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变交流论文-税琳琳

行为改变交流论文-税琳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改变交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坦福,国家科学院院士,伯克利,发散思维

行为改变交流论文文献综述

税琳琳[1](2014)在《斯坦福的创意课》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多数人都相信,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乔布斯这种天生的创新者,他们天赋异禀,右脑发达,直觉敏锐,善于发散思维,而我们普通人通常是左脑发达,擅长逻辑推理和科学演算,创造性思维能力则较弱。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创造力并非与生俱来(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4-05-18)

何江江[2](2009)在《工作场所中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策略的形成性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艾滋病流行已成为全球危机,也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其蔓延趋势已呈现从农村向城市,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传播的新趋势,作为桥梁人群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处在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中。《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指出,对农民工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明显不足,一些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目标人群不明确,缺乏宣传教育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为依托,以行为改变交流为理论基础,进行形成性评估,为制定更好的农民工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依据。目的:了解工作场所内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的真实情况,有效地制定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的信息、主题和沟通渠道,为开展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提供依据,促进工作场所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中,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调查对象,采用电脑和纸质两种形式的企业员工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定性研究中,通过目的性抽样选择访谈对象,使用关键人物访谈,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定性资料,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根据逻辑相似性,归入所属的各种不同主题中,再利用主题分析法和分析性比较等方法归纳整理。结果:问卷调查了云南、广东和安徽3省的13家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共2771人,其中1013名城镇职工(对比人群),1758名农民工。定性访谈了5个试点行业的农民工、企业管理人员或卫生部门人员,共计131名。定量分析结果:1)艾滋病知识水平:受访农民工中,不能完全知晓艾滋病的叁条传播途径占42.15%;能完全识别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仅有6.48%;完全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仅有12.29%;其中,31.34%的不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70.48%认为打喷嚏、咳嗽能传播艾滋病,62.68%认为共用餐具能传播艾滋病。且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各指标均低于对比人群。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收入水平对艾滋病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流动性等将是提高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重点考虑因素。采矿业,建筑业和服装制造业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2)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持完全不接纳态度的受访农民工占13.71%。其中,不愿意接受感染者提供的服务的占76.17%,不愿意和他们共住的占73.55%,近60%的人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其歧视程度均高于对比人群。艾滋病相关歧视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性别和工作类别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矿业和建筑业的歧视程度较高。3)高危行为:3个月内,有过性行为的农民工中发生高危行为的比例为23.19%,半数没有使用安全套,明显高于对比人群。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和劳动力市场的待就业工人的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定性分析结果—行业特征不同,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有所差异,其共性结果为:·提及出门打工与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经济保障和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有关:没有意识到规划未来;对收入的稳定性、家人幸福、健康、安全等表达了相似的担心;·相对于企业的正式职工,农民工很难享有全面的医疗保险。·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和计算机网络。社会网络主要是“老乡”(同伴)。企业的沟通渠道有自身的宣传培训计划与设施,职业安全会,工会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农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且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深层根源可能与人们对性和吸毒行为的负面评价相关。·工作场所周边存在一些娱乐场所,其中有农民工发生商业性交易的现象;青年男女农民工均对婚前性行为持容忍态度;男性农民工使用安全套的主要障碍是,认为使用安全套,感觉没有购买到真正的服务;以及朋友/同事的影响和安全套可及性。·企业层面上尚没有制定艾滋病相关政策,提供相关艾滋病信息和服务也较少,对性病艾滋病治疗检测方面的信息存在空白。·企业管理层对艾滋病教育表示支持态度;社区层次上,存在潜在的伙伴机构;艾滋病相关的国际准则,国家和省级政策能为工作场所艾滋病政策制定提供支持。结论与建议: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羞辱和歧视非常普遍,且高危行为发生较多。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别,民族,婚姻状况和收入水平等特征的农民工,其艾滋病风险程度不一。综合考虑目标群体的价值观,理想,社会网络和生活行为习惯等,以及所在地艾滋病疫情与政策,行业特征,工作场所/社区的活动及周边环境,和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识别出农民工中最高风险的目标群体,确定行为改变交流干预的机会和资源,制定农民工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策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0)

王曙光[3](2008)在《MSM持续安全性行为挑战“行为改变交流”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持久的行为改变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多途径的非随机抽样方法,将420名MSM者划分为"行为改变交流(BCC)安全套促进组"(同志人群)、"亚文化社会促进组"(小弟人群)、"对照组"(混合人群)3个组,以分阶段横断面跟踪调查方法评估2002-2005年干预效果的持续性。结果对过去6个月曾有过男性性伴的410名MSM进行分析,干预5个月后"与临时性伴肛交总是使用安全套"这一行为改变的核心指标的增长率,在接受干预的两个组中均有变化(47.4%~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和24个月后,对同一指标测试发现,"BCC安全套促进组"的变化放缓并开始下降(5%~-9.3%,P<0.01),而"亚文化社会促进组"却是持续缓慢地增长(7.6%~9.4%,P<0.01)。结论同伴教育的BCC作为行为改变广泛采用的模式近来已受到质疑,只有与作用于群体亚文化改变的社会促进模式相结合才能使行为改变具有意义,应探索行为改变更为持续有效的"亚文化社会促进"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08年04期)

农丽萍,何波,黄秋梅,何香新[4](2007)在《在越南籍暗娼中开展行为改变交流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适合凭祥市情况的针对越南籍暗娼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的服务模式。方法启动健康门诊及活动中心,开展发放宣传资料、安全套等外展活动,建立健全规范化性病门诊,召开娱乐场所业主协调会,开展针对越南籍暗娼的行为改变交流、督导等活动。结果截止2006年12月31日,接受外展服务的越南籍暗娼共313名(2 03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 602份,安全套11 789只,联系卡1 804张。开展了9次暗娼行为改变交流,10次免费体检,累计共有257名(372人次)暗娼来参加检查。143名妇检结果:检出霉菌性阴道炎7例,感染率为4.89%,淋病1例,感染率为0.69%。114名抽血检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2例,感染率为1.75%,梅毒4例,感染率为3.51%。结论开展针对越南暗娼的综合卫生服务工作,可改变暗娼的高危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07年S1期)

高云,王曙光,张胜康[5](2005)在《参与式交流策略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易感行为改变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利用参与式交流的社会理论,去探索男—男性关系人群的有效的行为改变模式。方法:研究以不同形式的同伴教育方式,进行行为改变的分阶段横断面跟踪调查的控制测量设计。351名男同性恋者的非随机样本被设计为前后对照的3个组:“自我促进组”,“社会促进组”和未实施干预的“对照组”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采用参与式交流策略对促进男—男性关系人群安全性实践有着非常显着的效果。结论:回应艾滋病流行,行为改变策略,必须超越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心理学和一般社会学基础上的传媒干预模式,而特别强调目标人群的主体性地参与的策略,以通过发展文化适当性,提高干预的效果。这一过程几乎在所有国家的艾滋病防治运动中,进行着尝试与实践。(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05年11期)

行为改变交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艾滋病流行已成为全球危机,也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其蔓延趋势已呈现从农村向城市,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传播的新趋势,作为桥梁人群的进城务工人员将处在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中。《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7)》指出,对农民工群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明显不足,一些宣传教育活动针对性不强、目标人群不明确,缺乏宣传教育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中国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为依托,以行为改变交流为理论基础,进行形成性评估,为制定更好的农民工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依据。目的:了解工作场所内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的真实情况,有效地制定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的信息、主题和沟通渠道,为开展工作场所艾滋病教育项目提供依据,促进工作场所针对农民工的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中,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获取调查对象,采用电脑和纸质两种形式的企业员工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定性研究中,通过目的性抽样选择访谈对象,使用关键人物访谈,个人深度访谈和焦点组讨论等方法收集定性资料,并利用Excel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根据逻辑相似性,归入所属的各种不同主题中,再利用主题分析法和分析性比较等方法归纳整理。结果:问卷调查了云南、广东和安徽3省的13家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共2771人,其中1013名城镇职工(对比人群),1758名农民工。定性访谈了5个试点行业的农民工、企业管理人员或卫生部门人员,共计131名。定量分析结果:1)艾滋病知识水平:受访农民工中,不能完全知晓艾滋病的叁条传播途径占42.15%;能完全识别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仅有6.48%;完全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仅有12.29%;其中,31.34%的不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途径传播,70.48%认为打喷嚏、咳嗽能传播艾滋病,62.68%认为共用餐具能传播艾滋病。且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各指标均低于对比人群。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收入水平对艾滋病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流动性等将是提高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重点考虑因素。采矿业,建筑业和服装制造业的艾滋病知识水平较低。2)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持完全不接纳态度的受访农民工占13.71%。其中,不愿意接受感染者提供的服务的占76.17%,不愿意和他们共住的占73.55%,近60%的人不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其歧视程度均高于对比人群。艾滋病相关歧视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此外,性别和工作类别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矿业和建筑业的歧视程度较高。3)高危行为:3个月内,有过性行为的农民工中发生高危行为的比例为23.19%,半数没有使用安全套,明显高于对比人群。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和劳动力市场的待就业工人的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定性分析结果—行业特征不同,农民工的基本情况有所差异,其共性结果为:·提及出门打工与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经济保障和获得好的工作机会有关:没有意识到规划未来;对收入的稳定性、家人幸福、健康、安全等表达了相似的担心;·相对于企业的正式职工,农民工很难享有全面的医疗保险。·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报纸和计算机网络。社会网络主要是“老乡”(同伴)。企业的沟通渠道有自身的宣传培训计划与设施,职业安全会,工会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农民工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且艾滋病相关羞辱和歧视的深层根源可能与人们对性和吸毒行为的负面评价相关。·工作场所周边存在一些娱乐场所,其中有农民工发生商业性交易的现象;青年男女农民工均对婚前性行为持容忍态度;男性农民工使用安全套的主要障碍是,认为使用安全套,感觉没有购买到真正的服务;以及朋友/同事的影响和安全套可及性。·企业层面上尚没有制定艾滋病相关政策,提供相关艾滋病信息和服务也较少,对性病艾滋病治疗检测方面的信息存在空白。·企业管理层对艾滋病教育表示支持态度;社区层次上,存在潜在的伙伴机构;艾滋病相关的国际准则,国家和省级政策能为工作场所艾滋病政策制定提供支持。结论与建议: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羞辱和歧视非常普遍,且高危行为发生较多。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别,民族,婚姻状况和收入水平等特征的农民工,其艾滋病风险程度不一。综合考虑目标群体的价值观,理想,社会网络和生活行为习惯等,以及所在地艾滋病疫情与政策,行业特征,工作场所/社区的活动及周边环境,和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识别出农民工中最高风险的目标群体,确定行为改变交流干预的机会和资源,制定农民工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改变交流论文参考文献

[1].税琳琳.斯坦福的创意课[N].经济日报.2014

[2].何江江.工作场所中进城务工人员艾滋病行为改变交流策略的形成性评估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王曙光.MSM持续安全性行为挑战“行为改变交流”模式[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

[4].农丽萍,何波,黄秋梅,何香新.在越南籍暗娼中开展行为改变交流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

[5].高云,王曙光,张胜康.参与式交流策略与男同性恋艾滋病易感行为改变的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05

标签:;  ;  ;  ;  

行为改变交流论文-税琳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