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优势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带一路”,西部地区,优势产业,比较研究
比较优势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19)在《“一带一路”格局下西部地区间的优势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对比了西部省份之间的优势产业的发展近况,并认为西部省份之间的确有联动优势,地区之间受国家政策和地方对接国家政策的改革措施的积极影响。但是地区之间存在着对相似资源和国家优惠政策的竞争和争夺,可能造成地市的经济资源的浪费,忽略了发展特有的优势产业。因此,建议各省市地区先研究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再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利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对接政策,让西部地区成为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4期)
吴金明,毛腾飞,王晓红[2](2017)在《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 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其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特别是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客观需要。按照《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5】738号),湘鄂赣必须避免叁省产业趋同,要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构建具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1-24)
吴金明,毛腾飞,王晓红[3](2017)在《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 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湖南省和周边省域相比,特色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相反的现象:即在周边省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崛起的同时,湖南原有特色或比较优势产业正在“塌陷”,尽管汽车、轨道交通、“互联网+”和旅游产业增长较快,但由于体量小,难以有效替代和全面弥补传统行业的减量,经济(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1-23)
黄欣[4](2016)在《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产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陕西的优势产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内省市的优势产业比较分析,得出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产业,并论述了这些比较优势产业所面对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17期)
拓星星[5](2016)在《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固原市优势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原市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宁夏其他四市相比,叁次产业总量均比较低,生产效率和效益也较低,产业发展基本不具绝对优势,目前尚没有形成引领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至今没有寻找出一条真正能发挥固原市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所以,面对“十叁五”期间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必须要创新发展新思维,探索发展新路径,实施发展新手段,从贫弱的产业中选择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和追赶发展,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目标。本研究以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比较地理学中的对比分析法及区位商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固原市产业发展基础的优劣势比较、国内外发展环境分析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从叁次产业的角度选择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并提出优势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固原市的比较优势主要有较好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劳动力资源、林草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较大的政策支持等,而其比较劣势主要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然资源匮乏(特别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人才科技水平仍较落后和国家及宁夏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固原市发展的限制等。基于以上条件的分析,认为固原市发展低耗能、低污染、小轻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而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原料指向型以及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类产业则不具有比较优势。(2)通过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国内外政策环境及产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认为固原市第一产业中发展林业产业、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冷凉蔬菜产业和小杂粮产业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第二产业中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第叁产业中发展旅游业最具比较优势,在整个优势产业中,旅游业是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固原市的主导产业。(3)从优势产业发展的方向来看,农业优势产业应努力向现代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投入、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优势产业应紧紧依托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不断延长产业链,将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打造成为驰名中外的品牌;旅游业发展的主题应为生态休闲、养生度假,重点是加强景区(点)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及旅游服务设施提升等:由于旅游业不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而且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度,因此,农业和工业优势产业应积极配合并服务旅游业的发展,构建以旅游业核心的优势产业链,从而实现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6-05-01)
侯璐璐,张燕华[6](2015)在《地区经济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选择比较研究——以重庆市制造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优势演化视角,对地区经济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进行理论辨析,并以市场潜力、产业组织、技术水平为基准选择重庆市优势产业;以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率、产业关联性为基准选择重庆市主导产业。通过比较发现:地区经济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存在交集—"主导优势产业",地方政府应致力于在发挥区域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全面培育"主导优势产业"的内生比较优势,促使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侯璐璐,张燕华[7](2015)在《地区经济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选择比较研究——以重庆市制造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市制造业为样本,基于优势演化的视角,分析地区经济中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以市场潜力、产业组织、技术水平3个纬度判断重庆市制造业中的优势产业;以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率、产业关联性3个纬度判断重庆市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而该地区经济下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存在重迭的地方,定义为"主导优势产业",以重庆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需重点关注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培育该经济区域内的内生比较优势,促成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王欣亮[8](2015)在《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包含空间层面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及时间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对落后地区而言,大量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流向发达地区,无法形成有效投入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发达地区而言,产业附加值较低,亟待优化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基于地区之间迥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产业转移不仅能够优化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形成合理产业分工,而且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有重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立足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源于对两个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一是落后地区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发达地区如何改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研究中,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理论,运用历史逻辑法、比较分析法以及计量经济学相关技术手段,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及演进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归纳出现阶段理论研究中的两个分歧,即本文理论层面解释和讨论的两个问题:(1)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的有效性,(2)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其次,在对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行为主体、作用机制等层面分析了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移,以及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内在理论机理,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1)和(2),并构建了基于比较优势,利用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传导机制和逻辑框架;再次,将理论层面分析结论运用于现实研究,基于我国的发展现实,在对区域比较优势进行综合测度的基础上,对区域比较优势与现阶段产业转移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数据,在对理论层面所论证的理论假说(1)和(2)进行经验验证的同时,分析阻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路径的设计提供现实依据;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层面的研究结论,分别针对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设计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同时分析和解答了本文研究源于的两个现实问题,并针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主体之间的目标差异,提出了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实现的相关政策建议。和现有研究相比,本文所做的工作有:第一,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发展的思路,并通过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认为,其不仅适用于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目标,也符合发达地区优化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第二,在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内涵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对比较优势理论有效性的争论进行了基于动态视角的解释。第叁,基于现有研究中的争论,结合对产业转移理论的重新界定,初步构建了以比较优势为动因,产业转移为手段,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理论传导机制和逻辑框架。第四,为衡量区域的比较优势提供了基于动态性及综合性评价思路的探索。第五,综合构建博弈体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约束下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进行分析。第六,利用我国经验数据验证了关于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趋同以及区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具有正向推动效应的理论论断。(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06-30)
张彬,桑百川[9](2015)在《中美技术密集型产品双边贸易研究——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已经成为中美贸易的主体,且中国对美出口不断扩大。本文以该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揭示中美的优势;运用产业内贸易调整指数,说明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状况;运用产业内贸易失衡指数,指出该大类下对两国间贸易失衡起到推动和缓解作用的产品;借助于动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间该大类贸易平衡状况的未来走势。(本文来源于《亚太经济》期刊2015年01期)
李玉[10](2014)在《着力培育有竞争前景的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上海讯(李玉)9月28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一周年之际,由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等机构举办的“自贸区建设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论坛在上海召开。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表示,上海(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10-10)
比较优势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其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特别是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客观需要。按照《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改地区【2015】738号),湘鄂赣必须避免叁省产业趋同,要依托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构建具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优势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莹.“一带一路”格局下西部地区间的优势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智库时代.2019
[2].吴金明,毛腾飞,王晓红.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下)[N].中国经济时报.2017
[3].吴金明,毛腾飞,王晓红.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7
[4].黄欣.陕西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比较优势产业分析[J].价值工程.2016
[5].拓星星.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固原市优势产业选择与发展研究[D].宁夏大学.2016
[6].侯璐璐,张燕华.地区经济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选择比较研究——以重庆市制造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7].侯璐璐,张燕华.地区经济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选择比较研究——以重庆市制造业为例[J].开发研究.2015
[8].王欣亮.比较优势、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5
[9].张彬,桑百川.中美技术密集型产品双边贸易研究——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贸易平衡研究[J].亚太经济.2015
[10].李玉.着力培育有竞争前景的产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