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与合金钢论文-任刚,王建峰,刘志国,任根住,袁野

轧辊与合金钢论文-任刚,王建峰,刘志国,任根住,袁野

导读:本文包含了轧辊与合金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轧辊电渣钢,高合金钢,超低磷洁净钢控制技术,恒拉速

轧辊与合金钢论文文献综述

任刚,王建峰,刘志国,任根住,袁野[1](2019)在《冷轧辊电渣钢用合金钢连铸坯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轧辊电渣钢用合金钢连铸坯属于高碳高铬含钼高合金钢种,是集冶炼、连铸、缓冷处理为一体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河钢邯钢研发了采用转炉—精炼—连铸—铸坯缓冷工艺的冷轧辊电渣钢用合金钢连铸坯。采用转炉前期脱磷及钢包顶渣改质的超低磷洁净钢控制技术,基于"恒拉速"提高连浇炉数,通过增加喷铁粉装置及铸坯余热硬度控制法,高碳高合金铸坯质量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9年07期)

陈学文,张亚东,皇涛,王继业[2](2018)在《大型轧辊Cr5合金钢热压缩过程微观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型轧辊Cr5合金钢在热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r5合金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05~5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基于热压缩实验得到的数据,建立了Cr5钢的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CA)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CA程序。利用该CA程序计算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验证了Cr5合金钢动态再结晶CA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软件FORGE模拟了Cr5钢的热压缩过程,并将采集到的宏观场量导入所建立的CA程序中,以变形温度为1125℃、应变速率为0.1 s-1为例,采用该CA程序模拟了压缩试样不同变形区域的微观组织演变行为。结果表明,Cr5钢在热压缩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变形不均匀性,大变形区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达到30.16μm,自由变形区再结晶百分数达到64%,平均晶粒尺寸为40.24μm,难变形区还未达到再结晶临界应变,仍保有初始组织,仿真结果与实际金相照片吻合。(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韩继炜[3](2016)在《W6Mo5Cr4V2高速钢/35CrMo低合金钢复合轧辊包覆层和复合界面组织特征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轧辊是分别选用能够胜任轧辊工作层和辊芯不同工作条件和要求的特殊材质而制成的双金属复合材料,它能够同时满足轧辊对高耐磨性、高抗表面粗糙性和内部强韧性等优异性能的综合要求。目前,复合轧辊已经逐渐取代常规的单一材料制成的轧辊,是轧辊今后的发展趋势。固-液复合铸造法能将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结合起来,是当今复合轧辊制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复合轧辊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种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因此,对于包覆层和复合界面的研究成为复合轧辊研究的重中之重。本论文采用电渣结晶器快速冷却凝固W6Mo5Cr4V2高速钢熔体与电磁感应加热35CrMo低合金钢芯棒相结合的电磁感应液-固复合铸造方法制备了W6Mo5Cr4V2高速钢包覆层/35CrMo辊芯相结合的高速钢复合轧辊。选择W6Mo5Cr4V2高速钢包覆层和W6Mo5Cr4V2高速钢包覆层/35CrMo辊芯复合界面为研究对象,运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XRD)系统地研究了其在初始态时的显微组织,以及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温度变化后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观察了辊身包覆层由外至内的组织、元素和硬度变化;检测了复合界面的元素扩散以及基体的显微硬度;在自制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机上观察了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在此基础上探索了W6Mo5Cr4V2高速钢包覆层和复合界面组织特征及性能变化的机理,取得了如下的研究结果:W6Mo5Cr4V2高速钢包覆层试样经过退火处理后的初始态显微组织主要由珠光体基体和呈连续、粗大及网状分布的晶界碳化物体组成。晶界网状碳化物主要由M6C和M23C6型碳化物组成。其中,包覆层外层组织基体晶粒细小,晶界碳化物网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中层组织中网状碳化物连续性和完整性明显增强,基体晶粒粗大。内层基体显微组织与外层相似,其组织形貌介于外层组织和中层组织二者之间。与之对应的是包覆层表面处和内层组织硬度相对较高,随着离外层距离的增加至中层位置硬度降为最低。高速钢包覆层组织淬火后组织转变为马氏体,且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网状结构的晶界碳化物断开的趋势明显,晶界碳化物向着短杆状、棒状和团球化的方向发展。在基体上分布的未溶碳化物颗粒的数量逐渐减少,但尺寸逐渐增大,最终在1100℃奥氏体化时全部溶入基体中。硬度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在1050℃达到最大值,之后又开始下降;包覆层基体组织在700℃回火之前,马氏体的形态仍然保留,达到700℃以上时,马氏体特征完全消失。基体上的析出碳化物颗粒在回火温度低于500℃时,数量逐渐增多,当回火高于500℃时,尺寸不断增大。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包覆层硬度呈下降趋势,冲击韧性逐渐增加。W6Mo5Cr4V2轧辊复合界面由叁个区域组成,即:类W6Mo5Cr4V2熔合层区、中间扩散层区和类35CrMo熔合层区。在初始状态下,叁个区域的基体均为细珠光体,其中,类W6Mo5Cr4V2熔合层相对细小,类35CrMo熔合层相对粗大,中间扩散层介于两者之间。随着奥氏体化空冷淬火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各区域的基体由隐晶马氏体转变为针状马氏体,类W6Mo5Cr4V2熔合层区的未溶解碳化物颗粒数量逐渐减少。在950℃~1050℃范围内,复合界面各个区域的硬度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整体升高,在1100℃奥氏体化淬火后,组织中由于残余奥氏体的增多而使硬度有所降低;复合界面各区域的马氏体基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发生分解,复合界面内基体显微硬度也开始逐渐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基体上的析出相颗粒数量逐渐增多,500℃后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复合界面内热疲劳裂纹起源于类W6Mo5Cr4V2熔合层与中间扩散层之间区域中的晶界碳化物及界面最后凝固处中的铁的氧化物,裂纹随后主要沿着晶界碳化物进行扩展。另外,主裂纹附近的后凝固处的铸造缺陷会引发二次裂纹。(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01)

郭景全[4](2015)在《失效理论在机械传动轧辊用H11合金钢断裂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断裂失效H11合金钢轧辊为对象,研究其化学成分、硬度、微观组织和夹杂物特征,并对其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效轧辊中Cr和Mo的含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导致辊颈表面硬度下降。轧辊微观组织中,存在超大型夹杂物和尺寸大于10μm的尖端夹杂物,破坏了材料组织的连续性,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何俊丽,李清华,于洪喜,陈立新,田雨[5](2014)在《重型轧辊磨床37SiMn2MoV合金钢传动轴的修复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待修复传动轴所在的重型轧辊磨床头架结构分析,通过比较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法;通过对轴自身37SiMn2MoV的材料性能分析,提出了堆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修补堆焊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堆焊效果,使得设备及时得到恢复,为以后的同材质件的修护提供经验。(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4年04期)

刘亚丽[6](2013)在《合金钢棒材生产线轧辊使用寿命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合金钢棒材生产线轧辊更换频繁,轧辊消耗量大的问题,分析得出轧辊表面龟裂、剥落、断辊和轧辊内部缺陷是影响轧辊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轧辊断裂技术的研究,提高孔型加工精度、改进轧辊切削工艺、改善轧辊冷却效果,通过对轧辊堆焊及修复技术的研究,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冶金丛刊》期刊2013年06期)

刘志刚,刘然,王厚祥,薛海,倪峰[7](2013)在《稀土合金钢耐磨轧辊的热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轧辊是轧辊制造中要求最高的锻件,在工作中轧辊的表面承受巨大的接触应力、交变应力和摩擦应力,随着冷轧机向高速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迅速发展,各钢厂要求轧辊具有高硬度、高淬硬性、高耐磨性和抗事故能力[1]。根据稀土元素在钢中能提高冷轧辊钢的热疲劳性、低周疲劳性能、塑性、韧性以及细化(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3年08期)

李同道[8](2007)在《合金钢轧辊激光快速熔凝组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轧辊是轧机的主要部件,也是生产中的主要消耗部件之一,尺寸大,价格比较昂贵,降低辊耗是生产中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采用激光加热的方法对金属材料进行快速凝固加工可制备出具有优异物理化学性能的微晶、非晶、准晶等非平衡亚稳组织,从而获得成分、组织及性能完全不同于零件基材、具有细小均匀快速凝固非平衡组织特征,可显着提高材料的性能。因此,进行“轧辊激光表面快速熔凝组织与性能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通过采用5KW横流CO_2激光器对轧辊钢进行了激光熔凝试验,对熔凝过程对材料的组织、硬度、裂纹敏感性等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SYSWELD对激光熔凝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温度场、应力场、硬度场变化规律。激光熔凝后,改性层显微组织可分为叁个区:熔凝区、热影响区和基体。熔凝区主要由胞状晶+树枝晶组成,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热影响区主要由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组成。轧辊激光快速熔凝处理,沿层深方向硬度呈现梯度分布,熔凝层硬度稍有降低,热影响区出现硬度最大值,且当功率和光斑直径一定时,熔凝层深与扫描速度成反比。激光快速熔凝处理的宏观质量受扫描速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表面裂纹敏感性增加,熔池的深度逐渐减小,而熔池宽度逐渐减小,得到的△H/W之比逐渐增大。激光快速熔凝单道扫描在熔凝区两侧均出现裂纹,进行搭接处理,当搭接量较小时在搭接区都出现了裂纹,搭接量达到光斑直径的一半时,搭接区域组织较为均匀且无裂纹出现,搭接区存在回火软化现象,硬度值下降。建立了激光宽带叁维体热源模型,利用此热源模型能够模拟出符合深/宽尺寸情况的激光熔凝熔池形状,计算得到的激光熔凝区宽度和深度与实测值符合得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该模型对激光宽带加工温度场的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激光熔凝过程是一个快速加热、快速冷却的过程,其温度变化率可达10~4℃/s数量级;经过激光熔凝后的材料硬度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中心部位的硬度小于熔凝区其它区域的硬度;熔凝区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而热影响区则存在着较大的拉应力,成为形成裂纹的危险区域;碳含量的不均匀变化导致熔凝区的压应力分布不均。激光熔凝加工后得到不同工艺参数下熔凝区的不同残余应力分布。熔凝层表面和层深方向的Mises应力和平均应力分布规律相似,扫描速率过大或者过小,应力幅值均有所降低。当激光束扫描速率V=600~1000mm/min时,熔凝区得到了残余压应力分布,有利于提高工件的使用性能。激光熔凝区残余应力的产生与熔凝区材料发生组织转变,得到了硬脆的马氏体相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7-10-01)

占焕校[9](2007)在《合金钢轧辊激光熔凝应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材料表面耐磨损、耐腐蚀和抗疲劳等性能要求的提高,采用高功率激光束进行工件表面改性强化已成为材料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宽带激光技术得到的激光输出模式和形貌分布均匀,且一次性处理区域大,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在航空航天、冶金、工程机械以及石油石化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针对宽带激光束的光斑形貌、能量密度分布特点和激光熔凝层尺寸特征,建立了切合实际的宽带热源模型。基于弹塑性理论、金属物理学和力学基本理论,结合试验分析,研究了42CrMo合金钢、轧辊表面宽带激光熔凝的热-力学过程和熔凝区的残余应力及熔凝层的开裂倾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光弹试验仪等设备,观察熔凝层显微组织,测定了熔凝层显微硬度和热影响区残余应力。结合激光宽带熔凝试验,采用SYSWELD有限元软件对激光熔凝温度场、组织转变、硬度和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激光熔凝加工是一个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的过程,加热阶段的最大升温速率接近1.3×10~4℃/s,冷却阶段的最大冷却速率达7×10~3℃/s。激光熔凝层由熔化区、相变区和回火区组成,且熔化区初始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绝大部分均转变为细针状马氏体,使得显微硬度值提高2.5~3倍,但在热影响区存在残余应力集中现象。42CrMo钢激光熔凝后,熔凝区马氏体相的体积比例高达90%以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伴随的尺寸膨胀效应使熔化区易于获得残余压应力。当激光功率P= 3500W左右,扫描速率v= 600mm/min~1000mm/min,线能量密度ρE= 20.9J/mm~2~35.0J/mm~2时,熔凝表层具有均匀的组织结构,表面成型质量良好,且在熔化区可获得有利的压应力分布。搭接率对轧辊熔凝层相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但迭道扫描的搭接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软化现象;分析表明,搭接率控制在0~20%以内有利于提高熔凝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擦、磨损性能。激光熔凝层的最大压应力幅值出现在熔化区与相变区的边界处;热影响区则呈现残余拉应力,在相变区与回火区之间的区域存在着最大残余拉应力和最大的Von Mises应力值,裂纹易于在此处萌生和扩展。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两者之间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7-10-01)

王永吉,陈大国,王世英,田党,卜玉钦[10](1985)在《二辊斜轧穿孔机轧辊转速对高合金钢毛管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孔高合金钢时,轧辊转速与管坯、毛管破裂的关系,分析了轧辊转速对高合金钢毛管质量的影响。实验证明,轧辊转速较低时,管坯容易形成孔腔;在轧辊转速较高时,管坯及毛管容易出现分层;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出现分层的临界轧辊转速。在φ30mm试验穿孔机上,将轧辊转速降低到出现分层的临界轧辊转速以下,消除了分层缺陷,穿出了合格毛管。(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1985年02期)

轧辊与合金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大型轧辊Cr5合金钢在热变形时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r5合金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05~5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基于热压缩实验得到的数据,建立了Cr5钢的动态再结晶元胞自动机(CA)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CA程序。利用该CA程序计算得到的流变应力曲线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验证了Cr5合金钢动态再结晶CA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软件FORGE模拟了Cr5钢的热压缩过程,并将采集到的宏观场量导入所建立的CA程序中,以变形温度为1125℃、应变速率为0.1 s-1为例,采用该CA程序模拟了压缩试样不同变形区域的微观组织演变行为。结果表明,Cr5钢在热压缩过程中产生了明显的变形不均匀性,大变形区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达到30.16μm,自由变形区再结晶百分数达到64%,平均晶粒尺寸为40.24μm,难变形区还未达到再结晶临界应变,仍保有初始组织,仿真结果与实际金相照片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轧辊与合金钢论文参考文献

[1].任刚,王建峰,刘志国,任根住,袁野.冷轧辊电渣钢用合金钢连铸坯的研发[J].河北冶金.2019

[2].陈学文,张亚东,皇涛,王继业.大型轧辊Cr5合金钢热压缩过程微观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模拟[J].塑性工程学报.2018

[3].韩继炜.W6Mo5Cr4V2高速钢/35CrMo低合金钢复合轧辊包覆层和复合界面组织特征及性能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6

[4].郭景全.失效理论在机械传动轧辊用H11合金钢断裂分析中的应用[J].铸造技术.2015

[5].何俊丽,李清华,于洪喜,陈立新,田雨.重型轧辊磨床37SiMn2MoV合金钢传动轴的修复工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6].刘亚丽.合金钢棒材生产线轧辊使用寿命的研究与应用[J].冶金丛刊.2013

[7].刘志刚,刘然,王厚祥,薛海,倪峰.稀土合金钢耐磨轧辊的热处理[J].金属热处理.2013

[8].李同道.合金钢轧辊激光快速熔凝组织及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9].占焕校.合金钢轧辊激光熔凝应力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7

[10].王永吉,陈大国,王世英,田党,卜玉钦.二辊斜轧穿孔机轧辊转速对高合金钢毛管质量的影响[J].钢铁.1985

标签:;  ;  ;  ;  

轧辊与合金钢论文-任刚,王建峰,刘志国,任根住,袁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