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互式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立体图像编辑,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立体图像修复,卷积神经网络
交互式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秦悦[1](2018)在《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及修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3D技术日益普及,立体相机、摄像机设备日益增多。立体图像的编辑和处理需求也随之增加。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和修复是其中的重要需求,在立体图像编辑、3D影视后期处理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允许用户在任意视图上简单勾勒前、背景,通过算法实现目标物智能提取。用户可通过增加前、背景线索优化分割结果。衡量交互式分割算法的主要指标是所需交互量的多少。立体图像修复即修复去除前景后留在立体图像上的空洞。衡量立体图像修复的主要指标是有无修复痕迹和深度感知一致性。现有立体图像交互式分割和智能修复技术在智能化程度和视觉修复效果方面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所以本文旨在研究性能更加优越的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和修复算法。现有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方法通常对颜色和梯度等信息进行建模,在图割理论框架下通过优化求解分割结果。此类方法忽略或没有充分探索立体图像的深度线索在分割中的作用,智能化程度有限,即需要较多用户交互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现有立体图像修复技术,多是在基于样例的修复上进行改进,未考虑到整体图像的语义信息。近年来,也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修复方法,能够考虑全局语义信息,但仅仅在单幅图像上有所研究,尚无针对立体图像修复的算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立体图像分割任务,通过分析颜色、视差等可用线索在分割中起到的作用,提出了混合颜色和深度线索的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在现有基于颜色线索分割的算法基础上,线性混合了深度/视差线索指导分割,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在相同交互量的情况下,该算法相较其它算法准确率有所提升。(2)针对立体图像分割任务,充分探索不同类型的先验线索对于不同图像,甚至同一图像不同区域而言的重要性。提出并论证了在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中,不同的图像、不同的待分割区域、不同的像素,需要不同的先验线索更好的指导分割这一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自适应先验模型的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算法,该算法能为每个像素选择最优的先验模型指导分割。实验证明:在相同交互量的情况下,与其它算法相比,所提出算法分割效果最优。(3)在现有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幅图像修复的理论基础上,充分探索了立体图像的特性,深入研究了保证立体图像修复后左、右视图的视差一致性方法。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立体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通过特别设计的网络架构以及损失函数,保证立体图像修复前后的视觉感知和视差感知一致性。通过实验对比说明了:相较于其他算法,该算法在视觉感知和立体一致性方面,表现更加良好。(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项骁骏[2](2016)在《基于图像序列的交互式建模与图像深度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高度真实感的叁维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动画、影视娱乐以及军事训练等领域。目前主流获取叁维模型的方法可归为叁类,各有优劣:传统的基于几何造型软件的交互式建模,其技术成熟但需要专业的建模人员进行操作,效率较低;基于激光扫描设备的建模,它能精确获取到场景的叁维数据,但很难同时获取到模型表面的纹理信息,且扫描仪价格昂贵,难以向普通用户推广使用;基于图像序列的叁维重建,在重建的同时能够获取到丰富的模型纹理信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但目前已有的全自动重建方法很难处理好图像中的噪声、高光、透明、遮挡等问题,为了适宜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引入人工交互,寻求高效简便的交互建模方法,让普通用户也能对大部分物体进行快速建模。考虑到现实场景中许多物体有着规则的几何结构,我们提出了基于平面和基于对称轴两种交互建模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图像序列的交互式建模系统,能对具有平面结构的模型与旋转体模型进行快速建模,除了模型重建之外,我们将这套建模系统应用于图像深度修复中,实验表明,应用这套交互式建模系统,提升了原有交互式深度修复系统的深度修复质量,并提高了修复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01)
吕新荣[3](2011)在《CT序列图像中的一种交互式颅骨修复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起着保护和支撑脑部组织的作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承受着颅骨缺损的痛苦,不仅影响外观,而且还可能导致脑组织损坏。如何有效地修复缺损的颅骨成了国际研究的热点。目前,医生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CT影像确诊病人颅骨损坏情况,并通过手工制作修复体,这极大地依赖于医生的技术和经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交互技术——B样条曲线对CT数据中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层或逐层修复缺损的颅骨,使颅骨修复过程更加方便有效,最终产生出数字修复体,并存储为特定的格式,利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数控机械生产出合适的修复体。该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并能够设计出更符合病人的颅骨修复体。(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韩双景,何汉武,李晋芳,雷钧,何宇磊[4](2010)在《交互式虚拟膝关节镜手术中半月板修复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在康复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辅助作用。针对虚拟手术训练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虚拟交互系统研究并生成了各种损伤的半月板模型,研究并实现了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半月板修复手术的学习和模拟训练两大功能。通过调节EON Studio中各种功能节点以及他们之间的逻辑连接,使用户可以通过操纵键盘和鼠标控制手术器械与虚拟系统进行交互,并且用最简单方便的方式——"按钮",来触发文字显示和手术动画,方便用户学习并掌握手术信息。论文研究了交互系统的具体功能的实现——关节镜内部的浏览、手术相关知识的展示等,为膝关节镜手术的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12-10)
交互式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高度真实感的叁维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动画、影视娱乐以及军事训练等领域。目前主流获取叁维模型的方法可归为叁类,各有优劣:传统的基于几何造型软件的交互式建模,其技术成熟但需要专业的建模人员进行操作,效率较低;基于激光扫描设备的建模,它能精确获取到场景的叁维数据,但很难同时获取到模型表面的纹理信息,且扫描仪价格昂贵,难以向普通用户推广使用;基于图像序列的叁维重建,在重建的同时能够获取到丰富的模型纹理信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但目前已有的全自动重建方法很难处理好图像中的噪声、高光、透明、遮挡等问题,为了适宜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考虑引入人工交互,寻求高效简便的交互建模方法,让普通用户也能对大部分物体进行快速建模。考虑到现实场景中许多物体有着规则的几何结构,我们提出了基于平面和基于对称轴两种交互建模方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图像序列的交互式建模系统,能对具有平面结构的模型与旋转体模型进行快速建模,除了模型重建之外,我们将这套建模系统应用于图像深度修复中,实验表明,应用这套交互式建模系统,提升了原有交互式深度修复系统的深度修复质量,并提高了修复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互式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秦悦.交互式立体图像分割及修复算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2].项骁骏.基于图像序列的交互式建模与图像深度修复[D].浙江大学.2016
[3].吕新荣.CT序列图像中的一种交互式颅骨修复方法(英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
[4].韩双景,何汉武,李晋芳,雷钧,何宇磊.交互式虚拟膝关节镜手术中半月板修复术的研究与实现[C].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