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爵士论文-李岩炜

交响爵士论文-李岩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响爵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响爵士乐,西方音乐,民族主义

交响爵士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炜[1](2018)在《谈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雅俗共赏——以美国交响爵士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响爵士乐,实现了二十世纪美国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高度融合。在作曲家探索求美国音乐的民族主义的道路中,爵士乐作为代表着强烈的美国特征的美国民间音乐素材被纳入其中。二十世纪西方音乐逐步趋于大众化,以美国交响爵士乐的发展为例传统技法与新材料的结合促进了音乐作品的雅俗共赏,民间和外来的音乐赋予了现代音乐以新的活力,体现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民族主义风格。(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8年13期)

刘晶晶[2](2015)在《从爵士乐向交响的融合—《蓝色狂想曲》再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首20世纪闻名于世的美国音乐作品。它的独特之处是运用了象征美国音乐的爵士乐元素。我们在欣赏《蓝色狂想曲》的时候,大多基于钢琴与交响乐队这个版本,所以让人很自然地把它跟古典音乐联系在一起,把爵士乐融入古典乐作为《蓝色狂想曲》的一大特征。但是,事实上《蓝色狂想曲》的最初版本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交响乐版本,它在经历了19年以后才从首演的钢琴与爵士乐队版本演变成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钢琴与交响乐队版本。本文将以历史发展作为主线,对《蓝色狂想曲》是如何由爵士向古典融合进行重新审视。同时重新审视另外两位核心人物保罗·怀特曼和菲尔德·格罗菲对《蓝色狂想曲》的作用与贡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6)

赵建民,邓晓军,孙可夫[3](2014)在《川剧与爵士乐的交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月的重庆,已让人感受到夏季的热烈,而来自北爱尔兰的音乐人西德·皮考克与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奏家共同举办的"‘英'乐留声"音乐会演出,更是让人们领略了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热情和欢快。远隔重洋的中英两国音乐家是如何走到一起、又同台演出的呢?最初,在英国文化协会提出的"2013/2014年英国音乐人驻留项目计划"中,表达了希(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画报》期刊2014年06期)

陈伯文[4](2009)在《“爵士乐”因素在格什温交响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运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是格什温创作的一部重要的交响诗作品,它是继《蓝色狂想曲》之后格什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他最为成熟的“交响爵士乐”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爵士乐蓝调音阶、拉格泰姆节奏与爵士乐和声等都有恰如其分的运用,格什温的创作手法得以全面展示。爵士音乐的精髓在格什温这部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对民族风格的探索过程中,格什温是一个身体力行者。他并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美国风格”,但地道的爵士乐语言,却使他的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美国特征。格什温最大的贡献是首创了所谓的交响爵士乐。“交响爵士”这朵奇葩是由严肃音乐与爵士音乐这两种养料共同滋润长成的。格什温成长在通俗音乐的环境,但终其一生都在为融合严肃音乐与爵士音乐而努力着。他深谙爵士音乐的精髓,引其步入大雅之堂,体现了民族精神,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本文以《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为考察对象,从历史、人文、音乐本体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爵士乐因素在格什温这部优秀的交响诗作品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金晶[5](2008)在《浅析爵士交响《蓝色狂想曲》的钢琴艺术蕴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蓝色狂想曲》的主题与曲式结构融入布鲁斯和爵士乐风格,钢琴演奏各声部节奏独立,强调即兴和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对比,音色铿锵,作品极具时代特点和感染力,实为爵士交响乐的新典范。(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白艳[6](2007)在《爵士与交响的缠绵——《蓝色狂想曲》的演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格什温(eorge·ershwin)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爵士钢琴家、流行音乐和通俗民族歌剧作曲家之一。《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在1924年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严肃音乐作品,也是美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音乐作品。(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07年08期)

贺锡德[7](2004)在《他让爵士乐从酒吧间走向高雅交响音乐的殿堂》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一定觉得很怪,它是1924年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首演之后,美国一家报刊评论的用语。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1898-1937)是20世纪二、叁十年代美国着名作曲家。他的父母是移居美国的犹太裔俄国人。格什温13岁开始学钢琴和作曲。16岁时,生产电影音乐的莱密克公司雇佣了他,让他专写电影插曲和(本文来源于《儿童音乐》期刊2004年03期)

藤头[8](2003)在《“交响式”的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格什温的地位虽然并非从《蓝色狂想曲》的推出而奠立,但是《蓝色狂想曲》却将他的创作生涯再度推上高峰…… 今天说起格什温,您会先想到他的哪一部作品?是《波奇与贝丝》还是《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呢?恐怕大多数人(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03年06期)

交响爵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首20世纪闻名于世的美国音乐作品。它的独特之处是运用了象征美国音乐的爵士乐元素。我们在欣赏《蓝色狂想曲》的时候,大多基于钢琴与交响乐队这个版本,所以让人很自然地把它跟古典音乐联系在一起,把爵士乐融入古典乐作为《蓝色狂想曲》的一大特征。但是,事实上《蓝色狂想曲》的最初版本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交响乐版本,它在经历了19年以后才从首演的钢琴与爵士乐队版本演变成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钢琴与交响乐队版本。本文将以历史发展作为主线,对《蓝色狂想曲》是如何由爵士向古典融合进行重新审视。同时重新审视另外两位核心人物保罗·怀特曼和菲尔德·格罗菲对《蓝色狂想曲》的作用与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响爵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李岩炜.谈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雅俗共赏——以美国交响爵士乐为例[J].黄河之声.2018

[2].刘晶晶.从爵士乐向交响的融合—《蓝色狂想曲》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赵建民,邓晓军,孙可夫.川剧与爵士乐的交响[J].中华文化画报.2014

[4].陈伯文.“爵士乐”因素在格什温交响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中的运用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9

[5].金晶.浅析爵士交响《蓝色狂想曲》的钢琴艺术蕴涵[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白艳.爵士与交响的缠绵——《蓝色狂想曲》的演奏分析[J].音乐天地.2007

[7].贺锡德.他让爵士乐从酒吧间走向高雅交响音乐的殿堂[J].儿童音乐.2004

[8].藤头.“交响式”的爵士乐——《蓝色狂想曲》[J].乐器.2003

标签:;  ;  ;  

交响爵士论文-李岩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