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色彩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色彩体系,色彩研究,东方色彩,牛克诚,美术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东南亚诸国,色彩应用,美术学院教授,日本建筑
色彩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施晓琴[1](2019)在《建构东方的色彩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施晓琴)11月14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9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色彩专家、传统色彩爱好者、院校师生等参加了开幕活动。此次年会主题是“东方色彩:视野与观点”,即在东方文化的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1-24)
李喆[2](2019)在《中原地区古城复兴背景下的建筑环境色彩体系探索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中原地区古城复兴为规划背景,以自然与人文环境为基础因素,从环境基调的确定、代表色提取、色彩规划的应用原则几个方面对建筑环境色彩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分析,得出其体系模式对中原地区古城复兴的现实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务海涛[3](2019)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社会中,平面设计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若想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平面设计,更好地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就需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灵活地应用中国传统色彩。本文全面探究现代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色彩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我国未来平面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6期)
刘姣姣[4](2019)在《基于色度测量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色彩是穿在身上的文化,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服色”在朝代更迭、等级制度、社会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一方面,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过剩纺织品向我国大量倾销,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纺织经济解体,植物染色的作坊式生产方式分崩瓦解,服饰色彩审美从传统的浓艳繁复转向现代的浅淡素雅。另一方面,儒、释、道叁教并存的传统文化遭遇了社会新阶层和外来文化的双重挑战,政权的更替弱化了传统色彩等级观念,原有以礼为美的色彩审美逐渐转向彰显个性的现代服饰色彩审美。近代东西方色彩文化交流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和改变的境地,本土设计师一味地追随西方色彩流行体系,忽视了本民族的传统色彩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在把握传统色彩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创新出符合现代国人审美的色彩语言,传承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为提升传统色彩在现代服装品牌中的软实力提供一种理论参照,寻求本民族消费者色彩心理的共鸣,实现传统色彩文化的当代经济价值。本文以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体系为研究对象,交叉色度学、设计艺术学、纺织科学、地理学和民俗学,借助色度测量技术,通过文献与图像、实物与文字的相互印证,研究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体系的传统色名、设色规律、呈色工艺、地域差异及民俗文化,主要研究内容的结论如下:(1)基于色度测量技术,规范和量化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传统色名,构建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数据库。针对近代服饰色彩的保存现状,提出了一种近代民间服饰的色度测量方法,运用Datacolor650测色仪完成了323件民间服饰的主色、辅色色度测量,获取了734个有效色彩数据;根据服饰色彩测量的基础数据,采用实物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对《中国传统色色名及色度特性》2015年国家标准,确立了88个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名,运用MySQL系统构建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数据库。(2)根据色度测量的客观数据归纳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设色规律。在客观色彩实物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故宫博物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以清末民初文献、小说、摄影、年画、粉彩等图像资料为旁证,归纳了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设色规律。晚清时期基本延续了“五行五色”传统色彩观念,民间各阶层服饰恪守正间色的等级观念,在服色禁忌的限制下模仿宫廷服饰的极致繁复配色;民国时期新旧政权更迭下,推翻了服饰色彩的等级制度,日趋现代化和平等化;随着服饰形制的结构简化,缘饰减弱,趋向紧身合体,服饰色彩趋向平面简洁化,打破了传统服饰上衣下裳,表布里料的配色习惯;梳理了常用色彩中红、青、绿、蓝、紫及五彩的典型配色,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主体上追求单色、纯色对比以及多彩聚合的色彩审美偏好。(3)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的呈现工艺主要是织造、印染和刺绣技艺。西方先进的机器织造技术推动了我国传统手工织造技术的变革,新兴的丝棉麻布在色名、纹样融合了西方色彩审美,为民间提供了质优价廉且多元化的服饰面料,女性服饰色彩审美由“浓艳繁复”转向“浅淡素雅”;近代民间服饰主要的染色技艺是植物印染,外来的合成染料冲击了植物印染主导下的传统色彩审美,印花面料成为城市女性服饰色彩的主导;鉴于博物馆民间服饰色彩保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损技术鉴定近代服饰染料的方法,以期展开植物染料服饰保藏的针对性措施;晚清民间服饰刺绣的商品化程度高,刺绣的纹样布局、绣线与绣地、绣线与绣线的配色影响服饰整体色彩风格,民国以后日常服饰刺绣使用减少,配色趋向简单程式化。(4)基于地域服饰色彩数据归纳典型区域的色彩特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造成色彩差异的原因。结合叁个地域的近代民间服饰色彩的分布点状图及用色比例,归纳出中原服饰色彩尊黑尚红、以礼为美,江南服饰色彩素朴淡雅、功用为美,闽南服饰色彩尚浅淡色、明艳亮丽的地域特征;服饰色彩的选择是地域内人们适应长期稳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的结果,影响服饰色彩最为密切的因素是地理位置、日照强度和染色植物;人文地理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对服饰色彩审美起到了影响作用,地方文化是地域服饰色彩审美形成的文化基础,纺织经济为服饰色彩地域文化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地方绣种是构成服饰色彩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近代汉族民间服饰的色彩民俗基本保持了主流的尚色文化,沿海和内陆大城市呈现出中西杂糅的流变特征。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的民俗主体上延续了明清时期的尚色系统,具体表现在诞生、婚嫁、丧葬礼俗服饰中,礼俗服饰色彩表达了民间百姓在物质条件匮乏下向往质朴生活的世俗愿望。近代汉族民间礼俗服饰色彩在局部地区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局面,沿海商埠中的社会新兴阶层成为西方色彩习俗的倡导者,内陆城市市民阶级和农村地区逐渐追逐效仿;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政治体制是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民俗流变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式的转变是色彩民俗西化的主导原因,宗教信仰的传播是传统服饰色彩习俗面临的外在挑战,政治体制的变革为服饰色彩民俗的流变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茜,陈飞虎[5](2019)在《四大色彩体系对比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孟塞尔色彩体系、NCS色彩体系、PCCS色彩体系的创立背景、架构逻辑,观察人类色彩学科的成长历程;分析各体系的优点和适用领域,为色彩工作者在选择色彩体系工具时,提供清晰有据的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采集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使用图示语言,梳理四大体系的联系和区别。结论科学有效的色彩体系的创建在色彩学科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四大色彩体系在创建目的和色彩模型上有所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奥斯瓦尔德色彩体系创始之初为色彩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目前实际运用较少选择;孟塞尔色彩体系主要运用于学术界色彩现象和技术分析及工业产业制造;NCS色彩体系已成为数个国家的国家色彩标准,在产品色彩上优势明显;PCCS色彩体系在色彩教育、时尚形象设计、色彩设计等相关领域以直观快捷的配色法取胜。(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杨阳[6](2018)在《东方色彩体系里的用色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8中国传统色彩学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和日本的一群“好色之徒”进行了对于“色彩”的讨论。本次年会的主题词之一是“东方色彩”。何谓“东方色彩”?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认为,东方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8-11-26)
董安琪[7](2018)在《民间枕具色彩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民间枕具色彩观演绎的可视变化探寻,总结它色彩规律的不可视成因,肯定枕的物质价值。开拓了人作为使用者对于枕具色彩各感官的通感领域。探索民间枕具的保健价值与传统五行五色观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传统五行五色观下的民间枕具色彩体系范畴在社会的大背景下,透视民间枕文化正面临的保护漏洞,提出吸引社会各群体的重视可从养生角度切入,进而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对枕具设计的个性化提出关注。(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2期)
林利[8](2018)在《略论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及其对中国色彩体系建设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学"作为一门显学,其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人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而敦煌壁画美术方面的研究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本文依据"敦煌学"的研究状况,并结合敦煌美术学建设的学术背景,简要论述了有关敦煌壁画色彩的研究现状及其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提出。论述了敦煌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说明了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依据图像学、色彩学等现代设计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思路、方法、步骤、重点。(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6期)
卢俊雯[9](2018)在《PCCS色彩体系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轻装修、重装饰"是近几年装修的流行趋势,色彩则是室内装饰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色彩搭配,将室内空间打造成舒适、温馨、宜居的理想环境。PCCS色彩体系是将色彩叁元素中的色相、纯度、明度统一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在选择色彩时,无需纠结某一种颜色,而是以色调为理念,在室内设计色彩应用和其他设计领域中皆可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8年05期)
毛觅[10](2018)在《试论博物馆历史文化展陈色彩体系的建立与思考——以长沙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体系的建立是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展陈的整体艺术效果。历史文化陈列的色彩体系必须遵循中国的色彩文化。中国古代的色彩文化,深奥繁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色彩文化。在表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展览陈列中,色彩体系应遵循主题性、时代性、整体性、丰富性的原则,找到自身在展陈中的作用与定位,为更准确、更艺术地表达与展陈相一致的信息而努力。长沙历史文化陈列用色彩呼应展示内容,建立相对应的色彩体系,以不同色系阐释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是匠心打造之作,是体现长沙现代文化品质的代表之作。(本文来源于《博物馆学文集.13》期刊2018-01-03)
色彩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中原地区古城复兴为规划背景,以自然与人文环境为基础因素,从环境基调的确定、代表色提取、色彩规划的应用原则几个方面对建筑环境色彩体系的建立进行探索分析,得出其体系模式对中原地区古城复兴的现实与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色彩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施晓琴.建构东方的色彩体系[N].中国文化报.2019
[2].李喆.中原地区古城复兴背景下的建筑环境色彩体系探索与应用[J].青年与社会.2019
[3].务海涛.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文献.2019
[4].刘姣姣.基于色度测量的近代汉族民间服饰色彩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9
[5].黄茜,陈飞虎.四大色彩体系对比分析研究[J].包装工程.2019
[6].杨阳.东方色彩体系里的用色之道[N].中国艺术报.2018
[7].董安琪.民间枕具色彩体系研究[J].西部皮革.2018
[8].林利.略论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及其对中国色彩体系建设的意义[J].甘肃科技.2018
[9].卢俊雯.PCCS色彩体系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J].美术文献.2018
[10].毛觅.试论博物馆历史文化展陈色彩体系的建立与思考——以长沙博物馆基本陈列为例[C].博物馆学文集.13.2018
标签:色彩体系; 色彩研究; 东方色彩; 牛克诚; 美术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东南亚诸国; 色彩应用; 美术学院教授; 日本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