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变化论文-孙成

动机变化论文-孙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机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戏剧,舞台灯光,变化动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动机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成[1](2019)在《戏剧舞台灯光的变化动机与表达——浅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灯光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为中心,探讨舞台灯光的变化动机与表达。在戏剧舞台演出中,灯光设计变化动机在光色、光强、光影、光束等方面的运用,使舞台空间表现为一种自觉和有意识的设计活动,不仅创造充满魅力的舞台视觉空间,而且与戏剧其他元素相融合,完成充满意义的戏剧演出。(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9期)

慈琴[2](2019)在《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变化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机是激励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内在驱动力,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从而来丰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研究,同时也为国际汉语教学和推广提供实际的参考建议。本文是在参考前人有关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的58名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调查学习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动机强度的动态性变化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发现:(1)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学习者的动机强度总体增强了,学期末的动机强度显着大于学期初的动机强度。(2)动机强度变化具体体现在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的一系列表现上。且到了学期末,低动机和中动机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低动机的人数最少,高动机的人数比例提高了,人数最多。在动机削弱上,高动机受试者比例最大,低动机最小;在动机增强上,中动机受试者比例最大,高动机比例最小;在动机无变化上,受试者都是来自于中动机。(3)动机强度变化与个人发展型动机、内在兴趣型动机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动机强度削弱或增强的受试者在个人发展型动机和内在兴趣型动机上也发生了削弱或增强的现象。(4)在动机强度变化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关性分析中:性别上,男生的学习动机更易削弱,而女生的学习动机更易增强。在年龄上,30岁以下的受试者主要是以动机增强为主,而20岁以下的受试者动机增强比例最大,30岁以上的受试者主要是以动机削弱为主。在汉语水平上,初、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受试者都是以动机增强为主,初级和高级水平的受试者动机削弱比例较大。(5)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管是发生增强还是削弱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语言文化、教学和学习者层面的影响。(6)最后,分别从教师、学习者、教材以及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等四个方面阐述强化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9-01)

付蓓[3](2019)在《定向动机流视角下的英语口语学习自我概念发展变化——一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历时跟踪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定向动机流为理论视角,对3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自我概念发展变化进行了历时考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愿景、"隐性"惯常行为、进度检查、积极情感等动机维度对英语口语学习自我概念的积极发展产生显着作用。然而,过于理想化的目标、被评价和被比较的学习环境、进度检查和正向反馈的缺失将导致学习者无法获得语言学习的真实感和幸福感,口语学习自我概念很难呈现积极变化趋势。研究最后对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9年04期)

裴秋蕊,卢进勇[4](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趋势变化研究——基于单边引力模型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构建了单边引力模型,利用2006-2015年中国对全球181个国家(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最大似然方法进行双重回归,在总样本回归的基础之上,又利用柏松伪最大似然方法对叁个时间段的分组样本进行回归。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着的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市场寻求动机和战略资源寻求动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呈现出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2006-2008年期间最为显着的投资动机是自然资源寻求动机,2009-2012年期间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占据主导地位,2013-2015年期间展现出较为显着的战略资源寻求动机;基于不同的投资动机,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鉴于寻求战略性资源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跳板,实现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改善,作者建议中国企业将"走出去"作为长远发展战略,结合东道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营商环境等因素进行目标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构建自主的全球价值链。在此过程中,政府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及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07期)

栾凤晤[5](2019)在《CLIL课堂中初中生外语学习动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外语学习动机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已进入社会动态阶段。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关注学习动机的变化与学习情境的关系,为研究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一种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的双聚焦的教学方式,在国内刚刚起步。虽然已经有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尝试开展了CLIL教学实践,但国内学者对于CLIL教学,尤其是CLIL教学与外语学习动机的关系还没有充分的研究,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探究CLIL课堂中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广阔空间。本研究顺应新的外语教学趋势,并以前人对CLIL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为基础进行了创新。研究选取了4名被试进行个案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转数计式动机测评表、课堂观察表和访谈提供的研究数据,分析CLIL课堂中初中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实时变化情况,同时讨论外语学习动机变化的特点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CLIL课堂中初中生外语学习动机处在实时变化过程中,且变化具有动态性、稳定性、个体相似性与差异性的特点;(2)影响动机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因素和课堂情境因素两大方面:学习者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外语学习目标、外语学习自信心以及学习成就感,课堂情境因素包括课堂活动、教师和同伴。基于此,本研究指出,一线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情境,使初中生群体外语学习动机维持中高水平;同时,教师要重视其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本研究探讨了课目内容与语言双聚焦的新型教学方法,并验证了动态系统理论在初中课堂情境下的适用性,顺应了外语教学与动机研究的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有望为CLIL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照。(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王康[6](2019)在《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代以后,语言学习和学习者的自我认同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学习动机被看作影响学习方式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教育的领域也受到人们非常高的关注。在中国国内二语习得领域,以语言学习和习得为中心的研究比较多。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机制的研究还有空白。2018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文件。其中,对于外语专业的学习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外语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异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具备的人才。学习者在接触异文化的时候,如果能了解自我认同的变化,异文化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也能实现两国文化的相互理解。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行为,也会对自我认同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育的现场能够激起学习者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信心,自主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某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了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自我认同变化,性别和年级不同的学习者在认同方面是否有差异。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的关系。通过两次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1)日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自信心变化”,“生产性变化”“附加性变化”。学习者随着日语水平的提高,自信在也在提高。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重新审视母语,两种语言也能相互促进。而且,通过接触日本文化,异文化的价值观也在脑海中渗透,学习者能够在两种语言的环境中自由的转换。异文化交流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2)性别不同的学习者在自我认同方面没有显着差异。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在不断进步,也会遇到挫折。年级不同的学习者在自信心变化上有显着差异。大一的时候,学习者很有信心。到了大二,自信心突然下降。到了大叁,自信心渐渐的上升,大四的时候,自信心是最高的。(3)“兴趣”,“个人发展”“信息媒介”和“出国”动机在叁种积极的认同方面出现显着性差异。“兴趣”在分裂型认同方面出现显着性差异,而且两者是负相关。(4)“成绩”和“学习情境”在叁种积极的认同方面没有出现显着性差异。在削减性认同方面出现了显着性差异。(5)强动机的学习者与弱动机和中等动机的学习者相比,在“自信心”“生产性变化”“附加性变化”方面有显着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动机强度和自我认同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欣怡[7](2019)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小升初动机变化:从应该二语自我到理想二语自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动机被学界认为是影响二语学习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二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本研究以多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为视角,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小升初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研究者以北京市一所普通公立学校3名新入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刚升入初中,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阶段带来的变化,在适应的过程中动机会和小学阶段相比有所变化。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试图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在初一上学期理想二语自我和应该二语自我发生的变化,以及应该二语自我在理想二语自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期对小升初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本研究发现,在初一上学期,叁位研究对象的应该二语自我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地加强,理想二语自我的变化则不同。有的会萌发产生理想二语自我,并不断发展,而有的理想二语自我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发现,该不同与应该二语自我内化为理想二语自我的程度有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应该二语自我内化为理想二语自我的内化机制,明确了内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阶段。根据内化机制,学习者在由应该二语自我内化产生比较成熟的理想二语自我过程中,首先与其能否由应该二语自我/他人维度进入应该二语自我/自我维度有关,即学习者能否将英语学习的意义与自身未来发展相联系,而不是停留在满足他人的期望层面。该阶段对整个内化过程至关重要,一方面它是应该二语自我内化为理想二语自我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学习者将英语学习的动力由他人相关转向自己相关时,他才有可能产生理想二语自我;另一方面它影响内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即努力的有效程度,在应该二语自我/自我维度的影响下,学习者更有可能做出更系统,持续的努力,取得进步,提升自我效能感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加了成熟理想二语自我产生的几率,产生对未来英语能力内在的期望。本研究对中国英语教师利用小升初契机,促进学生应该二语自我内化为理想二语自我,从而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31)

卢鹤文[8](2019)在《对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动机发展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动机的发展变化是舞蹈作品编创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方面,舞蹈动作动机有着其特殊的意义与使命。本文对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动机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首先,从动机的获取方面入手,文献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采风是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必要的前期准备,然后笔者从四个方面,对舞蹈动作动机的提炼进行阐述。其次,对舞蹈动机在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的运用进行说明,叙述将其进行运用于作品编创中的方式,尤其是在编创过程中,动机的转换变化与不断发展对推动作品编创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试图分析舞蹈动机在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的意义。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笔者原创舞蹈作品与论文进行结合,从实际出发,以原创舞蹈作品的编创过程进行举例论证。(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9-05-22)

张宇苗[9](2019)在《微社区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微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源动力,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持续的驱动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环境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虚拟学习社区不仅是信息推送和分享的平台,而且为教学主体实现“多对多”的互动提供场所,从而实现课堂的延续与知识的深化。因此,研究这种新型学习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动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以D?rnyei的动机模型叁层次说为理论基础,以师生自主创建的课下微信学习群为虚拟社区环境,以一个自然班的《现代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考察微社区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集体以及不同水平的个体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在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虚拟学习情境层面的动态轨迹。实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反思日志、课堂观察(包括真实课堂和微社区)和访谈获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和微变化研究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微社区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集体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语言层次、学习者层次和虚拟学习情境层次均呈现出波动-稳定-波动的动态发展轨迹,其中语言层次上的动机发展出现一定的显着差异。另外,语言层次上的动机发展呈现出过程性、阶段性的动态轨迹;学习者层面上的动机发展贯穿整个实验周期,表现出消极-改善-积极-稳定的动态轨迹;虚拟学习情境层面上的动机发展则呈现出显着性增强的动态轨迹。对高中低水平的叁名个体被试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微社区环境下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发展在历时上均呈现出波动的动态轨迹。其中,高水平学习者的动机发展相对稳定,而中低水平学习者则呈现出波动-稳定-波动的动态发展轨迹。另外,在语言层面上,高水平学习者的动机发展表现为融合型、工具型、显着性的动态特征。而中低水平学习者则表现为工具型、不显着性的特征;在学习者层面,高水平学习者表现出较高的成就需求和较强的自信,而中低水平学习者则呈现出波动-稳定-波动的发展特征。在虚拟学习情境层面,叁个水平学习者的动机在不同时期均呈现出波动增强的趋势。本研究将D?rnyei(1994;2001)的叁层次动机理论与具体的虚拟学习环境相结合开展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对扩展该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虚拟学习环境下动机的动态研究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采用非线性范式,从关注结果转向重视过程,同时,将动态追踪与学习者的整体情况及个体差异相结合,扩大了以往静态横断的研究视角。相比以往大部分研究所得的单一定量数据,本研究中采用的混合式研究方法提高了所得数据的解释力,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动态特征有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发现的动机变化的成因可为教学主体提供借鉴。因此,对中国英语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帅柯[10](2019)在《艺术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内容是以动机理论为指导,以理工科本科院校艺术系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艺术生英语学习遇到的"瓶颈"。本项研究选取了叁所学校四个年级艺术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四次问卷调查。通过对四次问卷测试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七种动机类型按总值在四次测试中的排序,位列前两位的分别是个人发展动机和成绩动机。这两种动机都与学生的个人发展、职业前途等实际收益相关,说明普通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工具型动机。其次是动机强度,本部分数据显示,动机强度在大一时是处于最高值,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最高。对影响动机类型和强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考研打算随着年级的变化,对应数值在逐年降低,说明考研动机在减弱,考研动机减弱,说明学习动机在衰退,与之相关的英语学习动机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除了以上影响因素,大一到大四的英语学习动机变化逐年减弱的原因还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教材、个人英语成绩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8期)

动机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机是激励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内在驱动力,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从而来丰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动机研究,同时也为国际汉语教学和推广提供实际的参考建议。本文是在参考前人有关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社会班的58名学习者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调查学习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动机强度的动态性变化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发现:(1)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学习者的动机强度总体增强了,学期末的动机强度显着大于学期初的动机强度。(2)动机强度变化具体体现在学习者课前、课中和课后等的一系列表现上。且到了学期末,低动机和中动机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低动机的人数最少,高动机的人数比例提高了,人数最多。在动机削弱上,高动机受试者比例最大,低动机最小;在动机增强上,中动机受试者比例最大,高动机比例最小;在动机无变化上,受试者都是来自于中动机。(3)动机强度变化与个人发展型动机、内在兴趣型动机呈显着正相关的关系,动机强度削弱或增强的受试者在个人发展型动机和内在兴趣型动机上也发生了削弱或增强的现象。(4)在动机强度变化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相关性分析中:性别上,男生的学习动机更易削弱,而女生的学习动机更易增强。在年龄上,30岁以下的受试者主要是以动机增强为主,而20岁以下的受试者动机增强比例最大,30岁以上的受试者主要是以动机削弱为主。在汉语水平上,初、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受试者都是以动机增强为主,初级和高级水平的受试者动机削弱比例较大。(5)通过个人访谈的方式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管是发生增强还是削弱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语言文化、教学和学习者层面的影响。(6)最后,分别从教师、学习者、教材以及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等四个方面阐述强化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机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成.戏剧舞台灯光的变化动机与表达——浅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灯光设计[J].戏剧之家.2019

[2].慈琴.乌克兰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变化调查研究[D].安徽大学.2019

[3].付蓓.定向动机流视角下的英语口语学习自我概念发展变化——一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历时跟踪个案研究[J].外语界.2019

[4].裴秋蕊,卢进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机趋势变化研究——基于单边引力模型及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5].栾凤晤.CLIL课堂中初中生外语学习动机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6].王康.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自我认同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7].陈欣怡.中国英语学习者小升初动机变化:从应该二语自我到理想二语自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8].卢鹤文.对民族民间舞作品编创中动机发展变化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9

[9].张宇苗.微社区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微变化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10].郭帅柯.艺术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交际.2019

标签:;  ;  ;  ;  

动机变化论文-孙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