地传递预先确定的密钥给指定的目标。QDKD协议是产生随机密钥的QKD协议的必要补充,这在密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0-12-01)
何广强[6](2006)在《基于连续变量EPR纠缠对的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采用连续变量EPR纠缠对的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方案。该方案的安全性由连续变量EPR 关联性保证。采用与纠缠对密切相关的纠缠参数作为检测窃听者的方法。针对普遍的光束分离攻击策略, 采用Shannon信息论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由于不需要比较编码基与测量基,因此该方案的效率是标准连续变量密钥分发方案的两倍。(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8-01)
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基于W态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方案采用在量子信道中传输更加稳定的W态作为承载信息的粒子,利用量子相干特性以及一串公开的信息序列S作为密钥分发的关键,在兼顾传输粒子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达到54.54%的密钥分发效率,与使用GHZ态相比,在效率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保证粒子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安全分析表明,此方案能经受窃听者采取的截获-转发(重发)攻击和纠缠攻击两种攻击方式,确保通信安全可靠。同时,该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不涉及任何幺正操作,简单便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论文参考文献
[1].颛孙少帅,陈红,蔡晓霞.基于GHZ态纠缠交换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15
[2].颛孙少帅,陈红.基于W态的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14
[3].周涛林,刘旭,黄炳.新型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协议[J].信息通信.2013
[4].魏正军,万伟,王金东,廖常俊,刘颂豪.一种基于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误码判据的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精确测定方法[J].物理学报.2011
[5].王立军.量子确定性密钥分发及其信息论分析[D].南昌大学.2010
[6].何广强.基于连续变量EPR纠缠对的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C].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