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东省城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服务满意度,户籍改革,新型城镇化,倾向得分匹配
山东省城镇论文文献综述
刘浩,马琳[1](2019)在《城镇户口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将居民户籍细分为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两个维度,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和有序统计回归方法探讨居民户口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果推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居民之间、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居民之间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有明显差异,本地户口和城市户口居民满意度普遍低于外地户口和农村户口。落户本地户口或落户城市户口所带来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回报是负向的,本地户口和城市户口并不能明显提高市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单纯依靠放宽落户条件等户籍制度改革并不能明显提高城市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满意度,更重要的是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张林,张军龙,刘凯,张帆[2](2019)在《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选取山东省17个地市2007-2016年社会经济指标,将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环境约束下城镇化效率时空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十年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处于边缘过渡时期,形成沿海有效发展地带,地区发展差异较大,青岛市城镇化效率最高为1.334,莱芜市最低为0.502;2)根据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威海市、菏泽市、枣庄市、日照市、滨州市和莱芜市为稳定型城市,泰安市、临沂市和德州市为波动型城市,烟台市、潍坊市和聊城市为上升型城市,济宁市和淄博市为下降型城市;3)城镇化效率影响因素多元化,人口素质、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有利于城镇化效率的提升,政府措施无显着影响,市区规模对其有显着负向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当前城镇化效率问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彪[3](2019)在《基于山东省迁移人口教育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迁移人口的受教育情况,得出总体的教育特征,建立了一个教育产出模型来衡量山东省迁移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结论,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增长率是与迁移人口教育特征密切关联的。(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71期)
吴云青,王多多,郭佳[4](2019)在《基于ESDA的山东省四维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山东省人口、土地、经济与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市的城镇化都处于中度及以上协调发展状态;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存在显着的正空间自相关特点,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均质性区域明显多于异质性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同时存在;H-H聚集类型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鲁中地区,H-L聚集类型区内只有济南市;L-L聚集类型区、L-H聚集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和鲁南地区。(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张东玲[5](2019)在《新型城镇化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经验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有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采用2007-2016年山东省17地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城镇化溢出效应及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生态、社会和城乡融合五个维度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农业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空间区域演化和集聚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新型城镇化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各地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着;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对本地市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着,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加之缺乏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使得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对周边地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辛宗斐,彭文龙,吕晓[6](2019)在《山东省土地财政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表征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求取指标权重计算山东省2000—2015年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山东省土地财政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及其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山东省土地财政与城镇化间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提高,耦合关系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属于高度协调。(2)山东省中部地区土地财政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较高,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异较小,地区内部各地市之间差异相对较大。(3) 2000—2015年间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年均增长率为1.679%,中部地区为1.737%,西部地区为1.586%。(本文来源于《土地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李瑞波[7](2019)在《物探技术在山东省威海城镇化扩展区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述山东地质六队以服务于威海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为目标,开展城镇化扩展区叁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城市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性调查,借助于物探常规电法查明扩展区内主要位置的基岩面起伏特征及其大体深度,探寻区域内米山断裂、米山次级断裂以及其他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垂向上的赋水情况。(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丁立,程钰,王建事[8](2019)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生态化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平均得分低于产业生态化水平平均得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差异较大;(2)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度呈上升态势,中低强度耦合类型数量减少,高强度耦合类型数量增加;(3)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度呈增加趋势,濒临失调类型数量下降,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数量上升。结合研究结果,从城市规划、资源配置、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硕,符雅乾[9](2019)在《山东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山东省十七地市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选取协调度模型,合理划分协调度等级,根据已有模型和数据建立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土地城镇化指数、人口城镇化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协调发展度等,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定量的判定山东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情况,论证山东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十七个地级市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大致分为叁个水平,即协调型、过渡型和不协调型。即使在同一种协调情况下,其土地与人口指数的大小关系也存在差异,大部分城市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大于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S1期)
范东雨[10](2019)在《山东省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工业化发展带来了严重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人们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和检讨,寻找能够构筑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新型工业模式,工业生态化发展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国际工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破坏,新型城镇化的提出让人们更加关注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其生态内涵。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密切互动影响关系,研究工业生态化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提高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水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山东省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其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首先综述国内外关于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现状,了解相关概念理论的内涵;其次构建了山东省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角度,分析2006-2017年山东省工业生态化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时间维度研究发现,2006-2017年,山东省的工业生态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皆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中工业生态化发展趋势存在略微的波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近乎直线。2006-2017年山东省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都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不断在提高,协调等级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变化。(2)从空间维度以2006年、2011年、2017年为研究节点,发现山东省除滨州外的其余地市工业生态化水平得分随时间的发展不断升高,各地市的得分有差异,但叁个年份各地市得分的极差值逐年在缩小,从这一角度说明各地市的工业生态化的空间差异在缩小。从各地市工业生态化水平得分排序来看,除淄博、临沂、聊城、滨州四个城市外,其余地市在叁个年份中位次变化不大;在叁个年份中排名在前六位的几乎始终为青岛、东营、威海、济南、烟台、淄博六市,排在中间位置的始终有潍坊、泰安、枣庄叁市,排在后位的始终有日照、菏泽、莱芜叁市。根据等分原则,将各地市的工业生态化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各地市的工业生态化水平由2006年的“较低水平、中等水平、较高水平”转变为2017年的“中等水平、较高水平、高水平”,工业生态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鲁中地区的济南和淄博,水平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鲁南地区以及鲁中的莱芜。(3)从空间维度以2006年、2011年、2017年为研究节点,发现山东省17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呈不断上升之势,各地市的得分存在空间差异,叁个年份各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的极差值在增大,说明各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在增大。从各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排序来看,各地市在叁个年份中位次变化不大,排名在前六位的城市始终为青岛、东营、威海、济南、烟台、淄博等城市,排在中间位置的始终有潍坊、莱芜、泰安、日照这四个城市,排在末位的始终有济宁、聊城、菏泽叁个城市。2006年到2017年各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等级由“较低水平、中等水平”转变为“中等水平、较高水平、高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水平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鲁西、鲁西南地区。总结得出各地市的工业生态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大部分地市来说,工业生态化水平排位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排位相似,并且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相对一致性。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更大,与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致性更强。(4)从空间维度研究发现,2006年到2017年,山东省各地市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提升,2006年各地市的耦合协调类型为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2017年各地市的耦合协调类型变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山东省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与各地市的工业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有密切关系,工业生态化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时较高的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也较高。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水平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鲁南地区以及鲁中地区的莱芜。根据各地市的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数值进行位次排序,发现在叁个年度的排序中,绝大部分地市的位次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虽然各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都在提升,但各地市的发展差距难以逾越。将2017年济南与莱芜数据合并,以此研究济南行政区划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发现数据合并后其余地市没有太大变化,济南的工业生态化水平得分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得分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数值都有所下降,工业生态化水平与耦合协调水平在全省排序下降了一个位次,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位次没有变动。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山东省城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选取山东省17个地市2007-2016年社会经济指标,将城镇化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分析环境约束下城镇化效率时空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十年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处于边缘过渡时期,形成沿海有效发展地带,地区发展差异较大,青岛市城镇化效率最高为1.334,莱芜市最低为0.502;2)根据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济南市、青岛市、东营市、威海市、菏泽市、枣庄市、日照市、滨州市和莱芜市为稳定型城市,泰安市、临沂市和德州市为波动型城市,烟台市、潍坊市和聊城市为上升型城市,济宁市和淄博市为下降型城市;3)城镇化效率影响因素多元化,人口素质、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有利于城镇化效率的提升,政府措施无显着影响,市区规模对其有显着负向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解决当前城镇化效率问题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东省城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浩,马琳.城镇户口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9
[2].张林,张军龙,刘凯,张帆.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城镇化效率及影响因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彪.基于山东省迁移人口教育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4].吴云青,王多多,郭佳.基于ESDA的山东省四维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张东玲.新型城镇化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山东省17地市的经验数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辛宗斐,彭文龙,吕晓.山东省土地财政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时空格局[J].土地经济研究.2019
[7].李瑞波.物探技术在山东省威海城镇化扩展区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
[8].丁立,程钰,王建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9].王硕,符雅乾.山东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范东雨.山东省工业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