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材料论文-张丽萍,张显成

出土材料论文-张丽萍,张显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出土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出土文献,虞世南,传世文献,仓曹史

出土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萍,张显成[1](2019)在《谈“候马”的意义——以出土文献为新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候马"一词,《辞源》《中文大辞典》均不收。《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人部"收录,解释为:候马指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二:"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单看这一义项,《汉大》的释义和书证都没有问题。除虞世南《从军行》之外,"候马"还见于唐代的其他文献,也都当"骑兵"讲,例如:(1)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薛逢《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2](2018)在《“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走私到香港文物市场的珍贵竹简,依惯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这样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11-23)

党小娟,杨军昌,李睿,束家平[3](2018)在《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扬州隋炀帝萧后墓出土一组发钗(十二支),是目前考古发现隋唐时期墓主身份确定为皇后级别的一组发钗。本研究采用X光探伤技术、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显微红外光谱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对萧后发钗进行了检测分析,成功揭示了钗的纹饰特点、结构特征、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等,为考古学、技术史、艺术史等深入研究提供了诸多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林洁[4](2018)在《战国秦汉时期云贵地区出土文字材料整理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西南夷”地区出土文字材料的整理和研究两个方向,对“西南夷”地区出土文字材料内容的本义及文化背景提出了一些基础性见解。运用出土文字材料看西南夷之间的族群关系与中原地区的相关性分析,重新勾勒出战国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巴蜀地区与云贵地区交流发展变化的线条,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阶段性。据此,除去绪论部分,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出土的简牍材料进行相关释读和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古文字学角度对青川木牍进行篆隶转化的轨迹进行相关研究,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安顺宁谷木牍的试释及汉代法律诉讼体系的内容;第二章对出土的印章及封泥材料进行相关释读和研究,大致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等几类材料;第叁章对出土的青铜器款识进行相关释读和研究,主要分为生产生活用器、铜镜和铜兵器叁大类;第四章则对出土文字瓦当材料进行相关释读和研究。力图通过对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出土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并与文献史料的族系进行历时性的比较,来突破文献研究瓶颈,创新西南地区土文字材料领域研究,从而窥探到西南夷地区的边政、官制、县制、地理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范育均[5](2018)在《从出土易学文献看《左传》《国语》中的涉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西汉始,儒家经典就确立了其文化统治地位,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士人必学、必读的书籍。《左传》《国语》中的涉易材料能反映春秋时期《周易》的发展情况与早期易筮的一些信息,亦为学易、研易者所重视。对《左》《国》涉易材料的研究,学者们多从传世文献入手,虽也取得一些成就,但在很多问题上未有大的进展。幸运的是,近年来大量易学文献的出土,不仅为《左》《国》涉易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还拓宽了早期易筮发展状况研究的视野。《左》《国》涉易材料虽只有二十二条,但似乎超出了《周礼》中的“叁易”之说,涉及多种筮法与筮书。包山、葛陵、天星观楚简中的数字卦例,清华简《筮法》,王家台秦墓“易占”简等出土材料亦印证了这一点,且这些材料对《左》《国》中非《周易》筮占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从《左》《国》涉易材料来看,春秋时期《周易》流传之广,不仅表现为陈、晋、鲁、齐、卫、郑、秦等诸侯国使用《周易》筮占,亦表现为《周易》在诸侯国各个阶层内得以传播,使用者甚至还包括穆姜这样的女性。同时这些材料还蕴含着另一重要信息,即六条不筮而占之例,充分说明古人对《周易》烂熟于心,且穆姜等人在利用《周易》判断吉凶时,居然能根据卦象、卦爻辞作出非常富有哲理性的阐释。据叁代学在王官的传统,卜筮之书本应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特别是专门从事卜筮活动的巫史群体。可在春秋时期,许多普通贵族却能娴熟运用《周易》,甚至阐发出深刻的哲理。这似乎说明《周易》本为哲理之书,与一般哲理之书不同的是,它藉助了卜筮的框架。本文从出土易学材料出发,对《左》《国》涉易材料的成卦法与解卦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大衍筮法”是战国时期的《周易》筮法,“六”“七”“八”“九”四数只是《周易》筮法的一组数字,《左》《国》中的“某卦之某卦”乃是据类似“大衍之数”章的揲蓍法得出的成卦结果,前一卦为本卦,后一卦为变卦,且与大多数先秦成对数字卦不同;“艮之八”“泰之八”“贞屯悔豫皆八”中的“八”指不变之阴爻,且为六爻卦第二爻或第五爻,往往用来表示筮遇某卦为五爻变的情形;《左》《国》筮例中的“遇某卦”,不全是筮遇静卦的表达方法。从王家台秦墓“易占”简来看,早期存在以卦为占的筮法。“秦伯筮伐晋”遇蛊卦与“晋败楚鄢陵”筮得复卦皆有可能属于以卦为占的筮法体系,同时亦可能为类似《周易》即可占爻、又可占卦的筮法得出的成卦结果。从此层面来讲,这两卦尚不能确立为静卦。《左》《国》涉易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时期人们是如何通过一卦来判断吉凶的,大致有卦象解卦、卦爻辞解卦与义理解卦叁种方法。在义理解卦中,个人意志与道德规范对吉凶的判定起决定作用,超出了数术范畴,这充分说明了人文主义精神崛起,神学主义受到了冲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周易》一书本身具有哲理因素,是《周易》走向经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8)

卞仁海[6](2018)在《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兼论避讳的起源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的"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的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憎恶、迷信心理形成的避讳)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敬讳(礼制、政治原因形成的避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风行于秦汉及其以降。(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18年02期)

朱鹏举[7](2018)在《浅谈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学者研究出土古文献材料时每每征引《黄帝内经》的启发,结合马王堆汉墓、张家山汉墓、老官山汉墓等出土的古文献材料,借助具体而详实的事例,探讨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认为对于研读《黄帝内经》而言,出土古文献材料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异体字的识别、文本的校勘、语词的训释、理论的解读等4个方面,故从事内经教学者在研究、讲授《黄帝内经》时,理应积极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医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林怡娴,周广济,Ian,Freestone,Thilo,Rehren[8](2018)在《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玻璃与相关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自2006年发掘以来,出土遗物中玻璃与玻璃质材料(vitreous materials)[1]占相当大的比例,后者包括汉蓝、汉紫、铅白、釉陶等。它们多以不同形态的串珠或镶嵌作为墓主身体及随葬车马的装饰,虽然未作精确统计,但有些墓葬中出土的串珠便以万计,足见用量之大。上述材料在我国并非首次出土,但马家塬墓地所见数量之多、种类及形(本文来源于《文物》期刊2018年03期)

戴卫红[9](2018)在《出土材料所见百济职官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出土百济木简中记录有德率等职官名,与《周书》所载百济职官名相对应。木简中的佐官等能补文献百济职官之缺。百济职官制度中的官品、服绶制度以及部分官名受到了中国王朝官僚体制的影响。百济木简中的道使、小使的出现,表明与同一时期的高句丽职官制度有着紧密联系。而以德结尾的官名,并不能确定是否从中国王朝借入,也与高句丽以"加"、新罗以"飡"为结尾的官名不同,而是自带百济的特点。在与倭国的交往中,百济采用的是国内自身的职官系统;而在与中国王朝的遣使中,特意采用了中国王朝的范式。(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02期)

朱鹏举[10](2018)在《《内经》教学当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例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内经》教学中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的必要性。方法:借助具体例证,揭示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内经》中的重要性及对《内经》教学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的必要性。结果:马王堆汉墓、张家山汉墓等出土古文献材料可以确证"炅"为"热"的异体字,提示"地苍"极可能是由"火也"致误而来,揭示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是说肝、肺、心、肾、脾胃分别与东、西、南、北、中相通,蕴含着肝、肺、心、肾分别与春、秋、夏、冬相通而脾胃"治中央""转味而入出""通于土气"的深意,可为教师讲授《内经》提供参考。结论: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内经》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教学中当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出土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走私到香港文物市场的珍贵竹简,依惯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这样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土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萍,张显成.谈“候马”的意义——以出土文献为新材料[J].辞书研究.2019

[2]..“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N].文汇报.2018

[3].党小娟,杨军昌,李睿,束家平.隋炀帝萧后墓出土发钗材料与工艺初步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

[4].杨林洁.战国秦汉时期云贵地区出土文字材料整理与研究[D].贵州大学.2018

[5].范育均.从出土易学文献看《左传》《国语》中的涉易材料[D].西南大学.2018

[6].卞仁海.出土先秦两汉文献中的避讳材料述论——兼论避讳的起源问题[J].古代文明.2018

[7].朱鹏举.浅谈出土古文献材料在研读《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价值[J].中医教育.2018

[8].林怡娴,周广济,Ian,Freestone,Thilo,Rehren.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玻璃与相关材料研究[J].文物.2018

[9].戴卫红.出土材料所见百济职官制度[J].社会科学战线.2018

[10].朱鹏举.《内经》教学当借鉴出土古文献材料例说[J].国医论坛.2018

标签:;  ;  ;  ;  

出土材料论文-张丽萍,张显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