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氦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氦制冷机,氢循环,氦冷箱,调试
氦制冷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何崇超,叶斌,丁美莹,王雅琼,李娜[1](2017)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低温系统氦制冷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氦制冷系统是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低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氢循环系统提供2 200 W@20 K的冷源。介绍了CSNS氦制冷系统的组成及设备布局图及氦制冷系统的调试原理,完成了控制界面图及氦制冷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准备工作,详细说明了调试的过程,获得了700 W/1 400 W/2 200 W 3种制冷功率下的状态参数。氦制冷系统调试顺利完成,结果满足了验收指标。(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王哲,厉彦忠,李正宇,龚领会[2](2016)在《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仿真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开发了一种基于分布参数微元法的准一维换热器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换热器进行了仿真计算及优化设计。在传统换热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该模型进行了分块考虑,加入了低温下变物性和轴向热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换热器进行温度、压力耦合计算,准确得出了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场。最后,针对一个实际工况下的液氦/超流氦换热器进行了传热、流动设计和材料、翅片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处于临界状态附近的换热器设计需要更加准确的工质物性,当换热器材料的热导率在4~10W/(m·K)之间时,轴向导热效应对换热器长度和性能影响较小。该设计工况中采用的板翅式换热器材料为Al6061,5层排列结构(CHCHC),翅片结构为JC654202/JC474202,能够满足设计需求。该研究工作为后续实际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李建龙,付子亮,郎峪清,薛咏楠,张建伟[3](2014)在《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回路安装验收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为冷中子源冷包、热虹吸回路和热交换器提供足够的冷量,保证冷包及热虹吸回路内的液氘处于过冷状态以提供稳定的最大冷中子注量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4年00期)
吕翠,伍继浩,李青[4](2015)在《动态仿真在大型低温氦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低温氦制冷系统仿真作为系统设计、分析、优化以及控制系统调试、创新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仿真的可信度依赖于物性和模型的准确。首先简要地介绍氦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物性选取工作提供指导。其次,概述大型低温系统单元建模的方式以及常用流程模拟算法。以国内外各个仿真模拟器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为主线,重点综述了近10年来氦低温系统仿真的研究进展和突出成就,并指出了各个仿真模拟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目前仿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供了大型低温系统中应用动态仿真的整体思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5年07期)
刘聪,刘显坤,郑洲,兰晓华,薛志彦[5](2015)在《PDHID检测器在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氢杂质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氦中痕量氢难以分析的问题,应用高灵敏度的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结合可调压进样装置,对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中的氢杂质进行分析,结果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1%,总测量不确定度<3%,测定氢的检出限达10μL/m3,比TCD检测器的检出限低4个量级。(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5年03期)
张宁,伍继浩,李青[6](2014)在《大型低温超流氦制冷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端条件推动了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温度向绝对零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极端条件,并且由此还带来了一系列特殊的极端环境。近年来我国应用于大科学工程的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还不能满足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的需要。探讨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的需求与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4年09期)
孙郁,孙立佳,任小坤,高元景,张武[7](2013)在《氦制冷系统透平膨胀机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预期发展及未来工程升级需要,建立了一套氦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采用氦透平膨胀机,通过气体绝热膨胀来获得低温。文中介绍了透平膨胀机的设计参数、启动条件和运行情况,并对透平膨胀机运行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氦透平膨胀机的设计满足了CSNC装置对冷量的需求,透平效率高于设计值。(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3年10期)
郝德松,邱立龙,盛林海[8](2013)在《5kW/4.5K氦制冷系统外纯化器吸附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纯化器设计的关键是求解吸附剂对吸工质的吸附容量。文中根据朗格缪尔方程式,对活性炭在78K温度下对氮、氧等杂质的吸附容量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杂质气体中氮、氢比例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在计算结果基础上,对吸附筒进行机械结构设计和应力分析。(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3年10期)
孙立佳,孙郁,任小坤,张武,张林林[9](2013)在《氦制冷系统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氦制冷系统的流程设计,根据流程确定系统关键部件透平膨胀机的参数,设计并研制了一台氦气透平膨胀机。为达到氦透平膨胀机高速稳定性及高绝热效率的要求,采用NREC对氦透平膨胀机优化通流部分,采用FLUENT分析气体轴承性能,优化气体轴承机构,采用ANSYS分析优化转子结构参数,提高转子临界转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氦透平膨胀机,在转速12万转/分钟稳定运行,绝热效率达到72%以上,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吴宗霖[10](2012)在《用于实现超高真空2K超流氦制冷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用于实现超高真空的2K超流氦制冷系统,围绕低温系统的热力循环方案选择、热力性能优化和主要设备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展开了理论研究工作。本文给出了HeI的物性计算方法,绘制了超流氦的热力性质曲线,并对相关曲线拟合了计算公式,为2K超流氦低温系统的流程模拟计算和负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物性依据。本文给出了用于超高真空的2K超流氦制冷系统热负荷的计算方法,确定了2K超流氦制冷系统热负荷。提出了用于实现超高真空的2K超流氦低温系统的四种饱和超流氦流程,并应用Aspen HYSYS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系统中温度、压力、流量等主要热力参数。通过对四种流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本课题2K超流氦制冷系统的流程。本文针对超流氦低温系统中高压氦低温过冷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给定的工质入口参数和出口参数条件下,给出了不同管径的过冷器所需要的长度,同时给出了壁温随着过冷器长度变化的趋势,初步确定了高压氦低温过冷器结构尺寸。本文根据超流氦负压换热器的设计要求,选用了汉普森型换热器。确定了超流氦负压换热器汉普森型光管绕管和翅片绕管两种型式的设计方法,在相同的热力参数下分别对这两种型式的换热器进行了结构参数的设计。通过对各参数进行计算比较,建议超流氦负压换热器采用汉普森型管翅式换热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07-01)
氦制冷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开发了一种基于分布参数微元法的准一维换热器计算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换热器进行了仿真计算及优化设计。在传统换热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该模型进行了分块考虑,加入了低温下变物性和轴向热损失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换热器进行温度、压力耦合计算,准确得出了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场。最后,针对一个实际工况下的液氦/超流氦换热器进行了传热、流动设计和材料、翅片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处于临界状态附近的换热器设计需要更加准确的工质物性,当换热器材料的热导率在4~10W/(m·K)之间时,轴向导热效应对换热器长度和性能影响较小。该设计工况中采用的板翅式换热器材料为Al6061,5层排列结构(CHCHC),翅片结构为JC654202/JC474202,能够满足设计需求。该研究工作为后续实际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氦制冷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何崇超,叶斌,丁美莹,王雅琼,李娜.中国散裂中子源低温系统氦制冷系统的安装与调试[J].低温工程.2017
[2].王哲,厉彦忠,李正宇,龚领会.液氦/超流氦制冷系统负压换热器仿真及优化设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
[3].李建龙,付子亮,郎峪清,薛咏楠,张建伟.中国先进研究堆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回路安装验收试验[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4
[4].吕翠,伍继浩,李青.动态仿真在大型低温氦制冷系统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2015
[5].刘聪,刘显坤,郑洲,兰晓华,薛志彦.PDHID检测器在冷中子源氦制冷系统氢杂质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2015
[6].张宁,伍继浩,李青.大型低温超流氦制冷系统[J].低温与超导.2014
[7].孙郁,孙立佳,任小坤,高元景,张武.氦制冷系统透平膨胀机的测试[J].低温与超导.2013
[8].郝德松,邱立龙,盛林海.5kW/4.5K氦制冷系统外纯化器吸附筒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3
[9].孙立佳,孙郁,任小坤,张武,张林林.氦制冷系统气体轴承透平膨胀机设计[J].低温工程.2013
[10].吴宗霖.用于实现超高真空2K超流氦制冷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