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塑性能论文-冯国东,贾普友,汤慧敏,张猛,胡云

增塑性能论文-冯国东,贾普友,汤慧敏,张猛,胡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塑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豆油脂肪酸多酯,油脂基增塑剂,机械性能,环氧大豆油脂肪酸甲酯

增塑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冯国东,贾普友,汤慧敏,张猛,胡云[1](2019)在《大豆油脂肪酸多酯的制备及其对PVC增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豆油为起始原料,经过环氧化、酯交换等反应制得环氧大豆油脂肪酸甲酯(ESAO);然后,ESAO、醋酸和醋酸酐"一锅法"反应制备出大豆油脂肪酸多酯(SF-PE)。GC分析表明:ESAO中的甲酯大于96%;IR、~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表征,证明了SF-PE被成功合成;TG分析表明SF-PE的热稳定性能要优于ESAO。对比分析了以SF-PE、ESAO、环氧大豆油(ESO)和市售环氧脂肪酸甲酯(EFAM)作为增塑剂制备PVC制品的机械性能、动态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用树脂量50%的SF-PE增塑PVC样品的拉伸强度为19 MPa,邵氏硬度为90.2,综合机械性能优于其他3种增塑剂,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26.4℃;SF-PE增塑PVC样品的耐低温性能优于ESO;热稳定性与ESAO相当,要优于EFAM,但是不及ESO。(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季淑芳,卢晓彤,高传慧,武玉民[2](2019)在《有机硅改性聚丁二酸己二醇酯的增塑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羟基硅油对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HS)进行改性,制备出有机硅改性聚酯增塑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HS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VC(聚氯乙烯)/PHS和PVC/MPHS复合材料,研究PVC/PHS、PVC/MPH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迁移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PVC/MPHS共混物中,因为增塑剂MPHS中的极性基团Si—O—Si和CO与PVC中的α—H形成了氢键,所以FT-IR光谱中的CO吸收峰和XPS分析中的Si—O键能向更低的位置偏移。力学测试表明:改性后的增塑性能高于改性前的增塑性能,且增塑效率最高提高了51.72%,添加羟基硅油物质的量为丁二酸物质的量的5%(MPHS-2)时,扯断伸长率达到了233.43%,高于DOP的扯断伸长率192.03%。耐迁移测试表明:MPHS的耐迁移性能优于PHS的耐迁移性能,并且远远高于DOP的耐迁移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杨勇,贾海峰,王文霞,王志鹏,朱锦[3](2019)在《对羟基肉桂酸酯类增塑剂烷基链长度变化对PVC增塑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对羟基肉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生物基增塑剂,研究了此类增塑剂烷基链长度变化对聚氯乙烯(PVC)的增塑效率、热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当对羟基肉桂酸酯类增塑剂左侧烷基碳链由9个缩短为3个,增塑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28.7℃下降到19.0℃,断裂伸长率则由194.7%增加到237.0%。因此,缩短此类增塑剂烷基链长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增塑效率。然而,缩短增塑剂烷基链长度会导致其相对分子量降低,最终会使增塑PVC的热稳定性和耐久性变差。此外,对羟基肉桂酸酯类增塑剂的综合性能可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相媲美,具有替代此类石油基增塑剂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李科,蒋剑春,聂小安,陈洁[4](2018)在《环氧低热油的制备及其增塑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常用来合成环氧大豆油和环氧脂肪酸甲酯的大豆油为原料,运用GC-MS联用仪测定了其组成及含量,并通过酯交换、环氧化等工艺合成了具有环氧结构的环氧长短链酰基甘油酯(环氧低热油);并对其作为聚氯乙烯增塑剂的各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8.5%,当其与叁乙酸甘油酯在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情况下可得到以二脂肪酸单乙酸酯为主要成分的低热油;此外,通过物化性能、动态热机械分析、薄膜拉伸、热重-红外-质谱及热分解动力学等手段分析,结果表明环氧低热油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77℃,低于环氧大豆油的6.13℃;其断裂伸长率为370.56%,也高于环氧大豆油321.11%;与环氧脂肪酸甲酯相比具有更高的闪点、较少的加热减量和更优良的热稳定性。所以环氧低热油是一种较为优良的增塑剂产品。(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S1期)

章立鹏,蒋平平,王迎春,闻月,郑付林[5](2018)在《耐热耐迁移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其对PVC增塑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4-环己烷二甲醇、戊二酸和2-丙基庚醇为原料,采用酯化缩聚法,以钛酸四正丁酯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新型的聚戊二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增塑剂。目标分子结构中含有六元脂环、线性碳链及酯基的多官能团组成,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对聚酯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酯作为增塑剂混合到聚氯乙烯(PVC)中,PVC/聚酯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为677.15%,而PV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在相同测试条件下为693.82%,聚酯与DOP在加入到PVC中的拉伸性能相差不大,但是,PVC/聚酯复合材料耐热性相对于PVC/DOP复合材料来说提高了158℃,并且在活性炭中的迁移性降低了16%;PVC/聚酯复合材料相对于PVC/DOP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迁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9期)

熊金标,涂亚鹏,李敬,万同[6](2016)在《PVA增塑性能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增塑剂与聚乙烯醇(PVA)共混配方,并进行熔融共混模压成型制备增塑PVA薄膜,通过对薄膜的力学性能、熔点、耐水性等性能进行测试,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复配增塑剂配方中蒸馏水、甘油、己内酰胺和二甲基亚砜的用量对薄膜拉伸强度、熔点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改性PVA的复配增塑配方中己内酰胺对拉伸强度影响程度最大,蒸馏水对熔点和吸水率的影响较大。较优的改性PVA复配增塑剂配方为:蒸馏水10 g,甘油10 g,己内酰胺20 g,二甲基亚砜8 g。(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贾普友,薄采颖,胡立红,周静,周永红[7](2014)在《聚癸二酸甘油单月桂酸酯的合成及其对聚氯乙烯增塑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油单月桂酸酯和癸二酸为原料,以钛酸正丁酯为催化剂,在180℃下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癸二酸甘油单月桂酸酯。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癸二酸甘油单月桂酸酯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并将该聚酯作为增塑剂与聚氯乙烯(PVC)热塑共混成型后,采用热重分析仪、万能拉力试验机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甘油单月桂酸和癸二酸的直接缩聚反应可以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癸二酸甘油单月桂酸酯;该聚酯增塑剂可以在PVC共混物整个热降解过程中提高其热稳定性;该聚酯增塑剂使PVC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由260.34%提高到319.01%,拉伸强度由24.55 MPa降低为13.08 MPa。(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4年12期)

张思[8](2014)在《PLA/PBS共混材料的增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己二酸(AA)、二甘醇(DEG)和己二酸(AA)、新戊二醇(NPG)进行酯化反应分别制得己二酸二甘醇(DEAP)和己二酸新戊二醇(NPAP),再进行酯化缩聚反应制得的据己二酸二甘醇-共聚-己二酸新戊二醇(PDNA)。利用红外光谱(IR)、’H核磁共振仪(NMR)对P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是预期的增塑剂。同时还选用了小分子型增塑剂一缩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DPGDB)、甘油叁乙酸酯(GTA)、甘油叁苯甲酸酯(GTB)。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旋转平板流变仪、电子万能实验机和热失重(TGA)、迁移实验研究这四种增塑剂对PLA/PBS共混材料的性能影响。经过DSC分析得到,四种增塑剂的Tg、Tm均随着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含量为25%时DPGDB、GTA和GTB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从54.8℃降到了25.2℃、22.5℃、25.4℃,说明这叁种小分子型增塑剂对PLA/PBS具有很好的增塑效果。XRD分析得到,当添入DPGDB时,共混体系结晶度提高,但GTA和GTB、PDNA随着含量增加到15%以后衍射峰的强度降低。SEM分析得到四种增塑剂含量25%时均出现相分离,PDNA和GTB(wtt%<15%)的相容性较好,GTA的相容性最差。流变测试表明复数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剪切黏度均随增塑剂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即为剪切变稀现象,同时粘流活化能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量为25%的GTB的下降为未增塑的1/10。通过力学性能的分析可知含量15%GTA的增塑效果最稳定且断裂伸长率值最大达到220.9%。热失重结果表明DPGDB的加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迁移实验分析可知,四种增塑剂的迁移率高低依次为乙醇、水、60℃热空气,迁移能力高低依次为GTA、DPGDB、GTB、PDNA。(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孙华圳,杨坡,范浩军,陈意[9](2014)在《环氧脂肪酸甲酯接枝改性PVC及其增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巯基与聚氯乙烯(PVC)氯原子的亲核反应将羧基引入PVC大分子链,再利用环氧脂肪酸甲酯与羧基之间的反应,通过化学键将其连接入PVC大分子链,实现对PVC内增塑.用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1H-NM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对改性产物进行了表征.FTIR、1H-NMR结果表明,环氧脂肪酸甲酯成功共价连接到了PVC大分子链上,接枝率为1.2 mol%;DSC测试结果显示,所采用的环氧脂肪酸甲酯改性PVC方法能有效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5.6 wt%的增塑剂可将PVC的Tg从81.4℃降至37.8℃;增塑剂耐溶剂抽出性与耐挥发性实验结果表明,环氧脂肪酸甲酯在测试时间内无损失,增塑剂迁移得到彻底抑制.(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米桢,聂小安,刘振兴,王义刚[10](2013)在《腰果酚基乙酸酯的合成及其增塑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碳链酚类化合物腰果酚为原料,研究了生物基增塑剂腰果酚基乙酸酯的合成及其增塑性能。结果表明,当增塑剂用量增加到10%,环氧树脂128/934固化体系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空白样分别增加了39.1%和185.8%。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相比,同等比例下,腰果酚基乙酸酯所在固化体系拉伸强度比DOP高38.1%,比DOTP高36.6%;断裂伸长率比DOP高145.9%,比DOTP高51.6%,体系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3.3℃,略低于DOP。腰果酚基乙酸酯是一种增塑性能类似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有望成为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3年05期)

增塑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羟基硅油对聚丁二酸己二醇酯(PHS)进行改性,制备出有机硅改性聚酯增塑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PHS改性前后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VC(聚氯乙烯)/PHS和PVC/MPHS复合材料,研究PVC/PHS、PVC/MPH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迁移性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在PVC/MPHS共混物中,因为增塑剂MPHS中的极性基团Si—O—Si和CO与PVC中的α—H形成了氢键,所以FT-IR光谱中的CO吸收峰和XPS分析中的Si—O键能向更低的位置偏移。力学测试表明:改性后的增塑性能高于改性前的增塑性能,且增塑效率最高提高了51.72%,添加羟基硅油物质的量为丁二酸物质的量的5%(MPHS-2)时,扯断伸长率达到了233.43%,高于DOP的扯断伸长率192.03%。耐迁移测试表明:MPHS的耐迁移性能优于PHS的耐迁移性能,并且远远高于DOP的耐迁移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塑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冯国东,贾普友,汤慧敏,张猛,胡云.大豆油脂肪酸多酯的制备及其对PVC增塑性能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2].季淑芳,卢晓彤,高传慧,武玉民.有机硅改性聚丁二酸己二醇酯的增塑性能[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杨勇,贾海峰,王文霞,王志鹏,朱锦.对羟基肉桂酸酯类增塑剂烷基链长度变化对PVC增塑性能的影响[J].塑料科技.2019

[4].李科,蒋剑春,聂小安,陈洁.环氧低热油的制备及其增塑性能[J].化工进展.2018

[5].章立鹏,蒋平平,王迎春,闻月,郑付林.耐热耐迁移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的合成及其对PVC增塑性能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8

[6].熊金标,涂亚鹏,李敬,万同.PVA增塑性能正交试验研究[J].塑料科技.2016

[7].贾普友,薄采颖,胡立红,周静,周永红.聚癸二酸甘油单月桂酸酯的合成及其对聚氯乙烯增塑性能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4

[8].张思.PLA/PBS共混材料的增塑性能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

[9].孙华圳,杨坡,范浩军,陈意.环氧脂肪酸甲酯接枝改性PVC及其增塑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4

[10].米桢,聂小安,刘振兴,王义刚.腰果酚基乙酸酯的合成及其增塑性能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3

标签:;  ;  ;  ;  

增塑性能论文-冯国东,贾普友,汤慧敏,张猛,胡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