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鸟生长论文-杨茹心,吴剑峰,马芳菲,石辰茜,史春华

雏鸟生长论文-杨茹心,吴剑峰,马芳菲,石辰茜,史春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雏鸟生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苇鳽(Ixobrychus,sinensis),筑巢,产卵,孵化

雏鸟生长论文文献综述

杨茹心,吴剑峰,马芳菲,石辰茜,史春华[1](2017)在《黄苇鳽筑巢、产卵、孵化及雏鸟生长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龙湖黄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的筑巢、产卵、孵化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黄苇鳽雏鸟阶段的几个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黄苇鳽的筑巢期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巢用水烛叶织,并营建于水烛丛中上部;巢底距离水面1.16±0.29 m,巢-岸距离10.7±3.87 m,巢-敞水区距离2.25±1.01 m;同域巢间距平均为37.5 m;巢深4.0±0.9 cm,巢内面积161.1±48.1 cm~2;窝卵数4.6±0.9个,卵体积6.75±0.51 cm~3,卵重9.41±0.73 g;窝卵数与总卵重呈正相关,窝卵数与巢内面积相关性不显着,窝总卵重与巢内面积相关性也不显着;孵化期为15~18 d,孵化率约为82%;各项形体指标随发育日龄而增长,其中翅长增长较快。(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5期)

张孝和,张洁,张京和,胡平[2](2016)在《蓝孔雀种蛋的孵化方式对蛋重变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蓝孔雀种蛋的孵化方式对蛋重变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详细介绍了蓝孔雀的人工孵化技术,并对60枚种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孵化早期较高的孵化温度对蛋壳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蛋壳的通透性增大,水分蒸发加快,蛋重减轻加快,有利于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变温孵化的逐步降温设计与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相吻合,更为科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7期)

赵殿郑[3](2016)在《白眉姬鹟雏鸟生长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雏鸟生长阶段是鸟类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与种群数量的增减、种间关系、群落结构以及其种群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到的作用都有密切联系,也决定着个体寿命和种群存活率。2014-2015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利用人工巢箱对白眉姬鹟进行招引,开展了白眉姬鹟雏鸟生长发育及窝雏数对雏鸟发育影响的研究。研究期间共监测人工巢箱500个,其中共发现白眉姬鹟58巢,繁殖成功48巢,平均窝卵数为6.16±0.71枚,繁殖成功率为82.76%。成功采集232只白眉姬鹟雏鸟分别测得0.5、5.5、10.5日龄的嘴峰长、跗跖长、翅长、体长、体重等身体参数,并对数据进行Logistic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雏鸟嘴峰和跗跖在前期发育较快;翅长、体长发育滞后;临近出飞跗跖和体重发育程度最高;跗跖长和体重两项参数的出飞前的最大值略大于成鸟均值量度,比值为100.29%、和103.11%。在早期雏鸟体重的发育优先于其它身体器官,此结果符合能量分配假说。对形成窝雏数梯度(窝雏数3-7)的雏鸟生长参数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发现不同窝雏数条件下的5.5日龄(P=0.026<0.05)和10.5日龄(P=0.044<0.05)雏鸟嘴峰长差异显着;雏鸟嘴峰长的渐近线与窝雏数显着负相关(P=0.046<0.05),嘴峰长的生长率与窝雏数呈现显着正相关(P=0.026<0.05)。说明由于窝雏数差异导致的乞食竞争对雏鸟的喙的生长影响最直接而且明显。在窝雏数为6只时五项参数均最大、体重生长率达到最高、最大日增重数值最大,结果支持了Lack假说,即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张玥,田秀华,马雪峰,何相宝,张佳佳[4](2015)在《白头鹤人工孵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2014年,对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和哈尔滨动物园的体况健康、繁殖多年已配对白头鹤所产的44枚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幼。结果得出:白头鹤孵化前中期,温度严格控制在(37.8±0.1)℃,湿度在45%~50%。到孵化后期温度控制为36.5℃~37℃,湿度为50%~60%;雏鹤在30日龄时日进食量可达580 g,在20~50日龄之间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日增重48.75 g,代谢能在20日龄后一直保持900~1 200 kCal/g水平,70日龄时最高,为1 128.25 kCal,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10%~15%范围内,脂肪含量在4%~6%范围,钙、磷含量分别为0.3%~0.5%和0.1%~0.3%范围内。硒元素量所占日饲料量的比例在早期较高,30日龄以后占总饲料量的11%左右。白头鹤雏鸟的各生长发育曲线呈"S"形,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体重、体长、翅长和尾长在30日龄后出现拐点,嘴锋和跗跖在20日龄左右出现拐点。(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孙伟东,赵芳菊,高志瑾,巩万里,田秀华[5](2013)在《黑天鹅雏鸟生长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1~5月,对徐州睢宁养殖场的10只黑天鹅雏鸟的体重、体长、尾长、嘴峰、嘴裂及跗跖等外部特征和体温进行测定,运用Logistic生长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其生长曲线均呈"S"型,显示出雏鸟外部体征发育呈现一定的顺序,符合重要功能优先发育的原则。(1)1~5日龄,雏鸟的体重呈下降趋势;雏鸟的嘴峰、跗跖基本不生长;体温升高迅速但体温调节能力还未健全。(2)6~30日龄,雏鸟体重开始增长;嘴峰生长迅速;体温逐渐上升,体温调节能力迅速增强。(3)31~90日龄,体重迅速增长;跗跖生长迅速,体温逐渐达到恒定。(4)90~120日龄,体重及各外部体征的生长都很缓慢,体型已接近成体,不断完善身体各部的机能。(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2013年04期)

汪青雄,杨超,刘铮,胡彩娥,肖红[6](2013)在《陕西红碱淖遗鸥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5~7月,应用e-Science信息技术和标记法,对陕西神木县红碱淖(N 38°13'~39°27',E 109°42'~110°54')遗鸥(Larus relictus)的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由双亲共同承担喂食。育雏前期,亲鸟采取直接喂食、食物呕吐于巢边和在巢中间断性喂食这3种喂食模式;亲鸟昼间平均喂食(0.706±0.036)次/h,夜间平均喂食(0.469±0.024)次/h,双亲在喂食频次上无显着差异(F=32.54,P>0.05)。育雏后期,主要采取双亲直接喂食和亲鸟把食物呕吐于地面上,由雏鸟自己取食的喂食模式;亲鸟昼间平均喂食(0.416±0.021)次/h,夜间平均喂食(0.331±0.018)次/h,亲鸟喂食次数与雏鸟的日龄存在相关性(r=0.074,P<0.05)。随着雏鸟日龄的增长,暖雏次数趋于减少,而在炎热晴天、降雨和大风等天气状况下,暖雏时间和护雏行为都增强。雏鸟20日龄后未再观察到暖雏行为。雏鸟体长及外部器官的形态学参数适合用Gompertz曲线方程拟合。同时,与其近缘种黑嘴鸥(L.saundersi)的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赵芳菊[7](2013)在《不同地区笼养大天鹅繁殖期昼间行为及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于2012年4月至8月,采用的瞬时扫描法和目标取样法对秦皇岛野生动物园(研究地A)、徐州市鸟悦园(研究地B)、徐州睢宁金桥珍禽养殖场(研究地C)繁殖期大天鹅昼间行为进行观察,同时运用Logistic模型描述雏鸟各生长指标。并建立笼养条件下大天鹅行为谱,分析雌雄大天鹅繁殖期昼间行为的差异以及探讨大天鹅雏鸟生长发育规律、拟合生长曲线和回归方程。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地A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期,雌雄大天鹅的领域利用存在很大差异,除中期以外,前期和后期领域利用率均呈现差异极显着(P<0.01)。孵化由雌性大天鹅单独完成,而雄性主要表现水面领域的警戒;研究地B在繁殖期大天鹅雌雄的领域利用存在很大差异,除中期以外,前期和后期水面和陆地上的领域利用率差异显着性,繁殖前期雌雄大天鹅在水面上的领域利用率差异显着(P<0.05),其他领域利用率均差异极显着(P<0.01);研究地C雌雄大天鹅的领域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叁个时期投食区差异均不显着,繁殖中期运动场的领域利用不显着,繁殖中期在水面的领域利用率差异显着(P<0.05),其他均差异极显着(P<0.01)。叁个地区大天鹅领域活动时间在1日内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及波动性,即从总体趋势上看雌性大天鹅在某一时间段都有一定的高峰、低谷。投食区的活动高峰都集中在傍晚,低峰集中在早晨。巢区活动高峰主要集中在下午,低峰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与投食区和水面活动互补,水面活动与游客参观的高峰有关(P<0.05)游客高峰的时间段分别为10:00-11:00和13:00-14:00。此时间段水面活动达到最高峰,活动场领域活动与之相反,出现最低峰。大天鹅人工育雏是大天鹅笼养繁殖的关键环节,雏鸟各生长指标的发育呈S型,符合Logistic方程。大天鹅雏鸟体重回归方程为:y=7455/(1+15.73e-0.001x),其中x为雏鸟体重(g),y为雏鸟的日龄(d)。体长出雏时的平均体长为275.0±7.2mm,之后缓慢生长,到30日龄时体长己达806±20.6mm;此后生长速度逐渐增加,到90日龄时平均体长为1100±32.5mm;雏鸟尾长的生长相对体长增长缓慢,出雏时为35±3.2mm,随着日龄的增长,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从第1周的日均增长2.46±0.2mm增加到90日龄为3.61±0.32mm,尾长也达到160.0±8.52mm,此后生长速度达到平缓;雏鸟嘴峰的生长曲线变化相对较小;跗跖出雏时的长度为30.4±2.6mm,此后生长速度缓慢,80-90日龄时日均增长量下降,只有0.06±0.01mm;中趾在其雏鸟期的前期就开始迅速增长,到75日龄时日均增长量达到最大值。此外,大天鹅外部体征的生长遵循重要功能优先发育的原则。中趾是与游泳有关的器官,发育最早;而嘴峰、跗跖等采食运动器官的拐点出现在生长发育的前期阶段。(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3-04-01)

于同雷,王修华,郭延蜀[8](2013)在《四川南充市郊区白鹭雏鸟的生长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5—7月,在四川南充市郊区对白鹭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和测量,并运用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对雏鸟体质量、体长、喙峰长、喙裂长、翅长、跗跖、初级和次级飞羽、尾长和中趾进行数学拟合,获得相关的生长参数.其拟合度(R2)都达到0.95以上,说明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白鹭雏鸟的生长发育.其结果还显示白鹭雏鸟外部器官的中趾、跗跖和喙裂长的发育早于翅长、尾长、初级和次级飞羽,这主要是窝内雏鸟为了争夺食物,频繁使用这些器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杨平,孙鹏,邹畅林,王波,于国海[9](2012)在《斑嘴鸭人工孵化技术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1枚斑嘴鸭的卵进行人工孵化及育雏试验,结果表明:雏鸟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第1时期是快速生长期,第2时期是急速生长期,第3时期是缓速生长期;斑嘴鸭的体重、翅长、跗跖、体长、尾长、嘴长变化与日龄相关显着。(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2年06期)

石红艳,徐志林,游章强,唐中海,杨丽红[10](2012)在《普通夜鹰的繁殖习性及雏鸟的生长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5~6月,对1窝普通夜鹰的繁殖习性及雏鸟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普通夜鹰育雏期约为18d。雌、雄性都参与孵卵和育雏。育雏期每天有3个喂食高峰期,分别是晚上20:00~22:00、凌晨0:00~2:00、早上4:00~6:00。育雏过程中,亲鸟的领域性弱,护雏性强。初级飞羽在雏鸟出壳6d后长出,但生长速度最快。(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2年01期)

雏鸟生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蓝孔雀种蛋的孵化方式对蛋重变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详细介绍了蓝孔雀的人工孵化技术,并对60枚种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孵化早期较高的孵化温度对蛋壳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蛋壳的通透性增大,水分蒸发加快,蛋重减轻加快,有利于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变温孵化的逐步降温设计与胚龄发育所需的最适温度变化规律相吻合,更为科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雏鸟生长论文参考文献

[1].杨茹心,吴剑峰,马芳菲,石辰茜,史春华.黄苇鳽筑巢、产卵、孵化及雏鸟生长的初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

[2].张孝和,张洁,张京和,胡平.蓝孔雀种蛋的孵化方式对蛋重变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3].赵殿郑.白眉姬鹟雏鸟生长发育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4].张玥,田秀华,马雪峰,何相宝,张佳佳.白头鹤人工孵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5

[5].孙伟东,赵芳菊,高志瑾,巩万里,田秀华.黑天鹅雏鸟生长发育研究[J].野生动物.2013

[6].汪青雄,杨超,刘铮,胡彩娥,肖红.陕西红碱淖遗鸥育雏行为和雏鸟生长[J].动物学杂志.2013

[7].赵芳菊.不同地区笼养大天鹅繁殖期昼间行为及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8].于同雷,王修华,郭延蜀.四川南充市郊区白鹭雏鸟的生长发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杨平,孙鹏,邹畅林,王波,于国海.斑嘴鸭人工孵化技术及雏鸟的生长发育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2

[10].石红艳,徐志林,游章强,唐中海,杨丽红.普通夜鹰的繁殖习性及雏鸟的生长发育[J].四川动物.2012

标签:;  ;  ;  ;  ;  

雏鸟生长论文-杨茹心,吴剑峰,马芳菲,石辰茜,史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