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语论文-华树君,徐正考

清代汉语论文-华树君,徐正考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消隐,词形

清代汉语论文文献综述

华树君,徐正考[1](2018)在《从朝鲜朝时期的汉语教科书看清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朝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老乞大》不同版本的研究,从词的消隐、词形和词义叁个方面,对清代中前期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消隐情况、同素逆序词和异形词的发展情况、词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的演变情况进行考察,从而对清中前期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予以梳理,并就相关演变做出相应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董雪莲[2](2017)在《论清代云南多元文化背景下纳西族汉语诗歌的特点——以丽江纳西族汉语诗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纳西族于清初改土归流后,逐渐出现汉语诗歌创作。由于丽江地处多民族混居区域,本身受藏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文化的影响,加上清以后中华文化的浸润,使得纳西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诗歌在体现出浓厚地域色彩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独有特点和审美内涵。(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竹越孝[3](2017)在《清代满汉合璧会话教材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的满族随着逐渐被汉化,其母语演变成为汉语。清朝政府鼓励满洲旗人积极学习满语,因此在北京陆续出版了各种满语教材。满语会话教材是满语(或蒙语)、汉语对译形式的课本,这些教材中的汉语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对汉语史的研究,尤其是对清代北京话词汇语法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全面介绍清代满(蒙)汉会话教材的整体情况,同时分析在这些教材中所能见到的词汇与语法之特点,以考察其所反映的汉语语言面貌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文献语言学》期刊2017年01期)

李宁[4](2017)在《《清俗纪闻》中的清代汉语与清代民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川忠英编着的《清俗纪闻》成书于1799年,是对当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民间风俗、传统习惯、社会情况等的一本调查记录,是了解我国清代民俗的珍贵文献。该书记录的主要是哪些地方的民俗?书中的汉语词句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方言?编者在书末所列的"清国"八人是接受调查的清朝商人还是绘制插图的画工?在这些问题上学界的认识并不清楚。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对《清俗纪闻》进行研究,通过梳理该书汉语词句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主要是语音)上的特点,指出该书所记录的清代汉语是一种具有浓厚吴语色彩的南方官话,而绝少闽语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该书关于民俗的地域性特征的记录,认为该书记载的主要是江浙一带的民俗,而不是福建的民俗。本文还指出书末"清国"八人即是实际接受调查的清朝商人,而非画工。(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7年02期)

李沫[5](2016)在《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域外汉语教材是研究清末北京官话的重要材料。本论题选取两部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进行研究。在研究单一语料音系的基础上,探索纵向的语音发展演变。立足于《日清字音鉴》、《北京官话声音谱》语音系统分析,同时与《语言自迩集》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演变规律。《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的声韵调系统与今天北京话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韵调系统基本一致。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语言自迩集》、《日清字音鉴》和《北京官话声音谱》叁部书反映了当时北京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声母方面,体现了中古知照系声母在清末民初有舌尖后与舌尖前音异读,今天多数只有舌尖后音一读;以母字今天仅保留一读,声母为[z];知庄章组入声字有文白异读。韵母方面,io、uo韵母在清末民初已经逐渐消失;o、uo、e的演变分化呈现两种路径;曾摄开口叁等庄组和梗摄开口二等知庄章组部分入声字有[ts]与[ts]文白异读现象;前后鼻音异读可能是受了南方官话前后鼻音相混的影响,直到现代汉语普通话限定一读,才固定下来。声调方面,体现声调异读逐步减少的统一过程。总之,叁部域外汉语教材体现了北京官话逐步统一的变化过程,也体现了民族标准语,即从清末北京官话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走向统一的过程及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4-26)

周春兰[6](2016)在《唐诗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学术力作——评米彦青《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突破了以往对蒙古族诗人个体接受唐诗研究的局限,转向对清代蒙古族诗人汉诗创作群体的唐诗接受研究,在研究范围与研究深度上都有巨大的突破,对蒲松龄、梦麟、博明、法式善家族、和瑛家族、明安后裔诗人群、道咸诗人群、柏葰家族、恭钊家族、八旗驻防诗人群、延清、柏春、叁多、升允、那逊兰保、旺都特纳木吉勒家族等诸多重要的诗人和诗人群体的唐诗接受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对成堃、锡钧、同裕、荣庆、博迪苏等汉诗(本文来源于《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竹越孝[7](2015)在《从满语教材到汉语教材——清代满汉合璧会话教材的语言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清文启蒙·兼汉满洲套话》与《一百条》这两种满汉合璧会话教材的历史演变,以句尾助词"是呢"的演变为例,分析这些满语教材变为汉语教材经历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5年06期)

汪银峰[8](2015)在《域外视角下朝鲜燕行使对清代汉语的认知与观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材料的挖掘上非常重视域外文献,通过域外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熟悉"的中国,这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明清时期朝鲜李氏王朝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一员,由于存在共同的文化基础,对中国社会的每一步变化都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因此,朝鲜朝燕行文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观感,更值得我们关注和考察。我们通过燕行使笔下的清代满语和汉语,探讨清代汉语在不同时期的地位及使用,并钩稽了燕行文献中有关清代汉语的材料,突破了传统以西方透视中国的单一模式,以不同文化视角考察朝鲜燕行使对清代汉语的认知与观感。(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孙少华[9](2015)在《蒙汉民族文学交流的新探索——评米彦青《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民族融合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创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揭示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在推进民族和谐中的关键意义,是古代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米彦青《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①一书,从清代蒙古族文人学习唐诗、使用汉语韵文进行创作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揭示清代蒙古族文人接受唐诗、书写汉语(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王振忠[10](2015)在《从汉语教科书看清代东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以朝鲜时代汉语课本所见沈阳及辽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代,东亚各国之间存在着频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汉语教科书,其中,最为重要的如日本的唐通事教科书,琉球的官话课本以及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因其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实态,因而值得历史学界更多的关注。作者以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为例,探讨朝鲜使团及商人的活动,重点关注中韩交流中的沈阳及辽东,并从东亚比较的视野对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之形成进行探讨,指出:与同时代的唐通事教科书、琉球官语课本相似,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也多出自当时的朝鲜通官之手。这些资料,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从政治史、贸易史以及广义的文化史转向社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清代汉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云南纳西族于清初改土归流后,逐渐出现汉语诗歌创作。由于丽江地处多民族混居区域,本身受藏族、彝族、白族、傈僳族等文化的影响,加上清以后中华文化的浸润,使得纳西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诗歌在体现出浓厚地域色彩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独有特点和审美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汉语论文参考文献

[1].华树君,徐正考.从朝鲜朝时期的汉语教科书看清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J].东疆学刊.2018

[2].董雪莲.论清代云南多元文化背景下纳西族汉语诗歌的特点——以丽江纳西族汉语诗歌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3].竹越孝.清代满汉合璧会话教材在汉语史研究上的价值[J].文献语言学.2017

[4].李宁.《清俗纪闻》中的清代汉语与清代民俗[J].文化遗产.2017

[5].李沫.清代两种域外汉语教材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6].周春兰.唐诗接受史研究的一部学术力作——评米彦青《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6

[7].竹越孝.从满语教材到汉语教材——清代满汉合璧会话教材的语言及其演变[J].民族语文.2015

[8].汪银峰.域外视角下朝鲜燕行使对清代汉语的认知与观感[J].湖北社会科学.2015

[9].孙少华.蒙汉民族文学交流的新探索——评米彦青《接受与书写:唐诗与清代蒙古族汉语韵文创作》[J].民族文学研究.2015

[10].王振忠.从汉语教科书看清代东亚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以朝鲜时代汉语课本所见沈阳及辽东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5

标签:;  ;  ;  ;  

清代汉语论文-华树君,徐正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