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沙丘演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布齐沙漠东段,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演替
沙丘演替论文文献综述
于洁,高丽,闫志坚,王育青[1](2015)在《库布齐沙漠东段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库布齐沙漠东段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和流动沙丘样地,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沙丘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丘土壤种子库共出现9科22种植物,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56.3%~66.7%;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为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0~20cm土层密度分别为2275.56±304.51粒/m2、2099.26±364.45粒/m2、1183.71±194.03粒/m2;土壤种子库密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明显降低,主要集中在0~5cm土层,占全部种子库的68.6%~80.1%;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之间相似性低,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29~0.48,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之间的相似性较高,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5~0.70,处于中等相似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赵艳云,陆兆华,刘京涛,夏江宝[2](2014)在《海岸沙丘植物群落分布、适应性和演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沙丘植物分布在海陆交错带,在岸线防护和维持沙丘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水文、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在生境条件日益恶劣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海岸沙丘植物处在破坏压力大增、恢复困难的境地。掌握海岸沙丘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适应机理和恢复机制,是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综述研究表明,海岸沙丘的气候特征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和演替的第一要素;沙质土壤粒径较粗,通透性较大,水分和养分持蓄能力较弱,白天受热快、日灼、水分蒸发强烈和夜间降温迅速等土壤环境特点,是决定沙质海岸植物存活的另一因素;海陆交接的特殊环境和沙丘发育过程,导致沙丘形状、面积、高度、起伏特性、移动特点、海岸地理位置和陆源生物流等的生境片段化,是限制沙丘基因物种流的重要因子;此外,经济浪潮推动下的人类活动更是深深影响着海陆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改变着海岸沙丘的原有生境、植被格局和演替模式。海岸沙丘天然植物种类相对匮乏,种群单一,优势种明显,层次结构简单,外貌季相变化明显,微生境差异导致植物群落斑块化突出。大多数海岸沙丘植被系统中,优势植物是一年生到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在热带海岸也有小范围的雨林植物分布。不同海岸生境中,沙丘植物衍生了相应的行为、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受干扰的方式、强度、频率会影响演替的进程、速度以及方向,且逆向演替易于发生,并恢复困难。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沙丘植物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关注的前提下,海岸沙丘植被格局及与环境因素关系、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更替的驱动力分析、植物适应机理探讨、适生物种的筛选和恢复效果等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沙丘植物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维持沙丘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3](2007)在《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阶段(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均以一年生植物为主.流动和半流动沙丘土壤种子库密度约为90和364粒/m2,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种子密度显着增加到723和8 880粒/m2.沙丘演替阶段种子密度的时间动态和土壤种子垂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半流动沙丘无显着差异(P>0.05),固定半固定沙丘则有显着差异(P≤0.002);固定半固定沙丘的植物种子表现为持久土壤种子库类型Ⅲa,并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种子密度显着下降.沙丘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与植物在地上植被中出现的频度具有显着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568.(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张企曾,王广钦[4](1962)在《豫东沿河沙地沙丘区的植物演替和固沙造林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豫东沿河沙地的自然情况 (一)气候豫东沙区属森林草原地带,其气候特点是夏秋两季炎热而多雨,冬春寒冷干旱而多风。年雨量变幅在350—950毫米之间,平均年降雨量为600—700毫米。雨季在7、8两月,其降雨量占全年的44%。年蒸发量平均为1131毫米,为降雨量的一倍左右,而3-6月,蒸发量特大,约为同一时期降雨量的2.8倍。年平均温度为14℃,最低平均温度—5.7℃,1月份极端最低温为-17.9℃,最高平(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1962年02期)
沙丘演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岸沙丘植物分布在海陆交错带,在岸线防护和维持沙丘的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水文、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服务功能。在生境条件日益恶劣和人类活动干扰日趋频繁的情况下,海岸沙丘植物处在破坏压力大增、恢复困难的境地。掌握海岸沙丘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适应机理和恢复机制,是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综述研究表明,海岸沙丘的气候特征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和演替的第一要素;沙质土壤粒径较粗,通透性较大,水分和养分持蓄能力较弱,白天受热快、日灼、水分蒸发强烈和夜间降温迅速等土壤环境特点,是决定沙质海岸植物存活的另一因素;海陆交接的特殊环境和沙丘发育过程,导致沙丘形状、面积、高度、起伏特性、移动特点、海岸地理位置和陆源生物流等的生境片段化,是限制沙丘基因物种流的重要因子;此外,经济浪潮推动下的人类活动更是深深影响着海陆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改变着海岸沙丘的原有生境、植被格局和演替模式。海岸沙丘天然植物种类相对匮乏,种群单一,优势种明显,层次结构简单,外貌季相变化明显,微生境差异导致植物群落斑块化突出。大多数海岸沙丘植被系统中,优势植物是一年生到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在热带海岸也有小范围的雨林植物分布。不同海岸生境中,沙丘植物衍生了相应的行为、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该地区不同植物群落受干扰的方式、强度、频率会影响演替的进程、速度以及方向,且逆向演替易于发生,并恢复困难。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沙丘植物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关注的前提下,海岸沙丘植被格局及与环境因素关系、各演替阶段植物群落更替的驱动力分析、植物适应机理探讨、适生物种的筛选和恢复效果等的研究对于深入开展沙丘植物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维持沙丘的稳定性和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丘演替论文参考文献
[1].于洁,高丽,闫志坚,王育青.库布齐沙漠东段不同演替阶段沙丘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15
[2].赵艳云,陆兆华,刘京涛,夏江宝.海岸沙丘植物群落分布、适应性和演替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2014
[3].李雪华,韩士杰,宗文君,李晓兰,蒋德明.科尔沁沙地沙丘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4].张企曾,王广钦.豫东沿河沙地沙丘区的植物演替和固沙造林问题[J].林业科学.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