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寺庙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出版社,《寺庙道观》,历史文化学院
寺庙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我校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王颜博士《寺庙道观》一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校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王颜博士《寺庙道观》一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专门介绍西安历史的丛书《西安小史》中的一部。全书介绍了曾经在西安地区建立的105个影响较大的宗教寺观。具体内容包括寺观的起始、沿革、变迁以及建筑特点、宗教理论等,对了解和探究西安地区的宗教文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西安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大都城,其宗教文化非常发达,在历史上有许多世界性的宗教都在这里传(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芝兰,廖倩[2](2018)在《基于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寺庙景观提质设计研究——以乐山市乌尤寺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寺庙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是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促进积极健康的旅游态势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从寺庙景观环境管理保护的专项角度出发,通过中国相关立法对环境要素管理保护的定义与比较,分析环境管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联,并落实在项目的实践应用设计中。这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为这一策略提供依据,并对今后乐山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的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刘艺娟,李鹏宇[3](2018)在《浅析洛阳寺庙园林发展历史及其环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园林不仅是我们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更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园林发展的过程中,寺庙园林作为异军突起的一支,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共同构成了我国叁大园林体系。凭借独特的景观营造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寺庙园林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洛阳的寺庙园林的发展是我国寺庙园林发展的一个缩影,研究它的发展变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洛阳的文化历史底蕴,更是有利于我们当代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9期)
赵焱[4](2017)在《浅谈寺庙环境规划设计理念——以包头市昆都仑召庙园林环境改造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是人们朝圣寄思、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体验生活的场所,寺庙的园林环境影响着寺庙的品质,文章以昆都仑召庙为例,对寺庙的环境规划设计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7年27期)
汤妍[5](2017)在《沈阳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作为宗教文化传播的载体,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沈阳地区的寺庙丰富了城市形象,延续着城市历史建筑遗产的文脉,继承和弘扬了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也体现了每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和建筑艺术。沈阳地区宗教传入时间相对较晚,明清时期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清代到达鼎峰。目前,对于沈阳地区宗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宗教的发展史、文化、教理和教义等方面,却很少涉及到寺庙的景观环境方面。本文试从风景园林学的专业角度出发,以构建风景园林的各个要素为切入点,对沈阳地区现存以及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寺庙的历史沿革、现状、分布情况、环境空间布局、建筑形制、景观环境特征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对沈阳地区寺庙的保护和利用的现状、成就、不足等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作为对前人研究的重要补充,为沈阳地区寺庙的保护、修缮、复建和发展等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本论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各类宗教、宗教建筑和环境的概况,通过现场勘测、摄影、访谈等多种调研手段,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沈阳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寺庙进行重点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沈阳地区寺庙历史发展沿革的研究。沈阳地区的宗教发展起步较晚,在明清时期才逐渐兴盛,清代是寺庙发展的全盛时期。受盛京文化和流人文化的影响,清盛京的文化呈多元化的特征,这也间接影响了寺庙的多元化发展,这一时期的寺庙类型也最为丰富。发展到现阶段,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沈阳地区寺庙相较于清代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对沈阳地区各类寺庙景观环境的空间研究。清代寺庙多择址于城市中心或近郊,山地寺庙较少。现代受旅游的带动,山地的风景区内的寺庙逐渐增多。清代寺庙在沈阳地区的分布特征为以皇城为中心呈放射状;现阶段寺庙的分布特征为寺庙在城市中心分布较为集中,并向周边少量扩散。沈阳地区的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更具有政治色彩,它的兴衰受统治阶级个人喜好的影响最为直接,并且对沈阳的城市建设产生一定影响。(3)对沈阳地区寺庙的景观环境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沈阳地区的寺庙景观环境受寒地气候和地域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总体呈多元化发展特征。寺庙通过建筑景观、植物景观、道路广场以及宗教构成寺庙的的景观环境,建筑景观、植物景观地域化特征明显,建筑规制、布局方式和植物种类相较其他地区较为单一,但色彩较为丰富,更加注重冬季观景效果,同时也在景观环境的各个构成要素中都体现了宗教氛围。(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7-03-01)
杨雪,王军,宋桂杰[6](2017)在《关中地区城市型与山林型寺庙园林环境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地区是我国佛、道两教的发祥地,寺庙分布相当广泛。历史上,关中地区以长安为中心,城市型寺庙分布较多。同时,由于关中外围依托黄土高原沟壑和秦岭山脉,具有丰富的山地环境资源,也产生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山林型寺庙景观。该文用比较的方法对关中地区的城市型和山林型寺庙景观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从选址环境、空间布局特点、空间序列、空间处理手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比较,得出关中地区城市型和山林型寺庙景观在这几方面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7年01期)
庄晓敏,许贤书[7](2017)在《寺庙园林空间的宗教氛围营造研讨——以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宗教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观规划,以威惠庙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场地环境景观的规划思路,并对规划用地进行了重新布局,最后从园林布局、山水营建、草木选择搭配叁个方面探讨了寺庙园林空间中宗教氛围的营造。(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7年01期)
梁虎[8](2017)在《城市地标性寺庙周围环境优化分析——以福州白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保留下来的地标性寺庙是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物质体现。在城市快速建设中,大量现代物质元素严重影响了寺庙标志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视觉感知。基于城市地标应具备标识性和导向性的属性,地标性寺庙视觉感知需满足可见、可达、视景美观叁项目标。在分析寺庙景观特质及城市环境对视觉感知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地标性寺庙周围环境的优化措施,包括不规则圆面视域构建、区段化视景处理、多层面观赏组织叁方面,运用量化分析,完善地标物周围环境的优化处理。通过对福州白塔周围环境的优化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成果可为其他历史建筑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连乐桐,肖雨佳,吕恒志,苏瑞萁[9](2015)在《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研究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以广汉霍家庵、龙居寺和成都文殊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意境营造方面别具一格。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和人所处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四川广汉和成都一些寺院园林的植物配置、水景设置、楹联匾额进行调研分析,找到了寺庙园林在意境营造方面一些独特而成功的造园手法,为现代景观在意境营造方面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5年01期)
余维君,许建春[10](2015)在《安徽九华山寺庙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山上众多寺庙各依山势,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环境艺术.以九华山寺庙建筑与环境艺术为中心,从选址、设计、美学等角度出发,对环境与建筑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借鉴与汲取其设计精华.(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寺庙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寺庙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是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旅游资源、促进积极健康的旅游态势的重要策略之一。研究从寺庙景观环境管理保护的专项角度出发,通过中国相关立法对环境要素管理保护的定义与比较,分析环境管理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联,并落实在项目的实践应用设计中。这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为这一策略提供依据,并对今后乐山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的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寺庙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我校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王颜博士《寺庙道观》一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2].刘芝兰,廖倩.基于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寺庙景观提质设计研究——以乐山市乌尤寺景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
[3].刘艺娟,李鹏宇.浅析洛阳寺庙园林发展历史及其环境特征[J].现代园艺.2018
[4].赵焱.浅谈寺庙环境规划设计理念——以包头市昆都仑召庙园林环境改造设计为例[J].居舍.2017
[5].汤妍.沈阳地区寺庙景观环境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
[6].杨雪,王军,宋桂杰.关中地区城市型与山林型寺庙园林环境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17
[7].庄晓敏,许贤书.寺庙园林空间的宗教氛围营造研讨——以漳浦县威惠庙环境景规划为例[J].福建建筑.2017
[8].梁虎.城市地标性寺庙周围环境优化分析——以福州白塔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7
[9].连乐桐,肖雨佳,吕恒志,苏瑞萁.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研究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以广汉霍家庵、龙居寺和成都文殊院为例[J].四川建筑.2015
[10].余维君,许建春.安徽九华山寺庙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